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前沿管理:13位中国商界大师的经营理念
7153100000036

第36章 策动独到的财富计划(2)

这些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品尝过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苦果,遭遇过语言交流中南辕北辙的尴尬。在西方社会生活了多年,他们知道,交流、学以致用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语言是和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思想逻辑和思维方式。如果只懂得它的语言,而不懂得它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交流的隔膜和尴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王强推出了他的美国口语教学法,总结出了学习美国口语的6大技巧。

杜子华则开创了中国首家英语电影听说班,为准备出国的留学生找到了一条培训口语、听力和语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的最佳途径。他还开办了TSE考试辅导班,治疗英语语言疾病的语音提高班,在强调运用语言功能的同时,将东西方文化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常常为国内满街的英语病句脸红的包凡一,创办了英语写作中心。他还和何庆权合作编写了《留学书信写作指南》,指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努力进入国外一流大学。

1999年,当国人大多不知"雅思"为何物时,胡敏创办了雅思考试培训部,为去英联邦国家留学的学生进行英国"托福"培训。如今,新东方雅思考试培训部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雅思考试培训基地。

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徐小平办起了新东方出国留学咨询处,为找不到人生定位的青年进行人生策划和设计,使许多处在迷惘中的青年找到了方向,获得了成功。

这场学习的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和反思,它还带来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俞敏洪的"激情式教学";王强的"美语思维"课;江博的"英语教学麦当劳模式";杨继在教学中对表演艺术的引进;宋昊创造的极具特色和魅力"宋氏教学语言"……

这一切,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新东方"成为一个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活力和魅力的地方。

让利是取胜的法宝划

俞敏洪从来不讳言自己出奇制胜的法宝:让利。"让利于学生,让利于教师,让利于管理者,让利于社会。"这个连傻子都觉得有些傻的招儿,在他的成功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新东方创业之初,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当时出国考试培训市场已经有了30多家单位,俞敏洪只做了三件"小事",很快从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一,当时市面的收费在300元到380元,俞敏洪将价格降到160元;但是考虑到价优未必质优,俞敏洪为了吸引学生,开设了免费培训课,20次授课之后,感觉效果不错的学生再交160元继续学习。这当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二,当时许多培训班在学费之外,开班后往往又以最新资料等名目另外收费,在新东方所有资料对学员一律免费赠送。绝不让学生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是新东方恪守的信条。三,经常给学生以惊喜,比如发给大家各种资料,赠送新东方的笔记本,这些"小礼物"培养了学生与新东方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新东方虽然没有刻意宣传但却具有良好口碑的原因之一。

新东方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那就是以"励志"为核心取向,这个取向在目前可能还不成熟。不少学生现在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初在新东方所学到的单词,但是他却可能还记得新东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过、激励过他的话,而正是这种"励志"的精神,使新东方的学生从心底对社会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是新东方超出于其他众多同类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东方要把"励志"这一点提炼出来,加入到各种培训之中去。

新东方目前还正在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在扬州已投资建立了一所占地400亩的学校,其中2000名中学生、2000名小学生。俞敏洪认为新东方所办的中、小学不会等同于现在的一些贵族学校,这些学校的办学思路存在偏差,只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新东方所办的中、小学将会努力将新东方的"励志"精神传承下去,使学生不再受到考试的不合理性困扰。而新东方也在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寻找图书出版等一类的商机。

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今天的新东方仍然得以贯彻,目前,虽然新东方在出国考试培训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完全有能力操纵价格获取更大的利润,但仍然以实惠的价格服务于学员。1995年底,新东方发展进入第二个重要关头:学校的迅速膨胀使俞敏洪个人驾驭能力已经感到很吃力,为了使事业健康发展,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当时,在国内的熟人并没有发现志同道合者。在美国,他找到了昔日的同窗,由于彼此了解和信任,这些同学没有任何条件来到了新东方,开始了新东方"迅速发展"、"矛盾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由于他们的加入,新东方又开辟了出国咨询、口语培训、大学英语培训等业务,这样,从单纯的出国英语培训,新东方已经开始提供多品种的教育服务。但是在发展中也产生了矛盾,个人利益如何保证的问题提上日程。于是从1998年开始酝酿,到2000年结束,完成了新东方从一个手工作坊向一个现代化企业转变的过程。对俞敏洪而言,从昔日个人管理惟我独尊到今天的董事会管理集体决定,变化是巨大的。

对管理者的让利实际上是形成了新东方强大团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团队在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也会有矛盾,但绝不会有什么"散伙"或"集体辞职"之类的事情发生。这样的团队才能保障我们事业的未来,精明的人应该学会放弃,应该知道放弃的背后会得到什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富

"有悟性地去读书",这一直是俞敏洪所推崇的,但这也需要条件,比如大学时没有经验也就缺少悟性,这时候读书的效果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俞敏洪认为,读书应该分两类:一类是为了提高修养,提高智慧;另一类就是为了提高技术。"到了我这个年龄读书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功利性读书;另一类是非功利性读书。我现在读书,读非功利的书比读功利性书重要,非功利的书是一种指导思想,简单的说是一种人生价值定位,人生价值定位不准,所做的事就做不大。"看来,俞敏洪声称的非功利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比如在他的观点中非功利地读书,还是为了做更大更好的事。

新东方做了10年,俞敏洪对待许多问题显得更加通达。人生的价值在原则上应该分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包括金钱、财富、地位这些东西,无形价值包括智慧、思想、人生感悟、经验以及判断事物的感觉这些东西。他认为,在变幻多端的世界里,有形价值是不太容易把握、很容易丢的,比如今天有钱明天可能就没钱,今天是好名声明天可能变成坏名声;只有无形价值是丢不掉的,心态好、拥有智慧,这比什么都重要,说穿了有形价值就是无形价值的副产品。

俞敏洪举了一个例子很贴切地说明了上述观点。他是从屠格涅夫的一个短篇中看到的:一个穷人跟一个富翁打赌,如果这个穷人能在一间房子里10年不出来,富翁的财富就全部归他,穷人提出的惟一条件就是可以读书,结果穷人可以赢,但他在10年的读书中得到的智慧使他在10年结束的前一天夜里留下一张字条不辞而别,这张字条含义是感谢富翁让他得到了智慧,这财富已远远超过了富翁的财富。这个故事的意义还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告诉了人们读书的深度与经过:这个穷人先看小说,后读外语,后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后是宗教类书,最后什么都不看,只坐在屋里沉思。

这其实就是许多人读书的轨迹,余敏洪称自己也不例外,他读书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时代,这时候读诗歌小说;大学毕业后读一些理论性书;创办新东方后慢慢开始读哲学;现在早已进入了读书的非功利时代,偏重于寻求人类终极意义的书,比如禅宗。

许多人都知道俞敏洪本人尽管非常想出国留学,但一直未能满足愿望,但他的几个重量级副校长却都是些著名的海归派。这就让新东方一直处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之间。

俞敏洪很喜欢南怀谨,他认为南怀谨是现代学者中比较通达,领悟了人类终极意义的一个人。他家有一套南怀谨全集,他认为南怀谨的书是通过综合古代的经典著作,比如易经、论语、庄子等来阐释他对人生境界的看法,这些看法跟俞敏洪自己心中想的东西非常契合;此外,南怀谨的书全都是一些故事,夹叙夹议,可读性很强。

"虽然中西文化在顶极意义上来说是相通的,最终目标都是追求人类快乐的生活,但从氛围上讲还是有许多的差异。你如果要求中国的企业家按西方的方式做事情,可能他底下的员工都被他气跑了;相反如果完全按照东方的习惯,不带入西方的企业理念进行内部的适当调整,那么这个企业又完了。我觉得两者文化的结合最好,对付中化人物时用中式的方式,对付西方化人物的时候用西方的方式,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家多读中西方文化的书,对中西方文化要有深刻了解。这样一来,西方企业家的个人传记就变得比较重要,比如韦尔奇的《直面人生》这样的书。"俞敏洪称他把这本书的中英文都看了,而且看英文版的时候中文版还没出来。

他认为《韦尔奇自传》讲述了一些企业内在管理的最基本思想和一些基本原则,书中好就好在有很多例子谈到了对价值观念的评判,韦尔奇一直不让步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但中国企业家做不到,中国企业家要顾及许多关系,人际关系、人情关系、领导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