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7091200000022

第22章 晋文公——城濮大战(2)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死罪,也心甘情愿。”

楚庄王局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心里是明白的。”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冈卿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置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新法不能顺利实行,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金。”

不一会儿,南门口聚集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扛木头。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没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合情理,越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之时,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杠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金分文不少。

这件事立即在秦国传开了,轰动了全国。老百姓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毫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徭役;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起来。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攻占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秦国把这些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出来。谁开垦的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实行郡县制。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扩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迁都咸阳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都城迁至咸阳。咸阳北靠高原,南临渭河,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从这里可以一直通往函谷关,这对秦向东方发展极为有利。

迁都咸阳,十分明显地反映出秦国统治阶级要向更大规模发展的雄心壮志。

商鞅变法的实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保守贵族的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展成为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

长期以来,魏对秦的威胁最大。因为魏当时是战国七雄中的头号强国,而秦国力量较弱,黄河以西大片土地一直在魏国的控制之下。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兵强马壮,准备收复失地。秦孝公二十年(公元前340年),齐、赵两国再一次向魏进攻,魏国形势十分危急。

商鞅认为这正是一个好机会,便率兵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为将,领兵抵抗秦军。以秦、魏当时的兵力而论,秦国想迅速取胜,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于是,商鞅给公子卬写了一封信,叙谈在魏国的旧情,愿意罢兵和好,并约公子卬前来饮酒。魏国正处在几面受敌的境地,对于商鞅的邀请,公子卬为了缓和两国矛盾,便前去会面。会面之后,正当饮酒时,早已埋伏起来的秦兵一拥而上,将公子卬抓了起来。秦军趁机打败了魏军,取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魏国对外连年作战,国内空虚,只好把黄河以西大部分土地割给秦国以求讲和。魏惠王返回时才想起公孙痤病重时向他推荐商鞅为相的事,十分后悔地说:“我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公孙痤的话啊。”

在秦孝公的统治下,秦国越来越强盛,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青少言词系列丛书参素质教育文库第1章楚庄王——一鸣惊人

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战国

生卒年月-前320

在位时间前356-前320

人物简介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载史册。

邹忌以琴谏齐王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后,整天迷恋弹琴,不理朝政,国势日趋衰败。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荒唐,接连起兵进犯,齐国连吃败仗,国势危急。

一天,有个名叫邹忌的人,自称是高明的琴师,走进王宫,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禀报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邹忌走进内宫聆听齐威王弹琴。听完后,他连声称赞道:“好琴艺呀!好琴艺……”

齐威王听了十分开心,不等邹忌话音落地,就忙问道:“我的琴艺好在哪里?”邹忌躬身一拜道:“我听大王从那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十分庄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听大王从那小弦弹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来每一个音符都十分和谐动听,该深沉的深沉、该舒展的舒展,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就像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怎能不令我叫好呢!”

过了一会儿,邹忌接着说道:“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王一样;小弦音如山涧溪水,似贤臣良相;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

齐威王说:“先生,你的乐理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但是光知道弹琴的道理还不够,必须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邹忌于是离开琴位,双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架势,却并没真的去弹。

齐威王见邹忌这样无理,就恼怒地指责道:“你为何只摆空架子不去真弹琴呢?难道你欺君不成?”

邹忌答道:“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心情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有办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个道理大王要三思啊!”齐威王因之醒悟,便和邹忌大谈治国定邦大业。

齐威王治吏

齐威王即位之初,不理国家大事,把一切事情都交给臣下,所以国事混乱,百姓不乐。

突然一天,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去即墨做官以来,许多人天天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可是,我暗中派出考察即墨的人回来却对我说:

‘即墨田野开辟,粮食丰收,百姓衣食无忧,地方事务处理得当,社会治安良好。’由此可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于是,齐威王重赏即墨大夫。

接着,齐威王召见阿大夫,并对他说:“自从你去阿任职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天天在我面前说你的好话。可是,我派出考察阿的人却说:‘阿地良田荒芜,农业歉收,民不聊生。’过去,赵国攻打鄄城时,你不去救应;卫国攻打薛陵时,你又装作不知。由此可见,你是一个善于使用金钱收买权贵、专靠他人吹捧的昏官。”于是,下令处死阿大夫和替他吹嘘的官吏。

从此以后,齐国群臣不敢再说假话,竭力为国,齐国大治。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是战国时期齐国~位颇有建树的君主。

天,他与魏惠王一起到郊外打猎,魏惠王洋洋得意地问齐威王:“齐国有宝物吗?”

齐威王说:“我国并无宝物。”

魏惠王自豪地说:“我们魏国虽小,但还有10颗能照亮12辆车的巨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吗?”

齐威王听后说:“我的国宝与您的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我派他去守卫南城,楚国军队从此就不敢来侵略,并且泗水流域十二个诸侯国都相继来朝贺;我还有个大臣叫盼子,我派他去守卫高唐,赵国人就再也不敢到东边的黄河来捕鱼了;另外,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我让他去治理徐州,从此燕国人和赵国人都祈求享有徐州人所拥有的福分,迁来我国的燕国人和赵国人已经多达7000多户;我还有一位叫种首的大臣,他负责管理治安,社会太平,人民安定。这4位大臣的政绩光耀千里大地,岂只仅仅照亮12辆车?”

齐威王以人才为宝,国泰民安,诸侯朝拜,国威大振;魏惠王以珍珠为宝,导致私欲膨胀,利欲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