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网上金融帝国的崛起
7096600000018

第18章 放眼天下金融(4)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启动,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及媒体密切关注,但是它却对中国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影响。因为,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不仅让传统条件下的不少银行的优质客户纷纷进入债券市场(因为其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信贷市场),也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更为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调整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改变目前这种完全依赖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而且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看看美国金融市场企业债券的发达与繁荣,就应该看到国内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的巨大冲击性。

对于外汇与利率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不仅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发展期,而且也为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为人民币汇率市场机制形成造就良好的条件。而当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深入、人民币有效汇率机制形成时,又将改变国内金融市场、金融主体、金融机构等行为方式,从而整个金融市场的变革也就会使这种行为方式的改变悄然而至,因此重构金融文化势在必行。

3.从花旗文化看中国金融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之日起,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国际化进程就大大加快,银行业对外开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银行业开放,引进外资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在促进银行业的改革和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来,既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带来了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服务效率的提升,也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现代银行运作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推动了国内银行业机构的商业化进程。这无疑有助于我国银行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从其他亚洲国家的银行业实践看,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有助于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化解历史积累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实施了非常积极的银行业引资战略,韩国银行业的外资比例从1997年的不足1%增加到2004年30%,而不良贷款率则从1999年的8.3%下降到2002年的1.9%,整体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回报率等主要指标都有了明显好转。

银行业对外开放与体制机制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开放是为了促进改革,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迎接和适应开放。不开放而改革,中国银行业就缺乏发展的外在动力,无法很好地借鉴国际同业的先进经验,改革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从而难以经受住外来竞争,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要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不可逾越的一步。通过引进外资,可以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推动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引进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体制机制,实现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因此,引入外资是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行业改革的催化剂。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历经两个世纪的潜心开拓,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花旗之所以取得长盛不衰的业绩,除了它始终奉行开拓创新的发展战略外,还和它卓越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文化生产力”分不开。在我国加入WTO之际,花旗的经验很值得我国金融业学习和借鉴。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花旗银行现任CEO森地威尔的年薪高达1.52亿美元,遥居美国CEO的前列;再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为例,各职能部门均设有若干副经理职位,一般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作3年即可提升为副经理,硕士研究生1年就可提升为副经理,收入则是我国同等“职级”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不过花旗银行的“副经理”与我国银行的“副经理”概念不大一样,准确地说不是一个行政职务,更像技术职称,其主要作用是加强人的成就感,对人才及时进行激励。

对于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业而言,最为关键和最为迫切的就是要更新人力资源理念,打破一切束缚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条条框框,从根本上改革人力机制。目前,一方面要营造优厚的政策环境吸纳优秀人才,特别是要吸纳业务经营、产品开发、营销策划、电子网络、国际金融、数理分析、经济研究、文理复合、机构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包括引进国际“外援”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炼金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让“为企业献身的精神成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积极推行“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薪酬市场化制度与持股制度,以及积极的期权制度,依靠制度激励人才,同时,还要在培训上下工夫,着力提高“存量”人才的质和量。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为了实施品牌战略,花旗把闻名全球的菲利浦公司作为银行学习的典型,目标是把花旗银行的业务创立成像Marlboro(万宝路)那样为公众广泛认同的品牌。经过潜心探索,花旗获得了成功。目前花旗银行的业务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一亿多客户,服务品牌享誉世界,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缺乏的就是知名的服务品牌,金融服务过于同质化,忽视知识产权。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入一个品牌竞争时代,谁拥有优质的品牌谁就将在竞争中制胜获利。因此,实施全新的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非常迫切。客户导向战略就是以市场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品牌为手段,全力服务客户的经营方针,打造中国金融企业“从外到内”与“由内而外”的全新形象。

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并且如果你能预见未来,你就拥有未来。它还认识到“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突破常规的方式,常规弥漫在整个银行业,常规智慧几乎总是错的……”这就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问断地进行创新。创新,是中国金融业惟一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首先,对外要加快业务领域的创新。以海外市场为侧重的业务领域创新是花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花旗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与员工分别占到该行的561%和456%,海外机构所产生的利润达50%以上。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业务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国际市场涉足甚少。在金融不断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创新的重点就是要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进入世界经济圈,全力发展海外市场,拓展以离岸金融为主体的国际金融业务,与国内金融实行一体化联动运作,增加海外市场的利益并扩张中国金融的品牌。

其次,对内要加快金融体系创新。一方面,要全方位创新金融制度,主要应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运作及金融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加速发展以投资为重点的混业经营业务,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微观方面要构建金融超市,在宏观方面要组建金融集团,形成中国的“金融超级市场”与“金融航空母舰”,参与世界金融竞争,抗衡国际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深度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建设,构筑高新科技平台。技术进步将是我国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出路,需要进行高起点的投入和超前性的开发。

自2002年底,花旗已耗资7200万美元,买下上海浦东银行462%的股份。届时花旗也已获中国人民银行许可,在中国境内提供有限额度的人民币贷款。政府的这项打破惯例的授权,可视为在帮助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参与未来的竞争所做的准备。

当然,实施金融创新的同时,绝不能偏废管理,特别是要强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同时,还应当像花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一样,主动挑战风险,从风险中挖掘市场,赢得利润和发展空间。

4.从汇丰文化看中国金融文化

汇丰银行最早从香港汇丰发迹,后来在香港回归中国前,把总部移至伦敦。目前其股票同时在香港、巴黎和伦敦交易。在法律上它应是一家英国公司。汇丰银行凭借早年在亚洲创下的佳绩,2002年净利为62亿美元,市值1260亿美元。

在“全球化地方银行”的口号下,银行业对外开放与体制、机制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开放是为了促进改革,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迎接和适应开放。不开放而改革,中国银行业就缺乏发展的外在压力,就无法很好地借鉴国际同业的先进经验,改革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从而难以经受住外来竞争,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要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不可逾越的一步。通过引进外资,可以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推动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引进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体制机制,实现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因此,引入外资是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行业改革的催化剂。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2001年,交通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先引进外资再上市的改革方案。在3年时间里,经历了资产评估、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境外投资者非约束性投标、入围投资者尽职调查、入围投资者约束性投标和合同谈判及交割等6个较为关键的阶段,最终成功引入汇丰银行进行战略投资,投资总额达人民币144.61亿元,股份占比达19.9%。交通银行通过出售战略股权充实了资本金,通过股权的多元化优化了股权结构,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与战略投资者的多方面合作增强了持续盈利能力。成功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为实现公开上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引进借鉴汇丰银行的经验,对于交通银行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一年多来的合作,基本达成了“既要引进资金,更要注重引进管理、技术、人才和品牌”的预定目标。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公司治理趋向规范,内部体制机制加快良性变化,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吸收和引进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和增强自身金融创新的能力,进行了大量金融创新的尝试。

2002年底,汇丰以总计8000万美元,购入上海银行和福建银行的股份。2004年6月,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同意出售19.9%的股份给汇丰,这是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金融业最大的一笔投资,金额高达17.5亿美元。汇丰将因此在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拔得头筹。

届时汇丰已获中国人民银行的许可,在中国境内提供有限度的人民币贷款。引进外资的重要目的是要带来一个很好的合作效益和合力效益,这个合力效益就是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更好地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境外战略投资者也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投资回报,而是希望把自己的优势和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优势结合起来,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还缺乏国际先进银行的理念和经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引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的国际一流金融集团,可以帮助中国商业银行更快地缩短与国际金融业在这方面的距离。

外资银行在资金、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直接参与中资银行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共同促进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从入股方的角度看,入股中资银行也将使外资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一方面,中国是全球公认的最有优势的发展中经济体,银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外资仅仅依靠发展自身的金融机构,很难得到广泛的发展。而通过对中资银行的股权投资,外资银行的管理优势、产品优势和中资银行的网络优势、客户优势和人民币资金优势相结合,在中资银行业务拓展、盈利能力提高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成功投资,将进一步提高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形象。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走向世界,必然要寻求具有良好品牌的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提供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届时,和中国商业银行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将能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商业合作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双方都能从中获取利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中资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战略。为此,中外资银行合作双方在业务、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尚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加以探索,但合作的前景十分明确。

5.启动中国金融文化节

中国金融网一直把推广金融文化作为企业的使命,何世红代表中国金融网发表了以下谈话:

2005年,中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提速,邮政储蓄银行呼之欲出,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启动;股权分制改革全面进行……中国金融业巨变的背景是在2006年底之前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全面开放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