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狂潮
710900000169

第169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百万裁军

转眼,时间再次到了五月中旬,在中央发出相关红头文件后,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方案应时出台了,一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风潮开始吹向了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学校的体制改革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开始了变革。1985年5月13日,银河基金会的瑞典、香港两所分会同时进行了一场港台与海外地区甚大的教育募捐活动,以起社会以捐款的实际方式来帮助那些中国内地偏远贫困山区失学儿童能够重返校园。募捐现场,一幅幅照片上流露着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在略带悲哀的瞳孔里,有一些难以描绘的东西,既蕴藏着希望所留下的火花,也有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接受。阴暗的教室,破烂的桌椅和简陋的教学设施,让过往很多的瑞典国民众们顿足留下了疼爱和心酸的泪水,这一刻人们被感动了,画着爱心的捐款箱旁边早已经排满了自觉捐款的人们,不仅仅是在斯德哥尔摩,在哥德堡、伦敦、巴黎、罗马、日内瓦、纽约各地,也都同样的进行着这样的募捐仪式。三天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收到了由香港银河基金捐赠的2亿五千万人民币。消息一出顿时吸引了内地港台大量的媒体关注。同样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这边,希望工程这一筹备相当困难的公益事业在银河基金大量的资金注入下,很快便进入了快速的实施阶段。

历史中1989年10月份才发起的希望工程公益事业,就这样的提前问世了。希望工程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宗旨是根据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从社会集资,建立希望工程基金,以民间救助方式,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工程的实施范围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重点是国家、省级贫困县。希望工程的目标是: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失学现象,配合政府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经过一个阶段希望工程的实施,很快便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同时也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也对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希望工程推出前台后,香港银河基金再次拿出2000万人民币捐建希望工程图书室。这批图书室的建立主要是用于选购农村小学师生需要的图书,这些图书同样参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装备用书目录选编并经过有关专家精心审定、标准配置。

在银河集团的以及香港基金的带动下,香港、澳门的很多商人和实力派人物也都分别急急的向希望工程捐赠了大量的资金和书本。这只中最为热心的便是邵逸夫邵六叔了,邵逸夫叱咤影视圈和商界数十载,除了拥有邵氏兄弟和TVB两家上市公司外同时在新加坡也持有大量物业。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的邵逸夫。虽然他有着花不完的钱,但他同样也是位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大慈善家。郑翼翔的记忆中,正是1985年的时候,邵逸夫便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内地。也就是从那一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他对中国教育医疗事业可谓是情有独钟,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敎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更是遍布中国各地,而郑翼翔自己的家乡就有一座邵逸夫捐款建设的小学。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30年里,邵六叔独一人就向内地各型捐款达到了50多亿港币,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吿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对于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民族资本家,郑翼翔心中充满的只是深深的敬佩。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和国内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指导思想施行的现代化建设战略性转变之下,改变了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真正的转入了和平建时期,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在中央充分的认识到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可能不会发生国家之间大规模的战争下。在相对长时间的和平时机内,在一切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前提的大局之下,抓紧时间,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强现代化军队建设,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增强军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会议上邓老再次的表现出了他气吞山河力挽狂澜的惊伟魄力,一根手指,裁军一百万语出震惊四座,所有的代表都被邓老如此的气魄所折服。

1985年6月,年亲的新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减员额一百万。一时间,这一消息即可传达到了,美国白宫、苏联莫斯科,以及北约数国。就在全世界正在热论着解放军裁军百万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已经就裁军百万的方案下方到了各个军区。裁军百万,谈何容易。男儿挥泪撒别军营一幕幕同样的忧伤在全国各处发生着。虽然裁军百万改变了很多军人的命运。但对中国军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之势。通过“撤、并、降、交、改、理”,裁军工作顺利进行。三总部机关处以上机构减少近六分之一,人员精简一半,11个大军区合并减少为7个,减少军级单位31个,师团单位4054个,新组建国防大学、武警部队,整编集团军,县级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正是因为通过精简整编同体制改革相结合,使人民军队诸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和整体作战效能得到增强,为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军队体制打下基础,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稳步前进。解放军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大拆军,大量的士兵提前复员,军官也纷纷的离开了原来的部队,调离的调离,转业的转业。

就在国家进行大拆军的时候,银河集团计划已久的建筑公司正式的推向了前台,而与之相配套的十个建筑工程队也迅速的展开了人员的招聘。在这十个建筑工程队中,有三个就是专业筑路的建筑队伍。而新的建筑公司经理郑翼翔就选聘了一名从部队转业后无法安排工作的军人。面对邵伟的亲自接见这位名叫王海涛的军人内心中也是十分的开心。一扫之前工作难以安排的不快,很快便充满了干劲的投入到了新公司的组件之中。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的建设将要进入一个井喷的时期,所以郑翼翔便早早的就安排起了银河自己的专业建筑公司的组件。新组件的建筑公司名字郑翼翔早已经想好了,就用“绿城”好了,他自己能想出来的名字无非不是绿就是蓝了,所以干脆把前世中国的一所建筑公司的名字拿过来好了。反正这个时候“绿城”还没踪影呢。王海涛被邵伟任命为了“绿城”的总经理之后的这些天中,真个人还没有从巨大的幸福中清醒过来。不过这到是一点都不耽误他在业务上的指挥,这会感情是找对了地方了,自己在部队的时候就是工程兵出生,筑路架桥可谓是老本行了,不过今天让王海涛笑了一天的美事儿,不是家里有什么喜事儿,而是今天他们新成立的第一所建筑队竟然配置到了,10辆挖掘机,10辆压路机,30辆工程卡车。压路机,水泥搅拌机更是应有竟有。直把他这个和工程机器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兵在看过了自己的家当后都在不停的偷着笑。

第一所建筑队很快便被邵伟分派到了郑翼翔的家乡进行基建。新工业园区虽然有着几所工程队在进行着建设,但施工的速度一直让郑翼翔感到不满意,其实这些也不能怪怨这些建筑工程队的,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建筑工程队都没有大重型工程机械化设备。所以工程的进度在郑翼翔这个见多了国外建设的人眼里,自然是感觉慢的很。郑翼翔的家乡目前除了工业园区内的水泥路面外,县城中的道路依旧坑洼不堪的。全县城仅有一条主街的石灰路面的宽度也仅仅是一个半车道,而分别通向盟首府集宁和山西大同的两条公路也是破烂不堪的。这对期盼着加快自己家乡经济建设的郑翼翔自然是尤为的着急了。所以在“绿城”第一所工程建筑队组建完毕后,郑翼翔便把首要的任务交给了他们。至于两条柏油路的修建郑翼翔自然不用去操心了。相信县政府也肯定高兴和银河集团达成这个协议的。再说了银河集团也只是享有公路建成后的20运营收费权。而20年后公路的所有权就全部归当地政府所有。毕竟现钱一分不用他们出,自己又能落得很大的政绩,打着灯笼找不着的好事情哪能不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