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新婚必读走向金婚精选经典
7128600000040

第40章 小儿的喂养(2)

遇此情况,父母应针对小儿病因进行处理。适当降低环境温度,调好温箱,必要时室内放置冰块、电风扇,但应避免直吹患儿。用冰袋或冷水袋在头部降温,或用温热水擦浴。如采用上述措施无效,又有抽搐倾向者,可行酒精擦浴。要给小儿多喂水,有助于降低体温。

通常不用阿斯匹林之类的退热药,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对退热药不敏感,且耐受性低,易产生副作用。现实生活中,误给孩子服用超剂量退烧药,导致宝宝中毒死亡的实例,并不罕见。因此,孩子发烧后,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随意投药,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有感染病灶者,还应给予那些无毒副作用,又有特效的抗生素治疗。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血管的破裂和出血叫做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早产儿尤为多见。发病原因是与缺氧或产伤有关,可因产前、产程中或产后因素所致。临床表现以窒息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预后严重,其发病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凝血功能不全,如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功能低,有生理性凝血因子下降,加之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健全,血管壁脆弱,均易于发生出血:在缺氧窒息或产伤等病理条件下更易发生颅内出血。早产儿体重越轻,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越低下,血管壁发育更差,更脆弱,因此,出血情况也更多见。

外在因素:凡在分娩中能引起缺氧或产伤的因素,均可导致颅内出血,常见的缺氧原因为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打结,脐带脱垂;或孕妇患心脏病、血液病、妊娠高血压,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或在产程中滥用催产素、大剂量镇静剂等,新生儿窒息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血管运动中枢对血管的收缩及舒张调节失常,使血管扩张,静脉瘀血,血管壁营养发生障碍,随之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像筛子似地使血液从血管中漏出,轻者引起颅内血管点状出血,严重者可造成大片出血。缺氧时可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和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降低而加重出血。

产伤是胎头受挤压,牵拉、变形过度。常因母子头盆不称,产钳助娩、胎头吸引,臀位助产等使胎头受压变形;急产时胎头所受压力变化过速,均可使颅内血管发生撞击或牵扯破裂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

缺氧和产伤可同时存在,并能相互影响。当分娩时,胎儿若仅有轻微产伤,而未出现颅内出血症状,到出生数天,可因凝血因子下降而加重出血,临床症状也渐趋明显。

此外,还可由于输液不当,如输入比较高渗溶液或高钠溶液也可引起颅内出血。少见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或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出血。

颅内出血症状多在出血时出现,但也可能于出血后过一个阶段才出现。常见的症状以呼吸障碍、窒息、阵发性呼吸暂停与神经兴奋、痉挛或抑制状态相继出现为特征。与其他新生儿疾病相仿,表现常不典型,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一般根据出血部位与出血量不同,其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也不同。头颅超声波检查,同位素脑部扫描,脑CT检查都有助于颅内出血的诊断。

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的护理要特别仔细。必须保持安静,护理与治疗措施尽量集中,以减少扰动防止加重出血。让患儿抬高头肩部,右侧卧位,以防唾液吸入气道。注意保暖,耐心喂养。喂奶时不要抱起患儿,必要时可用滴管喂奶或鼻饲喂养。喂奶时间应推迟到一般情况好转后开始,并予静脉缓慢滴液以补充基础代谢所需要的液体及热量。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或呼吸道分泌物,缺氧时应给予吸氧。

四、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的免疫及防御功能不健全,咳嗽反射、呕吐反射较差。对防止呼吸道感染起重要作用的支气管壁的纤毛运动亦较差,所以被感染的机会多。

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早期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甚至也难发现阳性体征,尤其是早产儿,早期的诊断较为困难,预后也较凶险,其发病率、死亡率甚高。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

吸入性肺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有微弱的呼吸动作,如果发生窒息,可以刺激呼吸,使呼吸动作加强,将羊水或胎粪吸入呼吸道。吸入的羊水和胎粪可成为化学性的刺激物,刺激肺泡发生无菌性肺炎。另外,未成熟儿的吞咽反射差,当奶汁吸入而又来不及吞下,或由于严重的兔唇、裂腭造成吸吮和吞咽困难均可使奶汁吸入肺内。若吸入量少并能及时地将呼吸道内的吸入物吸出,则青紫、缺氧症状不明显;反之则症状较为明显,出现呼吸快、呻吟,严重缺氧时口唇出现青紫,甚至抽搐;新生儿咳嗽反射差,常常无咳嗽。

感染性肺炎:可分为生前感染和生后感染。胎内感染的肺炎往往有母亲患感染性疾病或羊膜早破的病史。如羊膜早破,宫内吸入了污染的羊水,母亲生殖道内的常见细菌均可成为致病菌。当母亲患有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时,病原菌可通过胎盘感染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可由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吸入了细菌,或由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员包括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医院工作人员的接触感染,也可由新生儿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而发病。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症状一般于出生后3天才出现。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轻咳,进一步发展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烦燥不安、青紫,体温可升高或不升,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或心力衰竭,病毒性肺炎常呈流行性,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使其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父母在护理宝宝时一定要仔细,不要让有呼吸道感染的人与孩子接触,给孩子喂奶不宜过饱,喂后要抱拍片刻,对有兔唇、裂腭的孩子喂奶时更应注意防止奶汁吸入。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请医生诊治。一般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五、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相对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张不开,而张开的肺泡表面还会形成一层透明的膜,影响呼吸。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就会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青紫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此病是造成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疾病。病理检查以肺泡壁及细支气管上附有嗜伊红性透明膜和弥慢性肺萎陷为特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脂蛋白,但也含蛋白质和糖类,它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张开保留一定量的残气,在呼气时不致完全萎陷。如果缺乏这种物质,则呼气时肺泡就会出现萎陷,而要使肺泡再度张开进行吸气,完成气体交换,则需要很大的胸内负压,以至每次吸气建立高负压,才能使肺泡完全张开。如此反复产生的进行性肺萎陷,则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与肺成熟有关,胎儿肺成熟才能维持其生存。早产,胎儿宫内缺氧、窒息、母亲患糖尿病以及肺气肿等均可干扰肺表面有关活性物质的酶系统或干扰其表面活性作用而引起发病。因此,作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发生窒息,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均可降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

人类胚胎在20~24周时方可测知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直到35周以后随着妊娠月份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增多,胎儿肺日趋成熟。为正确估计胎儿肺成熟度,可在产前测定羊水中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例,若比值大于2,则表示肺已成熟,若比值小于1.5,则表示肺发育尚不成熟。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因此更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皮质醇能作用于胎儿肺组织的特殊受体,从而影响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有关酶系统,可促进胎儿肺组织的成熟。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分娩前1~7天,服用皮质醇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可降低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

一旦发生肺透明膜病,应尽快控制缺氧及酸中毒,注意维持心脏功能,保暖,供给适当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

六、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循环中繁殖,由此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人体经常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犯:但人们常能通过一些组织如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有效地防止病菌侵入体内,若病菌一时得逞,侵入体内,则机体能迅速动员体内的白细胞、抗体和补体等将入侵之敌吞噬、杀灭,保护自身的健康。

胎儿在子宫内处于无菌环境,缺乏病原刺激,当新生儿从无菌的子宫出生到污染的外界环境时,其免疫功能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故容易发生感染。

由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缺陷,皮肤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破损,分泌杀菌及溶菌物质少,肠壁通透性高,脐部又是对外“开放的门户”,脐带组织富含胶质等。均为病菌入侵、繁殖提供了条件。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胸腺发育不良,影响免疫功能的建立,因此对微生物侵袭特别易受感染。由于白细胞歼灭细菌的能力差,细菌入侵后机体的防卫能力也低,所以新生儿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败血症。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更不完善,因此败血症的发病率更高。

细菌可经许多不同途径侵入机体,胎儿出生前母亲患病或羊水污染,病菌既可通过血液侵入胎儿机体,也可因胎儿咽入或吸入污染的羊水,使病菌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出生过程中可因羊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或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所致,不仅使胎儿有吸入污染羊水的机会,而且可抑制吞噬作用,使宫内感染更易形成。出生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脐部和口腔粘膜,呼吸道等,使病菌侵入。

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使内脏发炎化脓,在心、肝,脾,肺,肾及骨关节等处最易受累,形成全身多数脓肿。细菌的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可引起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现象。新生儿败血症缺乏急性症状,轻重也不一,多数小儿在疾病初起时症状常不明显,一般有神萎、拒奶、溢奶、哭声低弱,随之而来的是体重不增加,烦燥不安、呕吐、腹泻、发热或无热,腹胀、黄疸、轻度肝腺肿大、贫血等。严重者可骤发惊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面色青灰、呻吟、呼吸困难、昏迷、皮肤花纹,硬肿等。

新生儿败血症常因感染未及时控制而使炎症扩散,产生肺炎、脓胸,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

由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凡新生儿有异常现象而又不能用其它病因解释时,要考虑有败血症的可能。一旦怀疑是败血症,要取血做细菌培养。早期诊断,正确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七、婴儿皮肤上的脓疱

正常皮肤本身具有抵抗细菌的力量,如保持干燥可成为抵抗细菌侵入的屏障,皮肤不断脱屑可使细菌脱离人体。皮肤也具有抗菌作用如化脓性葡萄球菌对游离脂肪酸特别敏感。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层薄,抗病能力差,加上覆盖在皮肤上的胎脂,不断分泌的油脂,堆积的污秽,都会成为细菌孳生的最好培养基。皮肤皱褶处通风不好,孩子哭闹时常被擦破,化脓菌易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