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未来军事战争的样子
7073500000009

第9章 未来智能战争(4)

(2)“电子勇士”的奇装异服。从系统的观点看,每个数字化士兵都是一个“士兵系统”,而军服是“士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没有自己服装的军队,不能称之为正规军。数字化士兵所穿的军服和普通的军服大不相同,除了战场防护、伪装等基本功能之外,这些军服还包含许多独特之处。

就拿数字化士兵的“军帽”来说。人们常把数字化士兵的“军帽”称为头盔,这种头盔从表面上看比普通的头盔稍大,然而玄机就在其中!这个头盔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装有一体化头盔子系统,是战场网络的一个终端。头盔上装有一个综合夜视系统,使士兵在夜间和远距离或者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迅速发现目标,并将目标信息直接向战场上的合成部队发出数据和图像信息。

战争越是现代化,对军服伪装隐蔽的要求就越高。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数字化士兵军服的研制。从综合情况来看,数字化士兵的“包装”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采用新型材料,轻便耐用。数字化士兵的军服可用多种材料制成,如德军研制的新型全身被覆式“三防服”,采用高质量的活性炭制成,具有耐磨、重量轻和全天候防护的性能。美军使用涤纶长毛丝絮制作的极地防寒服比普通的防寒服减重近10%,用“斯佩克特”纤维制成的头盔比用“开夫拉”制成的头盔轻了33%。二是增强综合效能,一服多用。数字化士兵的军服不仅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寒、防虫等能力,还具备优越的防弹、防侦察和防核化等性能。美军研制的“变色龙”野战服就是一例,其特点是受到不同光线照射时,能随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士兵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力。

(3)数字化士兵的“战场导游”。数字化士兵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离不开手中的几件法宝,其中手提GPS仪堪称是数字化士兵的“战场导游”。众所周知,襄索沃战争中,美军部队击落,而飞行员竟然在南联盟军队的拉网式搜捕行动中,插翅而飞。原来是飞行员随身携带的一个小部件救了他,这就是手提GPS仪。这个绿色的宝贝,仅重1.5千克,具有多种军事用途。不仅可以对自己及友军精确定位、协调部署和火力,还能实施照相制图、飞行器导航、精确制导等多种任务。目前GPS仪种类繁多,无论是舰艇、坦克、各类飞行器,还是步兵都对它有广泛的应用。有了GFS仪的帮助,数字化士兵的机动能力大大提高,真称得上是数字化士兵的“战场导游”。

(4)机器士兵横空出世。1966年4月的一天,美国海军一位名叫“科沃”的勇士,潜人到深达750米的地中海海底,奋不顾身地捞起一枚失事的B—52战略轰炸机上的氢弹,从此“科沃”一夜成名。其实,“科沃”是一个机器人,但由于它当时还没有正式办理人伍手续,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士兵。到了1983年,美国制造出世界第一台会行走的多功能士兵型机器人,取名为“奥德克斯”。所谓机器士兵,就是用于执行军事任务的一种机械与电子系统和传感器相结合制成的智能化的自动机器。机器士兵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主要是针对未来更加激烈残酷、复杂多变的战场特点,表现出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机器士兵的重要使命就是代替士兵去冲锋陷阵。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参加战斗任务的机器人并不多。目前的机器士兵主要执行战场侦察、战场突击、扫雷、防化等任务。美军研制的“海卡尔飞雷”机器人,和真正的士兵极为相似,它体重50千克,装有小型电脑和磁、声传感器,当发现目标接近时,小火箭点火并发起攻击,时速可达100千米,攻击半径为500~1000米。机器人大量从军,使军队和战场发生巨变,有了机器士兵,人们终于找到了能够代替自己去冲锋陷阵的钢铁替身。有人预言,21世纪的战场将出现一种奇观:一种全新概念的士兵——军用机器人将作为一支生力军在战场上叱咤风云。

(5)虚拟现实打造“电子勇士”。所向披靡的“电子勇士”究竟来自何方,与普通士兵有何区别呢?下面就要告诉你,除了选择高素质的良好的兵源之外,高素质的数字化士兵只能来源于高质量的训练,而虚拟现实就是一种高质量的训练。

目前,美军正在发展从营到战区级部队训练使用的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是由人控制的计算机所生成的图像系统,该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军事专家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加以充分应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世界是以微晶片为基础的模拟技术、智能评估技术和受训士兵大脑组成的共同产物。虚拟现实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受训士兵和战场上的数字化士兵一样。头戴装有微型电视屏幕的头盔,身穿装有传感器的防护服,在虚拟的声音和战场环境之下,士兵沉浸于逼真的战斗环境之中,通过人机交互来满足多种科目训练的需要。为了增强真实性,虚拟现实还加入了触觉功能。数字手套是连接受训士兵双手和大脑与计算机虚拟世界的输人或输出装置,手套上的传感器可以随时测定手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并产生一连串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瞬间作出反应并反映出新的作战环境。

虚拟现实不仅使士兵积累了在战场上必备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大大节省了训练费用,以美军在联合分析与仿真中心进行的“联合奋进”演习为例,以计算机模拟为主实施演习只花费了340万美元,而同等规模的野外演习则需3700多万美元。虚拟现实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又能训练出最优秀士兵的好方式。

三、数字战场未来的样子

数字战场是自机械化战争以来战场军事技术的一次最大、最本质的飞跃,也是人类战场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场形式,将对未来战争和作战行动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波及范围必将十分广泛,如掌握战场制信息权、灵活高效的指挥能力、实施快速准确的战场机▼现代数字实验室动、精确的现代火力打击、实现“全维型”后勤保障等。

同时,数字战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且必将向着信息化战场方向发展。站在军事髙技术层面和完全信息化战争的高度上,有理由可以预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信息化战场,它将是一个网络化、一体化、无人化、微型化的崭新战场。

1.向网格化方向发展

网格系指将多个计算机组成格状式网络,以发挥更大、更有效的科学计算、信息处理、系统仿真及综合集成作用。如网格体作战效能,使军事力量、作战可将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因此,它是一种比当今网络更为髙级的空间网形式,是全新的信息共享平台。GIG就是一个利用网格技术将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感器网、计算机网和武器平台网联为一体的全球性信息化作战空间网。它能够按照用户需求,为之提供信息和作战知识,以及给海、陆、空和海军陆战队官兵提供所需求的各类信息数据。GIG具有全球互联及终端对终端的信息传输能力,拥有向所有军事行动点提供所需作战空间信息的各种能力,已成为当前网络中心战的“神经中枢”。因此,当今数字战场向网格化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一体化从根本上体现了系统综合集成的优势,可使部队整体战斗力达到最大化。因此,在现代高技术战场上,为了提高整行动和战场空间实现高度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需求和必然选择。随着网络技术和网格技术的发展,军事力量、作战行动和战场空间的高度一体化巳成为现实。这样,必将导致在战场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和战场空间一体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全维战场的一体化。

3.向无人化方向发展

自从人类有了战争,人们就梦想着在战场上何时不再出现流血,并始终期盼着不再有巨大的破坏和伤亡。随着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提高,这种梦想和期盼正在逐渐地变成现实。据史料统计,一战和二战伤亡人数达1.2亿,朝鲜战争仅死亡30万,而到了海湾战争伤亡人数只有920人,伊拉克战争结束时,美军战斗人员死亡不到100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基于“效果作战论”和“零伤亡”作战战略目标,在高技术兵器应用中,非致命新概念武萍和无人化武器逐渐成为各国研发的“宠儿”。目前,美、俄、英、法、德等军事强国竞相发展无人作战平台和无人化武器,并多次应用于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基本达成了近“零伤亡”作战效果。

4.向微型化发展

随着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导致各种微型纳米武器和基因武器不断涌现并用于实践,使现代战争中的高技术兵器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战场也随之出现了向微型化发展的趋势。

纳米武器大致分为两大系列,即纳米信息装备系列和纳米攻防武器系列。前者指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各种军用信息系统装备,如“麻雀”卫星、“苍蝇”飞行器、“间谍草”等;后者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微智能型攻防武器,如“蚊子”导弹、“针尖”炸弹、“蚂蚁”士兵等。

与传统武器相比,纳米武器具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超常特点:

(1)体积和质量异常小。用基于纳米技术的量子器件取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使武器控制系统的质量大幅减小。如纳米技术可把现代飞机的全部电子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也能使车载、机载的电子战系统缩小至可由单兵携带。因此,纳米武器的体积只有昆虫大小,却能像士兵一样执行各种军事任务,并可潜伏在敌方关键设备中长达十几年之久。

(2)高度智能化。由于量子器件运行速度比半导体器件快1000{咅以上,因此可大大提高武器装备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在使武器装备体积大大缩小和信息获取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纳米技术还可以使武器系统变得异常“灵巧”,如武器外表可觉察细微的外界“刺激”’可敏锐地感觉水流、水温、水压等极细微变化,从而为飞行器、武器、潜艇等提供了高度智能化条件。

(3)适于大规模使用。纳米武器内部几乎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硬件单元连接,省去了大量线路板和接头等,这样便使得武器异常体小量轻。如纳米卫星质量小于0.1千克,一枚运载火箭一次即可发射数百至数千颗卫星,覆盖全球,完成侦察和信息转发任务。可见,纳米武器极适于大规模使用。

更重要的是纳米武器具有与传感器不同的特点,一旦列装,将大大改变人们对战争力量对比的传统看法,使其重新认识军事领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产生全新的战争观念。因此,不少专家认为:“纳米武器将驱动未来作战革命”,“纳米武器将使战争成为低消耗战争”,“纳米武器会使战争更加透明”等。

5.向基因武器发展

基因是一种生物细胞核内起遗传作用的物质,其化学组成为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NA分子中储存着生物体的全部基因信息,同样也隐藏着人类生命和遗传的“密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密码。人体内除了共同的基因外,还有特定的基因,决定着本人的脸型、皮肤、眼睛、头发、病史、性格等。因此,如果基因发生问题,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还会传给子孙后代。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遗传基因工程是基因武器的基础。遗传基因工程实质上是生命重组技术及其应用,是通过把一个生物体内的部分DNA分离出来,同另一种生物体内的部分DNA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生物。很显然,这种生命重组技术可以使一个国家制造出一种新的生物体来对付别国,并同时制造出对付这种生物的抗生素或疫苗来保护本国。这种生命重组技术还可以复制神秘的人体物质,生产出致命率比现有所有病毒都要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的超级病毒素。因此说基因武器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基因遗传工程技术,根据作战需要通过重新排列DNA中的核苷酸顺序,人为地利用一些特殊的致命基因来产生具有显着抗药性的致病细菌,或在一些本来不含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人致病基因,产生出新的致病生物制剂,培育出具有显着抗药性的病菌,从而导致种族或人群的灭亡。

基因武器是基因工程生物武器的简称,也叫DNA武器。它是一种按照军事需要而研发的具有杀灭、攻击、失能特殊功效的新型生物武器。目前,这类武器分两大系列:

一种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具有新特性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制剂用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另一种是针对某一人群或生物的基因密码特征,用以杀伤特定种族或生物群的生物武器。

与传统生物武器相比,基因武器有如下显着特点:

(1)杀伤威力大。据估计,用5000万美元建立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力将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立的一座核武器库;若将一种超级出血热菌的基因武器投入敌方江河水源让其顺流而下,将会使整个流域的人尽数丧失生活能力,其杀伤威力比核弹大百倍、千倍甚至成万倍;还有人估计,只需要20克超级热病毒基因武器就能将地球上的人类全部灭绝。

(2)不易被发现,难治难防。由于基因武器可借助水、植物、动物、食品等媒体悄无声息地传播,所以十分难以防御,即使发现了也束手无策,很难破译基因密码和有效治疗。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的美军医学研究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天花病毒与“埃博拉”病毒结合在一起,生成了一种“天花埃博拉”病毒复合体的基因武器,它既有天花的高度传染性,又有“埃博拉”的严重出血致命性,即使接种疫苗也无济于事,威力相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