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追念蕲王
7130100000010

第10章

孙男十六人:曰挺,奉议郎太社令,曰杖,右宣议郎直秘阁,曰扶,奉议郎直秘阁;曰格,宣教郎;曰枢,承务郎;曰松,通仕郎;曰相,承事郎;曰椿;承务郎。曰楷,承接奉郎;曰林,将仕朗;曰森;曰休;曰楫;曰杰;曰梓;曰樟。

孙女八人:一适将士郎王大昌,余未行。

今天子乾道纪元之四年,有诏特追封蕲王。又八年,乃赐谥。始王鼎贵,尝戒戏下及其家人曰:“忠者,人子不可一日忘,不惟所当常行,抑亦所当常言。吾虽名世忠,汝曹无得以忠字为讳。若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吾生不取,死不飨也。”至是得谥忠武。彦古禀述先教,不敢辞。君子以为通於孝云。

呜呼!王起西陲布衣,仗剑从戎,不十数年,功名与日月争光,何其盛耶?为平寇将军,为都统制,为宣抚使,为处置使,为营田大使,为招讨使,为枢密使,所践无非达官要职,而能益彰。平全闽,夷江南,翦湖湘,歼苗刘,摧兀术,鏖大仪,拓东海,扦扬楚,震淮阳,所当无非掠寇剧盗,而功益俊伟不可及。和议初定,虏使稍不恭顺,王忿其无礼于吾君,诵言诛之,且下令所部、州无得少屈,虏使为之沮丧。性不喜便佞。事关社稷,必伛偻玉陛上,流涕极言之。虽不加文饰,而诚恳真切,理致详尽,人主知其出于忠实,不以为忤也。秦桧用事,尽遣中原人亲属还虏中,有恋国恩不忍去,必械絷以送。至谋遣赵荣,王力争曰:“荣不忘本朝,以州归顺,父母妻子悉遭屠灭,相公尚忍遣之,无复中原望耶!”弗听。岳飞之狱,王不平,以问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王艴然变色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于时举朝惮桧权利,皆附离为自全计,王独于班列一揖之外,不复与亲。每建大议谠言,家人危惧,或乘间劝止。王曰:“今明知其误国,乃畏祸苟同,异时瞑目,岂可于太祖官家殿下吃铁棒耶?”言虽质而意深,士君子至今传之。受人恩,生平不忍去心。签枢王渊轻财嗜义,家无宿储,或劝以治生,渊曰:“国家官人以爵,使禄足代其耕也。若切切事锥刀,我何受爵禄,不为大贾富商耶?”王敬服其言,故握兵三十年,未尝为乾没贸迁之私。上所锡赍,悉分将士,将士故乐为之用。太上高其义,察其廉,特赐江东永丰圩田以给其子孙。王复上书,租赋愿与编户同,为势家倡。太上欲成其美,从之,优诏奖谕。虽厚抚将士,千金有所不爱,至一官一级,则靳惜如股肉。尝谓其将佐曰:“为国立功,人臣常分,吾所以使汝辈功浮于赏者,乃所以遗尔子孙也。天日昭昭,爵禄虚受,终必为祸也,他日为国爪牙,尤当戒此!”旧制战胜第赏,必以首级。军人贪得不已,至杀平人以希赏。王始建议,不许以首级计功。然诸帅保奏将士武功、佐武各有队伍,惟王所部须实有功乃奏,终不以毫发假人。是以淮东一战功最多,而崇资者少。城楚州,与士同力役。黄天荡之战,杨国在行间,亲执桴鼓。家楚州,织薄为屋。将士有临敌怯懦者,王遗以巾帼,设乐大燕会,俾为妇人妆以耻之。其人往往感发自奋,后多得其死力。其制兵器,凡令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狻猊之鍪,连锁之甲,斧之有掠阵,弓之有克敌,皆王遗法,太上以其制下兵部及颁降诸将者是也。尝中毒矢洞骨,则以强弩拔之,十指仅全四指,不能动,身被金疮如刻画。晚以公、王奉朝请,尤能以道卷舒,绝口不言功名。盖自罢政居都城,高卧十年,杖履幅巾,放意林泉壶觞间,若未尝有权位者。而偏裨部曲往往致身通显,节钺相望,岁时造门,类皆谢遣。群工列辟相望风采而不见,则相约于朝班,望王眉而慰喜焉。至于外夷远人,幽闺妇女,皆知有所谓韩郡王者,岁时辄相从,诇王年几安否,以为天下重轻云。而王终日淡然,独好浮图法,自号清凉居士。故虽权臣孔炽,王最为所忌嫉,而能雍容始终,盖诗所谓明哲保身者。属纩之际,神爽益清,冠佩翛然,合爪而逝。有诏择日临奠,桧遣中书吏韩瑊以危语胁诸孤,令必辞。诸孤亦缘王遗意,不敢屈勤君父。上表辞免至再,太上黾勉从之,其始终恩过如此!

臣雄曰:自起、翦以来,山西出将,尚矣。呼吸雷风,动摇山岳,战胜攻克,卓然以勇略闻者,班班不绝于册书。至于达之以智谋,本之以忠义,如古之所谓名将者,山西盖无几也。秦、汉而下,可以言智谋、忠义如古名将者,若诸葛亮、郭子仪,其庶几乎?王本山西之豪,与起、翦相望,而其智谋、忠义,有过前修无不及焉。方逆傅滔天,王闻变恸哭,士卒皆哭,莫能仰视,遂自海道径还。吕颐浩方以贼为忧,王谓贼既取铁券,必无他虑。颐浩又虑贼难胜,王则深言逆顺之理,知其必胜。于是颐浩计乃决,傅卒成擒。至如中兴之初,倡议西都长安,乘建瓴之势,东向以图中原,朝议不识从,识者以为深恨。及维扬危急,六飞南渡,诸帅咸欲西趋岳鄂,经往长沙,王独以为今已失河北、山东,惟有淮、浙号称富实,若又弃之,更有何地?太上嘉纳,江左立国之谋,于是乎始定。臣雄尝待罪太史氏,获睹《日历》所纪太上皇帝圣语甚详。最后论战议和章数十上,皆算无遗策。盖所谓定大事,决大疑,忠义禀于天资,智谋出於人表,视山西以勇略称者不可同年语矣。是以太上屡赐诏曰:“虽古名将何以加诸!”而皇上特以忠武易名,盖以王为亮、子仪之流。惟二圣日月之明,知臣莫若君,德意铿鍧,天下传诵。世忠得此嘉奖,其亦可谓死而不朽也耶!臣闻宣王兴,如《采芑》、《江汉》之诗所述荆蛮来威、王国庶定等事,虽以褒大方叔、召虎之功,然其任贤使能,致此巍巍,则宣王盛德之形容,光明伟绩,不可掩也。臣愿颇采周雅声为铭诗,以彰元勋,以歌尧父舜子知人之明,以称明指显耀韩氏,以昭示于亿万世。其词曰:

昔在宣靖,崇极而倾。胡酋不恭,神州尽腥。

天地重开,真人龙翔。德业巍巍,周宣汉光。

凡此中兴,谁实佐命。繄时元勋,王国以定。

元勋谓何,维韩蕲王。王奋山西,起翦之乡。

铁胎之弓,悍马长槊。方在童年,气震山岳。

逮事徽皇,至于钦宗。天下兵动,外阻内讧。

王先戎行,在磔是翦。浙西山东,绩用丕显。

霸府肇新,来乘风云。扫清南都,大驾时巡。

淮海之间,剧盗猬起。解甲束戈,如父诏子。

帝幸余杭,王征徐方。逆臣乘虚,反易天常。

戕虐枢臣,都城喋血。凶焰孔炽,震警宸阙。

王在海上,闻变号呼。凡尔众士,今当糜躯。

吾与群凶,不共戴天。山川鬼神,实临此言。

舟师鼓行,雷劫电击。挠彼凶徒,裂胆号魄。

天位反正,乾清坤夷。生擒渠魁,枭首大逵。

有狡汝为,盗据富沙。流毒全闽,血人于牙。

大江之西,重湖之南。蜂屯蚁结,虎猛狼贪。

三方百城,地数千里。夺攘矫虐,声势相倚。

当宁谋师,宜莫如王。授以斧钺,往摏其吭。

覆其穴巢,锄其根萌。阅岁未周,三方底平。

降旗奔师,捷书相望。贷遣胁从,旌别善良。

尔商尔财,我驰尔征。尔农尔田,我资尔耕。

仁义之兵,吊伐是尚。帝有恩言,卿古名将。

胡马饮江,充叛以降。金陵不支,洊窥上邦。

王整虎旅,邀截归路。虏术虽强,望风震怖。

海舰如飞,江之中流。北挫援兵,南衄归舟。

水战陆攻,摧枯拉朽。杀伤莫数,俘获万计。

酋帅小黠,仅脱其身。敌势浸销,皇威益信。

术犹不悛,才数年期。倾国南渡,步骑分驰。

逆党成林,尘暗穹苍,九重制诰,罪已如汤。

王曰吁嗟,君父旰食。臣何生为,矢死报国。

部分将佐,直趋淮壖。亲窒归途,示无生还。

妙算既定,奇计先施。声言守江,已驻大仪。

众寡虽殊,我整彼乱。虏骑纷驰,马足俱断。

四面麾击,若降若屠。积骸为邱,洒血成渠。

折馘献俘,千里相踵。骁将数百,岂计辎重。

偏裨在楚,亦以捷闻。王来穷追,虏师大奔。

振旅凯歌,天子曰都。世忠之勇,虏不足诛。

江左人心,时此宁谧。中兴以来,武功第一。

淮阳钟离,莫非俊伟。生平战多,竹帛莫纪。

王屯极边,志清中原。和议既谐,驰强铄坚。

王之论和,忠愤激烈。利害皎然,黑白区别。

圣主俞之,权臣仇之。明哲令终,天实休之。

孰不为将,孰不建功。动摇邱山,呼吸雷风。

惟王天资,与勇将异。达以智谋,本以忠义。

大疑大事,决于片词。较彼起翦,王其过之。

王起寒素,饭糗衣纻。出际盛时,蛟龙云雨。

解衣推食,言听计行。任用不疑,天子之明。

三镇节旄,三事典策。报功惟优,天子之德。

惟圣天子,使臣以礼。哀荣死生,福禄终始。

重华神武,志大有为。眷言勋劳,恨不同时。

真王启封,贵穷人爵。忠武之谥,如葛如郭。

八言衮褒,更瞻云章。谁克有勋,上不汝忘。

丰碑岩岩,亿载有耀。凡百臣子,维思忠孝!

附记重修宋韩忠武王墓碑记单镇

韩忠武王墓,在灵岩山西麓。神道碑建于宋淳熙四年二月,赵雄奉敕撰,周必大书,宋孝宗题额“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字。碑高二丈二尺五寸,连龟趺高三丈余,碑额十字,字径尺有二寸,方万三千余字,分八十行,行百五十字,丰碑屹立,几及千年。乃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已卯五日,为飓风所仆,碑石纵横断裂,折为十余段。边幅斜锐,参差不等,卧丛棘间,赑屃亦损坏。越七寒暑,于三十五年五月,释妙真邀集地方人士暨韩氏裔孙等,集资鸠工,胶固断续,扶而植之墓道。王丰功伟烈,彪炳寰区。黄天荡一役,为民族史永垂不朽。碑石岩岩,英灵所寄,自足与湖山并寿。千载而下,爱国之士,罔无肃然起敬。封之护之,固邦人君子之责也。方今民族复兴,百废俱举,顾念斯碑,亟勉修复。惟碑体破损,藉人力补缀,穹然孤峙,岁月寝久,仍虑倾圯。详审碑阴本未刊字,爰融寒门德士,范形高广如原碑式,分作两截,缀成断碑,以次粘着而加厚焉。庶几赵宋遗迹,永永保存。综计是役所耗,费用若干,材料若干,及捐款人名氏,另详收支报告,不具书。书其重修缘起如右。

韩世忠传

子彦直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至银州,夏人婴城自固,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既而以重兵次蒿平岭,世忠率精锐鏖战,解去。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珠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也。”跃马斩之,敌众大溃。经略司上其功,童贯董边事,疑有所增饰,止补一资,众弗平。从刘延庆筑天降山寨,为敌所据,世忠夜登城,斩二级,割护城毡以献。继、遇敌佛口寨,又斩数级,始补进义副尉。至藏底河,斩三级,转进勇副尉。

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次杭州,贼奄至,势张甚,大将惶怖无策。世忠以兵二千伏北关堰,贼过,伏发,众蹂乱,世忠追击,贼败而遁。渊叹曰:“真万人敌也。”尽以所随白金器赏之,且与定交。时,有诏能得腊首者,授两镇节钺。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擒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

三年,议复燕山,调诸军,至则皆溃。世忠往见刘延庆,与苏格等五十骑俱抵滹沱河。逢金兵二千余骑,格失措,世忠从容,令格等列高冈,戒勿动,属燕山溃卒舟集,即命舣河岸,约鼓噪助声势。世忠跃马薄敌,回旋如飞。敌分二队据高阜,世忠出其不意,突杀二执旗者,因奋击,格等夹攻之,舟卒鼓噪,敌大乱,追斩甚众。时,山东、河北盗贼蜂起,世忠从王渊、梁方平讨捕,擒戮殆尽,积功转武节郎。

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浚州。金人压境,方平备不严,金人迫而遁,王师数万皆溃。世忠陷重围中,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诏诸路勤王兵领所部入卫,会金人退,河北总管司辟先锋军统制。

时胜捷军张师正败,宣抚副使李弥大斩之,大校李复鼓众以乱,淄、青之附者合数万人,山东复扰。弥大檄世忠将所部追击,至临淄河,兵不满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返顾,皆死战,大破之,斩复,余党奔溃。乘胜逐北,追至宿迁,贼尚万人,方拥子女椎牛纵酒。世忠单骑夜造其营,呼曰:“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等共功名。”贼骇慄请命,因跪进牛酒。世忠下马解鞍,饮啖之尽,于是众悉就降。黎明,见世忠军未至,始大悔失色。以功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

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屯滹沱河。时真定失守,世忠知王渊守赵,遂亟往。金人至,闻世忠在,攻益急,粮尽援绝。人多勉其溃围去,弗听。会大雪,夜半,以死士三百捣敌营。敌惊乱,自相击刺,及旦尽遁。后有自金国来者,始知大酋是日被创死,故众不能支。迁嘉州防御使。

还大名,赵野辟为前军统制。时康王如济州,世忠领所部劝进。金人纵兵逼城,人心忷惧,世忠据西王台力战,金人少却。翌日,酋帅率众数万至。时,世忠戏下仅千人,单骑突入,斩其酋长,遂大溃。康王即皇帝位,授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世忠请移都长安,下兵收两河,时论不从。初建御营,为左军统制。是岁,命王渊、张俊讨陈州叛兵,刘光世讨黎驿叛兵,乔仲福讨京东贼李昱,世忠讨单州贼鱼台。世忠已破鱼台,又击黎驿叛兵,败之,皆斩以献。于是群盗悉平,入备宿卫。而河北贼丁顺、杨进等皆赴招抚司,宗泽收而用之。

建炎二年,升定国军承宣使。帝如扬州,世忠以所部从。时,张遇自金山来降,抵城下,不解甲,人心危惧。世忠独入其垒,晓以逆顺,众悉听命。李民众十万亦降,比至,有反覆状。王渊遣世忠谕旨,世忠知其党刘彦异议,即先斩彦,驱李民出,缚小校二十九人,送渊斩之。事定,授京西等路,捉杀内外盗贼。

金人再攻河南,翟进合世忠兵夜袭悟室营,不克,反为所败。会丁进失期,陈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召世忠还,授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淮阳。会山东兵拒敌,粘罕闻世忠扼淮阳,乃分兵万人趋扬州,自以大军迎世忠战。世忠不敌,夜引归,敌蹑之,军溃于沐阳,閤门宣赞舍人张遇死之。

三年,帝召诸将议移跸,张浚、辛企宗请往湖南,世忠曰:“淮、浙富饶,今根本地,讵可舍而之他?人心怀疑,一有退避,则不逞者思乱,重湖、闽岭之遥,安保道路无变乎?淮、江当留兵为守,车驾当分兵为卫,约十万人,分半扈江、淮上下,止余五万,可保防守无患乎!”在阳城收合散亡,得数千人,闻帝如钱塘,即由海道赴行在。

苗傅、刘正彦反,张浚等在平江议讨乱,知世忠至,更相庆慰,张浚喜跃不自持。世忠得浚书,大恸,举酒酹神曰:“誓与此贼不共戴天!”士卒皆奋。见浚曰:“今日大事,世忠愿与张浚身任之,公无忧!”欲即进兵。浚曰:“投鼠忌器,事不可急,急则恐有不测,已遣冯轓甘言诱贼矣。”

三月戊戌,以所部发平江。张浚虑世忠兵少,以刘宝兵二千借之。舟行载甲士,绵亘三十里。至秀州,称病不行,造云梯,治器械,傅等始惧。初,傅、正彦闻世忠来,檄以其兵屯江阴。世忠以好语报之,且言所部残零,欲赴行在。傅等大喜,许之至,矫制除世忠及张浚为节度使,皆不受。

时世忠妻梁氏及子亮为傅所质,防守严密。朱胜非绐傅曰:“今白太后,遣二人慰抚世忠,则平江诸人益安矣。”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梁氏疾驱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