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狂潮
710900000104

第104章

一百零四章 研发新车

在金龙公司轮胎的成功投产后,厦门研发中心的团队们又迎来了他们新的挑战,90多页的设计图纸,在阿豹亲自押送下,送到了朱亮的手中,与阿豹一同抵达厦门的两艘货轮基本装满车床和重工业设备,这些设备是郑翼翔通过收购北欧一些国家即将倒闭的工厂积攒而来的,当然为了把这些设备安全的运输出来,郑翼翔不仅是花费了一大笔的好处费,同时也是辗转了数次才能得以把这些工业设备安全的运输到了厦门。阿豹在把自己这些押送的箱子交给了朱亮的第二天一早便前往了香港。

这次阿豹子除了护送箱子里面的设计图纸外,郑翼翔另外得交给了他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所以阿豹才不敢在厦门耽误时间。朱亮之前与郑翼翔的电话中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半年时间内必须完成郑少交给自己的任务,这对新上任经理不久的朱亮来说,此次的任务的却是有些紧迫感,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不过合理的压力同样也是前进的动力。

星期三的上午,厦门汽车研发中心的所有研发管理及技术骨干都聚在了会议厅,此时会议厅内是乌烟瘴气,烟雾缭绕,仔细一看便见到几个头发稀少的老烟枪在那吞着云吐着雾,相互的争论着些什么。时间不长,这些老烟枪们便把自己手里的半只烟头掐灭后小心翼翼的把剩下的半只揣在了口袋里。随着外面走廊上的脚步声的传来,一帮人也开始人模人样的端坐了起来。朱亮打头推开会议厅的门走了进来直接坐到了他的位置上,同时也把自己手里抱着的箱子放在了桌子上,同样在朱亮身后的一男一女也相继走了进来坐在了他的两边,女的是办公室秘书,男的是这次从瑞典同阿豹一起回来的技术顾问宋青。

宋青的全家是瑞典籍华人,本人也是出身成长在瑞典。张郑翼翔也是在瑞典工业大学专场的招聘会与他结识的,当时随着银河公司的不断创收,公司也急需新鲜血液的年轻人加入,所以郑翼翔便跟着强尼他们去了瑞典工业大学的专场招聘会找人。而宋青就是郑翼翔在招聘会上所招的唯一一名华人员工。此时虽然银河公司在其他地方没什么知名度,但在瑞典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尤其在哥德堡银河科技的大名估计没人不知的。别的不说,光是几座银河旗下的工厂就直接为哥德堡市民提供了一万多个份工作岗位,而银河唱片公司的发展潜力也是不容小视。

可能是受郑翼翔的印象,跟随他身边的这些小弟们的办事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像他,朱亮直接进入了话题,清了清嗓子便说道:“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下我身边的这位同事,这时候旁边的宋青也立即站了起来与大家示意,他叫宋青是公司总部从瑞典派遣回来的华侨技术顾问,以后他将于大家一同工作生活。随着朱亮对这位年轻的同事介绍结束,会议厅里迎来而来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不由的让宋青孤单的心底下充满了阵阵的暖流。朱亮抬手示意了下大家的热情,继续着他刚才的话语,大家不用在猜测我桌子上这个箱子里装着是什么了,我告诉大家,这个箱子里装着的有我们今后半年需要去不断攻克的难题和任务。箱子内装着的是我们郑工亲手设计的一辆汽车的图纸跑,当然这辆汽车与我们平时的汽车可是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是什么样的汽车图纸,大家看后便知道了。”

朱亮把箱子里的图纸按着各个负责人专业分工分发到了他们各自的手里。当然,除了给了他们各自分工的设计图纸外,还另加了一副整车的设计图。现场这些设计和技术人员的表情完全在朱亮想象之内,果然这些人看到这辆梦幻式的跑车惊得呆在了那里,不过当这些人从设计车中再次反应过来时,更多的目光除了行赏就是更多赞美的欣赏。很快便有几个年轻的专业设计人员识别出了这款车,的却如他们说所这不是一款轿车,而是一款跑车,流线的车身线条,圆滑与硬朗风格的融合,整车充满着让这些技术人员们无法形容的气势,如梦幻般的让人窥视不已。

朱亮整整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把这些工作人员的魂招了回来,评价自然不需多言,而且这些搞技术的文盲估计也没有什么精妙的语言可以形容除出这两车的不凡来。朱亮也不多言,直接便说道:“图纸也看了吧!车不错吧!这时候旁边一堆人破天荒的首次一同点头配合着朱亮。朱亮心想看来自己都这会是连动员的力量都省下了。不过嘴上还是继续说,这辆车如何我就不说了大家心里也自己有个数了,现在你们各部门主任手里也都拿到了设计图纸和技术参数说明,这辆漂亮的一谈糊涂的跑车不知大大家能不能给把它找出来,我充满了期待。我也知道这车的一些高新科技全都是在图纸上,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不断的经受失败来完成它。虽然我们从没有搞过这种跑车,但“东北虎”的研发早已经为我们的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有信心把它弄出来,知道它诞生代表着什么吗?它将代表着现今世界汽车史上的一大奇迹与壮举,带表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一大飞越的提升,代表着它可以为我们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以彻底的改变我国目前汽车产业的现状。”

80年代的人们国家的意识要比之后年代的那些人们要重的多,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形式有关。朱亮的一席话更是点燃了再做的这些新老技术专家们。1982年10月10日这是平平常常的一天,除了南疆的战火外,老板姓们依然过着平淡的生活,任谁也想不到历史中正是今天的日子却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日子,也就是从这天起,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他劈荆阔举之路。厦门汽车研发中心6座大的厂房中,在30名核心技术人员的代领下,70名相关技术人员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同一天里30位核心技术专家立下了军令状,吃住在厂房,豪言道:“不研发出跑车誓不罢休。”郑翼翔通过朱亮打来的电话所得知这一消息时,也是感慨了许久,当即,向朱亮拨了100万专项金额,这一百万除了年前100位工作人员的年终奖外,其他的作为生活补助基金,同时郑翼翔也一再叮嘱朱亮一定要安顿好这些技术人员们的生活。

挂了电话后,郑翼翔出神的望着窗外的远方。用着级低的声音自语道:“等着我,我就要回来了!”与已经开始变冷的瑞典相比较,遥远东方的厦门此时给人的感觉却充满的暖意。不过厦门汽车研发中心的这些专家们不是暖意不暖意了,他们是火大,除了身体长时间支撑的疲劳外,更多的是对新车研发上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公关上火。不过让员工们暖心的是公司对他们的照顾那是没得说了,除了车间里专门备有糕点室外,熬好的绿豆汤也是放足了白糖的。这年月,能有绿豆汤喝着下火就不错了,更别提白糖水了,这玩意那可是宝贝的很,前些年这可是供应那些个坐月子产妇的。一般人可喝不起这个。哪想到现在这日子神仙似的,公司对自己这帮人如此那还能说啥呢?不过大伙除了渴了去喝点,大家都在拼了老命的忙着自己手里的活。生怕比别人干的少了。

众志成城之力岂容小视,有着郑翼翔详细的技术参数说明图纸,各个专家团队的进度也是超出了郑翼翔预期所想,这点主要是郑翼翔没有估计到这帮技术员出身的专家们,做起研究那真是不要命似地,更重要这种风气不仅仅是这些专家们,那些其他的技术们也是如此,你们这一天24小时,吃住在厂,睡几个小时起来就继续工作,在这种状态下,工作进度能不快吗,郑翼翔每次跟朱亮通过电话都在感慨,中国人民的韧劲与艰苦的作风品质从来就不低于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名族。

12月30日北方开始下起了本年度的第二场大雪,与茫茫飞北方雪原不同,此时,厦门研发中心的发动机生产车间内,充满了包含泪水的欢乐声。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充满了高亢而又细腻的声响。发动机连续72小时的无间断运转后终于通过了验收小组苛刻的验收条件。跑车的核心部件已经取得了完美的验收。剩下的就是整车框架和其他的部件了。而此时的郑翼翔却正在他的巅峰小岛内与软件部门的员工们做着车载系统的最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