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7096500000009

第9章 说话篇(8)

父母要在表达问题上找到提高孩子积极性的突破口,要生动、敏锐、中肯、适度地牵引,让青春期男孩的积极性燃烧起来。有时候让孩子大声喊叫,是一种宣泄和需求。教育孩子要动静交替,在室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当孩子心情高涨时,允许他大声地唱一唱,笑一笑,而父母此时做的,就是鼓励和赞同。

如果男孩大声说话,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父母就会很容易从孩子的表达中,发现他们的不足,知道他们哪里不足,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孩子们向着正确的大道前进。这就像一个病人和医生的关系,如果这个病人不把自己的病情说出来,医生又何以对症下药呢?那么这个病人,就与永远无法治愈。同样的,如果这个孩子不说话,父母就很难发现它知识的缺陷和对事情的错误的见解,这样这个学生便很难再进步。

大声说话能代表一个人的自信,男孩开始大声说话,就表明他开始自信起来,自信对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他们进步的开始。甚至有的专家认为,孩子自信是人生成功的起点,也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无论有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得从自信开始。因此,做家长的和做老师的一样,想要青春期男孩更听话,就要注意关注孩子的心灵,培养起孩子的自信,而这一切,我认为都要从培养孩子大声说话开始。

当男孩紧张时,要鼓励他

生活中难免会有紧张的情绪,大人都免不了会有这种情绪,更何况是青春期男孩。青春期男孩自尊心强烈,因此每当面临考验时,因害怕做不好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当男孩做错了事,害怕老师或父母批评时,他们会紧张;当考试来临,面对许多功课要复习时,他们会紧张;当遇到难题而又迫切想把它做出来时,他们也会紧张。这时,父母就应当及时鼓励陷入紧张情绪的男孩,帮助他们克服紧张。

当男孩处于这种紧张状态时,意识活动常常会受到干扰,导致思维不畅、判断失常,本来很容易达到的目的变得难以实现。而造成孩子心理紧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要想克服孩子这种紧张的心理,父母要保持心态平和,这样才能感染和鼓励孩子沉着应对那些令他们紧张的事。如果父母显得比孩子还紧张,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情况很严重,心里就会更紧张。

在男孩出现紧张的情绪时,父母应当给孩子充分的赞赏和鼓励,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对他们的失误表示宽容,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同时,及时给孩子帮助和指导,让孩子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彻底消除紧张情绪,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和比赛。

小文快要考试了,妈妈怕他因为紧张而影响成绩,所以内心十分不安,比儿子还要紧张。她反复告诉小文:“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紧张”,每天还要叮嘱孩子数遍:“快去复习,别玩了”,或是“注意身体,千万别感冒了!”。在孩子复习的时候,她也没闲着,忙着帮孩子查资料、找例题、检查练习。结果,本来小文是不紧张的,被妈妈这么一闹,他反而紧张了起来,小文没办法,只好对妈妈说:“妈,您别老围着我转了,我本来不紧张,被你这么一弄,反而紧张了!”听了小文的话,妈妈一下子懵了。

作为父母,怕孩子因为压力和紧张情绪而发挥失常,所以竭力想为孩子分忧解难,这也是情有可原。但若是因为这样而把“弦”绷得太紧,就会增加紧张气氛,让孩子压力更大。所以,在孩子考试或比赛之前,要想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平和的环境,让孩子放松。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心态平和,才能鼓励和安慰孩子,缓解孩子的压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尽快放松心态,从容面对考试,发挥出最高的水平。

小斌就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了,这还是他第一次参加运动会,他报的项目是跳高。在比赛的前几天,小斌觉得很紧张,连做梦都在“跳高”。

爸爸看他这样,就问他:快开运动会了,你做好准备了吗?”小斌听了疑惑地问:“这也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爸爸看了他一眼,说:“当然啦,只有做好了准备,比赛的时候才会不紧张啊,你现在紧张吗?”小斌老实回答说:“可紧张了,我怕自己跳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的!”

爸爸笑了笑,对小斌说:“不用担心,爸爸教你几招,保证你跳出好成绩,爸爸以前可是跳高运动员呢。”

小斌听了赶紧拉住爸爸的胳膊,着急地说:“真的吗?那爸爸你快教我吧!”

“首先呢,你要有信心,要有‘其他同学都不如我跳得高,我才是最棒的!’的想法。然后呢,这几天你就要多做一些运动,尽量把身体舒展开来,到时候才能跳得更高;另外,你应该先去学校练习一下,熟悉场地环境,这样到比赛的时候就不会有陌生的感觉了。你就按爸爸说的试试吧,如果有不明白的再来问我,好吗?”爸爸耐心地告诉小斌。

小斌还是有点紧张,他担心地问爸爸:“可是如果我都按你说的做了,到时候还是没跳好,那该怎么办呢?”

爸爸拍了拍小斌的肩膀,很肯定地说:“不用担心,我相信你一定能拿到满意的成绩,再说,就算今年拿不到好成绩,明年还可以再比,到时候再拿冠军也不迟啊!”

爸爸肯定的语气给了小斌很大的信心,他终于没那么紧张了,点了点头,大声说:“嗯,我明白了,我一定会按爸爸说的做!”

于是,小斌开始按爸爸说的练习了几天,信心也越来越足,终于完全克服了紧张情绪。到了正式比赛那天,他跳得非常好,还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小斌的爸爸在小斌紧张不安的时候,及时给予小斌最大的鼓励,使得小斌能够化焦躁为镇定,让他明白了即使失败,父母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爱护他。父母能够冷静面对孩子的焦躁,并主动帮助孩子分析他所面临的形势,使孩子能够以轻松、平和的心态面对考验,并积极应战,那么,孩子最终获得的将不仅仅是成功。

用协商鼓励孩子参与讨论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时才用。要像一个善良的立法者一样,不会因为去压迫人而高兴,而因为用不着压迫而高兴。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商非常重要。协商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人类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

青春期男孩更是如此,他们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协商,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用“建议”,而不下“命令”,不但能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并与你合作。

一个家庭,除了父母,还有孩子。可是,父母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尤其是决定一些重要的事情时。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生活中,一些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可以暂时不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大人做出关于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青春期男孩年龄虽小,却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他有权知道关于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员,都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它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哪怕是婴幼儿,父母讨论某件事的时候,也可以让他待在一边,就算是个形式也非常重要。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孩子,就更不可忽视他在家中的地位了。

青春期男孩和父母在家庭里地位是平等的,都一样地重要。比如,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了,父母商量着去哪儿玩好,这个时候请叫上你的孩子吧:“来,孩子,咱们商量一下该去哪儿玩好。”相信受到这样的“邀请”,男孩会非常开心。他在家中的地位得到了体现,他从父母的重视中感受到了一份尊重,也不再觉得父母高高在上,反而有种亲近感。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比如家里经济紧张了,需要商量如何节约开支;比如要添置一样家具,需要商量买什么式样和价位的;比如想在家里搞个小聚会,商量怎么办才有创意……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让男孩也参与讨论,让他也贡献一份“才智”。说不定,他们就能贡献出一个大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好点子来呢。哪怕他真的说不出有价值的建议,这种讨论本身,对家庭、对男孩来说,也都是有意义的。

父母要经常与青春期男孩保持协商。

1.用商量代替命令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而不要说:“赶紧去做作业!”或“还不去做作业呀?”

请孩子帮忙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洗菜,你可以说:“你能帮我把菜洗一下吗?”而不要说:“快来帮我洗菜!”或“赶紧把菜洗了!”

帮助孩子做选择的时候,你可以说:“妈妈觉得你上个英语口语培训班有利于你的英语交流,以后你出国时就可以自如地与人对话了。你觉得呢?”而不要说:“让你上培训班你就上,我是为你好。”

通过协商的方式,最容易让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最容易让孩子养成理解他人的习惯。如果面对上述的那些情况,父母没有采用协商的方式,而只是一味地斥责。那么,儿子就不会真正地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有时甚至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会变得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

商量的语气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会认为父母尊重他,关心他的感受,从而对父母产生好感和信任,促进亲子沟通。

2.凡事都要学会商量

不管什么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张,要学会与孩子协商,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认同。

“商量”这个词,在父子、父女之间的使用率一般应是不高的,而只有将其当做准则,它才会发挥出最大效用。面对任何事情,父母不端架子,孩子就不会使性子,商量的格局便形成了。

喜欢与男孩协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渐渐养成了民主协商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3.以协商的口吻处理亲子冲突

当亲子关系出现冲突时,父母总是不愿意自己的家长权威受到挑战,希望以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使孩子改变主意。实际上,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亲子关系。

明智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使用协商的口吻,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尊重,体验到人格的平等,这样,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见时就比较顺利。

冲突产生时,每个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严,不希望被他人压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与孩子进行协商来处理问题,孩子才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4.孩子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协商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父母不可替孩子包办,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权衡利弊后再做出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孩子们都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毕竟,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用家长的威严来压制孩子,孩子即使口头上同意了,内心也无法产生努力的动力。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父母的意见只能通过建议或者协商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全面地认识问题。

尊重孩子的父母,也会受到孩子的尊重。时常被家长请去商量某件事情的孩子,到了他要做一项决定的时候,也会主动地去跟父母商量,而不是一意孤行。时刻牢记,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要和孩子商量着办。学会与孩子商量,是两代人沟通的好方法。人和人之间,如果互相不沟通,不交流,是无法相互了解的。而不了解,就会产生隔膜与误会。父母与孩子也是如此。

当男孩遭遇失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失败更是家常便饭,因此,男孩要从小就接受较好的挫折教育。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性格脆弱,容易遭受失败的打击。这时,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就显得额外重要,可以说,父母能否及时鼓励男孩,关系到男孩的健康成长问题。

然而,对于男孩的挫折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凭几件事就可以见效的,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将来他们才能在人生浩瀚的大海中力挽狂澜,勇往直前。

挫折是人生路上必经的坎坷,当男孩面对挫折时,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害怕挫折,鼓励孩子战胜挫折。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决不能包办。当男孩战胜挫折时,及时给予赞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孩子失败了也不要埋怨,更不要奚落,而是帮助他从失败走向胜利,帮助他跨越挫折。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到了四岁还不会说话,大家都怀疑他是低能儿。但是,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对他没有失去信心,他想方设法地发展爱因斯坦的智力。他给儿子买来积木,教他搭房子,儿子每搭一层,父亲就表扬和鼓励一次,就这样,爱因斯坦一直搭到十四层。

上学后,爱因斯坦仍然表现平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老师甚至对父亲说他将一事无成。面对大家的讽刺和讥笑,爱因斯坦十分灰心丧气,甚至不想去学校,不愿见到老师和同学。父亲却鼓励他:“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的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

母亲对于爱因斯坦,除去百般疼爱和呵护,更多的也是鼓励。有一次母亲带他和亲友一起郊游,别的孩子都在游泳或爬山,只有爱因斯坦一人默默地坐在河边,静静地注视着水面。亲友忐忑不安地问母亲,他是不是神经有毛病,一定要趁早带他去医院做检查。母亲却十分自信地说:“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父亲的鼓励,母亲的欣赏,都成为了爱因斯坦幼小心灵的有力支柱。于是,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怕挫折与失败,终于登上了科学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