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企业领袖一锅煮
7053000000011

第11章 第二天王一一“猛男”牛根生(3)

进入2004年,蒙牛乳业基本确定了各种上市方案,并为上市做了最后的准备,各种利益的安排和对公司上市的预期从各种准备中可以清楚看出来。2004年1月15日,牛根生从谢秋旭手中购得18100920股蒙牛股份,占蒙牛总股本的8.2%,牛根生第一次正式走上蒙牛股权结构的前台。

2004年3月22日,若干银牛股东向两名内部人士转让了3244股银牛股份。同日,金牛、银牛分别向各自当时的若干股东发行及配发32392股和32184股股份。其中,银牛第一大股东谢秋旭按面值认购了20446股银牛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63.5%。上市前,蒙牛既有利益群体的持股数量得到大幅提升。

当日,金牛、银牛分别推出“公司权益计划”,以酬谢金牛、银牛的管理层人员、非高级管理人员、供应商和其他投资者对蒙牛集团发展做出的贡献。每份“公司权益计划”的股份数量不定,但价格均为1美元,代受益者将其转换成对应的金、银牛股权时,每股转换价格是:金牛238美元,银牛112美元。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业者都希望能与境外成熟的战略投资者牵手,完成国际化的蜕变。

我国企业开展境外造壳上市融资具有许多益处,与企业直接在海外挂牌上市相比,造壳上市是以一家境外的未上市公司名义在交易所申请挂牌,这样就可以避开直接上市中遇到的中国和拟上市地的法律相抵触的问题,节省上市时间,所以不少国内企业都是先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然后利用该公司的名义申请挂牌上市的,而其中的新浪、网易、金蝶、联通等公司无一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另外,与企业在境外购买一家公司上市相比,企业能够构造出比较满意的“壳公司”,上市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小,因为造壳上市是有目的的选择或设立壳公司,然后申请上市,一方面造壳成本比收购上市公司成本低;另一方面壳公司是与国内企业有业务关联的,除了利用壳公司申请上市外,国内企业还可以借助壳公司拓展境外业务。

同时,由于壳公司是在香港、开曼或百慕达等英美法系地区成立,有关法律对股权转让、股权认证及公司管理方面的要求,都与国际接轨,这对发起人、股东、管理层均比较有利,也较受国际投资者认可及接受。而且,境外公司没有发起人股、国家股、法人股等概念与限制,故公司的所有股份均可在市场流通及买卖。

可见,蒙牛的造壳上市,降低了企业的风险与成本,在国内目前会计、审计和法律制度尚未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获得了海外证券市场的法律认可,从而实现引进外资的目的;同时获得较为广泛的股东基础,对壳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都有益处,且有利于提高壳公司的知名度。在牛根生的带领下,支撑蒙牛超越行业常规极速发展的正是资本增长的力量,而蒙牛自身所具备的优良基础也为其吸引战略投资加重了砝码。

5.事件营销

牛根生在将蒙牛的品牌定位后,发现欲使蒙牛成为一流商品,不仅要靠产品质量本身的因素,同时还要靠及时到位的宣传力度。事件营销在蒙牛传奇的发展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蒙牛乳业副总裁孙先红说:“任何一个产品,从可信度到美誉度到依赖度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企业任何的一次事件营销,如果做得好,都会有助于品牌的成长。”

“蒙牛一直把消费者看成企业心中的‘恋人’,就像一个小伙子追求一个姑娘,需要时时刻刻在她面前展现魅力。企业的事件营销就是用每一次事件向消费者频送秋波,每一次的事件营销,累积起来就慢慢构成了企业品牌成长的一条线。在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当中,不管从事什么广告活动,都应该把它看成一次事件营销来对待。”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在这个眼球效应聚焦财富的时代里,常规的广告宣传手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品牌塑造的要求了,“事件营销”相比传统方式的广告投放,除了对品牌的宣传和营销促进方面有更大的作用外,显然更能彰显品牌实力。

在争夺中国乳业市场的商战中,为了蒙牛的宣传造势,牛根生加大了针对突发事件的销售点,在一次次成功的事件营销策划中,无形之中形成了一条品牌资产线。

一、赞助申奥,升华品牌形象

蒙牛盯住的第一个营销事件便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活动。蒙牛钟情“奥运牌”,除了看重人们对奥运比赛极高的关注度外,更想借助“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提升健康的品牌形象。

2001年夏季,商机无限,“申奥”吸引了重多商家的目光,刚刚起步仅两年的蒙牛瞄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打算借助“申奥”为“奥组委”捐助1000万元人民币,打响在全国市场的第一炮,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价值。经过慎重推敲,蒙牛将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时“奥组委”即将成立,并且距离“申奥”宣布结果的7月13日仅仅提前3天,正是万众瞩目、翘首以待的时候,可将蒙牛捐助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而蒙牛提出的捐款理由是“北京援我100万,我助北京1000万”,这源于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接受了北京市西城区对口帮扶捐资的100万元,随后启动了盛乐经济园区,可以说蒙牛与盛乐经济园区是同步发展起来的,蒙牛正是借助这个渊源,喊出了这一口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蒙牛的捐助让人们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蒙牛还打出了“一厘钱精神,千万元奉献”的旗帜,是指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销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钱,累计提取1000万元,分期分批捐给“奥组委”,这样,蒙牛的公益行为就天衣无缝地与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让每个购买蒙牛产品的消费者感觉到为“申奥”做了贡献,既体现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又升华了蒙牛的品牌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二、捐资抗击“非典”,赢取民心

“非典”期间,当人们在极度恐慌中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时,牛奶作为增强体质、具有免疫力的营养食品一下子成了紧俏货,北京的乳品市场抢购成风。如果此时提升牛奶价格,对看重销售量和利润增长的乳品企业无疑是绝好的机会。然而,蒙牛并没有提升价格,而是禁止经销商涨价,并且严厉规定违者开除或者终止其经销权。

而且,在很多企业纷纷停掉广告的时候,蒙牛不但没有撤下广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增大了公益广告的力度,提醒大众关注健康的意识;并且于2003年4月21日,向国家卫生部率先捐款100万元,成为卫生部红榜上中国首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同时拉开了其他企业捐赠的序幕。此后,蒙牛陆续向全国30个城市的医务工作者和消费大众捐款900万元,捐奶300万元;“非典”后期,蒙牛又发出了“向人民教师送健康”的倡议,向全国17个城市的125万名教师,每人赠送一箱牛奶,总价值达3000万元。

“非典”过后的事实证明,蒙牛利用“非典”事件这一时机让消费者对蒙牛品牌产生了认同感,蒙牛被公认为是具有公益责任心的社会企业,再次成为消费者首推的标榜品牌,这一策略也为蒙牛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神五”齐飞,巧打营销胜仗

如果说,蒙牛的奥运及“非典”事件营销还只是牛刀小试,那么,蒙牛搭乘“神舟五号”则是打了一场漂亮的航天仗,实现了品牌的起飞。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期盼已久的事情,国内外的媒体都在竞相关注着“神五”。如果将“神五”与营销进行捆绑,并且将其垄断,无疑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谁率先拥有这个资源,谁就抢占了制高点,蒙牛就做到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牛奶”,仿佛一夜之间,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被蒙牛的标语和画面重重包围。蒙牛的举动也成功地吸引了各家媒体的注意,诸多找上门来的宣传机会加上硬性广告的大规模投放,蒙牛又一次赚足了大众的眼球。

伴随着中国人飞天梦的实现,蒙牛提升了产品销量和美誉度,并树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内涵的大品牌形象。也就在这一年,蒙牛销售额从创建之初的0.37亿元蹿升至40多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2007年,蒙牛又全程赞助“神舟六号”的直播,再次借助载人航空飞行的巨大传播效应,拉动蒙牛的市场提升。

抓住“神舟五号”上天的契机,蒙牛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借势飞升的营销战。蒙牛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力和市场敏锐度可见一斑。其实,获得“航天员专用”名号的并不止蒙牛一家企业,但是只有蒙牛让消费者深刻地记住了它与航天的关系。可见,快速的反应和执行能力在“事件营销”中是多么重要。

四、“超女”造势,唱响全国

2005年,蒙牛与湖南卫视联手打造“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致使蒙牛在酸酸乳领域的销售额从2004年的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0亿元人民币,当选“2005年最佳营销之星”。

蒙牛大力推进酸酸乳的背后,实际是传统纯鲜奶发展的窘境。几个乳业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升级为价格战,随着定价持续走低,销售纯鲜奶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因此,蒙牛希望通过推广使蒙牛酸酸乳成为人们餐桌之外的时尚饮品,而超级女声体现的“想唱就唱,自我主张”的时尚精神与蒙牛一直力图打造的时尚乳饮料的形象不谋而合,而且“超女”在2004年首次举办之时就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正是这种内在元素的契合促使蒙牛选择“2005超级女声”作为合作伙伴,以此为平台推广蒙牛酸酸乳。

此次活动,蒙牛除了投入1400万元人民币作为冠名费外,又投入了将近8000万元的费用进行其他形式的推广。如在歌曲营销方面,蒙牛找到了上一届超级女生的季军张含韵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制作了广告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并且将其MV广告片和形象广告投放在电视、广播以及一二线城市的灯箱和路牌上。《酸酸甜甜就是我》更借“超级女声”之势,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热门单曲。

其次,在主市场促销方面,蒙牛也是精心策划。对于“超级女声”分赛场的选择,蒙牛挑选了对于蒙牛酸酸乳的销售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郑州、杭州、长沙、成都、广州五个赛区。另外,蒙牛在产品包装上也下了一番工夫,不但增加四种新口味而且在20多亿包蒙牛酸酸乳外包装上都印上了“超级女声”的字样,背景颜色也选择了蓝色、黄色、紫色等明亮色调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同时,蒙牛设计开通了超级女声的网站,设计邀请超级女声参赛选手通过互联网与观众互动的环节。通过多方位诠释,一个立体的“超级女声”呈现在世人面前。

通过适宜的平台,蒙牛利用“超级女声”这一娱乐活动在全国的声势,通过事件营销的手段再一次唱响全国,制造了一次时尚的营销,又一次成就了销售奇迹。

五、借“全民健身”之名,启动非奥运营销

作为乳制品企业,蒙牛从关注全民健康延伸到推动全民健身,又通过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与奥运精神契合呼应,打出了一副漂亮的非奥运营销牌。

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当大多数的商家斥巨资聘请球星代言和冠名电视转播的时候,蒙牛集团却独辟蹊径,启用了一个全新的全民体育运动广告片:白色牛奶幻化成一个动感小奶人,与大家快乐地踢着足球奔跑。最后,足球变成一滴牛奶,飞滅到牛奶杯中,蒙牛的商标在动感十足的画面中被突出地表现出来。蒙牛的这一广告策略将世界杯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而且构思独特,通过“世界杯”这一事件进行宣传,却不提世界杯,取得了很好的品牌效果。

此外,牛根生在媒体策略上,采取了“中点加支撑”的以点带面的方法。即在短时间内寻找到一个高速度、高质量的传播媒介,成为蒙牛品牌创造的中心环节。在这方面牛根生可说是找到了一条捷径。

在中国,有一个不成文的“默认法则”一一线品牌上央视,二线品牌在省台,三线品牌地市转,四线品牌沿街喊……牛根生认为宣传自己的高速捷径就是一中央电视台。选择央视,就是选择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平台。

从1999年到2005年上半年,蒙牛累计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投入已经达到了10亿元。蒙牛把广告资金的70%都投放在央视招标段。利用央视的影响力、美誉度、可信度迅速从同行业品牌的强势竞争中突围而出。蒙牛初创时,就已经把央视作为自己宣传品牌的“扩音器”。牛根生曾经说过:当时我们只有300万元,就拿出100万元在央视做广告!因为要想把蒙牛从内蒙古卖到海南岛,这个忙只有中央电视台能够帮。1999年,蒙牛在央视播出了仅仅5秒钟的广告宣传片。5秒钟的时间,在一般人看来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牛根生硬是靠着这仅仅5秒的时间,打造出“蒙牛”这个品牌。在一般消费者的眼中,央视上的广告毫无疑问就是全国名牌。爱屋及乌,大家信央视,当然也信央视上做的广告产品。

蒙牛乳业副总裁孙先红认为,蒙牛在向全国性品牌进军时,瞄准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在中央台高举高打的媒介投放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蒙牛追赶其他几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时间成本,蒙牛在选择中央电视台的时候,看重的不仅仅是销售量的提升,还看中了央视快捷的传播速度。

在中央电视台密集投放广告的同时,牛根生还采取全方面策略,配合以宣传海报、户外媒体、媒体新闻、报纸、网络广告投放等多种途径,几乎在消费者能接触到的任何一种媒体上,蒙牛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让消费者接触到这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