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经商厚灰学
7093200000037

第37章 恩威并施——让下属心甘情愿“卖命”(1)

用真情去“讨好”下属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有爱兵如子的统帅,就会有尽心竭力的士兵效命疆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作为企业领导,要想调动起下级的积极性,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感情投资,用真心去换忠心。

交朋友的时候,只有真心才能换得真心,在与员工相处的过程中,也只有真心才能换得忠心。

李虹是一家餐厅的员工,一天下班的时候不小心从门口的台阶上摔了下来,然后她挣扎着想自己站起来。她的经理看到了,快速起身跑了过去扶起她,关切地问:“摔得重不重?要不要给你找辆车去医院看看?”

李虹感激地回答:“不用,没事的。”“你看腿都摔破皮了,还是去餐厅搽点儿药,歇歇再走吧。”经理小心地扶着她回到餐厅,然后就去找药,找到药后,又亲手替她擦上,还对她说如果不舒服,下午就不用来上班了,算公假。经理的做法让李虹感激涕零,从此以后逢人就夸经理人好,她还说自己累了偶尔想歇一会儿的时候,一想到经理,立马就会打消这个念头。

如果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像这位经理一样表现出对员工的诚挚的关怀,那么企业何愁不能发展呢?要知道这种做法比发几百元钱奖金更能赢得员工对公司的忠心。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最能获得员工的衷心拥戴,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员工的名字,在电梯上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员工的名字,这会令员工受宠若惊。

公元742年,唐玄宗连下三道诏书,征召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入京。李白这一年43岁,他毕生都向往着建功立业,以为这一回总可以大展宏图了,于是,意气风发地来到了长安。唐玄宗在大明宫召见了他。

封建时代,皇帝召见大臣,气派是十分尊严的,他端坐御座之上,居高临下,而臣下则要一路小跑至他的膝下,行三跪九叩大礼,俯首称臣,而唐玄宗这一次召见李白,这一切森严的礼仪全都免除,他亲自坐着步辇前来迎接。当李白到来时,他从步辇上下来,大步迎了上去,迎入大殿之后,又以镶嵌着各种名贵宝石的食案盛了各种珍馐佳肴来招待李白。大概是怕所上的一道汤太热,会烫着李白,唐玄宗竟然驭手亲自以汤匙调羹,赐给李白,并对他说:“卿是一个普通读书人,可你的大名居然传到我的耳中,若不是你有着超凡的诗才,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接着又赐他一匹天马驹,宫中的宴会,鸾驾巡游都让李白陪侍左右。

一个普通的诗人,无官无职,能够得到皇帝的召见、赐宴,已是非常的礼遇了,而降辇步迎、驭手调羹,更是旷古的隆恩。虽然李白这一次来长安,在仕途上并没有多大发展,最后还被客客气气地赶出了长安,但唐玄宗的这一次接见,却在李白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使他终身引以为豪,至死都念念不忘。

人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会产生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化的今天,情感已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资源和财富。人是有情感的生灵,领导者适时地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往往会收到春风化雨的奇妙效果。

周峰因一桩大生意赔了本,使公司蒙受了损失,他深知罪责很大,于是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但董事会并没有批准他的辞呈。董事长握住了他的手,深情地说:“我们已为你的学习交了这么多的学费,不希望你就这样走了,学了不要白学。”周峰立刻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为了挽回自己的过失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果然,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发奋图强、拼命苦干,为公司赚取了一笔又一笔的巨额利润。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尚往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这个道理。在用人以报的投入中,不仅物质投入可以获得回报,情感的投入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凡是卓越的领导,都是善于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的领导。只有通过感情投资,才能使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与关爱,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因而愿意踏实工作、尽己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关心员工在细节上下工夫

在人际交往中,感情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人情是相互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润滑剂。聪明的管理者都十分注重感情投资。当然,光会说一些漂亮话是不够的,还要配合实际行动,在一些细节上不失时机地显示你的关心和体贴。

管理者都知道要对下属进行必要的感情投资,但是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感情投资不可讲究一日之功,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赖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仅在需要员工奉献时才临时抱佛脚,或者总是希望下属感恩戴德,那样效果就不会明显了。

所以,管理者对于人情投资,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该是一贯的,而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或只保持三分钟热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是这个道理,大多的感情投资需要较长的时期才能结出果实。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不可错过任何与下属联络感情的机会。尤其是下面这些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1.下属请参加聚会,不要找借口拒绝

老板并不总是老板,跨出了公司的大门,你就要做大家的伙伴,无私的盟友,这样才能与下属打成一片。因此,当下属请你参加工作之外的聚会的时候,最好不要拒绝,因为这是增加了解下属、与他们进行沟通的大好时机,同时,你的参与,也能让他们感觉到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

中秋节的前一天,小李和同事们约好晚上去吃饭,他们准备叫经理一起去。“张经理,今天晚上,我们几个同事约好去聚一下,请您一起参加。”小李笑容可掬,充满期待地说。

可是张经理以有事为由,拒绝了。从此之后,张经理再也没有接到类似的邀请,他也没有放在心上,但总觉得部门的气氛别扭多了。有时,他明明听到属下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什么事情,但只要他一跨进去,立刻气氛冷却下来。平时也没有什么轻松的插曲,大家正襟危坐,他也想说些亲切的话,但回答他的总是一张讪讪的笑脸。张经理不明白,问题正是出在他的拒绝上。

当下属请他聚会的时候,他没有表示应该去和很想去,也没有提出充分的理由,说明他为何不能去,只说忙,显然是借口,根本不能让下属信服,所以,年轻下属便以为他是在摆架子。自然,这些下属也就不会再有和他亲近的感觉和愿望了。虽然他是他们的上级,但他们只是对你敬而远之。

2.记住下属的生日,当他生日时送上真诚祝福

管理者要记住员工的生日,在他生日时向他祝贺。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庆祝。聪明的管理者不会忘记这是进行感情投资的好机会,给员工送上一个蛋糕,一束鲜花,即使是一张贺卡,也能温暖员工的心,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儿。

3.员工生病时,领导不忘亲自探望

员工住院时,管理者一定要亲自探望。某公司一位普普通道的员工住院了,管理者买了礼物亲自去探望,他说:“平时感觉不出来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上,就感觉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安心养病,大家都盼着你早日康复呢!”一句话说的这位员工暖融融的,他想自己对大家还是很重要的,原来公司还是需要自己的。不用说,身体康复之后,对工作一定会更加努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会记得去探望下属的,当下属在医院里发现管理者没有来探望自己的时候,这对他来讲不亚于一次打击,在心里难免会嘀咕:“当初我干了好事他只会没心没肺地假装表扬一番,现在我死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真是没良心……”

4.关心员工的家庭

温馨的家庭对于员工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家庭作后盾,员工是无法安心工作的,所以管理者对员工家庭的关心,会让员工更加感动。

玛丽·凯深深懂得,家庭是员工的支柱,是后备力量。1983年,她得知公司一机械师的兄弟患了致命的癌症,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并附了一首诗,在信中鼓励他振作起来,勇敢面对死神。玛丽·凯的做法令这个机械师及家人非常感动,这位机械师:“我的家庭是我的后盾,总裁这么关心我的家人,我一定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此对总裁表示感谢。”

5.当下属卖力工作的时候,适时送上你的爱心

阿瑟·利维为了研制闭路电视,录用了一位颇有干劲的青年人比尔。比尔一上任便一头钻进了实验室,整整干了一星期,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比尔一连40多个小时没有离开过实验室,连吃东西都是请人送进去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比尔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当他醒来时,一眼就看到利维坐在他的床边。

利维拉着比尔的手,感动地说:“我宁愿不做这种生意,也不能赔上你这条命,搞研究的人少有长寿者,但我希望你能节制,你的心意我领了,就是研究不成功,我也不会怪你的。”仅此一番话,使比尔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不再只为工资、只为个人吃饭而工作了,而是把研制新产品当成了他和利维的共同事业。不到半年的时间,闭路电视便研制成功,为利维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6.在细节上关心员工

如果管理者善于在许多看似平凡的时刻,或者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细小事情上,体现出自己对员工的关怀,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斯凯特朗电子电视公司总裁阿瑟·利维创业初期,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研究一种新的显像管,雇用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扫描管的发现人罗森博士。罗森博士非常赏识利维,认为他有远见,工作有魄力,尤其是对他平常体贴关怀学者的作风更为欣赏。

这源于罗森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罗森虽为堂堂物理学家,却很怕黑夜、打雷。有一天夜里,风声大作,雷雨交加,房屋停电,到处漆黑一片。吓得直发抖的罗森在床上缩成一团,利维冒雨跑进罗森博士的居室将他抱住,并小声安慰他。雷雨一夜未停,利维也陪了他整整一夜。从发生这件事起,在利维需要他的时候,不管条件有多艰苦,罗森都会主动跑去为他效力。

7.当员工有一些特殊需求时,尽量满足他

任何人都会有些私事,如果时间恰好与工作时间相冲突,尤其是在下属提出了请求的时候,管理者尽量满足他。

其公司的职员卡路斯说:“我刚来这里工作两天时,我哥哥要举办婚礼,我不得不请假。没有想到,公司批准我休一周,而且是带薪休假。”一位新来的技术人员,妻子临产,公司就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陪着妻子。他说:“要是在原来的公司,我请这么长时间的假,不会得到任何薪水,而且很可能因此而失业。”

8.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表达对下属的赞美

调换下属是常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领导总认为不就是来个新手或走个老员工吗?来去自由,愿来就来,愿走就走。这种思想很不可取。

下属调走时,彼此相处已久,疙疙瘩瘩的事肯定不少,此时用语言表达领导的挽留之情很不到位,也不恰当。而没走的下属又都在眼睁睁地看着要走的下属,心里不免想着或许自己也有这么一天,领导是怎样评价的呢?此时领导者如果高明,不妨做一两件让对方满意的事情以表达惜别之情。

失败者比成功者更需要赞美

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通常意义上,鲜花和掌声总是属于成功者,而迎接失败者的总是不屑与冷漠。事实上,他们脆弱的心灵更需要安慰和鼓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定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他们得到鲜花和掌声,这也无可非议的。但是,那些失败落魄之人呢?有谁注意过他们?

失败者一样也曾为了某个目标而艰辛地跋涉着。他们付出的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比成功者还要多,但却因为这样或那样不可预知的原因,与成功失之交臂。虽然这是一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时代,但是对那些因失败而垂头丧气的人,我们难道能视而不见,甚至冷嘲热讽吗?这无疑又在失败者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更深地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不能把目光只锁定在那些少数成功的员工身上,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溢美之词全部赠送给了他们,也应该重视那些曾经辛勤工作并为之付出的“失败者”,表扬对他们比对那些成功者更为重要。

电影《董存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一次战斗中,战士们奋力杀敌,勇往直前。打扫完战场后,各班都要上报每一名战士在这次战斗中的“收获”。

有的战士自豪地说自己缴获了多少发子弹,消灭了多少敌人;还有的说自己缴获了多少步枪,多少机枪。到董存瑞时,他涨红着脸,一言不发,被逼得急了,才气急败坏地说:“子弹九发,没打中敌人,也没缴获任何战利品。”

按说,这样糟糕的战绩应该称得上是败军之士了,但是,班长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当众表扬了他:“董存瑞同志,虽然你没有打中一个敌人,也没有任何战利品,但是你依然要受到表扬。虽然你是个新兵,但你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大家都看到了。就冲你的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家也都得向你学习。”可想而知,班长的这番表扬对董存瑞的鼓励有多大。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拉下帷幕,因为这一天,最后一个轴心国日本将要签署投降条约。

在太平洋上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人们翘首以待,大家都想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上午9时,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出现在甲板上,预示着这个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激动的伟大时刻到来了。

随后,日方代表登上军舰,仪式开始了。

就在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即将代表盟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他却突然停止了。现场数百名的记者和摄影师对此大惑不解,他们谁也不知道麦克阿瑟想要干什么。

将军转过身,招呼陆军少将乔纳森·温斯特和陆军中校亚瑟·帕西瓦尔,请他们走过来站在自己的身后。

麦克阿瑟的这一举动,再次让现场的人们既惊讶,又忌妒,因为那两名军官占据着的是历史镜头前最显要的位置。一般来说,应该属于那些战功显赫的常胜将军才对。而现在,这个巨大的荣誉却分配给了两个在战争初期就当了俘虏的人。

1942年,温斯特在菲律宾、帕西瓦尔在新加坡率部向日军投降。两人都是刚从战俘营里获释,然后乘飞机匆匆赶来的。

但很快人们就明白了麦克阿瑟的良苦用心。这两个人都是在率部下苦战之后,因寡不敌众,而且又无援兵,且在接受上级旨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多人无谓的牺牲,才率部下忍辱负重放弃抵抗的。从他们瘦得像两株生病的竹子的身体、憔悴的面容、恍惚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战俘营受尽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残酷折磨。

虽然说战争胜利结束了,但作为败军之将的温斯特和帕西瓦尔同样也是英雄,他们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样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