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企业领袖一锅煮
7053000000018

第18章 第三天王一一“狂人”马云(2)

广告一分钱不花,出差只能住三星级宾馆。如此减缩,每月的成本立刻从100万美元降到了50万美元,阿里巴巴赢得了宝贵的一年喘息时间!

裁员撤站省钱,毕竟不是办法,只出不进才是最要命的。此刻的阿里巴巴还是没有发现好的赚钱方式。于是来自股东的压力愈来愈大,来自业界和媒体的质疑愈来愈多,到处都是质疑马云的声音。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有关赚钱的质疑,马云照样慷慨陈词:“阿里巴巴可以赚钱的道路实在太多,我现在不想赚这点小钱,因为现在信息应该是免费和共享的。我们讲过一个例子,你在跑马拉松,路边有很多牛奶、汽水,你可以边喝边跑,也可以坐下来喝足了再跑,但是等到你拿到冠军以后,你的奖金可以买50吨、100吨牛奶。你傻乎乎坐在那儿喝牛奶,然后就跑不动了。所以你要有自己的加油速度,你要自己知道自己的体力,要是你今天让我去做这种事情的话,那我们阿里巴巴就跟一个开小店的人没什么区别,我们的心大着呢。”

话虽如此,当时一个企业毕竟是要以赢利为目的的。马云知道:“如果我不赚钱的话,我就有问题。”马云当时说:“要想安全地度过眼下的危机,我们恪守这样的信条:第一,永远相信自己。我们只为企业服务,不受媒体、分析师、投资者的左右。第二,我们相信后天比今天美好,但明天比今天更残酷。第三,永远不告诉任何人我们是如何赚钱的。过早地暴露商业模式,会变成别人的复制对象。关于盈利模式我们没有义务和别人探讨,我们又不是上市公司。我们得学会保护自己,网络的盈利模式在初期很容易复制,但等到三年、五年之后就太难了,几乎没有可能。”

那一年,马云最常说的一个词是“活着”。要活下去就得盈利,但这时的网站,尚不知道如何盈利。2002年,马云给阿里巴巴定的目标是“赚1元钱”。他对全体员工说:“要赚100万元,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要赚1元钱,谁都知道怎么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个客户,对客户做好一点,让成本减少一点就可以了。2002年,赚1元钱就实现目标,赚2元就超过了目标的100%,赚3元就超过目标200%……”

2002年,阿里巴巴赚了5万多元。5万多元,实在是小钱,但这5万多元,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最寒冷的严冬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盈利的网站之一。也因此,阿里巴巴的实战案例被选入了哈佛商学院的MBA教材。

彼得·德鲁克对于企业如何面临困难时曾说过: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面对困境,阿里巴巴活了下来,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团队说:“中国网站6个月之内有80%会死掉,就像新经济,有70%的想法要扔掉,只有30%能实现下去。这时你跟竞争者拼谁能活着,谁能专注。不管多苦多累,哪怕是半跪在地下也得跪在那儿。跪着过冬,就是你站不住了也得跪着,不要躺下,不要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所有的网络公司都要死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死。这是个3000米的长跑,不是100米的短跑,所以我说,需要有兔子一样的速度,有乌龟一样的耐力。我们要学会半跪生存。”

“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坚信网络一定会火起来,只要我们活着,不死就有希望。”马云拿出了红军长征的精神。“我们阿里巴巴那时候做的主要工作第一是‘整风运动"统一对互联网的看法,加强信心,统一价值观。第二是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主要培养干部队伍,通过培训,阿里巴巴这支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阿里巴巴从激情创业走进了制度运营。培训使一大批技术出身销售出身的干部懂得了现代化管理,培训使广大员工认同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第三是‘南泥湾开荒"就是不能靠别人,要靠自己创造财富。”

目前,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的贸易趋势。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是一种机遇,并且它在过去的几年中也的确抓住了机遇,取得了公认的成绩。然而未来的路还很长,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西湖论剑”

每年一届的“西湖论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领袖人物的高层峰会,堪称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群英会。“西湖论剑”作为马云的一个杰作,已成为阿里巴巴的一个知名品牌,闻名于世。

2000年,“互联网的冬天”还没有到来之前,马云接连收到了高盛、软银的两笔风险投资,阿里巴巴处于企业历史上最气壮的时候。此时阿里巴巴的B2B模式也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重视,许多媒体争相报道。而且它的B2B模式本身对中小企业很有吸引力,因此网站的人气节节上升。

但由于阿里巴巴此前的低调和B2B模式的特殊性,使得它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名气一直都较低,不仅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阿里巴巴,就连中华网、人民网一些后起的网站,知名度都要远远高于它。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境地,在得到了风险投资后,有了雄厚资本的马云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他试图策划一场大型的活动宣传阿里巴巴,以提高阿里巴巴的江湖声望。

从小酷爱武侠小说的马云灵机一动,想到了《射雕英雄传》中的“华山论剑”。于是,他决定效仿“华山论剑”来举办一场“西湖论剑”,邀请网络江湖的“掌门”共商大事。

如此江湖大事,当然是请武侠泰斗金庸老先生主持再合适不过了。参加“西湖论剑”的人员,当然也都是当时最顶尖的互联网“五大掌门”: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8848的王峻涛和马云自己。

在西湖论坛上,阿里巴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五大巨头之一。有位互联网记者说:“马云就像韩国举办奥运会,把跆拳道加入其中一样,顺利地把阿里巴巴在中国互联网界推销了出去,虽然到这个时候大部分台下的听众还是不知道阿里巴巴到底在做些什么。”“西湖论剑”每年都邀请当年互联网界表现最为出色的公司出席,而阿里巴巴则始终以种子选手的身份列入这份名单之中。虽然阿里巴巴自身的发展确实很顺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西湖论剑”这个平台上的借力之举就没有任何意义。

首届“西湖论剑”以“新千年、新经济、新网侠”为题,展开精彩网论,以解众多网民的疑惑。

在马云的穿针引线下,“金大侠”和五大“掌门人”的聚会被赋予了全新的主题。尽管当时动荡的纳斯达克股市已经使得公众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命运开始有了些许担忧,但第一届“西湖论剑”中五大掌门的高调亮相似乎在向公众们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互联网的春天正在悄悄来临。

在此次“论剑”中,对于网络企业的发展,马云说出了他独到的观点:“网络企业的发展需要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所谓外练一层皮,指的是练就厚脸皮。如今网络变化如此之快,如果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犹犹豫豫,思前想后,最终什么也做不好。而所谓的内练一口气,说的是企业管理和人才的培养。这两方面是每个网络公司最头疼的问题,中国网络走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的公司都碰到过类似的内部管理问题,必须慎重解决和安排。”

关于网站的赚钱模式,马云也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看得清的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看不出你怎么赚钱的模式或许才是好的模式,全世界的投资者,到现在为止看不清楚微软怎么赚钱,但它是赚钱最多的,网络经济用传统的思路去考虑也许并不一定很对。”经历过互联网风雨飘摇的一年,2001年网络群侠再聚西子湖畔,第二届“西湖论剑”开始。“经营、盈利、成长”成为了本届主题。中央电视台的张蔚被邀请担当主持人,作家金庸、新浪网前CEO茅道林、搜狐网CEO张朝阳、网易首席架构设计师丁磊、Tom.com行政总裁王銑、西单电子商务董事长王峻涛、阿里巴巴CEO马云成为这一届西湖论剑的“大侠”。在这一届“西湖论剑”活动上,马云总结了互联网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变化。变化是必然的,所有的网站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阿里巴巴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呢?马云认为企业有时候需要变化,有时候不需要变化。应该适时而定,不应该拘泥于形式。他说:“前几年是必须要变化,这两年应该是守为好,守是练内功,可能是最好的变化。因为新经济还得用老办法。现在阿里巴巴要做的不是铸造什么剑,练什么招,而是要变阵,单个的网络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网络更讲求团队精神。”

第三次“西湖论剑”则是马云的阿里巴巴搭台,将腾讯CEO马化腾、3721总裁周鸿祎、前程无忧总裁甄容辉、携程CEO梁建章和联众总裁鲍岳桥这五位网络新贵推到了前台,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他们的成功和智慧。

网络经济的全面复苏给这届“论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烧钱还是赚钱、盈利与不盈利的话题已经成为过去时。参加第三届“西湖论剑”的五位嘉宾分别来自于当时最早的盈利网站,这群网络新贵族在不知不觉间正利用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东道主马云作为一位安静的听众坐在了台下。如果仅仅从盈利的角度看,马云也可以归属到他们中间。但马云似乎并不自认为是他们中的一员,因为此次的五位嘉宾做的都是专业性网站,而马云的梦想则是门户一阿里巴巴一直认为自己是商人的门户。

马云认为本届“西湖论剑”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但他也明确指出:“网络的盈利已经成为现实,盈利后的发展才更值得关注。”

如果说2002年的第三届“西湖论剑”大会在某种程度上铸就了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分水岭,成为互联网企业度过寒冬、迎来春天的标志性会议的话,那么2003年11月4日召开的第四届“西湖论剑”大会,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巩固已有盈利模式,拓展新的盈利领域,引发新的资本流动和新的竞争、较量的一次大会。

参加第四次“西湖论剑”的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在相关的领域里有了数一数二的地位:TOM的无线增值服务突飞猛进;腾讯在即时通讯和在线游戏领域里有绝对优势;百度的搜索引擎;携程的旅行及酒店服务以及阿里巴巴公司在B2B领域里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如果说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互联网事业全面开花的局面的话,同时这也能从另外的角度透露出中国互联网企业竞争多元化的趋势。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此次“西湖论剑”颇有些耐人寻味地谢绝了所有的媒体参加,成为了一场秘而不宣的盛大典礼。作为东道主的马云对此的解释是,与会的多家网站都处于筹备上市的关键时期,因此很多情况不方便透露。

作为“西湖论剑”的发起单位,阿里巴巴备受瞩目。2003年夏天,它在中国互联网事业中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一投资1亿元创办淘宝网。到第四届“西湖论剑”开幕前,淘宝网已经在全球网站排名601位。

2005年的第五届“西湖论剑”,可谓阵容华丽,与会嘉宾包括搜狐CEO张朝阳、网易首席架构师丁磊、新浪CEO兼总裁汪延、腾讯CEO马化腾、雅虎联合创始人“酋长”杨致远等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出席论坛并作了精彩演讲。

马云创办“西湖论剑”的初衷,一来是邀请网络名流探讨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二来也是为阿里巴巴造势。当时的互联网企业为吸引眼球,宣传手段花样百出,会议形式的论坛的确不被看好。但马云聪明地邀请到了金庸来主持“论剑”,并请到了当时互联网界的“大佬们”共襄盛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第五届“西湖论剑”没有代表中国互联网发展方向的人物,也没有激烈的观点碰撞,它其实更像是一场华丽的市场活动,像一场马云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秀,没有多少精彩可言。但就其本质来说,“西湖论剑”事实上就是一场马云所需要的商业秀。作为一家公司,阿里巴巴主办“西湖论剑”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地吸引眼球。如果从这个本源看,马云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远远地超越了原来的预想。

连续举办的五届“西湖论剑”,把阿里巴巴从一个远离大城市的小公司放到公众注意力的焦点中。而随着阿里巴巴公司规模的膨胀,“西湖论剑”变成了王者的舞台。到了2005年,当阿里巴巴已经处于互联网整个行业的焦点地位时,“西湖论剑”也自然走到了它的顶点,“天下”一这个主题的出现就意味着“西湖论剑”的结束。因为这个顶点主题的出现使得其他任何一个主题都无法超越它,最后成为一个句号。

“西湖论剑”的结束,并不代表马云的失落,他又有更大的活动。2004年6月12日,中国首届网商大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商参加了这次会议。作为中国第一个面向“网商”群体的会议,大会以首次评审公布“中国十大网商”的方式,宣告中国“网商时代”全面来临。

马云在会上说:“中国历史上有浙商、苏商、粵商等很多商帮,但毫无疑问,网商正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帮组织。”

网商大会从第一届的500多人、第二届的2000多人,到第三届“衍变”出盛大的首届网商节,阿里巴巴举办网商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壮大,2006年的大会有近4万人参与。阿里巴巴继续成为焦点。

4.精心挑选投资商

马云曾经说:“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钱,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太有钱了。以前我们没钱时,每花一分钱我们都认认真真考虑,现在我们有钱了还是像没钱时一样花钱,因为我今天花的钱是风险资本的钱,我们必须为它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的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没有资本,企业就不可能存活下来。企业无论是在创业初期、发展壮大期还是在低谷期,最需要的就是资本的支持。一个企业要渡过难关,融资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融资不是一种简单的集资行为,做好融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度总裁李彦宏说:“自己需要把握什么时候去融资,融多少钱,这是一个很艺术性的问题。有些时候你需要去花精力做融资,有些时候你要去拒绝,要根据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