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战役秘闻(世界军事之旅)
7129700000035

第35章 成吉思汗墓地之谜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是其尊称,“成吉思”是蒙语中“强大”的意思,而“汗”是蒙古族对帝王的特定称谓。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在公元1206年的“忽列而台”大会上,他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后人就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铁木真戎马一生,征战四方,病逝于1227年攻打西夏的军事行动中。

关于成吉思汗的陵墓,一直是历史和考古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按照元朝的习俗,元代帝王的墓葬都采用“密葬”的形式,贵族死后不起坟,但是有众多陪葬品,如骏马、弓箭、金银珠宝等等。埋葬以后,“以马揉之使平”,就是用万乘骏马来回奔跑,使墓地夷为平地,发现不了。所以中国境内至今未发现一座元代皇家陵墓。元代人自己寻找先人墓地祭祀也很有意思。据说在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子骆驼,淋血于地,来年春天祭祀的时候,就牵着这匹母骆驼来寻找墓地的踪迹。骆驼是一种很灵性的动物,母骆驼尤其有爱子之心,到了去年丧子的地方,母骆驼就会立地哀鸣,说明这就是墓地了。我们由此可以推断,成吉思汗的墓地,也是经过马匹踩踏,看不出痕迹的。而且这种陵墓的后期保护,更隐蔽,更彻底。因为成吉思汗墓葬中有大批珍贵的陪葬品,是蒙古人征战四方时,从各个民族劫掠来的。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成吉思汗葬于一山中,山名叫阿勒台。”我国也有史料说,“成吉思汗葬之山名为汗山”。但是,关于这个“汗山”是山的原名,还是因为埋葬了大汗而得名,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另外,对于成吉思汗所葬之处,蒙古史《多桑蒙古史》的记载是:“葬于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质地不儿罕合勒郭诸山之一山中。”

目前,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位置,考古专家比较认可四个地点:一是位于蒙古境内的肯特山以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蒙古国的杭爱山;三是位于我国宁夏的六盘山;四是我国内蒙吉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正当人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成吉思汗的第38代守陵人古日扎布现身《成吉思汗》发布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包丽英的历史小说《蒙古帝国》三部曲出版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古日扎布透露:成吉思汗就葬在鄂尔多斯。这个消息仿佛一个重磅炸弹,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在蒙古族,有关守陵人的传说并不陌生。有人说他们精通巫术,可以和死去的人对话。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支特殊的族人,主要任务就是忠诚的守护成吉思汗陵以及其他众多贵族陵墓,并且负责主持祭祀。他们不为官、不纳税、世代相传、永无止境,他们是专职的护陵人,是达尔扈特族人。最初为守护和祭奠成吉思汗“八百室”,从成吉思汗宫廷守卫者中挑出五百户人。他们全年十二个月里不分昼夜地轮流守护和供奉成吉思汗陵寝及战旗苏勒德,不纳捐税,不服兵役,并且拥有以祭奠成吉思汗墓为名义征收祭品的神圣权利。这些达尔扈特人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供奉成吉思汗陵寝,一部分守卫成吉思汗战旗苏勒德,通常称之为“西牙门图特”和“东牙门图特”,古日扎布就属于后者。

这支部落从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开始,就一直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的衣冠冢,并且世世代代祭奠成吉思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成立了成吉思汗陵管理局,达尔扈特人就有了公职,专司成陵的供奉与祭祀。在对成陵的研究中,有一首流传至今的资料,是十二首祭奠歌,其中包含很多类似暗语的信息。但是玄而又玄的歌词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古日扎布说:“现在全世界会唱的,也只有我一个人了。”他虽然不懂得歌词的意思,但是他推测成吉思汗墓就在鄂尔多斯,因为在各地的衣冠冢中,只有鄂尔多斯的这个陵墓中有“八百室”。“八百室”其实只是八个陵室,第一室安葬成吉思汗与其正宫娘娘的灵柩,其余的七个室分别埋着骏马、弓箭、文字资料等等。同时,一套非常繁杂的正宗祭祀文化也只有在这里才有。另外,所有的达尔扈特人都分布在鄂尔多斯,其余地方没有。

有关专家分析道:成吉思汗病逝的时候,正值对西夏战争的关键时刻,为了稳定军心,避免因成吉思汗大帅的死而影响军心士气,其将领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将成吉思汗的遗体运回漠北,只能按照蒙古族的习俗就地秘密埋葬。而且当时正值盛夏季节,也不容许举行大规模的安葬仪式,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让遗体入土。至于衣冠冢和真正的陵寝的区别,由于历史上并没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所以,按照古日扎布的说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应该是在鄂尔多斯,然而事实还有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