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外交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7169100000013

第13章 管仲的故事(4)

齐桓公即位的第四年(前682),宋国发生争夺君位的内乱。原因在于公元前684年齐和宋联合攻鲁,但是宋国首先遭到突袭,大将南宫长万被俘,在宋国的请求下南宫长万才得以回国。一次,宋闵公与南宫长万打猎时,闵公的言辞激怒了南宫长万,长万在第二年杀死了宋闵公,另立宋闵公的叔伯兄弟公子游为国君。但宋人不服,杀了公子游,立闵公的亲弟弟公子御说为国君,这就是宋桓公。公子御说虽已即位,但是地位很不稳固,一直也没有得到诸侯的承认,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危险。恰在此时,周庄王驾崩,周僖王登位。于是,管仲建议齐桓公派隰朋到周朝去,一方面是恭贺周僖王登基,另一方面则是请周天子下旨,以齐国为主,大会诸侯,将宋桓公的君位安定下来,以此作为齐国称霸的契机。公元前681年春,齐桓公邀集宋、陈、蔡、邾等国在北杏(齐地,在今山东东阿县北)会盟,平定了宋国的内乱。这次会盟还征召了一个叫遂的小国(在今山东肥城县南),但遂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到会。同年夏,齐桓公便借诸侯的兵把遂灭了,并且派兵到遂国去驻守。齐国灭遂。其实是杀鸡给猴看,目的在给鲁国一点厉害瞧瞧。因为遂是鲁的北边邻国,齐灭遂。就直接威胁到鲁。当时鲁国在齐国的邻圈中是最强的,义曾两次打败齐国,对齐国从来不太服气,因此鲁国是当时齐国通向霸主道路的主要障碍。但由于齐桓公在管仲的策划下一一方面努力与鲁修好,返还以前所侵占的鲁国的土地,与鲁国关系有所改善;现在义通过灭遂示之以武,给予一定的军事压力;加上鲁国看到许多诸侯国都归附了齐国,感到寡不敌众,所以齐灭谭后,鲁国也就主动与齐修好。

齐桓公五年(前681),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盟会。将盟之际,曹刿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说:“马上退还侵占我们鲁国的土地!”齐桓公当时迫于无奈答应退还,曹刿扔下匕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双方订立了盟约。桓公回来后想背弃盟约并想杀死曹刿,管仲进谏说:“如果被劫持时答应了别人的要求,然后义背弃诺言并杀掉了别人人,这只是自己的一时快意而已,却丧失了诸侯对齐国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能这样做。”于是齐桓公把曹刿三次战败所丢失的全部土地都还给了鲁中国。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都认为齐国守信而愿意归附齐国。这是齐桓公实现霸业的关键一步,也是管仲以德兼以武的策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周僖王二年(前680),郑国的国君为了巩固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地位,也主动与齐交好,以结为自已的外援。于是齐桓公于同年冬邀集宋、卫、郑三国在鄄(音juan,—卫地,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北)会盟,周天子也派单伯参加了这次盟会。第二年,即齐桓公即位的第七年(前679),齐、宋、陈、卫、郑五闫又在鄄地重新会盟了一次,在这次盟会上齐桓公订立了“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母(毋)乏耕织之器”的盟约,这显然是齐桓公为了齐国工商业的发展所制定的低关税政策,各国都不太同意这个约定,但是出于对齐国的畏惧,也只好同意。正是在这次盟会上,齐桓公开始登上了霸主的宝座。同年夏,鲁庄公夫人哀姜也到齐国结好。到这时可以说,黄河下游的鲁、郑、宋、卫四大国都已顺服齐国了。

齐桓公称霸,说明管仲所制定的内政和外交策略,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七、管仲运筹策,霸业大发展

齐桓公虽已称霸,但他的霸主地位还很不牢固,所以管仲的下一步任务,就是辅佐齐桓公巩固和发展霸业。综观管仲为齐桓公所谋霸策,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尊王攘夷,救灾恤邻,征伐不服。这几个方面是交错运用的,而中心则是尊王攘夷。尊王的实质,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攘夷就是抗击异族的侵扰,这同救灾恤邻是一致的,目的在于安定中原诸侯国,以巩固齐国的霸主地位。征伐不服则是管仲“示之以武”的策略的继续。

齐桓公称霸之始,诸侯内部尚未完全和谐,因此又相继发生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例如郑国自郑庄公以来与宋国所结下的世仇,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释。因此桓公称霸的当年秋,就发生了郑国侵宋的事件,这是违反同盟原则的。为此,第二年(前678)夏,齐桓公便联合宋、卫两国伐郑,迫使郑国认错屈服了。接着鲁国又出现了叛齐的迹象,齐桓公又联合宋、陈两国,把鲁国打服了。与此同时,又发生了遂人反叛齐国、攻杀齐国驻军的事件,齐桓公又出兵把反叛者歼灭了。这期间,还经过了种种复杂的斗争,直到公元前667年夏,齐桓公邀集各诸侯国在幽(宋地,在今河南兰考县)会盟,霸业才大成,这时已是齐桓公即位的第十九年了。这一时期,即从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称霸,到周惠王十年(前667)幽地会盟,可以说是征伐不服,巩固霸业的时期。由此可见,“示之以武”始终是管仲辅佐齐桓公谋求霸业的重要手段。

同年冬,周惠王派卿士召伯廖赐命于齐桓公,正式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并且命令齐桓公去讨伐卫国。原因是周惠王的祖父周庄王很宠爱王子颓,但是庄王死后由太子胡齐即位,是为周僖王。周僖王即位五年之后去世,由太子阆即位,这就是周惠王。周惠王即位之后把王子颓的老师为(音wei)国的菜园子拿过来做了自己养马的苑囿。边伯的房子接近王宫,惠王也霸占了它。惠王还夺取了子禽祝跪与詹父的田地,并且没收了詹父的俸禄。因为以上原因,荔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四家,便联合起来作乱,并召集南燕和卫国的军队攻打惠王,惠王出奔到温地,并向郑厉公求救。郑厉公把惠王安置在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栎地。郑国于是拥立了周僖王的弟弟王子颓即位为君。公元前674年冬天,王子颓宴请对自己登上君位有功的五位大夫,演奏六代的音乐来助兴。郑厉公听说之后,和王室的执政大臣虢叔说:“我听说音乐有它固定要演奏的时节,在不该演奏的时候演奏,那就是灾祸快要到来了。现在王子颓的歌舞之声不绝于耳,这是音乐引起的祸乱呀!”于是郑厉公和虢叔率领军队攻入成周,王子颓逃往卫国,卫惠公收留了他。周惠王复位。周惠王对于卫惠公收留王子颓大为恼火,但是因为当时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也只能忍气吞声。现在齐国的势力强大,周惠王就命令齐桓公为自己出这口恶气。

齐桓公于第二年(前666)春兴兵伐卫,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奉了王命去讨伐敢于叛周之国,以示“尊王”。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卫国只得认罪屈服了。到这时,黄河下游地区的诸侯国,才在齐国所高举的“尊王”的旗帜下,结成了一个集团。

这一时期,山戎经常侵扰燕国。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山戎又大举侵燕。燕向齐求救。齐桓公和管仲商量对策,决定出兵救燕,并向鲁国请兵支援。鲁庄公口头上答应出兵,实际却按兵不动。齐桓公独率齐兵讨伐山戍,山戎抵挡不住,逃往孤竹国求救。齐桓公和管仲带领军队一路追击,却误入瀚海,大风四起,辨不清方向,拿出携带的火种点燃火把,当即就被吹灭,再也无法点燃。这时管仲给桓公出主意说:“都说老马可以顺着原来的路走回去,我们试一试吧。”于是找了几匹老马,解开缰绳,军队跟在老马之后,果然找到了来时的路。

走出瀚海的齐军,越战越勇,一直打到令支(山戎的盟国,在今河北滦县和迁安县之间)、孤竹(也是山戎的盟国,存今河北卢龙县南),为燕国解除了祸患。燕庄公对齐国感激不尽,在送齐桓公回国时,不知不觉中已经送到了齐境。齐桓公说:“除了天子,诸侯之间相送是不能超出自己的国境的,我不可以对燕国无礼。”于是把燕庄公送至齐国的疆域划为燕国的领土。管仲让燕庄公重新学习召公之政,就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向周王室纳贡,燕国自然也就加入了同齐国的联盟。诸侯听说之后,都来归附齐国。这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攘夷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但是,齐桓公对鲁国的言而无信大为恼火,想要移兵伐鲁。管仲劝谏说:“讨伐远国而攻打近邻,邻国就不会亲近我们,这不符合霸王之道。再说我们攻打鲁国,鲁国必然会投靠楚国,这样我们就一举而两失。”齐桓公说:“照你这么说,我们对鲁国就这么算了不成?”管仲说:“不!”于是他向齐桓公献了个以德报怨,以求安鲁之策。管仲说:“君伐山戎所获得的珍宝器物,都是中原地区国家所罕见的。君把这些宝器拿出一部分来给鲁国,就说是进献给周公庙的祭品。这样鲁国必然会惭愧而感激我们,天下诸侯也会更加亲信我们。”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拿出一部分宝器来献给周公庙。鲁庄公果然对齐国既惭愧,又感激,所以第二年齐国伐莒,鲁庄公便下令全国的丁男都参军入伍,连五尺童子都动员起来,支援齐国伐莒。鲁国知道齐桓公的做法是听信了管仲的意见,所以对管仲尤其感激,特意抽调人力、物力为管仲的私邑小榖(在今山东东阿县)筑城。天下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纷纷表示愿意听从齐国的号令,于是齐国的威望大增。一百多年后的孔子淡起这件事,还十分感慨地说:“人们说圣人能够转祸为福,以德报怨,就是说的像这样的事情啊!”

以德安鲁的事情还没有完。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鲁庄公没有嫡子,在临死前打算立党氏之女孟任的儿子般为君。庄公死后,其弟季友立般为君,般在党氏舅家侍丧。古时候女子出嫁,出嫁女的妹妹和侄女要陪同出嫁,被称为媵。鲁庄公娶齐襄公的女儿哀姜时,作为媵陪嫁的是她的妹妹叔姜。哀姜没有儿子,叔姜有个的儿子叫开。哀姜与庄公的弟弟庆父私通,想立叔姜的儿子开为君,于是庆父派遣曾经与公子般有争执的一个国人到党氏家中杀死了般。庆父立公子开为君,是为闵公。闵公二年(前660),庆父杀死闵公,打算自立为君。但是鲁国人民厌恶他,庆父被迫逃到莒国。季友带着闵公的弟弟公子申从陈国流亡到邾国。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为安定鲁国,齐桓公依管仲之谋,立公子申为国君,并大义灭亲,杀了他的侄女哀姜。季友奉公子申回国即位,是为鲁僖公。

周惠王十六年(前661),狄人又起兵攻打邢国(在今河北邢台市)。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的性情如豺狼一般,是没法使他们满足的。诸夏之国都是亲戚,不可丢下他们不管。安乐是酰毒,不可过分留恋。请您发兵救邢吧。”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便发兵去救邢国了。

到第二年冬(前660),狄人又起兵侵卫。卫国当时是卫惠公之子卫懿公在位,卫懿公非常喜爱鹤,喜爱到痴迷的程度,宫中的鹤还封有官阶和俸禄。所以在狄人侵伐卫国时,卫懿公想发兵据守,但是很多兵士叛乱。大臣都说:“国君您喜欢鹤,还是让您的鹤将军去抗击狄人的进攻吧。”卫懿公至此恍然大悟,后悔莫及,亲自带兵作战,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狄人攻入卫国,杀死了懿公。狄人长驱直入,攻打到卫都(初都于沫,即今河南淇县),把卫国灭了,还追赶卫的遗民,一直追到黄河边。宋国救出卫的遗民,男女总共才七百二十人,加上共(今河南辉县市)、滕(今山东滕县西南)两邑的居民,才凑足五千人。宋国就在曹地(在今河南滑县东)立了卫惠公庶兄昭伯的儿子申为卫君,这就是卫戴公。齐桓公又听从了管仲的意见,派自己的儿子公子无亏带领三百乘兵车,三千名甲士,去替卫国戍守曹邑,又送给卫国乘马、祭服以及牲口、木材等等,帮助重建卫国。

时隔不久,狄人再次进攻邢国。于是齐桓公又邀集宋、曹两国的兵救邢。邢国的人逃出城来的,都投奔到诸侯军队中。诸侯的兵终于把狄人赶走了。邢国原来的都邑已被毁,齐桓公便把邢国迁到了夷仪(邢地,在今山东聊城县西),并命令诸侯的军队替邢国筑城。这时,卫戴公卒,弟文公即位。齐桓公把卫国迁到楚丘(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又命令诸侯的军队在楚丘筑城。邢、卫两国的人民都非常高兴,史书上记载:“邢迁如归,卫国忘亡。”意思是说:“邢国的迁民好像回家一样,卫国人也忘记灭亡了。”

救燕、救邢、存卫,是齐桓公遵照管仲攘夷、救灾恤邻的策略干出的二大功业,而安鲁则是管仲以德亲四邻的外交策略的一次最成功的实践。

这一时期,齐国的势力迅速发展,就连原来楚的盟国江、黄(江在今河南息县附近,黄在今河南潢川县附近),现在也归附了齐。这当然引起楚国的不满,加上楚早有向中原扩张的野心,因此就用连连伐郑,来打击齐国在中原地区的势力。于是齐桓公便考虑联合诸侯救郑的事。恰在这时,齐桓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最后由于管仲的策划,促成了伐楚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