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给今天的回忆
7127300000015

第15章 听说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我的房东周大叔和本村的王大爷。

周大叔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参加抗美援朝的,当时他是苏振华司令员警卫排的战士。195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战士们已经休息了,突然院内响起枪声。有险情,当时经常有特务搞暗杀活动。警卫排的战士们立即从屋里冲出来,周大叔是第一个冲到院门口的,被一排冲锋枪子弹扫在腿上。后面的战士们冲上来,打退了敌人。为此,周大叔两条大腿根处中了五发子弹。由于伤势严重,再加上朝鲜的医疗条件差,周大叔被送回北京治疗了两年多的时间,伤病基本治愈,但双腿留下了残疾,只能靠轮椅代步。组织上征求了他的意见,他要求回老家,就是盖县这个贫穷的小山村。村里为了照顾好他的生活,帮他娶了老婆。后来,周大叔的腿伤逐渐恢复了,能慢慢拄着手杖行走了。就是这样一位从县里到大队各级领导都十分敬重的残疾军人,也有人不买他的账。

此人是本村的一位王姓老人。听说几年前,周大叔和这位王大爷住邻居,因门前一棵大树归谁家所有的问题,发生了争吵,以至动起手来。双方互有损伤,先后都住进了医院。此事惊动了公社和大队两级领导,纷纷前来做两位老人的工作。在当地,一般老百姓是不敢“动”周大叔的,王大爷是何许人也,胆敢“太岁”头上动土。

解放前王大爷家是本村的一个贫困户。1947年~1948年,解放军和国民党部队经常在这一带打“拉锯战”。为了躲避危险,大部分百姓都躲到山上去了。那天,王大爷自己看家。半夜,王大爷听到院门“咣当”一声,然后就没动静了,等了一会儿还是没动静,他觉得奇怪就悄悄地走过去把大门打开,顺时一个人栽倒了进来,“咕咚”一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王大爷被突如其来的一幕吓了一跳,冷静了一会儿,见那个人没什么动静,便走过去摸一摸,发现人还有气息,看面相打扮,是一个中年解放军战士。王大爷马上把儿子从山上叫了回来,两个人把解放军战士抬到为自己准备的棺材里。因为当时国民党部队经常来搜查,发现了会被杀头的。王大爷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这位受伤的战士,并给受伤战士清洗伤口、上药、包扎。等战士清醒后,就喂水、喂饭。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照料,这位战士能活动了,他给王大爷跪下,拜了三拜说:“老人家,您救了我的命,是我的再生父母,我终生不忘。我要走了,找部队去,将来我会报答您的。”战士含着眼泪告别了王大爷。几年过去了,王大爷把这件事也淡忘了,也从未跟其他人提起过。

1954年的一天,乡领导找到王大爷,问他1947年,是不是救过一个解放军同志。之后,乡领导拿出一封信,交给王大爷。原来,当年被王大爷救的那位解放军同志,现在已经是南京军区的一位师长了,通过有关部门寻找恩人,并捎来一封信,邀请王大爷去南京。从那以后,王大爷每年春节过后都要去南京待上三四个月。师长像对待亲人一样,伺候他,而且每年还给他生活费。据王大爷讲,他第一次去南京,这位师长让他儿子给王大爷跪下,并称呼爷爷。还专门找人为王大爷画了张像,画像上方写着“父亲大人”,左下方写着“儿敬禄、媳文芳敬绘”,敬禄就是这位师长的名字。此画像现今仍在王大爷儿子的屋里的墙正中央挂着。因此,王大爷在这一带也是大名鼎鼎。

后来两位老人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劝解下,终于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知青们听了两位老人这段传奇故事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