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明天的早晨
7142700000015

第15章 蚊子国的忧虑

天有不测之风云。

1985年国家收紧银根,停止贷款,对下面影响不小。使横岗头疼的倒是港商因此畏缩止步。港商的观望迟疑,对周锦廷他们却是个压力,宛如一块大石闷在心上。眼见着有的厂房丢空,真的要养蚊子了吗?正在施工的停不停下来?计划建的还动不动工?一大堆事情,弄得人心乱如麻。

入夜,周锦廷睡不着。睡着了,又突然地惊醒,梦见自己处身在个蚊子国里。他始料不及,我们的某些具体政策措施,对香港有如此大的影响。政治因素左右经济市场的作用在这里是最明显不过了。他想着想着,又冷静下来。他分析过,这回的停滞是由港商的疑虑心态所引起的,并不说明世界经济趋势有所转向。一旦人们的疑虑打消,按理还是个好势头。至于这个疑虑徘徊多久呢?见仁见智。邻县的工地已偃旗息鼓了,死寂一片。看见一块块平整了的空地,孤零零的厂房水泥框架,仿佛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了。使人不禁心寒。这里,每分每秒都要付利息的。想到这里,周锦廷的心又像铅块一样的沉重。

他遇事不爱唉声叹气。人们看见他像往日一样生龙活虎,勇往直前。只有李佛生黯然神伤,他已察觉周锦廷一头浓密的乌发里,隐隐地露出了几根银丝。开放挑战的压力,在这位公社书记身上体现了超重负荷。人们这回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面临着要背负起整个世界。

“这一趟船会触礁吗?”李佛生嗫嚅道。

“你看呢?”周锦廷睨视了他一眼。

“可以绕过去嘛!”

周锦廷瞪着他说,“你是说不停航!”

“这不就绕过去了。”李佛生说得很淡定。

他俩想到一个点上来了。

吃完午饭。

周锦廷顾不上休息,找到了李煌康。他一眼看出,李煌康忧虑得眼眶现出了个黑圈儿。他管面上工作,四方八面的话都可以听见,可以更冷静地考虑停不停航的事。使他头疼迷惑的是,稍一不慎会丧失了这个机遇。自己家乡穷怕了啊!他听了周锦廷的意见,觉得有道理。船应该绕着走。千万别害怕邻近县社工地的一片孤寂的阴影在蔓延。他相信周锦廷有能力领着大伙儿闯过这道关口。

这是一个促人兴奋,而又使人苍老的日子!

仲夏。

周锦廷独自去了龙岗。

进门。

“我等着你找上门来。”张立峰笑道。“怎么样,老弟!”

“上门求教。”周锦廷说。

这位县领导习惯地晃了晃身子,说:“你是骑在虎背上,只有向前行了。”

“你这里怎样?”

“智取华山一条路——一往无前。”张立峰爽朗大笑了起来。他是瞄准了世界这个大气候。天不变道亦不变。

张立峰的笑声宛如给他注射了一服镇静安神剂。既然看准了就一直地走下去。

他想起鲁迅的话,世间上本来就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在一片下马声中,横岗悄悄地在运行,宛如天上的行星,在循着自己的轨迹运转。

港商们的眼睛都盯着这道轨迹,宛如在太空馆里凝视着灿烂多变的宇空。他们私下嘀咕,这横岗与众不同!他们从横岗清醒谨慎的意向里得到了反馈。筹码似乎该放在这里。因此,天气还未解冻,这里大致已长出了茸茸的青草。

他们不时过来观察。他们喜欢同横岗经济发展公司副经理陈胜兴探点信息。这位年轻经理在公司成立时,周锦廷就拉他上来,主持具体业务,洽谈,草拟经济合同,以及公司的经营管理。陈胜兴年轻有为,有主见,温厚持重,成熟自信。他还在长身体的时候,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折磨,留下来的是对人生信仰追求的冷静。凝聚在他年轻心灵里却是民族命运的沉积。他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着横岗人民的命运。正是这种振兴民族感情的认同,使周锦廷一眼就发现这棵苗子,让他才华的开展找着了一个适当的位置。他平日沉默寡言,喜欢思索,谨慎清醒。家里订了好几种报刊,常常独自研究参照探讨至深夜。由于工作关系,他跑了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好些国家,对当地经济的勃发都有所研究。有了不同的参照系列对比,对香港经济兴衰的轨迹看得也就比较清楚了。可以说,无论是经济信息、洽谈咨询,还是经济合同、资金流转方面,他都是周锦廷称职的参谋和助手。

他福分厚,有个漂亮贤淑的妻子,身材高挑匀称,矫健得像个跳高运动员。他俩是中学同学。她现在在一间港商厂里任厂长。下班后还得料理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陈胜兴还考上了市教育学院的进修生。每周上几个晚上课。他吃过晚饭,骑上自行车,蹬了二十公里的沙石路去上课,回来已是深夜。妻子在家里煮好了宵夜等他回来。陈胜兴已领了大专毕业文凭,他的成就里面,妻子无愧地占了一半。

当时,正值经济低潮。横岗也不例外地在这1985年的低谷里,像爬虫一样地蠕动。陈胜兴陪着香港老板一次又一次地看了整个工业区。他没有用降低来料加工工缴费去招引港商。他坦率地,不厌其烦地给老板说明白,这里碰到的障碍,别的地方也会碰上。但这里解决得比别的地方早一些,快一些。既然是大势所趋,迟迁厂不如早迁厂。何不趁早选个合适的地方,且目下装修建筑费用都便宜。他话不多,但几乎每一句都说到老板心里去。老板嘛!事事都计算着赢利。既然有利可图,势在必行,当然迟行不如早走了。他们经过反复思量,陆陆续续地落脚横岗设厂了。待到整个经济苏醒的时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横岗已走到前面去了。

据我了解,目前横岗有五百多间工厂。经济发展总公司先后签订经济合同近千份。到现在还未发现有一份出了漏洞。也未发现有一份给港商占了便宜。这确实难能可贵。

当我问及周锦廷的时候,他风趣地说道:“我多了两双眼睛,李佛生同陈胜兴!”

我想,面临着开放的、新的挑战,聪明的领导者会给自己组合上几双眼睛的。

这是横岗智囊团的眼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