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有一种模式叫山寨
7095800000024

第24章 山寨精神生存秘诀:链系共享(1)

众所周知,日本丰田公司是一家从“山寨”走出的国际品牌。它创立于1933年,由模仿起家,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家曾经的“山寨”企业,早就因为技术先进和品质优良备受世界各地人士推崇。

在丰田,不仅在内部形成了覆盖汽车产业所有环节的由上游原料到下游物流产业链,而且还将巨资投资在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教育上,一起优化,一起商讨如何发展。

丰田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产业链优化的结果。产业链系中每个环节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并相互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健康的、抱团的、集体的张力。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山寨手机作为一个蓬勃生长的草根产业,在深圳的华强北路,依稀能看到类似江浙一带“专业乡镇”那种经济形态的影子。

这种经济形态的特点就是:市场主体之间团结协作;产业资源共享;合作大于竞争;市场进入资本门槛降低;众多中小企业可以参与到产业大合唱中来。山寨手机的制造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整合手机设计公司、测试公司、工厂等资源,各企业之间也相互关照,各取所需。

山寨手机以联发科技芯片应用方案为基础,无论是上游的设计以及制造资源,还是下游的生产与销售环节都紧密合作。快速整合的生产制造资源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时间,同时更大大降低了成本。

山寨手机之所以能在市场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关键在于它们能摆脱私营企业孤军奋战的常态,团结协作,共享资源。

先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资源共享。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有人买了一台电视机,他常常把电视机摆在客厅,让村子里的很多人来看,甚至有时把它摆到屋外,让更多的人看,这就是资源共享。如果有台足够大的电视机,把它摆在村子中央,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可以看见,这就是更大的资源共享。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都需要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以充分发挥每家企业及每个部门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行业和企业永远走在时代前沿。

企业的资源共享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两方面。

企业内部资源共享是指企业在内部尽可能地公开信息和知识,使每位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使企业内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协同效应。企业通过营造资源共享的空间,采用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共享文化。

实施资源共享,有利于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目前的信息,更新知识,促进创新,有利于企业节约培训和技术改造成本,减少研发费用,有利于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造,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强竞争力,同时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夏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或者一个共同体,它的成员应该相互合作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与终身雇佣的政策相一致的是人事变动很少,这也鼓励每个员工都使各自的利益相互协调,而且追求整个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共同的目标也减少了在共享重要资源──比如研究与开发以及零部件制造时相互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是指企业和关联企业之间的共享。目前,企业获得和利用外部资源的速度、质量及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标志。企业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生产经营组织,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随时随地与外界交换物资,交流信息,交换资金,甚至交换人员的系统。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中,与社会的其他组织和成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外部联系,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为了提升竞争力,企业在整合优化内部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这就是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在蒙牛集团内部,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团结协作、共享资源的故事:狼和羊共同生活在澳洲大陆,由于狼经常追吃羊,当地人就采取了一个措施,把狼杀光,让羊发展。最终的结果却是:因为没有了狼,羊也就没有了天敌,全部变得慵懒死气,羊群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加剧了染病的危险。后来人们不得不又从外国引进一批狼,狼的到来,使羊重新进入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当中,很快恢复如初,且羊的肉、毛质量都得到提升。

蒙牛深知共享资源的道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需要与竞争对手团结协作,一起培育一个强大的市场。蒙牛倡导共建“中国乳都”的形象概念,这是蒙牛品牌扩大美誉度的一个聪明举措。蒙牛老总牛根生认为是市场经济缔造了伊利和蒙牛。其言下之意就是:要做奶业大王,光一个伊利不行。牛根生还有句“经典”之语:“小策略看对手,大策略看市场。”他认为,在一个共同的市场胞体中,企业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必须团结协助、共享资源。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资源类型中都拥有绝对优势,即使同一资源在不同企业中也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从而构成了企业资源互补融合的基础。特别是已经固化在企业组织内部的某些资源,不可完全流动交易,如营销渠道、市场经验、客户数据库资料等资源,不便通过市场交易直接获取,获取对方的这些独特的资源必须通过与之建立起合作关系,以实现双方的共享和互补。

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物流资源共享、技术资源共享和营销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 企业之间团结协作的基础首先是信息共享,它能把客户订单、销售数据、库存报告、产品需求信息、生产安排信息、订单传递信息、交货及库存状态信息和产品在途信息等,从一个企业开放、有效、自动地流向另一个企业,使每个企业都可以分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同于物质财富,它并不因为产权的转移而使人丧失使用权,它不遵循收益递减法则,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因此信息使用得越多,产生的收益越大。所以,企业之间加强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信息运用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与质量。

现在很多企业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上,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考虑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信息资源是种特殊的资源,本质上具有易于共享的特性。信息资源的共享,主要表现在同一内容的信息资源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使用者使用。同时,信息资源的共享常常是双向的,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者。

由于信息资源的可交互性使信息的共享在交互的过程中不断升值,最终使所有的参与者都从共享中得到最大的收益。所以说,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典型的“双赢”。当然,企业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应采取选择性原则,共享一些对合作和协调有利的信息资源;对关系到企业的核心能力、商业机密的信息仍要有所保留。

企业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利用效果,应加强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保存和管理着整个企业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供企业内部各类人员使用,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向外界提供本企业的公有信息,以增加市场机会。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就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和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并借助于这种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来实现。

企业获得和利用外部资源的速度、质量及能力,日益成为企业竞争能力高下的标志。通过对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封锁现象,强化企业内部的协调作用,最终体现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企业实现目标。

物流资源共享 物流资源共享就是把属于本企业的物流资源与其他企业共享,其共享方式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物流资源共享的内容既可以是有形的集装箱、配送车辆等物流设备,也可以是无形的物流信息以及综合配套的物流系统共享,如仓储、分拣、配送等系统。行业物流要实现资源有效共享,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要有物流基础设施,这是基础,其中尤其是要有规划合理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其次是建立了资源共享的制度。区域壁垒和条块分割是造成物流资源浪费、影响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资源共享制度的建立,减少人为的资源流动限制,可以大大提升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最后是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没有信息引导,物流资源的流动就不会是顺流,而可能成为“逆流”甚至是“盲流”,徒增资源流动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资源共享 技术资源共享就是将本企业的部分技术资源与其他企业共享,从而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提高技术、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的目的。

从山寨手机的崛起过程,可以看出技术资源共享的作用。所有山寨手机的关键技术都源于联发科技对手机计数芯片的破解,这加快了产业技术资源共享的道路,得以让山寨机畅销全国。营销资源共享 营销资源共享的主要内容是营销渠道的共享。

传统渠道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交易型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渠道中的每家企业均是独立的,它们各自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都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与其他企业进行短期合作或展开激烈竞争,没有一家渠道企业能控制其他企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与社会经济出现了重大的变革,这种传统渠道企业之间的关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联式营销渠道正是适应营销资源共享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渠道。它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系统论。这种营销渠道强调,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渠道中各企业的关系并不是独立的、完全竞争的关系,作为明智的营销管理者,他应该在渠道中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关系。只有通过建立这种互利关系,渠道中的利益相关者,才可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联合行动、协同运作去实现对各方都有益的共同目标。

与关联式营销渠道相似,美国著名学者斯特恩在《营销渠道》一书中提出“无缝营销渠道”的概念。它是指,营销渠道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应该打破各自之间的组织边界,相互协作,就如同在一个企业的团队中一样工作,从而提高整条营销渠道的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创造更有价值的服务。在这种概念下的协作,既包括企业与其经销商之间可能建立的合作关系,也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联盟。在无缝营销渠道理念中,每个相关企业可视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与方法,当然,无缝营销渠道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对自己竞争力的信心、对合作前景的共识和彼此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