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介石一家人从溪口·南京到台北
7128800000061

第61章 手足情·乡党情·故乡情(1)

一、姐兄妹弟

蒋介石对其同父异母的姐姐蒋瑞春十分敬重。蒋介石每次回老家,都要去看望姐姐,往往是姐姐坐轿,而蒋自己步行,路人以为奇。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有子女6人。发妻徐氏,生长女瑞春,长子介卿。徐氏去世后,续娶孙氏,无所出。孙氏病故后再娶王采玉,生子瑞元、瑞青,生女瑞莲、瑞菊,瑞菊和瑞青均早夭。

蒋瑞春,是蒋家的长女,蒋分石的同父异母姐姐,生于1874年,年长蒋介石12岁。1889年即蒋介石3岁时嫁于离溪口镇1。5公里的任宋村农民宋周运为妻。宋粗识文字,爱钱如命,生活俭朴,有一段时间是丰镐房的管家之一。他从宁波到溪口,不坐汽车,宁愿跑路,问他原因,说买一双布鞋只要大洋4角,汽车来回需一元六角,可买4双布鞋,可穿两年,乘汽车太不上算。30年代末期,宋被蒋经国接到江西,死于赣南,一生没做过什么大事。宋周运与蒋瑞春生有三子:涨林、涨生、祥生;生有一女:林香。涨林曾随竺景崧到盐务局做过事。次子涨生,曾在丰镐房当账房,1939年日本飞机轰炸溪口时与蒋介石的发妻毛氏同时罹难。祥生,做过宁波市农民银行的职员。林香,嫁邻村王阿孝为妻。涨生之子明义1949年随蒋家去了台湾。

蒋介石对大姐蒋瑞春一向比较敬重。据瑞春大儿媳张小翠说:“舅父(指蒋介石)和婆婆感情很好,每次回乡,总要来我家看望婆婆。一次两人在溪口到任宋村的路上相遇,舅公赶忙下轿,请婆婆上座,自己步行随轿到我家。路上的人看到都很惊奇。1946年,蒋瑞春在任宋村逝世,蒋介石特派蒋经国赶来奔丧。

长兄蒋介卿一生爱好嫖妓、骂人、赌博。西安事变消息传来,被吓死。

蒋介卿,是蒋家的长子,蒋介石的同父异母哥哥。谱名周康,字锡侯,又字瑞生,号萧绪、甬安。年长蒋介石10岁。因蒋肇聪的哥哥肇海无嗣,蒋介卿很小即被过继在肇海名下,以承门户。1895年,蒋父肇聪身染时疫病故,蒋介卿19岁。蒋肇聪死前曾反复叮嘱蒋介卿要善待母、弟,蒋介卿也痛哭流涕地答应了这一要求。但蒋肇聪殁后第二年,蒋介卿即与继母分家另过。

蒋介卿曾考中秀才,后毕业于四明专科学校法政科,做过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20年代初,因蒋介石任职于粤军故,蒋介卿被广东省公署政务公厅长古应芬推荐出任琼州(今海南)文昌县知事。但是,蒋介卿未及赴琼上任,于4月25日又调署广东英德县知事。他电告蒋介石后,蒋在日记中记载道:“得兄电,已由文昌调署英德县知事,心虽愉慰,而不知其能尽职与否,则又转喜为忧矣。”果不出蒋介石所料,蒋介卿在英德没干上半年,就被解职,只好返回奉化。蒋介石是在12月30日得知“胞兄英德任内,亏欠公帑陆千元。其会计竺某,为新任扣留”。对于此事,蒋介石在日记中说,他“不胜惭愧,吾惟有公事公办而已。”蒋介卿回家乡后,无所事事,终日招一些亲朋好友,搓麻将取乐。他脾气暴躁,有时输了钱就与人争吵,甚至动手打人,别人慑于蒋介石的权势,只好让他三分,因而他仗势欺人之名,盛传闾里。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事前,蒋介卿多次劝说蒋介石元配夫人毛福梅与蒋介石离婚,并代蒋答应了毛氏离婚不离家,仍作丰镐房女主人的要求。蒋、宋在上海举行婚礼时,因蒋母已去世,便请蒋介卿担任了男方主婚人,此事颇得宋美龄好感。1928年5月,宋美龄极力推荐他担任了浙江海关监督。这是头等肥缺,每月官棒360元,管辖镇海、象山、慈溪、海门等13个常关(后减缩为11个),每个常关照例要向监督“孝敬”,每月100元至300元不等,视关卡大小而定。蒋介石还委任他兼任了浙江省政府委员。1933年后,浙江海关将11个常关划归通税局管理,机构也大为缩减,成了一清闲衙门。

蒋介卿一生有3种爱好:嫖妓、骂人、赌博。1930年前后,他用营私中饱的收入在宁波城里九曲巷购买精美住宅一处,先纳妓女程爱卿为妾,同居一年多后离去,后又纳一柯姓妓女。他买屋纳妓,声名很坏,蒋介石的“政誉”也受到了影响,因而引起蒋介石的不满。1935年7月,有一个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的刘灏,系浙江镇海驷桥人,因患神经衰弱症,不堪军旅重任,要求改任文职,蒋介石就叫他接替了蒋介卿。刘灏来接任时,蒋介卿只叫秘书忻段昌将公事账册略加整理,草草移交了事。他下任后回到奉化,仍担任着省府委员的职位。后来宋美龄想叫他出任上海江海关监督,而蒋介石怕乃兄在官场出丑,对蒋介卿说“此事暂缓进行”以后就没有了下文。蒋介石在经济上尽量供他挥霍享用,却不愿放他去做大官。蒋介卿在溪口开设了一家公余钱庄,一直在家乡作威作福,成为当地的土皇帝。

1936年12月,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消息传到溪口时,蒋介卿正在武山庙吃酒看戏,他本来患有高血压,闻讯后惊骇过度,中风跌倒,不省人事,抬回家后一病不起。蒋介石返回南京时,他已病危,其女华秀打电报向蒋介石陈述病况,蒋复电说:“昨日接到华秀电,长兄有病,在家静养,派人送参。”次日,果然送来人参10枝,可是蒋介卿已病入膏盲,无法挽救,12月27日不治身亡。

蒋介卿先后娶过3位妻室,原配孙氏,继配张氏和单氏。张氏生一子,单氏生一女。子名国柄(国秉),字宝华,宁波商校毕业后,人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1932年回国,曾在俞济时的八十八师任少校参谋、中校团副。后去庐山找蒋介石要官做,蒋叫陈诚安排,陈任命他为团长,带着委任状找他时,他已去汉口游逛。陈诚报告了蒋介石,蒋闻而大怒。蒋国柄原配石羊头村孙氏,后离婚,又娶萧王庙孙益甫次女孙维美,生一子四女,子孝伦,女静娟、志伦、环伦、明伦。他驻军镇海时,曾与一女演员恋爱,互论嫁娶,对方坚持须与孙氏正式离婚,才肯嫁给他,但蒋介卿却极力反对。国柄所愿不遂,因受刺激而神经失常,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痴子。抗战时,溪口沦陷,蒋经国接他去赣南居住。全国解放前,又随蒋经国流亡台湾,1982年3月病死。

蒋介卿女名华秀,毕业于之江大学经济系,经李宗仁介绍,嫁给白崇嬉的外甥韦永成。韦为广西永福人,曾任过安徽省财政厅长、立法院委员。抗战时期,华秀随丈夫去重庆,委托律师黄荣昌将乃父在宁波九曲巷的住宅高价出售,有一投机商人,为了与蒋家通好,将此宅买下。1949年,蒋华秀、韦永成全家迁往台湾。

蒋介卿死后,当时并没有安葬,只是草草作了处置。因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时腰部受伤,需要休养,直到1937年4月22日,才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民党中央的一些显要人物如林森、冯玉祥、居正、何应钦、朱家骅、阎锡山等,还有杜月笙、金廷荪、王晓籁等都赶来参加,蒋介石亲自接待。祭奠灵堂设在蒋家祠堂,客人多住武岭学校,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主祭。为办丧事,丰镐房还备了斋饭,附近村镇,闻讯赶来吃斋饭的人在1000桌以上,送殡队伍长达2。5公里。丧葬费用都是丰镐房支出。蒋介卿之妻单氏认为机会难得,私下对总管蒋孝祥说:“阿叔(指蒋介石)花钱是不在乎的,他帮我家的忙也只有这一次了,你在账目上可以多报一些。”所以报了棺木费3000元,出殡费9000元,共12000元,实际只用了8000元左右,单氏趁机捞了一笔钱。

蒋介石有三位同母妹弟,一为大妹蒋瑞莲,二妹蒋瑞菊,三为弟蒋瑞青。

蒋瑞莲,是蒋介石的同母妹妹,生于1890年,死于1937年。1906年,蒋瑞莲出阁嫁与萧王庙后竺村竺芝珊为妻。当时,蒋介石正在日本,接到母亲的家书后,匆匆结束首次留学生涯,返国回乡为其妹主持嫁事。竺芝姗原来是玉泰盐铺学徒,与瑞莲青梅竹马,结成夫妻。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后来亦因蒋介石的关系而发迹,曾担任过佛山筹饷委员、苏州税务局长、中国农民银行常务董事、津浦铁路车务总段长等重要职务。1949年全国解放前流亡台湾,1971年病逝。其子竺培风,宁波商校毕业,与蒋介卿之子蒋国柄同年留学,国柄学陆军,他学空军。竺培风在英国皇家空军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民航局任第一大队长。蒋介石对他期望甚深,钟爱如亲子。培风娶杨森女儿为妻,生有一女。竺培风在解放战争初期,因飞机失事殒命。死讯传至时,蒋介石正在批阅公文,闻报大恸,把手中握着的一支毛笔猛地一掷,停止办公。蒋瑞莲与竺芝珊尚有一女名培英,全国解放后留居上海。

蒋瑞菊生于1892年,蒋瑞青生于1894年,均在幼年夭亡。蒋瑞青幼时聪明伶俐,深得蒋母王氏疼爱。蒋介石在《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中记述:“其居吾弟行为最末,而天赋殊姿,兄辈均莫能及,以故先妣爱之尤笃……而瑞青弟殇,先妣悲痛探至,精神与躯体因之乃大衰耗。”王采玉在他死后给他找了一个王姓夭折的幼女合葬,作为冥配,以后并以经国为嗣子。蒋介石也曾亲自撰写祭文,辞颇哀切。

二、不忘乡党

蒋母去世时,遗嘱蒋介石让其办一所学校,以培养乡里子弟,一为报答几家至亲好友的思情,蒋都一一照办。

另外,蒋母王氏之所以遗嘱蒋介石要办一所学校,培育乡里子弟,那是因为从前溪口只有私塾,贫苦人家的子弟上学困难。晚清以后虽然有了族众办的武山、溪西、西河3所国民小学,又都是初级小学,升学必须外出。小时因家道衰落不曾入学而识字无几的王氏,深切体会没有文化的不幸和子女求学的不易,平时在热衷培育子孙的同时,也关心乡里子弟求学的问题,因而病中有此遗愿。她死后的第二年,蒋介石资助原来的3所初级小学合并为禽孝乡完全小学,并暂以自家旧舍前屋做校舍,使镇上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数年后,又出资购置武岭西北侧的田地90余亩为校址,兴造了一座雄伟的大礼堂、3幢课堂大楼和医院、宿舍、饭厅等房屋,竣工迁入,改校名为“奉化县私立武岭农业职业学校”,又后自兼校长。他常说:“中国以农业为主,创办这所学校,旨在培育农科人才。”校内设幼稚园、小学、中学、农专和实验场,并招收外地学生,校舍规模之大、设备之全、师资水平之高,都是当时一般私立学校所没有的。蒋介石为了纪念母亲,还在母亲的生长地同时也是自己少时读过书的葛竹,出资兴建校舍,办起了武岭学校葛竹分校。武岭学校当年的某些学生,后来成了蒋经国左右要员和骨干,人们称为“武岭派”。王采玉热心公益,乡人至今不忘。

蒋母王氏遗愿中所嘱蒋介石要报答几家至亲好友的恩情,所指除了葛竹娘家外,主要是孙琴风和毛颖甫。

蒋父蒋肇聪原配无亲族,续弦孙氏有兄弟孙琴风,萧王庙人,是蒋介石的前母舅。孙琴风是个商人,能干且有眼光,在上海开设孙余生营造厂,在宁波浩河街开设森顺木行。他在蒋介石未得意时,在经济上对蒋时有帮助。1906年,蒋介石考取浙江武备学堂,因母亲不赞成他去学陆军,路费无着,只好悄悄拿了妻子毛福梅的首饰出走,到宁波后,去森顺木行和孙琴风商量,欲变卖首饰充作路费。孙当即给他现洋100元,叫他安心前去,首饰留下送还毛氏。后来,孙家还卖掉自家20亩田,资助外甥出国。蒋介石铭记其恩,自己发迹后请出这位娘舅做丰镐房的管家,掌管银钱进出,很是信任。而且,蒋每次回乡必到萧王庙探望。孙无子,以侄儿孙经骧为过房子,经蒋提拔为农民银行发行主任。经骧之子义宣,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初任侍从室助理秘书,去台湾后任国际货币基金会执事董事,中央银行副总裁兼外汇局局长、中央信托局局长、交通银行总经理。

溪口人毛颖甫,开毛太昌酒店,与玉泰盐铺是溪口镇上的同业。毛颖甫本人算来还是蒋介石父执。蒋在留日期间,曾得到毛颖甫的多次资助。在蒋离家出外期间,对蒋母王氏亦多有照拂,王采玉曾对蒋介石讲:“儿不在家,颖甫对我的关怀逾于儿兄(介卿)多矣……”要蒋介石不能忘恩。蒋发迹之后,很快就提拔毛颖甫长子毛庆祥为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后又提升为军委会机要科长,充为蒋的亲信。毛颖甫本人宁波政法学堂出身,也当上了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在家坐享“清福”。大陆解放前夕,毛庆祥携带家属十余人先在香港做寓公,继而到阿根廷开办大农场。其子盛节,是台湾航空人员。毛庆样弟庆善之子节夏,美国医学博士,在美国一家制药厂当工程师。

蒋介石敬爱他的母亲,对外婆家感情也很深厚。外婆姚氏活到69岁,于1905年去世,外公则早在1882年,蒋介石出世前数年就故去了。蒋介石童年常到葛竹村去看外婆.外婆也常到溪口与女儿、外孙团聚。

蒋介石在他的外公家、王氏宗祠,都送有匾额。王家堂前挂匾,上书“乡国望重”,落款为“外孙蒋中正”。祠堂里那块挂匾,中间题“音容宛在”,落款为“蒋中正”。蒋介石还为其外公、外婆分别修了两座坟墓。现在位于离葛竹村1。5公里的东家坑山上的王有则墓,仍完好如故。墓碑正中刻有“外王父有则公之墓”,上首标注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下首署名“外孙蒋中正敬题。”两边还有一付柱对,右边是“精神不灭,外王父王公千右”,左边是“教泽常存,外孙蒋中正敬书”。碑的上方扇形应栏上刻有“仁慈”两字,落款为“美龄敬题”。

王采玉的3个异母兄长均早年故去。两个胞弟贤钜、贤裕均平庸之辈,故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任用提携。倒是王采玉的两个堂兄王贤甲、王贤东得到蒋介石的重报之恩。

据说,蒋介石在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的当年,因北洋军阀政府缉捕甚急,曾到葛竹躲避,由精明能干的嫡堂舅父王贤甲,领他翻山越岭,到幽僻的四明山的四窗岩隐匿,他在石室枕岩而眠,自谓得一履险如夷,旋即飞黄腾达的佳梦,此后经历,果然应验云云。王贤甲是王有金的长子,生得相貌堂堂,畜长须,绰号小汤果。曾于1914年捐资在葛竹兴办凤翥学堂,得到浙江省民政长颁发的银质奖章。王贤甲有六子:良森、良朔、良季、良龢、良裕、良汉。良汉又名震南,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是蒋介石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曾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军政部军法司司长、三战区军法执行分监、上海特刑庭庭长等职,在葛竹建造有一所规模颇大的住宅,缘由而筑,气派有过于溪口蒋宅的丰镐房。1939年,王贤甲死,王震南夫妇在重庆,不能回来治丧。抗战胜利后,王震南回葛竹给其亡父出丧,十分热闹。蒋介石自抗战后来葛竹扫墓,常住在王震南新建的住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