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7091200000021

第21章 晋文公——城濮大战(1)

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春秋

生卒年月一前621

在位时间前659-前621

人物简介

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名任好,臝姓。春秋时秦国的国君。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之战被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方发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大度得人心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生活在岐山之下的300多个乡里人捉住吃掉。官吏抓住这些吃马的人,准备严加惩办。穆公说:“君子不因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不喝酒会伤害人的。”于是,秦穆公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这些人。

后来,秦国与晋国之间发生战争,秦穆公亲自参战,被晋军包围,秦穆公受伤,面临生命危险。这时岐山之下偷吃良马肉的300多人,飞驰冲向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仅使穆公得以逃脱,而且还活捉了晋国国君。

得贤才,为图霸业秦穆公继位当年(公元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

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为妻。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并将他们作为穆姬的媵人(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独自一人逃到宛(今河南南阳),后被楚国人捉去。

宁夏彭阳出土的青铜矛,通长23厘米,学者考证为春秋晚期甘宁地区八戎之一“西戎”的兵器。

秦穆公一心想成就自己的大业,但苦于没有贤才辅佐。

有一天,有人告诉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喜出望外,急忙去请,却得知百里奚已逃到楚国。秦穆公想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怕楚人不给。于是派使者到楚国,说:“秦国的媵奴百里奚逃到贵国,请允许我方用5张公羊皮将他赎回。”

楚国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钱,也就答应了秦的请求。当70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商谈国事。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让您来垂询呢!”秦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俘,这并不是你的过错啊。”并坚持向百里奚讨教,二人一直谈了3天,穆公更加认定了百里奚是位治国的贤才,便拜百里奚为国相。由于百里奚是用5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后人称其为“五羧大夫”。

百里奚还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他说:“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为世人了解。当年我在外漫游受困于齐,不得已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我想到齐君无知那里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子颓喜欢牛,就以养牛去接近他,后来,子颓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于被诛;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会信用我,但我是为了那一份俸禄和爵位,暂时留下来,没想当了俘虏。从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贤能。”秦穆公于是用重礼将蹇叔请到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贤才的治理下,渐渐强大起来。

焚渡船,称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以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穆公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秦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杀敌,一举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南)和郊。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为当年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后凯旋回国。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12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

龙文小百科

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字里,名奚。春秋时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着名的政治家。

百里奚早年贫穷困乏,流落不仕,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尝尽了艰苦生活的滋味,也目睹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些都对他后来任秦国大夫时为官清正、树立以民为贵的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

秦穆公——横扫西戎

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

生卒年月一前591

在位时间前613-前591

人物简介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不理朝政。后在伍举)苏从等人的劝诛下痛改前非,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

“绝缨会”

有一天,楚庄王宴请群臣,宫内的妃嫔们也都出席,大家一起饮酒作乐,听歌赏舞。宴会一直进行到傍晚,天色黑了下来,但是君臣兴致越来越高,都不想散去。于是,楚庄王命人在大厅里点上蜡烛,继续喝酒狂欢。楚庄王坐在宝座上放眼望去,只见烛光照映之下,欢歌笑语,人影蒙昽,别有一番景致,心中十分高兴,不禁兴致大发,让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妃子麦姬和许姬到大臣座前,轮流给各位大臣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厅上烛火全被吹灭,众人都陷入了黑暗之中。这时,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抚摸了一把。许姬很恼火,顺手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然后赶紧回到楚庄王身边,悄声对楚庄王说:“刚才有人对我非礼,我已经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缨饰,一会儿点燃了烛火,大王看看谁的帽子上没有缨饰,一定要治他的罪。”

楚庄王听完许姬的话后,却高声说:“先别点蜡烛了,乘着黑喝酒,会更有意思。”于是,大家就在黑暗中继续饮酒取乐。过了一会儿,楚庄王问:“今天我请大家喝酒,各位喝得高兴吗?”群臣齐声说:“感谢大王,我们喝得非常高兴。”楚庄王又说:“是真高兴吗?如果谁不拽断帽缨,就不算尽兴!”大臣们一听,纷纷摘下帽子,扯断帽子上的缨饰。这时,楚庄王才吩咐把烛火点燃。众人互相一看,各自的帽子都已面目全非,无一完好,形状非常有趣,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喝得更加痛快。直到天亮,君臣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许姬回到宫中,非常生气,埋怨楚庄王故意包庇调戏她的人。按照当时的律例,调戏王妃者是要被处以死罪的。许姬说:“大王这样纵容他们,以后他们还会做出更多冒犯您的事。”楚庄王却一笑,说:“我请大臣喝酒,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酒后失态,也不是什么大罪。如果我为了个春秋时期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这点小事而治大臣的罪,不仅让宴会大煞风景,而且会令大臣蒙羞,这就不是我设宴的本意了。”

后来,楚庄王攻打郑国,有一位名叫唐狡的将军尤为勇敢,他冲锋陷阵,夺关斩将,屡建奇功,令楚军士气高涨。楚国军队一直打到郑国的国都才收兵,楚庄王也因此威名大振。原来唐狡就是在宴会上被许姬扯断帽缨的人,他奋勇杀敌,正是为了报答楚庄王的宽容大度。

楚庄王为了包容犯错误的大臣,而命令大家一起扯断帽缨的这次宴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绝缕会”,“楚庄绝缨”这个成语也由此产生。

一鸣惊人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晋国趁机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拉拢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对这件事都十分气愤,于是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夺霸权。

而楚庄王貌似压根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白天照常打猎,晚上依旧饮酒作乐,什么国家大事全然不放在心上,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3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极为不满,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死罪。

这个时候有个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语,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一边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啊,你说出来让我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就是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自己,笑着说: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没有动静,又一个大臣苏从也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