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7163400000050

第50章 平等与和平(1)

——一九九六年八月五日法国巴黎国际会议厅

国际佛光会第五次世界会员代表大会

各位嘉宾、各位会友:

欢迎各位来到崇尚自由民主的巴黎,参加佛光普照的盛会。永久的和平是千古以来,人人梦寐以求的美景,尤其处在这个是非颠倒、战争迭起的时代里,人人自危,大家对和平更是渴望不已。然而,“以战止战”的和平主义经常被人利用,反使人类的祸害频传不已!

今天,举世纷纭,政治上的以强欺弱,经济上的贫富不均,宗教、种族的排挤,男女、地域的分歧,这些不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莫不是因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所引起,所谓“不平则鸣”。因此我们在“国际佛光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此刻,提出“平等共尊,和平共荣”来作为大会主题,正是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大众都能将平等的观念、和平的福音带回去,唤起地球人的觉醒与共识。

关于平等的主张,自古有之,但终未能究竟切中时弊,解决问题。今以佛法的“生佛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事理平等”、“空有平等”的原则,谨提出四点意见来说明对平等的看法:

一、平等必需要人我共尊

先贤曾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平等不是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对方就范,而应该顾及对方的尊严,唯有人我共尊才能达到彼此平等的境地。像东西德过去的隔离、现在南北韩、巴尔干的分裂,彼此剑拔弩张,一直无法达成和平相处。因此,只有在人我平等共尊的理念下,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南北韩、台海两岸、以阿之间,如果彼此尊重,人我无间,则和平又哪会遥遥无期?

在佛教教义里,对于不同国家、种族、阶级、性别、年龄的人们,也最能赋予尊重,平等对待。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佛陀喊出:“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主张。正因为佛教拥有“人我共尊”的平等特性,心物一体的平等主张,因此在僧信两众携手合作之下,佛法得以迅速风行印度,乃至流传世界,也都能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和,相互尊重,在历史上唯有佛教在流传的过程中未曾发生过战争流血的冲突。可见人我共尊是平等互惠的基石,也是和平进步的良方。

有人说:“世间上没有完美平等的事情。”诚然,事相上的平等很难达成,但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观念。例如:母亲喂幼儿吃饭时,自己也张开嘴巴,作势诱导,所以母子之间水乳交融。父亲以身当马,让小孩骑在上面玩耍,因此父子之间心意相通。世间大小尊卑岂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唯有泯除成见,彼此共尊,人我同等,相互接纳,才能和平相处,共享安乐。

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在智愚美丑、贫富贵贱上有所不同,但论及全众生的本体自性,并无二致。这就好比三兽渡河,足有深浅,但水无深浅;三鸟飞空,迹有远近,但空无远近。我们应该以悲悯的胸怀来看待众生的苦难,以人我共尊的平等角度来包容彼此的差异,这才能促进和平!

二、平等要彼此立场互易

佛教里,佛陀告诉吾人,如何建设平等观念?必须要视人如己,一切众生皆如罗睺罗,必定能爱人如己。经典上也一再提醒我们,如何增长慈悲胸怀?见到别人苦难,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设想,假如他是我,或假如我是他,如此立场互易才能建立自他平等的相处。能平等相待,世界怎会不能和平?

我们见到一个身体残缺的人,有我优你劣的心态,怎能达到平等的尊重?必须要想残障的是我,立场互易以后,自然心境就会不同。

将社会上的丑陋缺失,看成与自己有关,自然不会排斥,自然会以慈悲胸怀,以平等观念去对待。所以唯有人我互易,异地互惠的平等方式,才能和平共存。

提婆达多多次害佛,佛不以为迫害,反而认为是逆增上缘,指鬘外道凶残暴虐,佛陀设身处地的施以慈悲,终能感化。

在《法华经譬喻品》的火宅喻故事中,瞎子、跛子各有残缺,却各展所长互助合作,所以能一起逃出火窟,幸免亡身之难,但同为一蛇之身首尾之间却由于互有排斥,不能兼容,所以同归于尽。众生与我名虽有殊而体不殊,惟有互易立场,彼此成就,才能发扬平等的真谛,自利利他,这都在我人心念一转,平等现前,尊严必见,有何不能息争和平!

三、平等因为是万法缘生

宇宙万有不过是个因缘和合的假相,离开因缘,了无所得。即以我人为例,人之所以为人是个人业识与父精母血的因缘结合,方能出生,其后生命的延续生存,更须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提供种种食物资粮;一朵小花,也必须要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因缘和合而开;一栋房子,也要有钢筋、木材、水泥、砖瓦、工程师的构思等有形无形的因缘条件才能建成;工商企业则要先筹集资本、调查市场、改良品质、研究促销,生意才能顺利开展。在我们生活境遇中,无处不是因缘:父母生养我们是血亲因缘;师长教育我们是学问因缘;农工商贾供养我们生活物品是社会因缘;出门乘坐交通工具是行路因缘;观赏娱乐节目是视听因缘……人们若离开因缘,任谁也无法生活下去。

也就是说,宇宙人生的一切都是因缘相互成就,相互存在。佛教的因缘果报,正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理的关系。例如:说到时间,必定是有过去到现在才有未来;说到空间,有了东西南北方向才有中心;说到人间,有了你我他,人才能建立共存的生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树上的果子能与地下的种子没有关系吗?所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万法缘生的定律不外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相由缘现,多从一生,佛由人来成。这说明:人我彼此相依,互生互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缘生缘灭,彼此互为相等。能明白万法缘生的道理,才能从差别中求取平等,才能从矛盾中求取统一,发现一如的真相。

世间诸法虽有相状力用上的差别,但究其法性,则是一味平等。懂得因缘法,认识自他存在离不开因缘,则处处种好因,时时结好缘,人生必能有好因缘,凡事无往不利。所以即使是一人一物,一草一木,即使天涯海角的点滴事物看似与我无关,却都是我们生活上的恩惠,重要的助缘,我们也要心怀感激,时思报答。人人能平等对待万物,广结善缘,则世界焉有不能和平之理?

四、平等真义乃一多不异

一般人喜多厌少,以致比较、计较,起惑造业,这个世间也因而纷扰不断。其实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异,性相圆融。因为万法一如,同体共生。随举一法,都与全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小国卢森堡或新加坡的总统到欧美访问,大国如美法总统,也一样要亲临机场迎接,以表尊重。因为不管国家大小,人民多寡,在一个同盟之下,价值是一样的,此即是一多不异的平等真义。

南美的巴西,拥有一片广大森林资源,具有调节地球上气温的作用,联合国曾明文规定,要巴西保护这片森林,不得任意砍伐。这虽只是在巴西国内的一个定点,但却可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环保存亡。

我们常看到世界各地有着几十万人或几百万人的示威游行,过程都非常激烈,但只要为首的领导人,登高一呼,立即可以解散;一个独裁暴君,万千群众亦可推翻,可见其中一多的关系并没有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