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使用手册全书
7097700000004

第4章 主食吃什么——日常基本实用食物(2)

玉米也不宜与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经常搭配食用,因为玉米本身已含有较多的木质纤维素。

青玉米棒宜煮食而不宜烤食,烤食易产生多种有害物质。

用土法膨化的玉米爆米花含铅很多,青少年过量食入会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

[用法]玉米的通常食用方法是煮玉米粥,熬玉米面糊,或将玉米面做成窝窝头。在煮玉米粥时,可放入少量食碱(占粥的0.6%),这样既吃不出碱味,又能保存玉米中的维生素Bl和维生素B2。

将鲜嫩的黄玉米煮熟后捣碎,可制成玉米浆。再将玉米浆投入到沸水中煮成糊状,加入已经调好的鸡蛋浆、牛奶及适量的糖并拌匀,第三次煮沸后即可成为甜玉米羹。若改糖为盐,则可成为咸玉米羹。嫩玉米棒煮后即可食用。若将玉米与豆类、粳米、面粉同食,营养价值更大。

四、荞麦:谷物营养我第一

荞麦是谷物的一种,属一年生草本蓼科粮食作物。

[营养]荞麦面含有70%的淀粉和7%~13%的蛋白质,且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苏氨酸的含量较丰富。荞麦面含有脂肪2%~3%,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含量也很高。这两种脂肪酸在人体内起着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重要激素——前列腺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荞麦面中的维生素Bl、B2是小麦粉的3~20倍,为一般谷物所罕见。荞麦面的最大营养特点是一般食物很少具备的,即同时含有大量烟酸和芦丁。这两种物质都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有重要的防治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病的良药。荞麦面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磷、铁、镁,对于维持人体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宜忌]中医认为荞麦性味甘平,无毒,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之功效,因此在民间称它为“净肠草”。用荞麦秧、叶做成的食品或饮料常食常服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

食用荞麦面有一定的禁忌:一是一次不可食之太多,易造成消化不良;二是患有肿瘤的人不能食用荞麦食品,否则会加重病情;三是脾胃虚寒者禁用。

[用法]用荞麦面与醋一起调敷于丹毒、热疮之上,患处即愈。将荞麦叶捣烂后外敷,也可用于外伤、紫癜和眼底出血等症。患痢疾时,炒熟荞麦面15克,用砂糖送服效果甚良。

荞麦面看起来色泽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和面条,佐以麻酱或羊肉汤,别具一番风味。

五、燕麦(附麦片):万能谷物,无所禁忌

燕麦,又称莜麦、野麦、雀麦、夏燕麦和裸燕麦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细长而尖,花绿色,小穗上有细长的芒,子实可食,也可做饲料。

[营养]将燕麦的子实磨成面粉后即是燕麦面,这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的谷类食品,营养价值居大米、小米、白面、高梁粉、玉米粉等9种粮食之首,尤其是其脂肪的含量,是面粉或大米的4~5倍。其蛋白质含量占子粒重量的15%,也高于其他主要谷类,并且同荞麦相仿,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接近或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比玉米还高,约为5.5%。每100克的能量为1611.9千焦。

除此之外,燕麦还含有碳水化合物、磷、钙、铁、维生素Bl、维生素B2、粗纤维等成分,富含烟酸和维生素E,后两者也各是大米的2倍。

[宜忌]燕麦有健脾益气、补虚止汗、养胃润肠之功能。

燕麦含有大量精氨酸,具有谷类特有的香味,因此有些地区把燕麦面汤作为产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和空勤、海勤人员的食疗补品。

据研究,燕麦中所含的极其丰富的亚油酸,可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每30克燕麦中的亚油酸量,相当于10粒益寿灵或脉通药品的含量,所以它不仅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理想食物,而且对脂肪肝、糖尿病、便秘和浮肿等也有辅助疗效,可以增强人的体力,延年益寿。

食用燕麦,无所禁忌。

[用法]用燕麦面精加工而成的麦片、燕麦饼干、糕点、膨化燕麦料、速食燕麦片等,目前已风靡全球,许多外国人从20世纪末已开始将早餐改为喝麦片汤或吃燕麦面包,以此来颐养天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症的人,每天食用燕麦或麦片30~50克,可收到明显的防治作用。做燕麦粥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将燕麦粒放入水中煮数分钟即成,可供早晚餐食用。此粥还有调整性腺功能,保持皮肤弹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的疗效。

六、大麦芽:啤酒的主要原料之一

大麦是禾科一年生植物,用大麦佐以粳米同食,有补中益气、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

[营养]每100克大麦元麦中约含水分11.8克,能量1314.66千焦,蛋白质10克,脂肪1.6克,膳食纤维9.9克,碳水化合物64.8克,维生素B10.42毫克,维生素B20.14毫克,尼克酸(烟酸)3.9毫克,维生素E1.28毫克,钙66毫克,磷381毫克,铁6.4毫克,镁158毫克,锰1.23毫克,锌4.36毫克,铜0.63毫克,硒9.8微克。

[宜忌]常用大麦粒150克,煎汁100毫升,加姜汁、蜜汁各20毫升,分3次服饮,治小便淋沥。据分析,大麦中含有尿囊素,用它的溶液能促进化脓性创伤及顽固性溃疡愈合。

妇女在想断奶时,可用大麦苗(又叫大麦芽)煮汤服之,此汤亦善催生落胎。但大麦苗不可久食,尤其是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的妇女忌食,否则会减少乳汁分泌。

将大麦粒煮成麦仁粥而食之,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以致于面黄肌瘦、气少乏力、大便溏软者。

[用法]将大麦仁120克淘洗后久煮,使之黏且烂即成麦仁粥,一般作正餐食用。此为粥补,一般人也可食用。

除了单纯的麦仁粥外,民间还有用大麦粒与糯米、花生仁和冰糖放在一起煮糯米麦粥的习俗。制作方法是将麦粒、花生仁洗净后放入锅内先煮,煮至麦粒开始开花时,加入洗净的糯米、冰糖同煮成粥。此粥适用于一般老年人,对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有食疗作用。

用大麦做米酒、黄酒,与用糯米做出来的米酒、黄酒又别有一番风味,仍然保留了酒味,但又有一股麦香。大麦芽可制成麦芽糖,也是啤酒的主要原料之一。

七、小米:北方祖祖代代的主粮

小米,又叫粟米、稞子、秫子、黏米,是一年生谷子的子实。小米颗粒很小,黄色或黄白色,是我国北方祖祖代代的主粮之一。

[营养]每100克小米中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淀粉72~76克,钙29毫克,磷240毫克,铁4.7~7.8毫克,其中70%是淀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分中,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高于一般谷类。小米中的脂肪、维生素Bl、维生素B2和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的含量也比较丰富。每100克的能量约为1486.3千焦。

[宜忌]小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做成小米粥后很容易消化,常用来作为病人的膳食,同时也是普通人所喜爱的食品。中医认为小米有滋养肾气,健脾胃,清虚热等医疗功能。《本草纲目》认为,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适宜于失眠、体虚、低热者食用。

据《日用本草》记载,“粟米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因此,在服中药杏仁时忌食小米。

[用法]小米的常见烹调法是煮小米粥,蒸小米干饭,煎小米饼,做小米面窝窝头,但以煮小米粥最为多见。

用小米煮粥,既可单纯煮小米粥,也可配一些绿豆、黄豆、红薯、赤豆同煮;既可将小米磨成小米面与绿豆或碎黄豆同煮,又可用小米粒与绿豆、碎黄豆同煮。总之,要先将绿豆下锅或先将碎黄豆下锅煮烂后,再将小米或小米面用温水调成糊状,加入豆汤中,边搅边加,边煮边搅,搅煮至沸后再用小火煮到米油黏稠时即成。

熬小米粥时上面浮的一层小米油,营养特别丰富,素有“代参汤”之美称,适宜老、弱、病残者食用。

由于小米中赖氨酸的含量很低,若以小米为主食,要注意与动物性食品或豆类搭配。

八、高粱:癞皮病的克星

高粱又称蜀黍、芦粟、桃粟。高粱生长在田间时,与玉米相似,但叶较窄,子粒只长在茎的顶端。高梁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温味甘涩。《本草纲目》又把稷与黍称为高粱的一类两种,说“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是说红高粱即是黍,白高梁即是稷。但这种说法很可能是错误的,有更多的古籍认为黍去皮后叫黄米,仅比小米稍大,稷则是黍的一种。

[营养]高粱的营养价值与玉米近似,稍有不同的是高粱子粒中的淀粉、蛋白质、铁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脂肪、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的含量又低于玉米。据测定,每100克高粱米中含有蛋白质8.4克,脂肪2.7克,糖类75.6克,钙7毫克,磷188毫克,铁4.1毫克,维生素B10.26毫克,维生素B20.09毫克,不含维生素C,含热量1507.25千焦。在谷物中,高粱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质的质量也最差;高梁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却能为人体所吸收,因此,以高粱为主食的地区很少发生“癞皮病”。

[宜忌]高梁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健脾,养胃,止泻。适宜于小儿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大便溏薄之人食用。黏性较强的黍,适宜于肺结核病人食用。高粱性温,味干涩,忌与瓠子和中药附子同食,糖尿病患者也应禁食高粱。

[用法]高粱一般经加工制成高梁米或高粱面。由于高粱子粒的皮层中含有较多的单宁物质,且子粒颜色越深,单宁含量越高,因此,单宁的涩味就影响到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可利用性。人们常觉得白高粱的口感要比红高粱好,一部分道理就在于红高梁中的单宁物质较多。另外,高粱子粒的皮层中还有一种蜡质,它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吸收利用。有基于此,人们在对高梁加工时应尽可能将它的皮层全部去除,这样就可以消除单宁和蜡对营养吸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高梁的名声也就会相对提高了。

对高梁的食用法与大麦差不多,可以用高粱米煮成高粱米粥,也可以将高粱米蒸成高粱干饭,但更多的是煮高梁面糊。高粱米或高粱面也可以与豆类或豆粉类共煮,煮法亦与大麦、玉米类似。高粱米一定要煮烂,供早晚食用。民间常用高梁米一份、甘蔗汁四份,一同放入锅内煮成高粱甘蔗粥,具有益气生津之作用,对老人痰热咳嗽、口干舌燥、唾液黏涎者有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