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中天使的对话
7072400000001

第1章 涉鸟家族——空中的优雅舞者(1)

涉鸟类包括鹤、鹭、鹳三类。这些湿地鸟类喜欢在水边生活。不过,它们可不像游禽那样善于游泳,有些还根本不会游泳。它们主要在水中“漫步”——涉水活动。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三长”——腿长、颈长、嘴长,很适合在茂密的水草中行走、取食和了望周围。远远望去像个优雅舞者。

鸟类明珠——朱鹦

中文名:朱鹦

英文名:Ibis

别称:朱鹭、日本风头鹮、朱脸鹮鹤

分布区域:日本、俄罗斯、朝鲜;中国东部

朱鹦又称朱鹭,红鹤。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鸟纲,鹳形目,鹦科。朱鹦身长60—80厘米,体重1.5—2公斤,为中等体型的涉禽。

朱鹦有两种类型:白色型和灰色型的,这种说法不正确,所谓两类,实际上指的是它的成鸟和幼鸟。

朱鹦个头中型,体型肥胖,体表美丽,被称为东方鸟类的明珠。远望朱鹦,它的体羽为白色,等到走近仔细观看,才发现朱鹦体羽中的羽干、羽基及翅膀边缘的飞羽都略微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初级飞羽呈现出鲜艳的粉红色,闪烁着晚霞般美丽的光辉。朱鹦的额顶和面颊无毛,为朱红色,都裸露着。朱鹦长长的黑色喙微向下弯曲,喙尖为朱红色。后枕部长着十几根冠羽,冠羽呈柳叶形,长而下披,一直垂到后背,别有一番韵味。朱鹦长有橘红色的腿和脚,颜色和它头部的朱红色遥相呼应。朱鹦有淡红色的虹膜。朱鹦的全身颜色以红色为主,深浅不一,就像化妆师精心装扮的披着头纱的俏丽新娘,是人们眼中的吉祥、喜庆之鸟。

朱鹦栖息在沼泽、水田、河滩、溪流附近,多为群体活动。互相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夜晚在高高的大树上栖宿过夜。朱鹦休息的时候,常呈“金鸡独立”的姿势,并且转动它那长度适中的颈部把喙插入背部的羽毛中,像是盘头养神,又像在向人们展示它那美丽的冠羽。朱鹦只有在白天才共同外出觅食,主要到水田、河溪、沼泽地中,以鱼、虾、泥鳅、青蛙以及软体动物为食。它尤其喜欢吃泥鳅。

在每年的早春二月,朱鹩成双成对飞回繁殖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领地盘,然后选择高大的树木;或者是高大的白杨树;或是松树;或是栗树;或是高大的青冈树,在距离地面10—20米左右的粗树枝上,早出晚归,叼材建巢。在建巢的过程中,它们经常遭到邻居比如喜鹊等其他鸟类的捣乱。它们只好一边产卵,一边补建巢穴,一直到所有的卵都孵化成雏鸟为止。

朱鹦一般每窝产卵2—4枚,每年产一窝。卵呈青绿色或蓝灰色,上面带有褐色的斑点,卵似鸭蛋样大小,每个约重60—75克。雌雄鸟轮流共同孵卵,经过近一个月的孵化,小朱鹦一只只出世了。幼雏绒羽为淡灰色,腿呈橘红色。幼雏为晚成鸟,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由双亲进行育雏。人们观察到小朱鹦的亲鸟将稻田里的泥鳅、水中的小鱼、青蛙、甲壳类动物以及昆虫,吞进食道的夹袋里,制成半流食,再飞回巢边。喂食时,亲鸟把嘴张开,先让最先出壳的雏鸟把喙伸进夹袋里掏食,然后再给第二个出壳的雏鸟喂食,然后是第三只……雏鸟吃饱了,就会把头低下。亲鸟每次喂食都严格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如果一窝雏鸟数量较多,有4只左右,那么轮到最后一只雏鸟吃食的时候,亲鸟夹袋里的食物已经被前面的雏鸟吃光了。这样下来后面的雏鸟因为没有食物吃,身体会逐渐瘦弱下来,最后被弃之巢外。所以一般情况下,根据亲鸟的喂养能力,喂养2个雏鸟是理想的,喂养3只就吃力了。

朱鹦目前仅分布于我国陕西省的洋县,为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珍禽。1983年,在陕西省洋县建立了朱鹦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朱鹦是世界公认的濒危鸟类。据文献记载,朱鹦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苏联的南部,中国的东北、长江下游、秦岭、台湾岛及日本诸岛,都有过朱鹦的踪迹。自20世纪30年代起,人类大量地捕杀朱鹦,使之变为自己的美味佳肴;再加上栖息地的树木被人类滥加砍伐;还有一些动物如乌鸦、豹猫、青鼬、猛禽等经常捕食,使得朱鹦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明显缩小。到了50年代,朱鹦基本绝迹了。到1982年8月为止,日本只剩下2只,我国的野生种仅有7只。这7只朱鹦的发现还有一段复杂经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自1978年秋季开始,先后用了3年的时间,踏遍了万水千山,克服了重重困难,行程5万余公里,历经辽宁、安徽、江苏、浙江、陕西脂肃、山东、河南、河北九省,于1981年5月23日和5月30日,在陕西省秦岭南坡洋县的金家河山谷,和距离金家河两公里的姚家沟一带的海拔1200—1400米的山林中发现了尚存的朱鹦营巢地。金家河有一对成鸟,4枚卵,但育雏没有成功,姚家沟的巢中发现3只幼鸟。这证明朱鹦在我国不但没有绝迹,而且还有繁衍后代的能力,拯救这种珍鸟免于绝种有了希望。

朱鹦自从被发现以后,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们把保存朱鹅的希望就寄托到中国身上。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在姚家沟建立了一个“秦岭一号朱鹦群体观察站”,在朱鹦栖息的青桐林畔搭了观察棚。他们24小时值班,日夜用望远镜及其他仪器观察记录朱鹦的全部生活情况,研究朱鹦的生活习性,为以后朱鹦数量的增加,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红衣天使——火烈鸟

中文名:红鹤

英文名:Flamingo

别称:大红鹳、火烈鸟

分布区域:地中海沿岸、印度西北部、非洲

火烈鸟,顾名思义,就是因其全身为火红色而得名,它是鹳形目红鹳科红鹳属的一种,地中海沿岸是其主要分布区,东到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一带,此外,在西印度群岛也有少数火烈鸟分布。火烈鸟与其他鸟类有所不同,在飞行前,它们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助跑才能够拥有起飞时所需的动力。

火烈鸟又称红鹳,个头大小与鹳相似,嘴短而厚,上嘴从中部开始下弯,下嘴较大,成槽状,脖颈很长,呈S形弯曲。火烈鸟的脚很长,裸露在外,向前的3趾间长有蹼,后趾较前肢短小,不着地。火烈鸟的翅膀大小适中,尾巴较短小。全身上的羽毛白中带有玫瑰色,覆羽呈现深红色,各种颜色交相辉映,非常艳丽。因此,人们把火烈鸟称为“礼仪小姐”,它是世界上稀有的珍禽。

火烈鸟曾经是动物分类上的一个难题,困惑了几代的动物学家。从分类的意义上说,火烈鸟在分类学上是“四不像”。在分类学家眼中看来,火烈鸟似乎是一个由鹳的一部分和鸭子的一部分拼接而成的,简直就是一个怪物。有人主张把火烈鸟划为鹳形目,也有人主张把它划为雁形目。而且各有各的理由,前者认为火烈鸟的骨骼构造和鹳类类似,卵白蛋白质跟鹭类似,划在鹳形目毫无疑义;后者则认为火烈鸟的幼雏跟雁形目非常像,并且它们长蹼,羽毛防水,这都是雁形目的特征,甚至连叫声都像,雁形目肯定能包括它。结果双方吵来吵去相持不下。但总得有个结果吧,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弄出个火烈鸟目来,问题总算是解决了。但这并没有结束,按照现在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大家又吃了一惊,火烈鸟跟鹳与雁毫无瓜葛,它的DNA结构更接近于一种小型鸟类——鸻形目。

关于火烈鸟得名的原因主要由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火烈鸟在恋爱期间,身体会由粉白色变成火红色,所以才称之为火烈鸟;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火烈鸟在群体飞行时,全身的羽毛在太阳的照射下,犹如晚霞般壮观美丽,成群的火烈鸟就像是烈焰一样在空中划过,故称为火烈鸟。火烈鸟是一种群居动物,鸟群在起飞时,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粉红色的图画,所以说它们是鸟类中的“粉红一族”。

咸水湖沼泽地带和一些泻湖,是火烈鸟的主要生活场所。火烈鸟主要以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火烈鸟依赖这些咸水湖生活,并且对湖泊的水情变化极为敏感。当雨水较多,湖水猛涨时,湖中的盐分就会得以稀释,水藻单位含量就会相应减少。而当天旱少雨,湖水水平面降低时,湖中的含盐量就会剧增。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水藻的繁衍。所以,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火烈鸟都会忧虑,最后只好集体迁徙。严格说来,火烈鸟并不是真正的候鸟,它们只有在食物短缺或是环境突变的时候才会迁徙,而且迁徙活动一般会在夜间进行,它们白天之所以会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其目的是在避开猛禽类的袭击。迁徙中的火烈鸟每晚可以以50—60公里的时速飞行600公里。

全世界的火烈鸟共有大火烈鸟、小火烈鸟和阿根廷火烈鸟三属,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大火烈鸟了。大火烈鸟因一身的红色皮肤以及白色羽毛中带着鲜艳的红色而闻名。大火烈鸟分布在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及墨西哥湾沿海,小火烈鸟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印度西北部、马达加斯加岛等地,而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它们嘴短而厚,上嘴很长,中部突向下弯,下嘴较大成槽状,弯曲部分是黑色,其余部分是红色;曲颈长腿,腿黑色。向前的三趾间有蹼,后趾短小。白而带玫瑰色的体羽,黑色的飞羽,搭配协调,非常艳丽。大火烈鸟的羽毛原本是白色的,由于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螺旋藻,螺旋藻中除含有大量蛋白质外,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叶红素。时间一长,这种叶红素便在火烈鸟的体内沉积,火烈鸟的鲜艳红色便由此产生。因此,年龄越大的火烈鸟颜色越鲜艳,年纪越轻的火烈鸟颜色越淡。它们是群体性动物,往往在同一区域千百成群。非洲的纳古鲁湖被称为“火烈鸟的天堂”。湖水上总是浮动着一条条红色的彩练,如落英逐水,朝霞映池。远远望去,火烈鸟周身红得就像一团烈火,两腿则红得就像炽燃的两根火炷。一旦成千上万只火烈鸟积聚在一起,湖水被映照得通体红透,酷似火海上的云蒸霞蔚。

尽管火烈鸟的数量众多,但是,现在它们的生活却受到严重威胁,数量下降,出生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威胁。尤其是纳古鲁湖区,受到周边化工厂的污染,湖水的质量不断下降,造成火烈鸟繁殖率低的一个原因,很可能是重金属中毒。为了保持纳古鲁湖区火烈鸟景观的持久性,目前当地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治理污染,净化环境。

据纳古鲁国家公园官员艾尔弗雷德·马约里介绍,由于人们在湖区周边大量修建工厂,再加上上游人乱丢垃圾等现象严重,都造成了湖水的严重污染,这些都影响着火烈鸟的生存。因此,肯尼亚政府对火烈鸟的保护采取了严厉的措施,规定不准在湖区修建工厂,即使是修建在附近其他地区的工厂,也要确保对粉尘和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严防污染到湖水,威胁到火烈鸟的生存。

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9年12月公布了一批因气候变化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名单,其中就有火烈鸟。它已经被列入是世界珍稀鸟类,由于全球湿地面积迅速缩减,火烈鸟的生存仍然是岌岌可危的。

仙寿之鸟——仙鹤

中文名:鹤

英文名:Crane

别称:仙鹤

分布区域: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北美

丹顶鹤,也叫仙鹤,是世界著名的珍贵鸟类,是鹤类中的代表,也是鸟类中的贵族。它们形态优美,全身的每个部分都极为匀称修长,无论是飞翔、跳跃,还是行走、站立,它的仪态始终高雅非凡。丹顶鹤以“三高”著称,即喙、颈、腿都很长。当它们直立起来的时候,可达1米。丹顶鹤全身羽毛洁白,喉部、脸颊暗褐色,头顶朱红色,犹如戴了一顶小红帽,因此得名。丹顶鹤的幼雏没有丹顶,只有达到性成熟后,丹顶才会出现。丹顶鹤一般体长在2米以上,颈长腿长,全身披着细密的乳自色羽毛,翅端有黑色羽毛,头顶裸露无毛,有鲜红色的大肉冠,格外鲜艳夺目,故名“丹顶鹤”。它体形优美,行止潇洒大方,羽毛洁美,鸣声高吭响亮,丹顶鹤可以活到五六十岁,是鸟类中的寿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丹顶鹤来比喻老人长寿。古代被认为是神仙逸士的伴侣,因之又得名“仙鹤”,常以“松鹤延年”为长寿的象征。

丹顶鹤鸣叫时的声音非常响亮,并伴有回音,这是因为它的气管比脖子长,就像弯曲的喇叭管一样。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述:“鹤鸣于九霄,声闻于天。”除了它的鸣叫声洪亮之外,它们的飞行能力也很强,在飞行的时候,它们会排成“人”字形,头颈和脚伸展并且对称。

画家特别愿意选它入画,大概是它昂首阔步,一尘不染,骄矜潇洒的神气令人称羡。世界上几千种鸟,有的鲜艳无比,如金鸡、铜鸡;有的五彩缤纷,如各种鹦鹉;有的娇小俏丽,如蜂鸟;有的傻大黑粗,如鸵鸟、鸸鹋;还有的又丑又怪,如秃鹳、靴嘴鹳;只有鹤类雍容华贵,丹顶鹤又是其中之最。它身高腿长,脖颈优美,羽衣主要为白色,喉、颊和颈部暗褐色,尾部覆有漆黑的飞羽,头顶上皮肤裸露,朱红色,确实很美。

丹顶鹤的主要食物是鱼、虫、虾、蛇等,有时候也会食用一些水草来充饥,夏季的时候常捕食蝗虫。每年4月份是丹顶鹤选取“人生伴侣”的时候,每天早上或者黄昏时分,经常能听见它们发出的求偶声,十分响亮且连续不断。雄鹤主动求爱,引颈耸翅,“咯—咯—咯”地叫个不停,雌鹤则在一旁翩翩起舞,以“咯啊—咯啊—咯啊”的声音来回应雄鹤的求爱。就这样双方在对歌对舞之后一旦产生爱情,便结为“夫妻”,相伴终生,倘若其中有一方提前死去,那么另一只不会另娶或者另嫁,直到终老,可见,它们也是一种非常痴情的鸟类。

我国的松嫩平原、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日本,都是丹顶鹤的繁殖地,我国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是丹顶鹤的越冬地。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地区、海南等地。丹顶鹤栖息于河湖边、芦苇荡的沼泽地区及水草繁茂的溪流湿地。它们常成对或以家族方式三四只一起活动,喜涉水,常到溪流、河湖边觅食,主要以鱼类、甲壳类、软体类、昆虫类、蛙类以及小型鼠类为食,也啄食禾本科植物的根、茎、叶、嫩芽和种子,在进食时往往啄食一些砂粒,泥土进入砂囊,以帮助磨碎食物。

丹顶鹤在我国是一种典型的候鸟。每年的10—11月,丹顶鹤就会飞向南方,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度过冬季。每年早春,北国积雪尚未全消的时候,丹顶鹤就已从南方飞来了。丹顶鹤繁殖在东北亚。我国东北地区是它的大本营,绝大多数在黑龙江境内,在1975—1976年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把丹顶鹤数量的调查作为重点项目,调查结果,全省共有1310只,被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除中国的动物园外,1980年国外有20家动物园共饲养75只丹顶鹤。因此,无论在哪国动物园里,它也得算是一种珍稀鸟类。

白衣天使——白鹤

中文名:白鹤

英文名:Siberian Crane

别称:西伯利亚鹤、黑袖鹤

分布区域: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到长江中下游、沿海以及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