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不快乐——个人心态平衡宝典
7051600000018

第18章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2)

告别混乱可以让你的生活简单、清楚、有组织又容易控制。你会有一种舒适的空间感。你的精神会更清晰、更开放、更能沟通,而不是生活在烦乱之中,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开始——将所有的五斗柜与衣橱都清光,把东西送给真正需要的人;办一个跳蚤市场,或是送到慈善机构;废纸张全送到回收站处理;检查一遍所有的纪念物,将真正想留的放在一个箱子里,其他的处理掉;给你的衣橱减减压,不穿的衣服,就送出去吧!

许多人简化生活之后,收到的效果都很惊人。对某些人来说,那会使你的生活更易于处理。对另一些人来说,那是让生活简单化的有效方法。我发现当我告别混乱之后,我变得真的很感激手边所有的一切。我建议你也尝试一下看。我想你一定会乐于这么做的。

7.不要自以为是

这是生活中时常会出现的问题。当我们对某人熟稔之后,我们会变得自以为我们对他无所不知。这个策略的目的就在于提醒你:“不要自以为是,或是将过错都归咎于他人。”

虽然人们尽量避免,但有时仍然免不了落入这个陷阱当中。比如老王的诉说:“我的女儿上学又要迟到了。而且她的鞋子还没穿,更糟的是屋子里找不到鞋,其实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我很生气。立刻不耐烦地喊道:‘你又把鞋子扔在哪儿了!’她却很确定地说:‘爸!我的鞋子在门口,你叫我不要穿进来的。’她说的没错,是我自己枉费精力一大早又生气又骂人。我心中的压力与愤怒不是来自我女儿的行为,而是来自我的思想。正如我们常说的:‘世界全在你脑海中’。”

你可以看出这样的思想模式会给你的生活造成的后果。当你自以为是的时候,就等于你是在没事找事,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当你要找什么特别是你以为自己一定可以找到时,你总是失望的时候多。假如你能放下心中的成见,反而容易找到真正的答案。当然,偶尔自以为是的想法并不会破坏彼此的关系,而且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问题是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习惯,一种我们经常这么做自己却不自知的行为。我们的脑筋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下快速地运转着——自以为自己了解一切——我们已经有了偏见,却毫不自知。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你的性格改起,你不知道某人要做什么或想什么——你只是自以为知道。在每件事发生时,都当作特殊的事件来看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为已经习惯于此,就无法改变。如果你这么做,就表示你对别人不尊重,当别人这么对待你时,你也会反感的。

当你不再将别人的行为视作一成不变时,你自己也会变得平凡安详。你的头脑会更轻松灵活,能随时针对实际状况做调整,而不会总是自以为是的做习惯性的判断。除了你自己会减轻压力之外,你所爱的人也会惊喜于你的转变。而且能让整个家庭变得彼此更能互相尊重。

8.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笔者有位朋友小王最近出现了这种症状,每天到办公室干不了多少事,就要跑回家看看门是否锁好了,跑下楼看看摩托车是否上锁。开始大家都没有在意他一反常态地爱往外跑,后来见他跑多了,慢慢才知道他为什么经常离开办公室。

原来小王前段时间丢了一串钥匙,也不知是何时何地弄丢的。因为担心让坏人捡到了跟踪到家行窃,只好换了门锁,重新配了十几把钥匙,心里很不好受。不久,他一次上班没有把车库门锁好,到下班的时候才发现,好在没有人偷车,但他后悔了好一阵子。刚好那时他又在报上看到惯偷如何开锁盗窃的案件,种种有关的事件让他对门锁、车锁特别关注起来,以至行为反常,无法自制,并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强迫症的起因很多,首先,强迫症患者多数以前有过精神创伤的经历,如近亲的丧亡,本人或亲属的突然生病或危险意外等。因为在突发性不幸事件发生时,人往往有一种恐惧感,总有一种抵制有害行为的内心冲动,总是害怕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件发生,在这种期待性恐惧情绪的支配下,就容易引发此病。例如,有一个小女孩因发现和她同床而卧的姑姑在夜间突然死亡而起病。还有一位女中学生,在听别人讲笑话时捧腹大笑,前俯后仰,因裤子纽扣脱落、长裤掉下露出内裤,引得同学哄堂大笑。以后,她每天早上起床后,穿好裤子反复检查纽扣的线牢不牢,纽扣有没有扣好。这样反反复复,以至于穿一条裤子总得花上很长时间。她自知这样做没有必要,也想控制,但一控制内心就非常紧张,感到气急心跳加快。

其次,患者不健康的人格特征也是诱发强迫症的重要原因,表现在性格上通常具有主观任性、刻板拘谨、胆小怕事、迟疑畏缩、自卑感强、过分注重细节、过分追求完善等特点。他们区分万事单纯用“黑白、好坏和是非”的二元看法,缺少变化与通融。他们过分具有竞争性,过分关心对不对、脏不脏、可不可以,对自己潜意识的欲望、行动或意念失去了控制能力,因此焦虑起来,并采用过分小心的防御方法来适应。病人自己常有过分的道德要求,无法容忍通常的欲望。因此,即使通常的欲望或行动出现也无法接受而发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与困扰。如有一位女中学生,性格拘谨胆小,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从农村来到城镇后,学习上的优越感逐渐消退,代之以生活上的自卑。她时常痛苦地思索,同是“上帝”的女儿,为什么自己穿得如此寒酸。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可能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于是只求整洁,出一次门总要整理很长时间。久而久之,她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把鞋子摆好,反复无数次,直到认为摆放整齐了才能入睡。

再次,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信息量急剧膨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就业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这种社会性紧张刺激的增多已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为完成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应付复杂人际关系和各种挑战所带来的压力,人们的心理负担过于沉重。人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自我调整,以保持心理的平静,就像人的皮肤时时刻刻都在和外界有害细菌斗争一样。但这个斗争是有限度的,细菌一旦突破了皮肤这道防线人就患病了。人的心理也是一样,一旦外界因素过于强烈,对我们的心理刺激太大,我们的心理调节功能就会失去平衡,从而患上心理疾病。强迫行为的产生一般多是由于身心疲劳,诱因可能是某些重大的刺激。例如,有的患者惊闻自己的亲友因门没有锁好而遭窃,刚好自己又有过忘记锁门等事,因而便对门锁异乎寻常地重视起来,致使一次又一次地经常检查自己的门锁,害怕重蹈亲友的覆辙。这种情况表明患者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或互相冲突,导致一时性或局部性的功能障碍,而并非是大脑器质性病变,所以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这种病常见于青少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更为多见。

如何预防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人人都希望的,但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心理健康的水平并不与之成正比。相反,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的“泥潭”,痛苦又不能自拔。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在这样的前提下,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得不到良好的解决而日积月累,就会给人们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使人焦虑、压抑、烦躁、不知所措和情绪低落,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就会随之而至。俗话说“防病胜于治病”,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对世界、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提高对挫折和心理冲突的耐受力。

(2)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人们常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知人之难;然而,更多的人越来越发现,知人虽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心理不健康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卑自怜者总认为“别人行,我不行”。自傲自负者会自吹自擂:“我行,你不行。”自信自强者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他们接受现实的自我,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不做自不量力之事,更不参加不切合实际的竞争,于是他们走上了“你行,我也行”的康庄大道。

(3)学会面对现实,很好地适应环境。现实生活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以求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使外界现实尽可能地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外,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另择目标,另辟蹊径以适应现实环境。而心理异常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害怕现实,从而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然而他们又不得不生活在现实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势必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种种压力,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学会面对现实,很好适应环境,是预防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之一。

(4)善于结交知己,与人和谐相处。人是群居动物,与人在一起不仅可以得到启迪、疏导,获得信息,还可以使人们增进理解,使我们的苦乐、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体现,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善于结交知己,可以向朋友倾心相诉,共分忧喜,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关键因素。与人和谐相处,也是心情顺畅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与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和情绪如尊敬、信任、喜悦应多于负面态度和情绪如仇恨、嫉妒、怀疑。与人相处的原则是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我们交友肯定有深浅厚薄,不可深交的人,我们不妨浅交,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别人不要苛求太多,而笑容太少、尊重太少,否则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5)善于处理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工作的最大意义不仅是由此获得物质上的报酬,还有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工作能够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二是工作能使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假如工作不对口,没有兴趣,自己不努力,也没有成绩,你不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换一个对口或有兴趣的工作。假如没有条件,须端正态度努力培养工作的兴趣,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忙碌而机械,不少人的情绪因长期紧张而自己又不善于调剂从而导致心理异常。所以,要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让自己一张一弛,给自己留一方空间,旅游、聚会、访友等。要让自己恢复体力,调剂头脑,增长知识,获得健康。努力工作,学会休闲,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有效预防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9.不能患得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这是出自《论语·阳货》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当人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得到,得到了,又担心害怕失去。

人生处世的一大禁忌,便是患得患失。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体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奉行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会感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的、消极的处事心理,这种人往往与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平心静气,也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轻松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的滋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以诗、书、画“三绝”为后人称道。他写的诗歌,自然流畅,大都来自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他的书法融隶、楷、行、草为一体,苍劲有力,自成一家。他的画富于灵性,栩栩如生。他最擅长画兰和竹,所画竹子,挺拔潇洒,疏落有致;所画兰花,含蓄秀气,兰蕊如蝶。在为别人题诗的时候,他常常署上“板桥”二字,因此人们都习惯地叫他郑板桥。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郑板桥考中进士,做了县令后,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并且不满于那些残害人民的官僚,终因得罪达官显贵被罢官。回到扬州后他心静如水,并在心底深深渴望清静幽雅的生活。从中感受大自然赋予自己的惬意和安详,体悟生命的乐趣。这种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不仅表现在他一生的情感和行为中,尤其体现在著名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其中说:

“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开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段,他日结茅有在矣。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其内茅屋二间,一间作客,一问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屋二间,女子屋一问,共八间。俱用草苫,如此足矣。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日: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什么便拿什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郑板桥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他心胸旷达、不为物欲所累的最真实的写照。看来,他是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惬意安乐。

却说《资治通鉴》中“崔光取绢”一文,讲了一个与郑板桥人生态度截然相反者的故事,是这样写的:

北魏建国初期十分强盛,东夷、西域各国每年都向其进贡。又特意设立了交易市场,获取了不少南方的货物。到了梁武帝天监年间,国库全都充满了。胡太后有一次临幸储藏绢帛的仓库,当场让100多位同去的王公、妃嫔、公主凭喜好任意拿绢回去。大家都尽其力量多取,最少的也在100匹以上。尚书令、仪同三司李崇与章武王元融二人更是因为贪心扛的绢太重而跌倒在地上,李崇扭伤了腰,元融扭伤了脚。胡太后看了很生气,让人把他们取的绢夺了,两手空空的出来,在当时成为笑料。元融是元太洛的儿子。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绢,胡太后奇怪他为何拿得太少,他回答道:“臣子我只有两只手,只能拿两匹绢。”众人听了,都感到很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