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7128700000012

第12章 荡平地方军阀(3)

蒋介石到北平之前,先派吴稚晖、孔祥熙二人到晋,抚慰阎锡山和冯玉祥,并委任阎为西北宣慰使,兼办西北善后事宜,全权保护冯玉祥出国,给足了面子。阎锡山考虑北平市长何成浚虽是蒋介石的亲信,但军警大权均在自己手中,遂欣然随吴、孔去平谒蒋。阎锡山有其所恃,6月30日抵平当天,即强硬地对蒋重申冯玉祥出洋必须同行之意,因双方距离较大,阎锡山第三日便称病住进了德国医院。蒋介石专为解决问题到平,目的未达,怎肯甘休,不得已屈尊纡贵,携带礼物,亲自到医院看望,并于7月5日宣布取消对冯玉祥的通缉令,以示对阎特别尊重。

蒋介石在拉阎的同时,又于7月7日召张学良来平,先行密谈一次,假阎以声色。阎锡山见张来到,恐有变化,即于次日出院。7月9日,蒋、阎、张在北平就国是达成一般性谅解,决定由张学良负责对苏联持强硬态度,收回中东路,发表阎锡山为西北边防司令长官,负责西北军事善后。阎锡山后来对西北边防司令长官一职坚辞不受,但回晋后却不提反蒋之事,反而把冯玉祥软禁起来,而蒋介石则大力拉拢西北军以制衡阎锡山。

西北军和南京方面的密切关系,使阎锡山坐立不安,满腹孤疑的他不甘被冷落的处境,更担心蒋介石和西北军之间有什么密约。原来是为了讨好蒋介石,才软禁冯玉祥,如今落得两头得罪。狡猾的阎锡山再次耍起小聪明,为了证明自己在蒋介石面前的分量,以辞职作为试探,如果蒋介石极力挽留,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价未跌,否则则是相反。

这一次,阎锡山有点聪明过头了,因为如果蒋介石予以挽留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蒋介石将计就计,这将使得阎没有回旋余地。果然不出所料,蒋介石在西北军表示臣服后,对阎锡山独霸山西不放心,于8月10日宣布,准许阎锡山辞去本兼各职,同时任命商震为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为河北省政府主席,这也符合第二次编遣会议有关军政分开的决定。阎锡山非常被动,但又没法反悔,只得拿下脸皮找到冯玉祥,另谋出路。阎锡山被整下台,对冯玉祥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最后,冯阎经过密谋决定共同反蒋。

10月9日西北军宋哲元致电冯、阎,声称为蒋所逼,不得不起兵造反。冯、阎则回电宋哲元等西北军将领,佯装劝他们要从长计议,国事当由国人解决。冯、阎、宋之间一来一往的电报,无非是为了表示西北军倒蒋与冯、阎无关,这种把戏根本瞒不过蒋介石。

宋哲元、孙良诚等27名西北军将领,在电报中列举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六大罪状,宣布愿意在阎锡山、冯玉祥统率下,讨伐蒋介石,开始第二次倒蒋。宋哲元宣布代理西北军总司令,以孙良诚为前敌总指挥,兵分3路向东进军。其中北路军由孙良诚指挥,出潼关,沿陇海线东进;中路军由孙连仲、刘汝明指挥,出紫荆关,攻南阳;南路军由张维玺、吉鸿昌指挥,出老河口。以陇海线为主线,由北往南全面向河南推进。10月24日,宋哲元东出潼关,在洛阳设立总司令部,蒋冯战争正式开始。

蒋介石针锋相对,马上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是下令讨伐。10月11日,蒋介石在《告全国将士书》中称:与汉贼不两立,革命反革命不共存。我不消灭逆军,即为逆军所消灭。蒋介石还命令,南京国民政府免去宋哲元的陕西省主席和第二十八师师长职务,缉拿归案;免去鹿钟麟等在中央任职的西北军各代表的职务,缉拿归案;任命阎锡山的部将朱绶光代理军政部长,以瓦解反蒋同盟。

蒋介石对西北军起兵固然担心,但他更担心晋绥部队跟着起哄,这样才是真正的危险。因此,有必要离间阎、冯之间的关系。蒋介石对阎锡山贪婪自私的本性认识很深,阎锡山本人原本答应冯玉祥,在西北军起兵后立即响应,但在西北军举起反蒋大旗之后,他认为获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又想按兵不动,隔岸观火。10月15日,阎锡山见西北军造反等于他地位上升,所以致电南京,表示应当制止宋哲元等人的捣乱行动。

蒋介石一看机会来了,可以离间阎、冯关系,于10月28日指使南京政府出面,任命阎锡山为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这一职务对虚荣心极强的阎锡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11月5日,在南京方面代表的鼓动下,阎锡山撕毁与冯玉祥的约定,倒向南京,就任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职,这对冯玉祥和西北军造成很大压力。

离间冯阎关系是第一步,蒋介石最看重的是军事进攻。蒋介石组织五路大军围剿西北军,分别由方鼎英、刘峙、韩复榘、何键、唐生智指挥。其中只有5个月前投靠蒋介石的韩复榘以不能打友军、打旧长官为名,父脆退往黄河以北观战外,其余各部迅速接火作战。11月1日,蒋介石亲临河南郾城、新郑一线指挥作战。为打赢来势凶猛的西北军,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令半年前蒋桂战争结束后出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但一心想掌握军权的唐生智统率全部在豫军队,由刘兴率领左路军,何成浚率领中路军,杨杰率领右路军,先后向西北军发动三次进攻。

西北军后勤严重不足,军事实力显然不是南京方面的中央军的对手,在蒋介石的三次连续攻击下,已经力不能支,孙良诚甚至准备诈降灭敌,但宋哲元以为孙良诚是真降,所以率部先退,导致孙、宋二部全线溃退,12月1日,唐生智部攻克郑州,西北军再次败北。正在西北军失败之际,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2月2日晚原已归附蒋介石的石友三部在浦口炮轰南京,12月3日唐生智宣布倒蒋,退到潼关以西的宋哲元、孙良诚、吉鸿昌、庞炳勋也通电响应。已经基本定局的中原战场又起战火,讨伐西北军的唐生智指挥的中央军各部又开始起来讨伐唐生智,西北军各部因为新遭重创,无法出潼关再战。唐生智、石友三的倒蒋犹如昙花一现。

西北军第二次倒蒋,与两广地区的桂张联军相呼应,并带动唐生智、石友三参加倒蒋陈营,形成了倒蒋第一次高潮,只是各自为战,缺少统一指挥和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最后形成蒋介石的第一次军事胜利高潮。

西北军第二次倒蒋,冯玉祥本想联合共组倒蒋联盟,结果阎锡山反而借此自抬身价,成为南京政府的座上宾。冯、阎时而结盟,时而闹翻,两派军阀之间的分分合合给了蒋介石不少可乘之机,也是联合倒蒋屡遭失败的原因之一。

三、大战中原

1.从电报战到阵地战

蒋介石自和地方实力派军事较量起来,采取以派制派和军事攻击的方法,连续挫败和击溃了桂系、西北军的进攻,更加盛气凌人,各派不服蒋介石的压力,寻求新的途径与蒋介石争雄。1930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原大战。

1930年2月,蒋、阎之间开始了一场电报战,成为中原大战的前奏。阎谴责蒋独揽大权,消灭异己的行径,提出了“整个的党,统一的国”的主张,打出“和平统一”,“礼上为国”的旗号,反对蒋一手包办的编遣会议和国民党三大的各项决定。蒋在一系列电报中为自己辩解,并声称武装叛乱必然要武装解决,蒋坚持反对三全大会者即为叛逆,谁不服从“中央”就用武力讨平,坚持自己不能辞职下野。

打垮西北军后,在蒋介石看来,已经溃不成军的西北军又派人来输诚,此患已消大部,在华北和中原地带只剩阎锡山一人,阎当然成为下一个被收拾的对象。唐生智叛乱被肃清、石友三叛乱被重新收编后,蒋介石出尔反尔,没有给阎锡山河南省的支配权,却委韩复榘、王金钰分任河南、安徽省主席。

蒋、阎电报战,引起全国各地方实力派和各政治势力的注意,全国势力开始分化成两派,其中中央军全部和东北军、粤军中的大部分将领站在蒋介石一边,而第二、三、四集团军和四川、贵州等地方的实力派则站在阎锡山一边。

1930年2月23日,在阎锡山主导下,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广西护党救国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张发奎、湖南省主席何键、河南省主席韩复榘、贵州省主席兼讨贼军第十八路军总指挥毛光翔、第十三路讨逆军总指挥石友三、新编第十四师师长杨虎诚、第一暂编师师长刘文辉、暂编十九师师长万选才、新编第十一师师长赖心辉、新编第三师师长刘珍年、新编第四师师长刘桂堂、暂编第二师师长卢兴邦、第四十师师长孙殿英、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新疆省主席金树仁、安徽省政府主席王金钰、四川省民政厅长田颂尧、四川省政府委员杨森、四川省财政厅长邓锡侯、川康裁编军队委员长刘存厚、福建海防司令林忠、福建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等45名将领发出通电,声讨蒋介石,要求通过党员公投解决党内纠纷,成为此次阎蒋电报战的高潮。

1930年2月24日,汪精卫致电阎锡山,对阎锡山大肆吹捧,改组派也适时做出了响应,表示赞成“党员公投法”,支持进行全体党员投票,以解决“三大”和编遣军队引起的争端,“党员公投法”被改组派接过去,成为一面新的旗帜。

1930年3月14日,第二、三、四集团的57名将领,发出了要求蒋介石下野的电报。电报列举蒋介石的罪行主要是:

指派和圈点中国国民党三全大会代表四分之三,违背孙中山指派先例;对废除不平等条约不力;对孙中山遗教,择其有利于己者而用之,有利国者则弃之;政治腐败,用人惟亲,过于清朝;阳托编遣之名,阴行吞并之实。一心造成以个人为中心之武力;朕即国家,独揽党国大权于一人;以武力为炫耀,有甚于北洋军阀;以自为党,专断独行,民主精神名存实亡;翦除革命信徒,杀害王乐平;对各军挑拨离间,威逼利诱。

3月15日,这57名将领,联名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军总司令。4月1日,阎于太原宣誓就职,冯玉祥在潼关,李宗仁在桂平宣誓就职。至此,反蒋联合阵线形成。

反蒋联盟形成后,阎、冯、桂三支力量全线出动,晋绥军编为中华民国军第三方面军,包括107个步兵团、12个骑兵团、13个炮兵团。晋军分为6路大军,分别由孙楚、傅作义、杨效欧、张荫梧、孙殿英、万选才任总指挥。晋军的主战场在山东和豫、皖、苏交界处,主要任务是控制津浦线。津浦线是蒋介石的生命线,控制津浦线可以北进华北,南攻南京,东进胶东半岛,西进陇海铁路。

冯玉祥方面的26万西北军,编为中华民国军第二方面军,鹿钟麟出任前敌总司令,进驻郑州。下辖也是6路大军,分别由孙良诚、庞炳勋、吉鸿昌、宋哲元、孙连仲、张维玺指挥。西北军全线出击,平汉线是此次倒蒋的主战场,西北军成败在此一役。

李宗仁派出10万大军改编为中华民国军第一方面军,黄绍竑任副总司令。桂军决定除留下一些地方保安部队外,全部出动,从衡阳出发,进攻长沙。

与此同时,阎锡山内定张学良为中华民国军副总司令兼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没有给他作战任务,只需保持中立即可,豫北新乡地区的石友三出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任山东省主席,发兵于济宁,会攻济南,刘文辉出任第六方面军总指挥,何键为第七方面军总指挥,樊钟秀为第八方面军总指挥。

蒋介石对冯、阎、桂的军队,早有应变的准备。他确定“讨逆剿共,应其二事”,按照“分区清剿”的方针进行。他指出:“阎逆实为祸首,冯逆同为逆魁,其余桂逆等尚属局部之患。”

1930年4月5日,蒋介石主持国民政府会议,下令免去阎锡山本兼各职,同时发布讨伐令,各路诸侯大战蒋介石的中原大战,一触即发。4月8日,蒋介石宣布自兼讨逆军总司令,朱培德任总参谋长。

4月9日蒋到徐州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主要的作战目标,部署在徐州以西的陇海战场压倒阎冯联军,一举粉碎其东进和南下的计划,迅速取胜。蒋介石将其投入这场大战的军队编为4个军团:以韩复榘为第一军团总指挥,在山东据守黄河西岸,以阻晋军沿津浦路南下;刘峙为第二军团总指挥,率蒋的嫡系部队,分防徐州、砀山、宿县等处,准备沿陇海路西进;何成浚为第三军团总指挥,集结于平汉路许昌以南地区,牵制西北军主力;陈调元为预备军总指挥,主要据守黄河南岸。

蒋介石经过思考和听取智囊团的分析,对两军态势作了全面分析。他十分清楚,在倒蒋军队中,立场坚定的冯玉祥是关键,在战场上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抗争到底;有勇有谋的李宗仁最难打,此人布阵奇巧,作战有序,对李作战,除非战略战术得当,否则将是一场硬仗;阎锡山倒蒋只是为了换取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决不会以损失实力为代价。

从分析上述三方的态度和关系看,只要打破南北倒蒋联合,倒蒋一方就失去了获胜的可能;只要打垮西北军,津浦线将不战而溃;只要打败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就无心再战。因此,蒋介石军事部署的重中之重,是在陇海线,推出嫡系主力参战,务求战而必胜;在津浦线上采取守势,只要苦守到陇海线胜利,晋绥军将不战而退;在两湖战场上,则求战术灵活,不求消灭桂军实力,只要打破李、冯两部会师计划即可。蒋介石的分析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战局的实际,这为各个击破敌人提供了依据。

2.蒋、冯、阎中原大战

1930年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誓师典礼,8日去徐州坐镇,亲自指挥陇海、津浦两个战场的战事,11日下达了总攻击令,至此中原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双方把主要兵力使用在陇海线。蒋介石首先命令刘峙指挥第二军团由徐州沿陇海线向阎、冯军据守的归德(今商丘)方面进攻,蒋于5月15日亲赴马牧集(今虞城)督战。

5月初双方在陇海路西段归德开始接触,该城处于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为徐州的前沿阵地,是进军中原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对倒蒋一方来说,此地更为重要,因为这是陇海、津浦两战场的结合,守住则两战场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放弃则两战场易被分割包围,全局将陷于被动。这么重要的地方,阎、冯二人只是把并非主力、战斗素质不高的晋军刘茂恩的暂编第二十师、万选才部和石友三部部署在此。

归德成为蒋介石进军中原的突破口。1930年5月9日,蒋介石在徐州下达了11日开始全线反击的命令。5月15日刘峙部开始行动,第十一师师长兼蚌埠戒严司令陈诚一马当先,直扑马牧集,生擒万选才部将万殿尊旅长,赢得开战第一仗。同时,第二军团第一、二师和教导第一、二师开始猛攻归德,守将弃城而逃,刘峙部沿陇海线向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