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企业领袖一锅煮
7053000000012

第12章 第二天王一一“猛男”牛根生(4)

最终,牛根生通过强势媒体提升了事件营销的影响力。可见,品牌辐射力的强弱取决于品牌传播力度的强弱。在现代信息社会,传播开始变成一门科学,一个品牌要在行业内脱颖而出,除了品牌自身的实力外,品牌的宣传及其方式也至关重要。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到各类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再到事件营销,品牌传播概念的发展越来越尊重社会群体的接受习惯,并在对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创意和亮点。当然,选择何种宣传方式,最终仍需由企业品牌实力决定:一方面,需要雄厚的预算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品牌自身具备内涵,越有内涵,可以选择的传播方式越不受局限,越能达到浑然天成的传播效果。牛根生带领着蒙牛,凭借一次又一次出色的事件营销战役,仅仅数年,便从一个提出“向伊利学习”的初生“牛犊”,一跃成长为乳业“猛牛”。可见,蒙牛的确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企业宣传方式。

6.“插位”才有机会

蒙牛的高速发展验证了李光斗的话一只有插位,才有机会。品牌定位只能让消费者知道你的位置所在,而插位不仅能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品牌位置,还能让你的品牌名列前茅。

中国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指出,插位是一种针对强势竞争对手的品牌营销新战略,旨在通过颠覆性的品牌营销,打破市场上原有的竞争秩序,突破后来者面临的营销困境,使后进品牌扩展大市场,快速超越竞争对手,进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很多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和许多著名品牌的快速成长,都印证了李光斗所说的“只有‘插位"才有机会”这句话。如进军中国豪华轿车市场的凯迪拉克;在耐克的眼皮底下发展到全球的阿迪达斯;在互联网低迷的市场背景下“秀”出一条“康庄大道”的QQ,都是借助于“插位”的生存法则,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牛根生认为,蒙牛的迅速成长也是靠着对乳业市场灵活而准确地“插位”,迅速找到了突破口,从而一举夺得了同行业中的头等位置。

李光斗在自己的著作《插位》中分析,插位要有四个步骤:1.找到一个市场缝隙;2.进入这个市场缝隙;3.独占这个市场缝隙;4.寻找新的市场缝隙。

对于市场缝隙的切入点,蒙牛的战略是寻找对手不注意、不涉及、不领先或者是弱处、软处的产品及市场。在牛根生的带领下,蒙牛运用“借力”的方式,先是有了工厂,再是有了品牌,后是有了市场,全部加起来有了自己的知名度,并且得到了消费者的首肯。但是,牛根生认为这不并能作为消费者长久忠诚蒙牛品牌的根基,要想让消费者长时间地青睐蒙牛,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立足点,始终是一个模式的话,很可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疲劳感。于是蒙牛向市场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

牛根生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后,决定寻找强势企业在市场之间的缝隙,“见缝插针”,推出中价位鲜奶。之所以叫它为中价位鲜奶,是依据市场状况而定的。当时的市场上,除了价格较贵的利乐包充斥整个货架,还有一种价格便宜、奶质新鲜但保质期较短的巴氏灭菌奶。消费者认为利乐包鲜奶价格贵,又觉得巴氏灭菌奶劣质低档。介于消费者这种两头矛盾的心理,蒙牛推出利乐枕牛奶,它一方面秉承了两种牛奶的长处一新鲜、品质好,同时也避免了两种牛奶的短处一价格贵或品质差。

牛根生说:“我们是后发企业,利乐包人家做了很多年了,如果我们跟着别人做利乐包,我们还是跟随者,但我们如果做利乐枕,就成了利乐枕的领导者。”

牛根生的这一插位策略,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可,成为第一个大举抢占利乐枕牛奶市场的国内企业,利乐枕牛奶也从此在中国市场上一炮而火。2002年度蒙牛的利乐枕销量已超过10亿包。2003年,利乐首席执行官蔡尔柏更是亲赴蒙牛乳业集团,亲手将“利乐枕无菌包装使用量全球第一”的奖牌授予蒙牛总裁牛根生。至此蒙牛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利乐枕牛奶制造商,更成为了所有使用这一包装液态饮料厂家中的第一家。

牛根生坚信,“没有第一的市场是最好的市场”。因为消费者心中一片空白,这个时候,谁第一个站出来,第一个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谁就是第一。

蒙牛的发展,正印证了李光斗的话一“突破常规,实现品牌的跳跃式发展”,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占据无主的甚至是竞争对手的资源,迅速在消费者心智资源中形成“我是第一”的品牌认知,进而抢先成就第一品牌。

7.品质负数原理

牛根生始终坚信“品质负数原理”,即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缺乏品质保证,即使是一道工序控制不到位,整条生产线出产的就都是问题奶!牛奶浪费了,包装浪费了,设备浪费了,人力浪费了,机会浪费了一此时,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一切都等于负数。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产品满足需求,才是质量的最高标准。在生产中,同样的劳动,优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利”,劣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害”。

对成熟市场经济做过长期研究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假如一个制造商长期违反诚信准则,就必然要从经济舞台上被赶下去;正如一个工人若不能或不愿适应这些准则,就必然被抛向街头成为失业者一样。”这段话强调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一个重复的博弈,谁要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会被消费者淘汰出局。

牛根生在国有企业干了20多年,深谙这一准则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诚信取信于消费者,严把乳业制品的质量关”,牛根生带领蒙牛人始终把产品品质视作生命,“产品等于人品”是蒙牛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牛根生把牛奶品牌的建立归结为三要素:品质、品味、品行。他认为,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的建立,第一个前提,或者说“最大的支点”,就是品质,这是所有品牌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没有品质,一切都是负数。

牛根生向所有消费者郑重承诺:“蒙牛,生产新鲜的、卫生的;销售营养的、健康的。”以此为出发点,蒙牛人把消费者视作自己忠贞不渝、倾心爱慕的“恋人”,将自己最真、最纯、

最美好的品质,毫无保留、毫不吝惜地展示出来、奉献出来。自创业以来,为了乳品品质上乘,牛根生不惜增加成本,减少利润,最终依靠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心。

蒙牛牛奶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就是蒙牛品质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天然优良的奶源决定了牛奶的先天品质,而先进的生产工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经过航天工程部门化学、物理、生物学的严格检测,太空营养学专家指定蒙牛牛奶为惟一“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为这一传统食品赋予了新的内涵,掀起了全民追求健康饮品的新时尚。

在谈到蒙牛纯牛奶入选中国航天员食品的原因时,牛根生曾对一位记者说:“从根本上说,蒙牛牛奶的奶源是决定牛奶质量的关键因素。内蒙古草原是世界五大草原之一,位于北纬40度左右,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牛奶产地。这一纬度的草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牧草品种丰富,天然的环境再加上良种奶牛,决定了牛奶的先天品质。举个例子,冬季内蒙古草原的气温低于零下20°C,但即使是刚出生的小牛犊,离开母胎也能自己站起来,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这一纬度生长的奶牛,其先天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基因。而且内蒙古草原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气,保证了蒙牛奶源的天然品质。”奶源是乳制品行业必需的原材料,合格奶源的数量和分布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决定乳业供给进而决定乳业成长的关键。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首先得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劣质的原料就算是经过最科学的加工方法也不能加工成一流的产品。“好牛才能产好奶”,牛根生坚信这一点,在生产中始终坚持“以牛为本”,严格控制奶源质量。“找最好的人,种最好的草,养最好的牛,挤最好的奶”,被牛根生视为提高乳产品质量的第一步。

为了解决高品质奶源的问题,牛根生不断加大奶源基地建设投入,从源头开始生产好奶。蒙牛从2004年就开始建设国内第一个万头奶牛规模的牧场一蒙牛澳亚国际牧场,从多个发达乳业国家引进良种奶牛及现代化养殖繁育技术。蒙牛通过这种“牧场联合国”的运作模式,一方面辐射周边奶农、奶站,为其提供奶牛良种培育技术并教授现代化养殖技术;另一方面以澳亚国际牧场为样板,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国际专业牧场,扩大奶源示范效应,进而从奶业源头引领中国乳业产业升级。

随着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的建设,到2004年12月2日,中国奶牛养殖业第一次全方位植入“动物福利”思想,“动物福利”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牛根生谈到此事说:“中国乳都核心区所创造的良好外部条件,仅仅是蒙牛良好奶源的‘天时地利’因素,而要得到领先世界的奶源,就更要创造‘牛的和谐’,让奶牛能够在最良好的‘动物福利’体系中,幸福地生活产奶。我们的目标,是让生活在蒙牛奶源基地的奶牛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奶牛!”

为了实践动物福利思想,牛根生还带着管理人员特地去美国考察了当地先进的奶牛饲养方法。在美国,为了保证国民能喝上营养卫生的奶,政府特别注重对奶源的管理。美国的奶牛场目前已经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牛栏设计科学,牛栏里基本不留粪便,奶牛不受寄生虫的滋扰,具有很好的“生活质量”,许多奶牛场还专门为奶牛定时播放音乐,舒适的环境提高了奶牛的产量和质量。另外,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挤奶,有些先进的奶牛场已经采用了全自动化挤奶。为了使奶业可持续发展,美国政府还支持奶农对草场和牛场环境进行保护,减少或不污染环境。政府对草场施肥有严格要求,要经过科学计算并控制数量。

通过这次考察,牛根生发现中国目前国内奶源的二次污染非常严重。奶源二次污染,主要来自手工挤奶方式。一是卫生条件差,如果奶头清洗不净,容器等卫生条件又欠佳,就会使原料奶直接受到污染。二是没有冷藏设备,牛奶由手挤到小桶,再由小桶转到大桶,大桶到奶车,期间多个环节使原料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较长,从而使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奶源品质在第一时间内已变差变坏。其结果是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即细菌总数)太高,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由此,在欧洲动物委员会“动物福利思想”的影响下,为了改善奶源的二次污染,“挤奶机器人”应运而生,走进了蒙牛澳亚示范牧场。它是我国第一位挤奶机器人,也是目前我国惟一投入运行的高智能全自动机器人的挤奶设备。这种机器人能自动选择挤奶时间,而不像以往那样由农场主指定时间挤奶。当奶牛被引进牛舍后,电脑就能根据奶牛身量大小,自动调节牛舍的长度和宽度,并适当升高奶牛前蹄下面的地板,这样奶牛的乳房就跟它的后蹄分开了。随后,机器人就伸出“手”,把挤奶杯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牛奶哗啦哗啦地流下来。挤奶机器人的“工作”主要是为奶牛提供全天候高智能化服务。从手工到机器,从机器到机器人,挤奶方式的革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奶业的“螺旋上升图”。

为了改变国内饲养奶牛的不科学方式,牛根生还按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先进的饲养模式来饲养奶牛。为了更好地改善奶牛福利,牧场为奶牛建有“三厅”餐厅,卧厅,挤奶厅。牛的生活环境极其舒适。挤奶厅里,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奶牛24小时愿意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愿挤几次就挤几次,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一按摩乳房一挤奶”的程序办事,而且在挤奶的时候,辅以音乐或美食,让奶牛在快乐的心情下泌奶。牛与人的道理完全相同。这就像哺婴期的妇女一样,心情好,奶就多,奶质也好;心情不好,奶就少,奶质也下降。在挤奶厅里,奶牛们个个都训练有素,会一个个排着队去挤奶。在转盘式挤奶器上,奶牛们自己走上去,挤完奶后自己把挤奶器蹬掉,之后再自己走下来,井然有序。机器人式的挤奶器不仅节约劳动力,完全不用人工,而且成功地减少了牛奶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整个挤奶厅看不到一滴暴露在外面的牛奶,大大减少了奶源的二次污染。为了减少牧场的污染,为奶牛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蒙牛的奶牛场都建有相应的化粪池,采饲期间所有奶牛的粪便都集中在化粪池内,等春播时进行田间施肥。此外,在牛舍设计和建设时就充分考虑了环保的要求,牛舍下面的粪便、污水、雨水等通过不同管道分流,避免奶牛场对环境的污染。

蒙牛通过创新,建立起国际示范牧场,将高智能化的挤奶机器人引入奶牛饲养管理中,不仅使挤奶工作自动化、标准化,而且也从源头上控制了牛奶的质量,使得奶产品的质量有了根本的保证,实现了“好牛产好奶”,让消费者真正喝上了高品质的放心奶,这不得不说是其严格控制生产管理的又一有力措施。这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属先进举措。它标志着中国奶牛养殖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预示着蒙牛的奶牛养殖业将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同时,蒙牛的质量管理还严格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牛根生认为,质量是企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在质量函数中,人是最主要的变量。人是负数的时候,质量必然是负数。在紧密依存的集体协作中,班组里只要出现一个“负数人”,其他人的劳动往往就会被变性为“负值”一一这里没有“负负得正”,只有“一负百负”。决定人“正负”的是什么?是态度,也是方法。责任心不强是负数,知识技能不过关也是负数。要想实现质量没有负数,首先要做到没有“负数人”。要想做到没有“负数人”,办法只有一个:谁创造的负数,谁负责吞下。步入蒙牛集团偌大的生产、办公区域,你可以随意触摸任何一个地方,而不会沾染灰尘。仔细留意,就会看到无论是走廊的玻璃窗,还是卫生间的纸巾盒,上面都贴有一张小小的“责任卡”。一张明确了责任人和直接领导人的“小卡片”,发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规范作用和称奇的效果,这也印证了蒙牛企业一直秉承的“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