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女人受益终身的美丽课
7065700000007

第7章 沐浴资深爱情(3)

这些包括你希望自己伴侣拥有的气质、兴趣、行为、能力、态度、信仰与嗜好,你的伴侣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你就会受不了。

第二部分是可以商量的条件。这些条件并不是必要条件,但如果有更好。譬如热衷游泳的可就将"喜欢游泳"列入条件中。

他不会因为某人不会游泳而回绝她,但是在他理想的世界里,他真正想要的是一条地道的美人鱼,可以陪伴着他一起畅游大海。

第三部分是不能接受,绝不通融的部分,也就是我所说的"三振出局"清单。对某些人来说,所谓"三振出局"的条件包括酗酒、吸毒等。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可能是一种讨人厌的习性。你所列出来的清单会帮助你理清想要的伴侣是什么样的人,会帮助你让心中的条件具体化呈现出来,你才能从"我想我要的是......"这样的迷雾中走出来。

设定出理想的伴侣关系

写好了对伴侣的要求条件清单之后,接下来你必须要设定出理想中的伴侣关系。设定出想像中的目标,能帮助你在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时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当某个人合乎你的标准时,你也会很清楚地知道。

在展开想像之前,首先你要明白自己想要的伴侣关系的运作模式。

梅尔知道他想要的是传统的婚姻形式,他和伴侣结婚之后,会有孩子,一家人搬到郊区的房子去住。所以他绝不会适合像孟琳这样的女子,因为她想要的只是两人愉快地住在一起,甚至连合法的婚姻形式都不需要;雪莉要的则是她称之为"知心好友型的伴侣",那个人必须是她最好的朋友、亲近的伴侣,能与她分享所有的活动;相反的,刘刚却希望有人能了解他对工作的投入,而且能包容他;郭伟希望的是能跟这个人"整天厮混在一起";罗强想要的却是一个能替他忙碌的事业招呼客户或主顾的妻子。这些两性关系的模式都无所谓对或错,只是代表了这个人心中认为什么样的伴侣适合他而已。

在设定你的想像目标之前,有许多要考虑的因素。首先,要考虑你与理想伴侣之间的相处模式。你是像雪莉一样,在找寻一个亲密的对象;或是像刘刚一样,彼此之间要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你对伴侣要负些什么样的责任?而他对你又要负些什么责任?你希望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接下来,有许多生活方式的问题要考虑到。你想要住在哪里?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你的社交生活是什么形态的?你们会一起做的事是什么?你想要旅行吗?

人生方向的问题当然也很重要。你想要孩子吗?多少个?什么时候想要?你计划几岁退休?退休之后要做些什么?你能想像伴侣跟你一起做这些事吗?

这些事情都跟你们俩之间是否能协调一致有关。将这些考量跟条件清单一起放在安全的地方,这样当某个人出现时,你就能依此评断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你了。而当你真的找到一位适合的对象,两人也开始交往时,这些就变成你们考虑与讨论的愿景了。

扫除障碍,建立和谐

你了解自己,也知道自己想要的伴侣是什么,你也已经想过理想的伴侣关系是什么,现在困难的部分来了:找出并彻底清除可能会阻碍你的东西。

无意识的信念

马林与安莉结婚后就住在市区。他们经常一个人开车进城,一个人留在家里。马林进城时,总是会找到停车位。每次总是他一到达时就有人要离开,似乎停车是很容易的事。因此他认为在城理要找停车位真的很简单。相反的,安莉进城时,她总是一接近城里就全身绷紧了的样子。"根本不可能在城里找到停车位!"

她抱怨着说,"这里人太多,车太多,根本不可能!"她通常会绕上45分钟,仍然找不到停车位。

无意识的信念是很有威力的。心理学上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如果你相信你能做什么事或不能做什么事,不管是哪一种状况,你都是对的。"这个概念所说明的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会预示出自我实现的结果,那也意味着你若带着某种假设、信念与期许接近某种状况,你的信念便很有可能成真。相同的,如果你设定了真爱是不属于你的,你无法找到真爱,结果也会如你所愿。花一些时间检视一下你的信念,看看与你想要的结果是否有一些出入。一开始你就相信办不成的事,就算你做了也只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而已。

内心的迟疑

如果许多人都想寻找爱,为什么在他们想要的与生活中实际得到的之间,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对许多人来说,阻碍他们寻找真爱的阻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说是,内在说不"症候群。在"你想要什么"和"你得到什么"之间会有很大的鸿沟,是因为当你面对愿不愿意要一个伴侣的问题时,你的心中会不确定地、无意识地回应着"不!"

这种隐藏的障碍存在潜意识中,阻碍我们想要表达的真爱。

如果你觉得受到真爱的吸引,这时不妨暂停一下,仔细探索你的内心、思想与灵魂,看看你相信、恐惧、担忧与疑惑的是什么,这些都很可能将真爱阻挡在外,无法自由地亲近你。这些障碍不能决定你的命运,也不能说明你的恋爱会成功或失败。事实上,那就只是一些你可以去克服的障碍,然后你就能让寻找真爱的梦想成真了。

担心被伤害

潜藏在丽芬心中的无形障碍是害怕被伤害。她结婚多年,一直受到侮辱与虐待,最后她拿出勇气与力量,终于选择了离开。

她给自己一年时间疗伤止痛,然后又开始约会。但是她所吸引到的人不是有这个问题,就是有那个问题。一个是不肯做情感的交流,另一个是不愿意做承诺,还有一个是同性恋!她简直是被打败了。

很明显的,她想要拥有正常的两性关系,但是这些男人没有一个是合格的。她说:"我很怕又被伤害了。我不想再体验一次那样恐怖的生活。"

对许多人来说,害怕被伤害的心理阻碍了他们追寻真爱。他们可能会说他们也想要有爱情,但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却是"带着保证书的爱"。问问你自己:你在寻找的是两性关系,还是在为你的情感找一份有金钱做背景的保证单?

担忧失去爱

韩勇一直担心如果他找到真爱,可能无法维持长久。他在恋爱中可说是伤痕累累,谈感情一直不是他的优势。他是个飞行员,知道如何开飞机,但是谈到女人又是另一回事了。

他说:"我常四处旅行,一回到家时,不是在睡觉,就是在训练飞行,不然就去钓鱼,我根本没有谈恋爱的空间。"但是他心里真的很想要一位伴侣,一位像同伴,又像好朋友的爱人,但他从来就没碰到过这样的人。因为他离过好几次婚,而且他认为:许多比他擅长沟通的人最后都离婚了,他更一点机会也没有。

他的错误在于:他在恋爱的时候,不能很诚实地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向对方说出来。他认为向对方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担忧与恐惧,要求她支持自己是不太可能的事。后来经过心理医生的开导,改变了想法,决定坦诚说出所想,最后终于找到了真爱。

你是不是也让害怕失去爱的心理阻碍着你?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再向内心探索,找出勇气重新开始。新的爱情就有新的危机,只有在你克服了恐惧心理,给自己与别人一个机会时,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奖励。

设定有限的变数

林林的问题是设定有限的变数:只跟有一头黑发,身材很棒的律师或医生约会,他们的年纪必须在35~40之间,而且要在一个城市一个分区。要符合这样条件的男人不多,而当她终于跟这批男人约会了,也分手了之后,她认为自己已经毫无指望了。

后来她听了朋友的建议:放弃太狭隘的标准,往内心探索一下,确定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男人是什么样的人,终于找到了好伴侣。

你所设定的变数是不是也太狭隘了?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跟所有合格的对象约会过了,或许真的就是如此了。问问你自己:把自己限制在小圈圈的合格对象中,不向外发展,到底获得了什么?你会很惊讶的发现,其实是自己不愿意向外发展,也不肯放下那些老旧又严格的条件。当你无法找到想要的爱人时,很容易怪罪到外在的环境或命运。但是大多数时候,真正的原因都来自我们内心不实的幻想。你该做的只是往内自省,问问自己:我真的想要一个伴侣吗?

3.两性关系尽在掌握

当你找到一位看上去可心的伴侣,你们也对彼此做了承诺,看起来工作就像完毕了一样。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你们要面对渐递严峻的考验---日常生活会将你们坚信"海枯石烂"的情感磨平。为什么50%的婚姻都以离婚告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些伴侣之间从来就没有建立起了解与共识,这跟他们当初在婚礼上所说的婚姻誓言完全相反。人们相遇,彼此相爱,谈到梦想与目标,也讨论一些议题,最后终于结婚。到后来,他们却发现彼此根本不了解。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他们对彼此的期望是什么?一般人很少会花时间去揣摩角色的扮演,对彼此关系的演变也不肯负责或一起创造共识。结果时间过去了,其中一个人,或是两个人突然在某一天清醒了,才发现自己陷身在婚姻的囹圄中。当你发现身陷错误的婚姻时,离婚同样不明智。

着眼细微

每个人都有特征与特质,这使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特征包括知识、个人兴趣、技巧、偏好及生活经验等。两个人合为一体时,双方都将各自的特质带进这个关系中。合为一体的两性关系提供彼此一个机会去分享对方的特质,把对方当做是最珍贵的礼物。

王欢遇到高强之前,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喜欢户外生活的人。她从来没有机会去爬山、钓鱼或做任何类似的事,因为她生命中出现的人没有一个是有这类兴趣的。她更像是个都会女郎,很高兴自己惟一需要做的冒险活动不过是在大风雪中到超市买东西而已。高强却不一样,在十八岁之前,他参加过许多爬山、露营活动,以满足他对户外活动的热爱。他说服王欢跟他去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泛舟之旅,晚上睡在帐篷里,三餐则就着营火烹煮。一开始王欢有点迟疑,因为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但是她相信高强,就答应了。

王欢获得了一生难得的经验。高强教她如何架帐篷、生火,依照太阳的方位判断时间。她也学会如何在经过的路径上做记号,万一迷路时就能按原路回到营区。她很轻松地学会了一切。

等三天结束后,她已经被套牢了。高强"给"了她一个户外的世界---到现在他们还是一起热情地分享着这样的快乐。

扩展安全带

说得坦白一点,两性关系有时候会侵犯到你个人的领域。你必须要将自己的极限弄宽一点,让自己比平时更有包容的空间;直到你与伴侣将彼此的关系塑造成形之后,你才能让自己的肉体、情绪、精神与心灵游刃有余。有时候你会超越生命所带给你的变数,但是除非你真的投入个人成长进化的过程中,否则通常你只会让自己停留在一个安全地带。

你生命中出现的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他的需要与渴望使你不得不超越安全地带,向外探索。这可以表现在一些小小的事件上。

宾艳喜欢待在家中,但为了要跟华伦在一起,她不得不拓展自己的空间。华伦是个外向的人,喜欢跟一群朋友进行社交活动。宾艳说了一个他们早期相处时的故事。华伦要她跟他的好友,一共五对情侣一起去大型球场看球赛。宾艳一点也不想去,她很担心华伦会跟其他的男人走开,留下她一个人,不知道要跟那些女人说些什么。幸好宾艳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医生,向她解释了拓展自己安全地带的观念。结果她去看了球赛,很欣慰的是其他的女人都尽量让她觉得轻松自在。

一定程度的付出和给予是必要的,你与伴侣需要讨论,什么时候哪一个人应该做妥协。既然你与伴侣已经决定要互相厮守了,那么你们就必须为了这样的结合,学习拓展与超越自己的安全地带。一开始时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但总比最后日复一日产生的痛苦要来得轻松多了。

停止争辩

就像说天空不会总是蓝色的一样,每一对夫妻,总会有意见、总会发生渴望与需要相左的时候。互相争辩意味着不但是各持己见,还要花精力去将对方争取到自己的这一边来。当意见不合成为互相争辩时,伴侣双方就在摩拳擦掌,准备扮演战士的角色,好打败他的敌手。

争吵破坏了你们之间联系的丝线。如果在盛怒之中还夹杂着伤人的话,你们之间的信任感便被摧毁了。带着敌意的话比短剑伤人还要深。如果你与伴侣都对意见不合很不安,那么你们可能会压抑不同的渴望与需要,最后则会演变成彼此怨恨。

安杰与瑞丽已经不知为财务问题争吵了多少次,他生气地对她说:"我根本不信任你。你老是在花钱,完全没法控制你自己。我应该把你所有的信用卡与支票簿拿走,因为你根本不会理财!"这些话像一把刀割过瑞丽的心,她觉得被侮辱与看轻了。

对安杰来说,他不过是实话实说,但这实话却伤害瑞丽很深,让她一辈子都忘不了。

意见不合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时候争吵一下也无可厚非。如果你们的争吵只是在找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争谁赢了,倒也不失为一种健康的方式,至少能去除掉一些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的情绪压力。

最好的办法是磋商出双赢的结果。所谓双赢的结果是指双方都真的感到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却不需要做任何牺牲。这样的结果不是"二选一",而是"两人都有"。对许多人来说,这看起来比实际上还难做到,原因是:他们相信伴侣的观点不但完全相左,而且还与自己冲突得很厉害。但事实上却不一定是这么回事。

对某些人来说,磋商出双赢的结果确实有点困难,因为大多数人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们情愿赢,也不愿对伴侣的观点让步。对许多人来说,妥协意味着弱势或是屈服于对方。那是你放弃自己的需要,同意接受某种代替品,但却不可能比得上你原先想要的东西。但是,在双赢的结果中,却不需要让步。两人经过磋商后,走开时心中都是充满快乐的,因为他们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试着改变一点

你愿不愿意被爱情改变?无可否认,人都会随着时间的转变而改变特别是一段新恋情或友谊展开时,为了取悦你很看重的人,原来邋遢的本性可能变得更爱干净,或者对厨艺一窍不通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张罗好俩人共享的烛光晚餐。两人的相处,彼此迁就协调在所难免,而且女人通常就很难对爱人开口说不。

在现代的两性关系中,女人仍然扮演着被改变的角色,但这样一面倒的结果,也不全是男人的错,毕竟大部分的女人还是不懂坚守自己的底线,加上害怕被拒绝的恐惧,使她们甘于被掌控,随着爱人的指令起舞。根据研究显示,大多数愿意委曲求全的女性都有共同特点:对自我认识不足,而且以为满足情人的要求,是拴住他的惟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