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师的读书笔记
7140100000010

第10章 书籍能带给我们什么(6)

从学校走入社会,心灵星空也从激越到平实,难得有好心情温书,即使要学习,都是察觉到自己的不足而针对性地看些材料,不是系统性的学习。以前是随时可以安静看书,随时可以专心读书,如今却连想静静看一会书都变成了奢侈的享受,因为心情已不同了,整日的忙碌,难得悠悠闲闲品一回书,这才真正体会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的万般辛酸。网络盛行的年代,读书也成为紧箍咒,键盘代替了书写,音频代替了章节,少了宁静,多了喧嚣,再看书时,书中有的只是能打动我们的文字,掩卷之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虽然现在也曾遭遇过百年一遇的寒冬或酷暑,但似乎再也没有感受到过往的冷和热的体验,走过人生历程,蓦然回首,却发现我对于书籍阅读的快乐过早停留在童年的童话里,这一过程如此短暂。读书的大好年华匆匆过去,不堪回首的时候,就会想起静安先生的诗句:一生须惜少年时,哪能白首下书帷!也只有读书才能摆脱眼前的暂时烦恼,也只有读书才能丰富我贫瘠的大脑。

不论何时,都要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来营造一份心情。让油墨的芬芳熏染一下自己,读出庄子“乘万物以游心”的宽广心境,在茫茫人生芸芸众生中,使自己超凡脱俗,读出“千江有水下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豪迈意境,你会仰头看天,蓝天澄清,白云悠悠,释怀心里的郁结,读出心灵的放牧,你会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在物欲横流的日子里,品味古人谈的“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教诲,会注入一股清醒剂。你将会安于知足,勇于奉献,羞于贪心,耻于无厌,在灿烂的星空下,就可以获得灵性的自由和诗意的放纵。

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掏出钱包买了几本书,今晚我要读书。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佚名

研读《培根传》及相关史料,使我对培根这个倔强的老头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尤为他肯定知识功能与价值的思想和倡导读书学习的言论所打动。

弗朗西斯·培根(1561一1626)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是英国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培根一生致力于两件事,一件是从政,“在他二十岁以前就开始了追求功名的漫长生涯”。在仕途上,培根几经沉浮,曾官运亨通,但他的政治事业并不成功。另一件事是从事学术研究,这是培根终身的事业,即使在他忙碌的官场生活中也未曾放弃。他的历史地位是由他的思想和学说奠定的。

马克思称赞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黑格尔评价说:“培根真正关心的是现实,而不是理论。这一点上,培根可以说是他的民族的典型。”他赢得了世人对他的敬仰和爱戴。

培根崇尚知识。培根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欧封建社会日益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勃然兴起的时代。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技术革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也就渴望快速地发展自然科学。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言人的培根则致力于科学研究。他说:“我无意于功名利禄,升官发财。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职位可以谋生,并有足够的业余闲暇使我能从事我所热爱的科学研究。我的荣誉感正激使我走向一个新事业。我已经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我想清扫那些无意义的哲学争论,而探索一种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发现,去达到真理的新途径,使人类知识获得进步。”这段名言表达了培根崇尚知识的思想和他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伟大志向。正是从这一志向出发,培根一方面积极主张发展自然科学,另一方面把改造人类的知识,实现科学的伟大复兴,建立一个能促进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哲学当作自己理论研究的目的。他从对知识的巨大社会功能的论证开始进行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来说,培根认为,人并不是无所作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可以驾驭自然、征服自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人的价值。进而指出,人类这种力量的源泉就在于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自然的规律,人类才具有命令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他指出:

“人统治万物的权力是深藏在知识和技术中的”,“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是统一的”。这两句话,后来被凝缩成现在已为人所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名言揭示了知识的价值与功能,并且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知识是开启自然奥秘的钥匙,是掌握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认识自然而驾驭自然的巨大力量。他认为,知识并不是单纯地从思考中产生的,真正的知识是由对万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和理解而构成的。只有掌握了知识,我们才能解释自然的秘密,使之为人类服务。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利益。他一方面重视前人的实用知识,另一方面还希望让科学知识做一个飞跃。第二,知识是社会改革的力量。在培根看来,知识通过发明创造、技术革新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他指出,野蛮人、文明人的分别是以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的程度为标志的。显然,他是把知识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志。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改变了全世界的整个面貌,以致几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显赫的人物,对于人类曾发生过比这更大的影响。培根强烈地感觉到科学发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并运用他的渊博学问对这个主题作历史性的说明。培根最关心的是一些实验的发明与发现。

他强调,科学必须应用到工业上去。第三,知识对于社会治理、安国兴邦也有重要作用,培根通过广泛的历史考察进一步说明,只有在学问渊深的君主官吏治理之下,才有所谓至治之世,才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发达繁荣好光景。反之,国家最易叛乱四起,动荡不安。第四,知识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培根指出,知识指挥着人的理性、信仰的理解,使人正确认识自己,考察自己,不断完善自身。他十分强调,知识对人性完善上的价值。他认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离不开知识,人的信仰,也离不开知识,知识是滋养信仰的重要力量。培根肯定知识功能和价值,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着名口号,这是人的价值观念在哲学上的具体化,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这种信念的最深刻的概括,是培根对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的最深刻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不仅在当时推动了西欧科学的发展,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激励着人们为推动社会前进而奋发有为地探索知识,不断勇敢地开拓新的未知领域,对于一切要求进步的人们仍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培根传》作者班加明·法灵顿指出:“培根的大志是要把人类对于自然的知识重新组织起来,以便利用它来改善人类的生活。由于他一直追求这个目的,所以他才值得人们对他永志不忘……对于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想得那么深刻、那么认真的,在他的同时代的人中没有第二人,在其后的200年间,也是寥寥无几。”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称赞培根是崇尚知识的大师,是“呼唤知识的第一人”,他被公认为智者、关心现实的人。

培根极力倡导学习。他认定,人“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