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7128700000039

第39章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4)

在谈到知识妇女的“酵素”作用时,她说:“我们中国有两万万女同胞,能得到教育机会的非常之少,我们大部分的女同胞,既多未受教育,那么,受教育妇女的比率,自然是惊人地稀少,力量当然是微弱。但是要请诸位注意的,二万万女同胞好像做面包的麦粉,而我们受教育的妇女,正是其中的酵素,为了要使麦粉做成了松软适口的面包,酵素须先行糅和在麦粉里,然后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也是如此,我们无论如何,得深入我们女同胞中间去,我们是各团体或各机关的代表,所以这次大会的成功,将要看我们在自己组织里,怎样影响个别的分子来做比例的。”

妇女谈话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胜利闭幕。会后,全会发表了《告全国女同胞书》,号召全国妇女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宋美龄主持的庐山妇女谈话,对动员广大妇女团结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3.改组、扩大“妇指会”

1938年7月1日清晨,根据庐山妇女谈话会决议新生活妇女指导委员会正式改组,扩大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简称“妇指会”)。

改组、扩大后的“妇指会”仍由宋美龄担任指导长,委员由原来的7名增加到36名,其中有邓颖超、孟庆树、康克清、曹孟君等。张蔼真、陈纪彝分别担任正、副总干事,负责日常事务。“妇指会”分设总务、训练、文化事业、生产事业、生活指导、慰劳、儿童保育、战地服务等8个组和联络委员会,在各省市设新运妇女工作委员会。

宋美龄是“妇指会”的总指挥,全权负责“妇指会”各项日常工作。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断出入于保育院、妇女于训班、伤兵医院、寒衣缝制所和疏散女工的收容所,指导着武汉及大后方的妇女工作。

宋美龄经常悄无声息地来到后方医院的伤兵病房,慢慢地走着,在每个床前放下一块毛巾、一个罐头和一包糖,并不时询问着伤兵的生活状况。宋美龄还亲自替六七个轻伤员换药包扎,并嘱咐医院院长改进医疗状况。

“妇指会”文化事业组以宋美龄的名义筹办了27个“女工识字训练班”,招收1000多名学生,旨在提高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另外,还组办了“新运武汉妇女干部短期训练班”,该班是大学程度,学员多为高中毕业生,其中2/3是武汉的小学教员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学期3个月,毕业后分配到各省去做指导工作。

第一批学员共50人,于1938年8月25日毕业,分配到黄陂、孝感、应城、云梦四县去工作。宋美龄为她们举行了庄严的毕业典礼,在宋美龄的监督下,50名女青年,高举右拳宣誓:

余誓以至诚愿意担任抗战救国工作,在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领导之下,遵守队员规则,实践新生活信条,为国家尽忠,为人民服务,不辞劳怨,不惜牺牲,如违誓言,愿受最严厉之裁判,谨誓。

她们的任务是:到战区前线及后方协助军队,扶助伤兵、难民,从事看护工作;创立妇女救护训练班、妇女救护队,分赴各伤兵医院和战区担任救护伤兵及民众任务;组织宣传队、慰劳队、歌咏队,以激发战区民众的爱国情绪,激励前方将士英勇作战。

同年的10月1日又举办了第二期“新运武汉妇女干部训练班”,可惜的是由于武汉战况紧张,只招收到20名学员。

“妇指会”慰劳组在宋美龄的号召下发起筹募棉衣赶制运动,他们的任务是拨用专款购买衣料,派服务队队员在正金银行组织新生活妇女工作团,集体赶制棉背心1万件。宋美龄格外关注棉衣运动,她经常到现场视察工作,有时还亲自操起剪刀、针线,裁剪、缝制棉衣。宋美龄还以个人名义捐助棉背心2000件。“妇指会”还派人到各家各户去征募棉衣。宋美龄曾在慰劳组的会议上发言说:“如果不把我们二万万多妇女动员起来,是我们少数知识妇女的耻辱,我们应该做的事太多了,今天的成绩加强了大家的信心,接着好好干吧!”

为了统一和协调武汉的妇女工作,宋美龄经常出席“妇指会”联络委员会召集的会议,亲自演讲,指导工作,鼓励妇女们努力工作。宋美龄在武汉各妇女团体联合会的成立大会上致词,号召妇女充实各团体的力量,尽量发动家庭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号召妇女去掉自私自利心理,尽量吸收人才,并协助各团体推进工作。

在武汉期间,宋美龄仍不忘继续着她那中国抗日战争总播音员的工作,向世界各国人士,特别是美国人士写信致函,揭露日军的侵华暴行,呼吁美国政府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

10月,武汉告急!10月22日,“妇指会”在汉口结束工作,全体会员离汉赴湘。24日抵达长沙。10月24日,宋美龄与蒋介石一起乘飞机撤离武汉。10月25日,武汉失守。

武汉失守后,宋美龄来到长沙,领导“妇指会”组织湖南妇女为伤兵缝制被褥和衣裤,派遣新运妇女干部训练班第一、二期学员组成乡村服务队奔赴湘西、湘南各县开展乡村服务工作。

宋美龄还相继赶到南昌、韶关、桂林等地,考察并发动妇女工作。

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宋美龄把她的工作重心从武汉转移到了重庆。

12月1日,重庆市四个妇女团体联合举办了欢迎宋美龄大会。宋美龄刚经过长途奔波,患了感冒,她带病参加了大会。在会上,她作了简短的发言。她在发言中回顾了抗战爆发以来的妇女救亡运动,重点向重庆的妇女组织提出六项要求:

第一,应该认识我们自己是民众的一分子,是属于民众的,无论做什么事,应以服务民众为目的,要爱护民众,不要忘记民众的痛苦;第二,各妇女团体要有合作精神,不必多组团体,分散力量,应该集中人才共同努力;第三,应有宽宏的度量,不可狭隘……;第四,我们要服从纪律,有纪律才能使行动敏捷,步骤不乱,才能使工作更有效果;第五,我们必须有忍苦的决心和牺牲的精神……;第六,最后一点就是中国人的老毛病是好讲面子,以为我是太太就不肯做粗活,这种习惯应该打破。

讲到激动处,她用力地挥着拳头。在发言中,她还讲了一段莎士比亚的著作,大意是说妇女放下针线,拿起枪杆,与战士一同奋斗。她激昂地说:“我在广西见到李宗仁先生的母亲,这位73岁的老太太说,日本没什么可怕,中国妇女每人拿一把菜刀就可以解决那些日本军阀。”最后,她号召中国妇女“要做到不要钱,不怕死,不摆架子。”

宋美龄在重庆期间,对于动员重庆、四川全省及国统区妇女投入抗日救亡工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39年1月14日,宋美龄在重庆新交会堂举行鼓动重庆各界妇女们动员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公开演讲,一时间轰动山城。离开会还有一小时,能容纳一千数百人的会场就被想一睹宋美龄风采,聆听宋美龄声音的城乡妇女挤得水泄不通,就连门外扶梯上也站满了人。

在宋美龄的感召下,不到一个星期,重庆市的一些上层妇女就组织了抗敌军人家属服务队、民众教育队、救护队、缝制队和宣传队等5个妇女团体,并马上投入到了救亡活动中。

宋美龄领导的“妇指会”迁到重庆后,将国民党党、政、军各机关的女职员及家属组织起来,成立各机关新生活妇女工作队,做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1月23日,宋美龄设宴招待各机关首长夫人,在这个集会上,她提出了“如何动员各机关女职员及职员眷属”的问题。不久,36个新生活妇女工作队便组织起来了。各队分头从事征募、慰劳、协助征属、救济难童、提倡手工艺、扫除文盲等项工作。

“妇指会”为组织、领导全国妇女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成为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战争的统一战线组织。

三、国民政府撤出南京

1.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攻陷平津之后,一路从华北大举南进,另一路通过海军集结大批兵力,从上海方面发动进攻,企图两地合围,迅速实现占领全中国的战略企图。蒋介石针对日军的进攻企图,一方面派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等地方实力派抵抗日军的疯狂进攻,迟滞了日军的南下。另一方面,蒋介石又调集大批精锐部队赴沪。但是由于双方军力悬殊,1937年11月,上海失守。

上海失守后,日军占领了中国最为富庶的江浙一带,直逼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9月2日,蒋介石指示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加紧构筑南京地区的防御工事。命令说:“首都附近各级阵地,应即编成,招募民兵,由教导总队派兵指导,赶筑工事。”这个教导总队,是蒋介石用来拱卫首都的“铁卫队”,它完全按照德国陆军的方式组织训练。蒋介石还不断调兵,开赴南京,协助教导总队加强首都的防御力量。为了准备作战,9月6日蒋介石手令实业部部长吴鼎昌、南京市市长马超俊,要他们为南京市筹足50万人所食6个月之米粮及食盐,并且要他在本月之内办妥。

但是,南京政府苦心构筑的京沪杭地区三道坚固的国防线工事,未能起到预料中的效果,日军沿沪宁铁路和京杭国道分路向南京方向突进。

11月中旬,蒋介石连续召开了三次高级将领和幕僚的会议。幕僚高官们对南京的守弃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南京的地理形势,面敌背水,不利于防守。但南京是国家首都,不作任何抵抗,即轻易放弃,国际国内影响均不好,主张作些象征性防守后主动撤退。另一种意见则主张固守,认为决不可将首都拱手让与敌人。

蒋介石自知南京是守不住的,但肯定是要抵抗一下的,他不可能未动一兵一卒就离开这里。蒋逐个征询将领们的意见,希望能有人自告奋勇出来应付危局,但大家的态度却让他失望。当问到最后的是唐生智,唐颇有点气概,他情绪激动,表示愿意“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当时蒋介石在日记中,深有感触地说:“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蒋介石于24日明令以训练总监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接着,又宣布刘兴、罗卓英为副司令长官。29日,蒋介石亲自率领唐生智、罗卓英、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桂永清等将领,分别巡视南京附近的天宝城、紫金山、雨花台、清凉山、狮子山等处的城防工事,并召开会议,指示防守战略。

整个南京保卫战期间,先后抵达南京附近参与战斗的部队,有第二军团(军团长徐源泉,辖第四十一师、第四十八师)、第六十军(军长叶肇,辖第一五九师、第一六○师)、第七十一军(军长王敬久,辖第八十七师)、第七十二军(军长孙元良,辖第八十八师)、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辖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第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濂,辖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三军(军长邓龙光,辖第一五四师、第一五六师)、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辖第一○三师、第一一二师)以及其他兵种,共计10万余人。

这些部队,多数刚从淞沪战场撤退下来,战斗力受损严重。至11月30日,中国军队在南京城东75公里处,完成了弧形防御线,起自镇江,经丹阳、金坛、溧阳,而至兰溪。这时,蒋介石仍坐镇南京指挥,并于12月5日严申军令,指出凡战区各省地方官吏放弃守土责任者,一律军法从事。7日,蒋介石以首都防卫部署就绪,乃于凌晨离京飞赴他的夏都庐山,临行前蒋介石去拜谒了中山陵。

12月5日,日军已经逼近南京市郊,并遇激烈抵抗,即先后占领南京东郊汤山、半边山,以及汤山至龙王山一带山地;在南郊,占领了湖熟、淳化和秣陵关;在西南部,攻占板桥、大胜关。9日,敌开始总攻,并以一部突进至光华门外,占领大校机场一带。10日,日军猛攻我军的防守阵地,双方在雨花台、上新河和紫金山等处,展开激战。12日,蒋介石急电唐生智、刘兴、罗卓英:“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蒋介石依然幻想着国际援助,但在日军的隆隆炮声中南京城已注定不可幸免。当日,日军占领雨花台,进而猛攻中华门。双方激战至暮,各处城门被敌攻破,日军蜂拥而入,防守部队秩序大乱。

在这种形势下,12日晚蒋介石再电唐生智,要他相机撤出战局。唐生智立即下令突围。由于蒋介石、唐生智在战役发起前,缺乏周密的撤退部署,不少部队在溃败后纷纷拥向长江岸边。挹江门内挤满部队,争先抢过城门,互不相让,秩序顿形混乱。在下关江边,人人争渡,任意鸣枪。船至中流被岸上未渡部队以枪击毁沉没者有之,装载过重沉没者亦有之,到了13日南京城已全部陷落。日军制造了本世纪历史中最残暴最无耻的罪行——南京大屠杀。

2.国府迁渝

重庆,位于四川嘉陵江及长江的汇合处,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从1937年12月至1945年5月,这里是国民政府与国民党中央的所在地。中国抗日战争的风雨都与这座山城有密切的联系。早在1935年蒋介石追击红军入川之际,即认定四川为中国抗战的基地。这是因为四川地大、物博、人众,足以支持长期战争,且四川远在内陆,单是环绕四周的秦岭、大巴山等崇山峻岭也足以挡得百万雄兵。

1937年11月中旬,太原、上海相继沦陷,国民党军潮水般地向浙江、江苏、安徽撤退,日军直逼南京大门。11月16日,林森率国民政府部分成员赴重庆,26日到达。11月17日,国防最高会议决议:“为长期抵抗日本侵略,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迁至重庆”。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移驻重庆,继续对日抗战”。南京国民政府已于12月1日于重庆办公。7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抵重庆曾家岩。从此,重庆成为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的所在地。直到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还都典礼为止,共8年零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