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7128700000042

第42章 还都和军事进攻的失败(3)

取得对华北的控制权,延安和南京都非常重视。为抗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兼政委聂荣臻,晋绥军区司令贺龙、政委李井泉、副司令张宗逊和周士第、副政委廖汉生等指挥下,华北野战军各部努力作战。许光达的独二旅、顿新云的独四旅、杜文达的第十一旅,胜利地进行了晋北等战役;郭天民的二纵、杨成武和李志民的三纵、陈正湘和胡耀邦的四纵及晋绥的部分部队胜利进行了大同、集宁等战役;杨得志和苏振华的一纵和另3个纵队及贺龙派来的部队,胜利进行了张家口保卫战等战役;晋察冀的三、四纵和一、四、七、八等4个独立旅,胜利进行了易满战役;三、四纵和一批地方主力部队进行了保南等战役。

中央军委给聂荣臻、贺龙的指示认为,保卫张家口是为了寻机消灭敌人,死守张家口则没有必要。据此,在聂荣臻的统一指挥下,由晋察冀野战军司令萧克、政委罗瑞卿负责东线防御,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张宗逊和四纵司令陈正湘负责西线防御。四人中张宗逊、罗瑞卿毕业于黄埔军校,且和陈正湘一起曾在红一军团中任职,萧克则与王震等人一起创建红六军团,由萧、罗、张、陈四人守张家口,可谓是选将有方。

战斗一打响,即对国民党方面不利。9月29日傅作义、阎锡山下令行动。10月8日,东路3个军被挡于怀来地区,损失8000余人。为牵制此敌,聂命令1个纵队外加1个旅主动出击平汉线上的保定周边地区,又歼敌8000余人。10月10日,傅、阎在攻克张北后向张家口推进。11日晋察冀军区总部机关撤出张家口,次日中共各部队全部撤出作战区域,歼敌总数为2.25万人。

在东北,两军主帅均有黄埔学生,国民党军队主帅杜聿明是一期生,中共军事主帅林彪是四期生。杜聿明的手下,除少数东北军将领外,主要为黄埔系骨干。其中梁华盛、范汉杰、郑洞国等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和各军军长、各师师长,大都为黄埔一期生。在国民党军界内部,黄埔系也是等级森严,早一期毕业压死人,如今东北战场上他们的进攻作战屡屡失利,损失越来越大,对手并非他人,只是黄埔校友中的小师弟——林彪,不知这些老校友有何感想。

在中央军委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辽东军区司令程子华、政委萧华,三纵司令吴克华、政委彭嘉庆,率部胜利进行了新开岭等四保临江战役;北满军区司令高岗、政委陈云,一纵司令李天佑、政委万毅,二纵司令刘震、政委吴法宪,六纵司令洪学智,率部胜利进行了江南等战役。

在这一系列战役中,其中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廖耀湘的新六军、赵公武的第五十二军、曾泽生的第六十军等部,均遭打击和重创,共损失4.3万余人。在此期间,国共双方之间大的战役有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战役发生在1946年12月7日至次年4月3日。蒋介石在东北实行的基本军事方针是“北守南攻”:“北守”是为了阻止北满的林彪精锐之师南下;“南攻”则是为了稳定沈阳、锦州、抚顺、本溪、鞍山等统治中心地区。到1946年底,蒋介石调动大军,企图一举荡平南满根据地。南满根据地北到黑吉省界,东到中朝边境,西到长白山边缘,南到辽东半岛。杜聿明的具体计划是先占安东、辑安、临江等城,由南往北扫。

延安总部和民主联军总部及东北局,十分关心南满局势。南满军区程世才、萧华、江华等人,吉林军区周保中、林枫、陈光等人,深知南满战局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到东北的战局,为此制定出相应、周密的作战计划。12月1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总部派出的6个师第一次攻临江,南满的四纵在吴克华的带领下,直插敌后的本溪、抚顺,迫使进攻临江的军队回援钢铁基地。程世才指挥的三纵则从正面打击敌人,到次年1月21日,敌人退往通化城。

南满军区总部所在地临江解围仅10天,国民党军队第二师、二十一师、二十二师、一九五师等4个师又来攻临江,三、四纵联袂作战,消灭一九五、二十一师各一部,二保临江成功。过了不到半个月,又有4个师的敌人到临江地区,三纵打右路之敌,击溃两个团,四纵在敌后袭扰敌人,不过4天打退对临江的第三次进攻。1947年3月18日,杜聿明命令5个师,四犯临江,三、四纵再次联合作战,吃掉来犯之敌的中路军第八十九师、五十四师各一部,四保临江成功。终整个解放战争,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再也没有到过临江地区,辽东、南满、吉林地区已成为进攻沈阳、锦州等地的前哨基地。

3.全面进攻的失败

蒋介石在东北和华北等战场的失利,使他把注意力不得不回到华东战场。华东前线各野战部队分别由已经在鲁苏浙皖地区作战多年的陈毅、粟裕、谭震林、许世友等人指挥,取得了一系列作战的胜利。华东解放区成为内战开始后的8个月间,即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期消灭敌人最多的地区。许世友领导的胶东军区,胜利进行了抗击两个正规军进攻的胶济路东、西段反击战等多次作战;粟裕、谭震林领导的华中野战军,胜利进行了苏中七战七捷和盐城保卫战等多次作战;新四军军长兼山东野战军司令陈毅,率部胜利进行了两淮、宿北、鲁南、莱芜等作战。

诸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陆军副司令汤恩伯部、徐州绥署主任薛岳部、李弥的第八军、阙汉骞的第五十四军、韩浚的第七十三军、陈金城的第九十六军、李振的整(编)六十五师、王铁汉的整四十九师、黄百韬的整二十九师、张灵甫的整七十四师、李天霞的整八十三师、赵承绶的三十三军、郝鹏举的四十二集团军,均遭打击和重创,合计损失24.6万人。

国共双方在华东区的作战中,要数七战七捷和莱芜战役影响最大。蒋介石在全面进攻中,用于苏中战场就有15个旅12万人。7月15日起,华中野战军在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指挥下,出动23个团,先攻泰兴之宣家堡的19旅,二在如皋附近打四十九师,又打李堡、丁堰、林梓附近的七旅、一○五旅、5个交警大队,再打泰州和邵伯附近的二十五师。到8月27日,取得七战七捷,国民党方面损失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计5.1万余人。此仗的作战区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与四大家族的根据地上海、江苏省会镇江、国都南京隔江相望,蒋介石、汤恩伯的十数万大军奈何不得粟、谭二人的3万余人,且七仗七败,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对蒋介石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莱芜战役发生在1947年2月20日至23日。华东失败后,蒋介石派出两路大军,准备在山东根据地的要地临沂与中共方面作战。南路是欧震的第十集团军(属第七绥靖区),一起行动的还有一些部队,由陇海线北进;北路是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的3个军9个师。他们的对手是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

1947年2月10日根据中央军委电示,华东野战军的7个纵队秘密北上,20日在莱芜外围与韩浚的第七十三军、韩练成的第四十六军交火,23日李仙洲弃城逃跑被活捉。莱芜战役获胜,陈毅挥兵追击,解放胶济线上的十余座县城。此仗打得蒋介石直跳,他一气损兵6万余人,是内战开战以来单仗损兵最多的一次;二气李仙洲、韩浚等大批军官、将领无能;三气韩练成竟为中共特工,暗中支持共产党。莱芜战役结束的第二天,蒋介石飞到济南,检讨此战,这也说明此仗对南京政府打击有多大!莱芜战役标志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已经全面失败。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3月,蒋介石策划、指挥的全面进攻已进行8个月,8个月的战绩令南京政府和国民党军事高层很难堪。从战争进行的总体形势上来说,军事形势对蒋介石来说是在向坏的方向变化,即使是在同为全面进攻的8个月间,后期也比前期更糟。在战争的前4个月间,占领中共治下的淮阴、承德、张家口等153座城市,减去中共收复的48座,净占105座,同期损失33个旅共30万人。此后,国民党军队以失去有生力量来换来城池的情况很快改变,以占领中共解放区最大城市张家口的1946年11月份计算,战场上国民党的攻、中共的防,已成为胶着状态。国民党占中共17座县城,中共收复15座;国民党损失6个旅,中共还没有在任何一次战斗中损失过一个整营。在全面进攻阶段的后4个月,国民党占领中共87座城市,中共收复87座,蒋介石兵力损失是41万余人,原来以“兵”换城,现在只见“兵’去,不见“城”来。

在发动全面进攻的8个月中,南京政府损失总兵力达71万人,在此打击下,虽说总兵力继续增加,但可以用于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已由117个旅降至85个旅。在中共的打击下,国民党军的士气也急剧下降,完全丧失了进攻能力。

三、重点进攻的开始和失败

1.哑铃式战略

经过近一年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不仅未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反而损兵折将,无力发起全面进攻,从1947年3月起,蒋介石被迫改变战略,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地区为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3月15日,花园堵口,黄河改归山东故道。蒋认为黄河归故道,可当几十万大军使用。

1947年2月26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党内高级军事将领会议,说明了他改全面作战为重点进攻的战略问题。他说:

“我想在关内的共军,虽以陈毅一股为最顽强,但我们如果能够不顾一切,集中兵力,首先来对付这股共军,现在还来得及。于其我们再像过去一样,不听统帅的命令,各自为政,任其东奔西突,各个击破,则二、三个月以后,你们大家都要死无葬身之地。因为陈毅组织民众的技术、训练军队的能力和其作战的灵活,我们前方的高级将领中,可以说很少人能够和他相比。他过去唯一的欠缺就是没有重武器,所以我们的部队虽不长于野战,但凭借工事,还可以固守!现在他在向城和莱芜得了我们的重武器,如果我们不能在他重武器部队训练完成(两个月到三个月)以前,将他包围歼灭,那他的势力日益增加,我们无险可守,不仅山东将非我有,就是已经收复的苏北,亦将重变共区!所以我这几天,时时刻刻在研究如何剿灭陈毅这股共军的办法!”

这是他决心先重点对付陈毅,同时,要赶在陈毅训练出重武器军队之前进行。其战略总方针是:

首先占领各重要交通点,步步进逼,使陈毅被迫迎战,然后一鼓作气将其歼灭。蒋介石的具体作战部署是:

第一步先占领津浦线的大汶口和泰安,向鲁中临沂连成一根横线,使陈毅无法窜到津浦路以西的地区,如果他要窜过来,我们就准备和他作阵地战。

第二步,于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之地区,置三个力量围攻陈毅华东解放军。西面是济南、泰安、大汶口一线,以第十一师为主力;北面张店、潍县、高密、青岛一线,现军加第五军为主力;南线临沂地区,以三个师之精锐部队驻扎。

在蒋介石看来,这三个力量在他的周围摆起来,他如不来进攻,国民党军就向前推进,陈毅如果进攻则一方面守,其他两方面攻。

基于这种认识,1947年3月初,蒋介石批准了国防部和参谋总部的报告,把对中共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收缩为集中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大解放区。这种战略意图被形象地称为“哑铃攻势”,意图非常明显,西攻延安,打击中共首脑机关和军事总部,断其中枢;东攻山东,把华东中共武装赶到狭窄的胶东半岛,予以全歼,解除对长江三角洲、徐州、上海、南京的威胁,保住国民党的首脑机关。如果此两仗得手,东西两路会师北上,再向关内、关外辐射。

1947年4月6日,蒋命顾祝同指挥汤恩伯、欧震、王敬久三个兵团和王耀武、冯治安两个绥靖区,共60个旅,45万人,向山东解放区进攻。胡宗南指挥15个旅,约14万人,加上宁夏、青海、榆林各地方军队,共34个旅23万人,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其他战场则以攻为守,协调这两个地区的进攻。

2.丧师孟良崮

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有它的特色。为实施山东沂蒙山区的作战计划,他撤销徐州、郑州两绥署,分别成立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和郑州指挥部,授权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一指挥,协调两战区作战。4月上旬,顾祝同亲率汤恩伯的第一兵团、王敬久的第二兵团、欧震的第三兵团、冯治安的第三绥靖区、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所属的十七个整编师、七个军杀向山东解放区腹地。45万大军在包括邱清泉的第五军、张灵甫的整七十四师、胡琏的整十一师等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之师,包括黄百韬的整二十五师、杨干才的整二十师、李弥的八军等一些颇能打凶仗的主力,一时间兴旺、平静的山东革命老区被弄得鸡飞狗跳,生灵涂炭。

在山东战场,中共方面的主帅是陈毅。顾祝同、陈毅是老对手,江西时期顾祝同任“围剿”中央苏区主力北路军总指挥,陈毅任江西红军总指挥,在前线较量过。抗战8年,陈毅和新四军编入第三战区,在苏南、皖南、苏中、苏北坚持抗日斗争,顾祝同身为战区司令长官多次挑衅,直至制造皖南事变,现在两将狭路相逢,显然是智者、能者、勇者胜。

中共和中央军委批准陈毅提出的对付顾祝同的基本方针:反进攻。陈毅把华东野战军分为两部分:东兵团由韦国清任司令兼政委、张震任副司令的第二纵,陶勇任司令、王必成任政委的四纵,皮定均任司令、江渭清任政委的第六纵,王建安任司令、向明任政委的第八纵,聂风智任司令、刘浩天任政委的第九纵组成;西兵团由叶飞任司令、何克希任副司令的第十一纵,何以祥任司令、丁秋生任政委的第三纵,宋时轮任司令、景晓村为政委的第十纵组成。两大兵团分开时能打大仗,合作时更能歼敌。

顾祝同在沂蒙山区连续三次发动进攻。第一次是王敬久的第二兵团在津浦路泰安附近进攻西兵团,欧震的三兵团在新泰、蒙阴一线进攻东兵团。4月26日,经4天战斗,泰安被粟裕、谭震林指挥的西兵团攻克。5月2日,汤恩伯的一兵团遭伏击,被东兵团击退,两仗顾祝同损失2.8万人。此仗顾祝同和三位兵团司令受到的伤害不算大,因为老谋深算的顾氏不许整师整旅孤军外出,以免给共产党打歼灭战创造条件。陈毅见无歼敌良机,暂且停止追击。

第二次是全线推进,寻找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顾祝同见集中行动初见成效,又施故技,各军齐步向前,不给对手提供进攻机会。为创造歼敌时机,陈毅命华东野战军主力突然转移,汤恩伯、张灵甫等则认为共军无大兵团作战的能力,面对国民党军队45万大军的进攻被迫逃跑,故与顾祝同一起,决定第一、二兵团由南往北,第三兵团由东往西,把华野赶到鲁中山区决战,一举歼灭陈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