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不快乐——个人心态平衡宝典
7051600000017

第17章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1)

1.惩罚自己

尽管你是个不完美的人,但你仍喜欢并接受自己。鼓励比指责更容易克服我们的缺点。

我们一旦因不完美而停止惩罚自己,就会给予自己以广阔的自由。为人并非都能十全十美,这并不表示我们不必竭力成为最好,但却意味着我们应容忍、支持自己。鼓励自己比敌视、指责自己更会克服我们的缺点。

如果我们已是热忱的完美主义者,那么接受我们的缺点会很难,但还是有可能的。我们不但能够学会接受小过失,而且也能开始把它们(只要是无害的)视为我们独特的惹人喜欢的一部分。

现在花片刻时间在头脑中放映一个微型电影:你和你所谓的缺点担任主角。不要用批评的感觉,而是以支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演员。就像一位绝对和善、溺爱孩子的祖母那样看一下你自己和你的特性。你能这样善解人意地在亲切的微笑中接受自己、自己的缺点以及所有的一切吗?如果不能,试着用一下塞西尔的座右铭的另一面:“我犯了错,但无论怎样我喜欢并接受自己!”

2.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听了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议论:“真是不孝的儿子,自己骑着驴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于是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这个人真是狠心,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累着孩子?”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心想这下总该没人议论了吧!谁知又有人说:“驴那么瘦,俩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它压死?”

最后父子俩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在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故事中所讲的父亲,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人家说什么,他就听什么!结果呢?终于得到了教训。

一般来说,此类人有以下心理:

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分不清是非对错。

缺乏主见,无法分辨事情真相,所以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心理,但你要明白一点:想面面俱到,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你认为照顾到了,别人也许并不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也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感受和要求都不同,无论你怎样做,都会有人不满意!

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因为你总是怕别人有意见,还得小心察言观色,揣摩他人心思,这多累啊!想不神经衰弱也难了。

别人看清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索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鄙视,出力不讨好的天下超级大傻瓜!

那么如何才能让大家尽量满意呢?

做你该做的!即你认为对的,你就坚定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并不是听任别人的指挥,这么做有时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如果你不动摇,就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是为了私利!

也许这么做,会有人支持你,也会有人反对你,但如果你想面面俱到,恐怕结果是——每个人都取笑你1

3.不快乐的耶稣

如果说耶稣都难于承受追求完美所带来的压力,那么我们平凡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放弃对自己过高的要求,活得轻松、快乐些呢?

有一天上帝来到人间,想要帮助一些不快乐的人。

碰到第一个不快乐的人,叫做少年维特。

上帝问他为什么不快乐,他说:“我的情人不爱我。”

上帝一听,便说:“没有关系,我找爱神丘比特来帮你射一支爱心箭。”说罢,维特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上帝碰到第二个不快乐的人,叫做玛蒂达。上帝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她说:“我的父母不爱我。”

上帝一听,便说:“没有关系,我派最美丽、温柔又聪明的老师来照顾你。”

就这样,玛蒂达也破涕为笑地回去了。

上帝碰到第三个不快乐的人,叫做耶稣。

上帝说:“世人都爱你,上帝也爱你,你为什么伤心?”

耶稣说:“我爱世人,我也爱上帝,但是我没有办法爱我自己。”

上帝听完,坐下来跟耶稣一起哭。

不完美,不爱?

耶稣怎么可能爱自己,它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总是认为“神无所不能”。偏偏它所设定的目标,常常没有办法在自己的时间或能力之内达成,结果老是让它留在失败与自责的恶性循环中。

耶稣当然不爱自己,谁叫他是个超级好好先生,因为“神爱世人”,即使原本的工作已经多得忙不完,但只要有人祈祷,他依然会习惯性地答应(或许大部分都是被迫的)。

可是耶稣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总是担心如果少了它,就会“世界末日”。虽然他让人们一个星期有一次休息机会,却安排大家星期天做礼拜,果然是怎么也没有办法停下来。

就是因为耶稣总是这样奋不顾身,很少思考自己能力的极限,并且用超乎实际的程度压榨自己,来凸显美德或伟大,当然连上帝也帮不上忙。试想,连神都难逃追求完美所带来的压力,更何况是平凡的人类!

4.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花一点点时间,思考一下你今天所做的事,尽量记下你的一些失误,如:“我不敢相信我忘了带钥匙;忘了买火锅的配料;错过足球赛开始的12分钟;忘了去接一个重要的电话;忘了发短信给她,让她生气了。”等等。

现在换一个角度,回忆一下这一天当中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如果你像我认识的大多数人,你对自己的自责总会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你也许会想:“哦!每个人都一样嘛!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说的没错。不幸的是许多人并不这样认为,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犯的错误之上。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而且他们忽略了将错误记在心里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有多大。人不但会觉得有压力、紧张、自我防卫,而且烦躁不安。

生活中难免会出错。我们有太多的事要去做,也有太多的错误需要弥补。为了保持平衡,你给自己一点空间,接受现实中不完美的一面。实际上,如果事事皆完美时,生活会变得毫无生动可言。

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失误上,使你很容易为了小事纠缠不休。你会觉得自己真是一无是处,世界也冷酷,而你也无能生存在这样的社会中。负面的思考带来负面的影响,进而产生负面的后果。你停留在懊恼、愤怒与沮丧的状态中。你会更紧张,也会更吹毛求疵。

当你想到自己做对的事时,你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你会感觉自己有能力而且潜力无穷。你会给自己一点空间,容许自己改正错误的空间。

想到自己做对的事,能让你变成一个自信、耐心的人,对你自己或别人都更有耐心。你会看到人生的积极面,而不会吹毛求疵。你会知道自己或别人都在尽力而为。总之,将注意力集中在做对的事情上会使生活充满乐趣。你不会再那么紧张,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对此我的建议是:你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尽力而为,然后就要放手。因为无论你有多费心尽力,都难免会有些失误。一旦你认识了这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而非缺点上,你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

5.不要总是抱怨生活

时常有读者问,人是怎么得到快乐的,下面告诉你一个我经历的难忘而又有趣的故事。

我以前常为很多事情而忧虑,某年春天的某一天,我正走在兰州西区的一条街上,遇到了一件使我惊奇的事情。事情发生的前后只有10秒钟,可是在那10秒钟里,我懂得了如何生活,比我过去10年里所学到的还要多。在此之前我在兰州开过两年的杂货店,不单是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还负债累累,花了1年的时间才还清。我的杂货店刚在一个星期前关门,当时我正准备到朋友那儿去借点钱,以便到别的城市去找一份工作。我像一个一败涂地的人那样在路上走着,灰心丧气。突然之间,我看见迎面来了一个失去了腿的人,他坐在一个小小的木头平台上,下面装着从溜冰鞋上拆下来的轮子,他两手各抓着一片木头,撑着地让自己抬高几寸上到人行道来,就在他把那小小的木头车子翘起来的时候,我们两人的眼光遇个正着,他对我咧嘴笑了笑:“你早啊小伙子,今天天气真好,是不是?”他很愉快地说,当我站在那里看着他的时候,我才忽然发现自己是那么富有。我有两条腿,我能走路。我对我的沮丧感到羞耻。我对自己说,如果他缺了两腿的人能做到的事,当然我也能做到。我觉得自己的胸膛已经挺了起来。本来我只是打算向朋友借一万元还债的,可是现在我有勇气在北京发展自己的事业。现在我能够自信地大声说,我要谋求更大的发展。

目前,我在浴室的镜子上贴着下面这几句话,好让我每天早上洗漱的时候能够看到:

人家骑马我骑驴,

回头看看推车汉,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不要轻易抱怨工作或生活

有一次看到电视播放关于一个在海难中获生的人的采访,记者问他当他毫无希望地迷失在太平洋里,和他的同伴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后,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从这次经验得到的最大体会是,”他说,“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就绝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

集中精神在对的事情上

我们生活里的事情,大概有90%都是正确的,只有10%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要得到快乐,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集中精神在那90%对的事情上;而不要理会那10%的错误。如果谁想要担忧,想要烦恼,想要得精神衰弱,那他就集中精神去想那10%的错事,而不管那90%的好事吧。

能带给人健康的努力

很多教堂里都刻着“多想、多感激”,这两句话也同时应该铭刻在我们心上。“多想、多感激”,当然,它这里指要感激“上帝”。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文学史上有名的悲观主义者,却赞颂开心与快乐能带给人健康的力量。“世界上最好的三位医生是……”他宣布:“节食,安静和快乐。”

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能得到“快乐医生”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那么多的财富上——那些财富远超过阿里巴巴的珍宝。你肯把你的两只眼睛卖一亿美金吗?你能把你的两条腿卖多少钱呢?还有你的四肢,你的听觉,你的家庭等等。而且,你就会发现你现在拥有的一切绝不会就此卖掉,即使比尔·盖茨、福特和摩根三个家族所有的黄金加在一起也不卖。

可是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吗?啊,不能的。就像叔本华说的:“我们很少想我们已经拥有的,而总是想我们所没有的。”这是世上最大的悲剧,它所导致的痛苦可能比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疾病都多得多。

心理学家罗根·皮尔萨尔·史密斯的这句话很有道理:“生活中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要得到你想要得到的;然后,在得到之后要能够享受它。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步。”

你是否想知道如何把在厨房水槽洗碗,也当做一次难得的体验呢?如果你想的话,可以去看一本讨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而很富启发性的书。它就是波姬尔·戴尔写的《我希望看见》。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差不多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我只有一只眼睛”,她写道,“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我的脸,而且不得不把我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可是她拒绝接受别人的同情,不愿意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童年时,她想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跳房子,可是她无法看到地上所画的线,所以在其他孩子回家以后,她就趴在地上,把眼睛贴在线上打量清楚。她把伙伴们所玩的那块地方的每一点都牢记在心,所以不久就成为玩游戏的好手了。她爱好读书,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她的脸,近到眼睫毛都碰到书页上。她先后得到了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她开始教书的时候,是在明尼苏达州双谷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成绩突出渐渐升到南德可塔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多次在电视上接受采访,还在电台主持过谈书本和作者的节目。“在我的脑海深处”,她写着,“常常怀着一种怕会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要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

在1943年,也就是她52岁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诊所施行了手术,使她能比以前看得更清楚40倍。

一个新鲜的、令人兴奋的、美丽的世界展现在她的眼前。她觉得,即使是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让她觉得幸福。“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的彩虹闪出来的明亮色彩。”

你和我应该感到惭愧,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可是我们中大多数人却并未意识到。

6.告别生活中的混乱

这是个简单的概念,却值得我们讨论。说起来虽然简单,却不容易实行。要实行这个概念,需要毅力与恒心,但是我生活中还是充满混乱。不过我必须承认的是这个概念使我变成一个很随和的人,而且不会为了芝麻小事而发狂。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许多不同的毫无意义的事都需要我们耗费体力与精神。我们无意识地将这些事务累积起来,最后就变成一堆无法处理的垃圾。实际上,无论我们有无准备,混乱都会来到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处理这些事情,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所谓的混乱,包括任何占据我们空间、短时间不会有作用或给我们带来阻碍的任何东西。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混乱就是垃圾邮件、旧报纸、电话簿、杂志、旧衣服,另外还有一些纪念品,或者是我们不知如何处理的旧脚踏车、不再用的钥匙、孩子不再玩的玩具、婴儿用品、用不上的锅碗瓢盆等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般人家中其实充满的都是这些东西。我到过许多家庭中,大多数人的橱柜都塞满了根本不会用到的东西。偶尔我会问他们:“你为什么要留这些东西?”回答都是:“我不知道,先摆在那儿嘛!”

我相信这么多人愿意将东西塞满家中,是因为他们从没享受向混乱说再见的乐趣。

无论如何,一个告别混乱的家一定是非常清洁安静的:打开橱柜一定有空间放东西,拉开五斗柜也不必费力,任何东西都很容易找到,整个空间宽敞又舒适。你坐在桌前一目了然,也可以马上找到你的记事簿。当你打开厨房的柜子时,可以轻轻松松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而不需要经过令人不耐烦的找东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