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魔术师心理操控术
7145800000013

第13章 心理操控不能“来硬的”——魔术师知道你在想什么(3)

有时候,魔术师会通过神秘的表情来欺骗那些好奇心强的观众。在看到魔术师的神秘表情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观众就会对魔术师投入更多的关注。当观众由好奇转为感兴趣,进而变得有些急不可耐的时候,魔术师就可以继续魔术表演,从而使魔术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时候,魔术师也会利用假装惊讶的方式,来增强魔术效果。当魔术师露出惊讶的表情时,观众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发生了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也会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魔术师当时眼神所注意的方向。此外,有时候,魔术师会假装露出破绽,因为当他露出失望的表情的时候,观众们往往会为窥得其中的玄机而沾沾自喜,而在之后的表演中,当看到魔术师呈现出别样的魔术效果的时候,恍然大悟的观众们会更加惊喜。

除了利用表情,魔术师还会利用眼神的伪装来设计和表演魔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都会遵循一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制约的作用。对于个体来说,群体的意见或者行为会造成一种压力,个体往往会在这种群体压力下产生从众的心理,做出和大众一致的行为。为了研究这种从众心理,心理学家曾经利用一些志愿者进行了试验。按照心理学家的要求,这些志愿者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行走,并突然在某幢楼房前停留,假装注意观看其中的第六层窗户。心理学家预言说,行人一定会对志愿者的行为作出一定的反应。结果确实如此,只要有一个志愿者停下来观看窗户,路过的行人就有40%也会做出抬头看窗户的动作,而其中有5%的人干脆驻足观看一番。如果志愿者的人数增加到五个以上,行人中抬头看窗户的人数也会增至75%到80%。在魔术师进行魔术表演的时候,魔术师是观众们最为注意的对象,只要魔术师做出一定的行为,观众们一定会有相应的反应。比如,在魔术表演中,魔术师看向哪里,观众就会跟着看向哪里。魔术师常常利用观众的这一心理,伪装自己的眼神,使眼神和自己的关键性动作相分离,从而成功转移观众视线,制造惊人的魔术效果。

不妨看一个我国青年魔术师姜松明在表演中运用伪装表情和眼神的方式,来为观众制造惊喜的例子。

在日本大学为表演系的学生进行的一次讲座中的开场,姜松明表演了一个变酒瓶的魔术。他先是抿着嘴看向自己的左肩,在观众看来,他好像是发现衣服上有什么东西,大概是有灰尘吧,只见他用右手轻轻在左肩处掸了几下,紧接着,他又将目光转移到自己的右边肩膀上,用左手做了同样的动作。接下来,姜松明将右手伸向弯曲着的左臂,当他的右手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的时候,他的手中已经多了一只小型的酒瓶。他先是右手拿着小酒瓶做了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人们看清他手中多了一个小酒瓶后,他将小酒瓶由右手丢到左手,又由左手丢回右手,在右手第二次拿到小酒瓶的时候,他将右手伸向前方,使小酒瓶做了一个亮相,好像是要观众看清楚这只小酒瓶。紧接着,他的左手靠近右手,双手同时做了一个晃东西的动作。待他将双手都展示给观众的时候,观众们看到的小酒瓶,已经由一个变成了两个(这两只小酒瓶分别在姜松明的两只手中)。这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观众们看来,第一只小酒瓶是姜松明凭空抓来的,而第二只小酒瓶就是他从第一只小酒瓶中复制出来的。当然,这只是观众们的主观想法,也是魔术师设计这个魔术预期达到的效果。真相,当然不只是观众看到的这样。

任何魔术师变出来的东西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只是事先被魔术师藏到了观众注意不到的地方(姜松明也不例外)。如果对姜松明的表演进行还原,应该从他上台之前说起。在上台的时候,姜松明就将两只小酒瓶分别藏到了自己的左右两只袖子中,并尽量让自己保持自然的状态走上讲台。在向观众问好后,他伸出自己的左手食指指了指,好像是要指认什么人的样子,随后,这只手在空中做了短暂的停顿,会场立即安静了下来。随后,他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左肩,观众们的目光也追随着他看向他的左肩,在用右手做出掸东西的动作之后,姜松明将自己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右肩,观众们的目光也跟着转移到他的右肩。在第一次看到姜松明掸肩的时候,会期待看到什么特殊的东西。但在第一次看到什么东西都没有时,观众就不会再有期待,会认为他只是单纯地将衣服整理干净。这个时候,观众们并没有做好看到出人意料的东西出现的准备。他们自然也不会发现,在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到姜松明的左手动作的时候,他的右手已经悄悄做出自然下垂状,并将袖中的小酒瓶拿在了右手中。随后,姜松明将拿着小酒瓶的右手伸到尚弯曲着的左臂,做出一个虚晃的动作,一方面是摆脱观众对他袖子中藏东西的怀疑,另一方面也制造了凭空取物的奇特效果。在将小酒瓶拿到右手中后,姜松明先是让拿着小酒瓶的右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停顿,这样,是为了让观众们看清效果。在此之后,他又将小酒瓶由右手抛向左手,再丢回右手(整个过程中,姜松明一直将目光投到小酒瓶上)。由于魔术师看向哪里,观众们就会看向哪里,所以观众也都将目光投到了小酒瓶上。在松明第二次将小酒瓶拿在右手,并让小酒瓶做出一个亮相的时候,他的目光注视着右手中的小酒瓶,而他的左手,则悄悄下垂,让藏在袖子里的小酒瓶落到了左手中。随后,他用拿着小酒瓶的左手做出好像是从右手中将小酒瓶一分为二的样子,最后一个亮相,两只手果然已经变成了各持一只小酒瓶的状态。

在姜松明的表演中,他就是通过伪装自己的表情,假装在衣服上发现东西,使观众们产生好奇,并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肩膀以及手部动作上,又通过重复动作降低了观众们对出人意料的东西出现的预期,这样,通过这种心理落差,小酒瓶出现的效果就得到了增强。在随后的表演中,他则主要运用了眼神,利用魔术师看向哪里,观众就会看向哪里的原则,操纵观众们的目光到离他的关键性动作较远的地方,这样,在观众们搞不清状况的情况下,魔术表演已经结束,而摸不着头脑的观众,只能凭借自己的印象将魔术表演的奥秘归结为魔术师的手法或者特殊能力,而无法真正洞悉魔术的秘密。

小贴士

在一般情况下,表情是人们喜爱或讨厌等情感或者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面部以及身体姿势来揣摩这个人的内心情绪状态,在观众们看来,这个规律也适用于魔术师。然而,魔术师出于表演的需要,有时候会伪装自己的表情,通过一些故意装出来的惊讶、疑惑、失望或者开心等表情,来迷惑观众,从而为实现魔术的效果做足准备。

6.洞悉观众心理,巧妙设计魔术

在一次魔术表演中,刘谦在桌子上摆了可乐、七喜和芬达三种饮料,并告诉台下的观众说:“我昨晚做梦的时候梦到有人从这三种饮料中选择了一种。为了验证我昨天在梦里得到的信息是不是真的,我已经在这只牛皮袋中装了一瓶和昨晚我梦见的观众选到的饮料一模一样的饮料,接下来,让我们来验证一下。首先,我要找到昨晚的那位观众……”刘谦边说边走下舞台,在观众中仔细搜罗着,不一会儿,他将一位女孩请到台上,并告诉这位女孩,她就是昨晚出现在自己梦中的女孩。然后,他要求这位女孩走到桌子前,要求她从三种饮料中选出一种。在刘谦告诉这位女孩可以开始她的选择的同时,他将一只挡板放到了桌子上。女孩看起来有些犹豫,这时,站在女孩不远处的刘谦就拍拍她的肩膀说:“没关系,按照你的心意,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就是啦。”女孩看了看刘谦,开始选择自己的答案。由于挡板的阻隔,观众们无法看到这位女孩的手伸向了哪里,直到过了一会儿,刘谦让她将自己选择的饮料展示给大家看,观众们这才看到她选择的是可乐。而刘谦拿起事先放在桌角的那只牛皮纸袋,从里面掏出了一瓶可乐。

观众们看到刘谦手中的饮料和那位女孩的选择一样,先是鼓掌叫好,而后来就有人质疑说刘谦在那只牛皮纸袋中还放了一瓶七喜和一瓶芬达。刘谦问:“怎么,你们不相信?想看看牛皮纸袋吗?”台下观众立即表示同意,而刘谦则伪装成一副害怕泄密的样子,说:“不行,不行,不能让你们看!”这时,观众们反而更加怀疑这个魔术的玄机就在那个牛皮纸袋中,于是刘谦故作神秘地说:“你们一定要看吗?”“一定要看!”“就是不让你们看!”至此,由观众们的表情看他们已经有些焦急(这足以说明他们的好奇心有多么重),而刘谦叹息了一声,说:“好吧,既然大家一定要看,我就展示给大家看吧。只是,这可是我的秘密,所以,请大家不要笑我,也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人们似乎和刘谦签订盟约一般,齐声表示不会泄密。刘谦于是缓缓地将手伸向牛皮纸袋,随着一瓶可乐的亮相,刘谦又将手伸进这个纸袋,人们瞪大眼睛,又是期待又是好奇地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刘谦伸入牛皮纸袋的手,而他们失望地看到,刘谦的手中拿的依然是一瓶可乐。观众们变得更加好奇,而刘谦,则一边将牛皮纸袋袋口朝下向观众展示,一边笑着告诉大家:“我的秘密就是,我很喜欢喝可乐!所以,我出门的时候额外准备了几瓶可乐。”

随后,刘谦向观众们透露了自己演出成功的奥秘,他把那只挡板反过来展示给观众们,只见上边写着:“拜托,请选择可乐!”几个大字。原来,这根本就不涉及到魔术的手法等内容,唯一用到的就是观众的参与和配合,用到了他对观众的掌控。这种掌控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观众的选择上,他选择了一位看起来性格温顺的女孩,这种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较高的认同感,不容易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也乐于帮助和成全其他人。而刘谦说这个女孩曾经出现在自己的梦里,出于对权威的崇拜心理,这个女孩会希望配合刘谦完成表演,会希望自己成为刘谦口中“奇迹”的见证者甚至是实施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周围人侵犯了这个空间,这个人就会感觉不舒服,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则促使他希望尽快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在刘谦让女孩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一直站在离女孩非常近的位置,女孩为了摆脱这种局促场面,定然会迅速做出选择。对于她来说,哪个选择不是重点,快点离开舞台才更加重要。

刘谦微笑着鼓励女孩做出选择的时候,用下巴示意她看挡板上的字,但在观众眼中,她只是在看那几瓶饮料而已,观众们当然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但那位离刘谦非常近的女孩,定然会看到挡板上的“拜托,请选择可乐!”这几个字,“拜托”二字会让这位女孩产生一种自己被信赖的感觉,她自然也不愿意辜负这种信任,尤其这种信任是来自于一位在魔术领域非常有成就的魔术师。因此,她做出符合刘谦心意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一位性格温顺的女孩来说,刘谦所做的这些准备已经绰绰有余。但显然,挡板上的字对于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来说显然不是特别保险,假如刘谦选错人,被当场揭穿,那么,他面临的必将是很大的尴尬,甚至是事业上的一大污点。当然,刘谦不会让这一切假设成为现实,因为他的准备还不仅限于挡板、侵入私密空间以及挡板字眼。假如是一位不太配合的观众,他也不用担心魔术表演失手。刘谦为了向观众揭示自己的秘密武器,又请上来一位观众,并把挡板拿开,让这位观众做出选择。那位观众先是将手伸向了离他稍微远一些的芬达,然而,尽管用了很大的力气,他还是不能将这瓶饮料从桌面上拿起来。随后,他又将手伸向了离自己近一些的七喜,遗憾的是,他仍然无法将饮料和桌面分离。第三次的时候,这位观众将手伸向了可乐瓶,瓶子轻轻松松地就被他拿在了手中。原来,在这三种饮料中,只有可乐瓶能够被观众拿起来,而其他两瓶,则被牢牢固定在了桌面上。假如有观众像第二次上台的这位观众一样,没有看到挡板或者故意不配合,他也无法做出其他的选择,而在魔术师近距离的威慑以及需要尽快做出选择的心理压力下,他就只好按照魔术师的心意选择可乐了。

刘谦还告诉观众们,有时,自己尚未选择一位看起来能够配合表演的观众上台,就有一些蓄意让魔术师难堪的观众抢先上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对这位抢先上台的观众的心理威慑程度,他就会将手放到观众后面颈椎的位置,表面看来,刘谦是笑意盈盈地鼓励这位观众做出选择,实际上,他则在暗暗用力,以致这位有心拆台的观众在这种压力下,不敢做出其他举动。当然,在跟第一位女孩讲话时,他并没有用到这一招,而确实是单纯鼓励性地拍了拍这位女孩的肩膀。

尽管这个魔术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体现了刘谦对观众心理的熟悉程度。比如,他在挑选上台配合的观众时,选择的是一位性格温顺的观众,他熟知这种性格的观众的想法,也知道如何操纵和利用她的想法。利用自己是观众心目中魔术领域的权威,鼓励上台观众配合他的表演,利用“拜托”以及梦中出现的女孩的故事,传达一种自己对这位观众的信赖,也使得女孩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魔术师的信赖,在这种情况下,她一定会乐于成全魔术师。而进入观众私密空间,行为威慑、心理施压等方式,也是魔术师为了保证魔术的成功,面对所有人群,做出的适合操纵观众行为的精心设计。此外,为了加强魔术效果,刘谦更是巧妙利用到了观众对牛皮袋中装有多种饮料的疑问,通过假装不配合等方式,增强人们对牛皮纸袋的兴趣,也增强人们对牛皮纸袋的怀疑,这样,真相揭晓,人们自然也更为欣赏这个魔术,而这个魔术也更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小贴士

无论是从选择配合观众,台词的设计,还是从自己的站位、表演方法的编排等,魔术师都是从观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对观众心理的揣摩,来保证魔术表演收获成功的。魔术师只有洞悉了观众心理,并巧妙进行魔术设计,才能保证自己的演出获得最终的成功,使魔术达到预期的精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