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不倒翁
7130600000011

第11章 有大臣之体,得上层之心(5)

安禄山情急之下喊出的救命真言能够打动张守珪,绝非偶然。原来,东北的契丹、奚两族此时非常强大,经常滋扰唐朝边境。而范阳,乃是唐朝与契丹、奚族交界处的重镇,张守珪身为范阳节度使,最大的任务便是对付这两个日渐强大的少数民族。

安禄山既然能够喊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对于如何对付契丹、奚族颇有能耐。养着这样一个奇才,便可以在对这两个胡族作战的过程中屡立军功;而对于一个节度使来讲,还有什么比立军功更快捷的升官捷径呢?

张守珪思量已定,下令松绑,把安禄山留在帐下驱使。就这样,安禄山凭借自己的急智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机会,不但转危为安,而且顺利进入唐朝的边防军中,从而得以施展他的聪明和机智。这成为他人生道路的第一次重要转折。

张守珪给安禄山分派的职务是“捉生将”。

当时,计算军功的一个重要凭据是活捉或斩首敌军的人数。捉生将的任务,自然就是活捉契丹和奚族的人口。与安禄山一起担任捉生将的,还有一位后来成为他人生中最佳黄金搭档的将领--史思明。

安禄山与史思明,有两大担任捉生将的优势:第一,他俩对于边疆地形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性了如指掌;第二,他俩极其凶悍、剽捷,来去如风。安禄山经常以三五骑兵便能捉回几十个人口。安禄山功劳越积越多,慢慢由底层的捉生将升到了偏将军,又继续升到了衙前招讨使、员外左骑卫将军。

安禄山不仅骁勇过人,而且懂得讨上级的欢心,很快得到张守珪的赏识,于是收他做了干儿子。成为张守珪的干儿子,让他躲过了第二次杀身之祸。

在一次讨伐契丹的军事行动中,安禄山战败,按照唐朝的军法,应当斩首。张守珪没有办法,只好兵行险着,故意给朝廷上书,用充满同情的笔调把安禄山这次兵败的过程描绘了一遍,然后附上安禄山以往的赫赫军功,最后故意表示:请求对安禄山斩首。

上书送到长安城,唐玄宗爱惜安禄山是个人才,不忍处决,便下诏赦免。安禄山再次死里逃生。

躲过一劫的安禄山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干爹张守珪虽然在范阳这块小地盘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终究还是惧怕皇上的权威。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根本不是他的干爹,而是远在长安城的皇帝。

安禄山认清了形势,懂得了窍门,他的仕途也就顺风顺水地开上了快车道。

安禄山找到的窍门是:集中全副精力,一切以直接得到皇帝的恩宠为目标。他为此做了三大工作。第一,派遣亲信担任驻京办主任,在京城长安打探皇帝及其重臣的第一手情报,随时汇报;第二,对丞相和皇帝身边的红人,以重金贿赂;第三,积极笼络皇帝派遣到地方上来的使者。

通过这“三步走”的积极活动,安禄山很快就被升迁为平卢节度使,成为与他干爹平起平坐的人物。

安禄山能够迅速升迁,有两大不可不谈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唐朝边疆军事形势的变化。如前所说,唐朝此时国力强大,国内安定平稳。因此,整个国家的军事主题在于国防方面,简单来讲,也就是如何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打交道。由于太平日久,汉族官员疏于戎马,早就没有能力担任边防重任了,因此任用胡人来制约胡人,成为势在必行的边防策略。

第二个因素,是宰相李林甫的私心。李林甫此人,手段毒辣、嫉贤妒能。他害怕任用贤明镇守边关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因此极力主张用没有政治头脑的胡人来制约胡人。安禄山对李林甫各种巴结,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因此,在李林甫掌权时期,安禄山的平步青云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安禄山懂得“养寇自重”之道。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乃是历代不变的铁律。而我安禄山对于唐朝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对付周边少数民族。只要边关有仗打,我安禄山就有立功的机会;如果双方和睦,那我安禄山就只不过是待烹的走狗而已。

当时,唐朝几度与契丹、奚族实行和亲政策,把宗室的公主下嫁给异族的亲王,双边关系有望朝着友好、和睦的方向发展。安禄山坐不住了。他前后十多次诱骗契丹、奚族,邀请他们的达官显贵前来饮酒作乐,却在酒里下了蒙汗药,等那些达官显贵不省人事之际,便把他们通通活埋!契丹和奚族不堪滋扰,愤而杀死公主,举兵犯边,安禄山也就有仗可打,成为朝廷所倚重的“长城”了。

安禄山明白,建立军功只能让朝廷有所倚重;要想真正得宠,则必须与皇帝本人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因此,他经常借进贡为名,进京面见皇帝,以混个脸熟。

安禄山能言善辩,嘴比抹了蜜还甜。有一次,唐玄宗见安禄山肥胖蹒跚的样子,打趣说:“爱卿啊,你肚子里是啥玩意儿?怎么胖成这个样子?”安禄山灵机一动:“回禀皇上,臣肚子里全是赤胆忠心!”唐玄宗听了,自然非常高兴。

在一次朝会中,唐玄宗把太子介绍给安禄山,安禄山却拱手而立,根本不正眼看太子,还假装糊涂:“臣不懂得汉人的礼仪,请问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说:“朕万岁之后,要靠太子来接班的呀。”安禄山这才恍然大悟:“臣笨,只知道皇上,不知道太子。”说完,诚惶诚恐给太子行礼。

安禄山肥肥胖胖,憨态可掬,便经常装傻充愣,以装疯卖傻的手段赤裸裸地表达忠心,赢得了唐玄宗的欢心。

更加难得的是,安禄山为了博取唐玄宗的欢心,居然以350斤的体重,开始练习高难度的胡旋舞,并且成为了一代舞林高手!

胡旋舞,是当时西域传入的一种舞蹈。根据《通典》的记载:“急转如风谓之胡旋。”看来,这是一种运动强度非常高、非常激烈的舞蹈。而根据当时诗歌和后世壁画的描绘,这种舞蹈需要由舞者站在一个小圆皮球上,双足不断踮着皮球,使得皮球高速旋转,而舞者也飞速旋转。加上广袖流苏,翩翩起舞,观赏性非常高。

唐玄宗是个音乐造诣很高的皇帝,热衷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一度非常痴迷胡旋舞。杨贵妃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安禄山。

苦于无法打入唐朝娱乐圈的安禄山,终于看到了曙光。他以350斤的体重,开始练习这种胡旋舞!要知道,当时跳胡旋舞的,绝大多数可都是体态轻盈的妙龄少女!

安禄山肥胖异常,行走都不方便,肚子层层叠叠,下垂下来能够盖过膝盖。就是这样一个也许能够打破当时肥胖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超级大胖子,开始一丝不苟地学习胡旋舞。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五年时间,安禄山终于神功练成,进京献艺。

唐玄宗听说安禄山能够跳胡旋舞,惊讶得一对眼珠子夺眶而出。他将信将疑地命令安禄山现场表演,并且兴致大发亲自伴奏。安禄山果然闪转腾挪、巧如飞燕,令众人大开眼界,也深深博得了唐玄宗的好感。

在宫中,杨贵妃万千宠爱在一身;在宫外,安禄山也深受唐玄宗的恩宠。他不仅身兼三镇节度使,有亲王的封爵,还兼领河北、河东地方行政长官,同时兼群牧使、闲厩使,能够控制边地牧场和马匹,职权渗透到陇右地区。妻子为命妇,儿子得恩赏,京城之内赐豪宅,平日美馔珍馐,无以复加。

直到后来,安禄山起兵谋反之时,唐玄宗还蒙在鼓里,对他信赖有加,凡是说安禄山已经造反的人,统统被他送到安禄山处受死。直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才打破了唐玄宗的迷梦。能够得到被造反者如此的信任,安禄山也算创造了古今中外造反史上的一大奇迹。

不可否认,安禄山的仕途可谓非常之成功。他身为一个异族的将领,能够得到无上恩宠,秘诀就在于排除了一切障眼之物,抛弃了一切迂回之路,直奔最后的主题:权力的终极源头——皇帝。

在古代社会,皇帝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权力的最终源头。即便偶有例外,比如外戚、宦官掌权时期,这些人也只不过是皇权的副产品而已。因此,要想真正获取权力,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讨好皇帝。

安禄山作为一名镇守边关的番将,按理与皇帝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但是,他能够收买皇帝身边的红人比如李林甫、杨贵妃,而且大肆活动皇帝的耳目和代言人——御使,使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这就是安禄山成功的第一秘诀。

舆论学上有个概念,叫作“拟态环境”。简单来讲,一个人不可能接触到一切事情,他对世界的认知,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媒体和旁人的告知。因此,对这个人来讲,媒体和旁人的描述,就等于是真实的世界。

安禄山通过对唐玄宗周围人群的收买,在皇帝身边一手营建起了一个“拟态环境”。在这个拟态环境中,唐玄宗只可能认知到一个忠心耿耿、文武双全、果决明断、国之栋梁的安禄山,而不可能认识到真正的安禄山。

公关学上有一条法则:想要博得一个人的好感,给他最亲密、最喜爱的人送礼,要比给他本人送礼,效果更好。以唐玄宗为例,如果安禄山只讨好唐玄宗本人,而冷落杨贵妃,那么唐玄宗肯定不会特别高兴;而如果大力讨好杨贵妃,那么唐玄宗自然会喜笑颜开。因为杨贵妃乃是唐玄宗的最宠,也是唐玄宗权力的代表,讨好杨贵妃,其实正是对唐玄宗权力的臣服。

安禄山虽然没有学过公关学,但却深刻领会了这一法则的精神。他认比他小十几岁的杨贵妃为干妈,但凡有珍奇宝物,首先送给杨贵妃。这一手段,自然博得了杨贵妃的好感,也间接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这是安禄山成功的第二秘诀。

第三个秘诀在于:安禄山懂得装傻充愣。安禄山体型肥硕、憨态可掬,外貌极其具有欺骗性。因此他利用外貌忠厚愚笨的特点,经常装傻充愣;又利用自己是少数民族,以不懂汉族规矩为借口,大肆装疯卖傻。包括花五年时间来练习胡旋舞这种笨功夫,也为安禄山充分赢取了唐玄宗的好感。

不跟恶棍讲道理,不向领导推荐自己人

荷兰人高罗佩,对中国有两大贡献:第一,他对中国古代的性学有着精深的研究,写作了《秘戏图考》和《中国古代房内考》这样的杰出著作;第二,他把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改写成西方侦探小说《狄公案》,使得狄仁杰这位唐朝福尔摩斯的形象大放异彩,这也是今天风靡一时的《神探狄仁杰》的底本来源。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探访狄仁杰的真实原型,其实他不但是位传奇神探,更是一名做官高手。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虽然也曾起起落落,但终究算是有惊无险。更加难得的是,他历事武周、李唐两大王朝,却能在两朝都有着良好的口碑。这其中,自然有这位大唐福尔摩斯的仕途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