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刚经学记
7170400000021

第21章 第六讲(4)

这是本经里第二度的校量功德,比上一次校量功德更为殊胜。前面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来布施无量有情的福德与能受持解说《金刚经》四句偈的人比较,就说明法施功德胜过财施。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哪怕四句偈,他所感得的功德都要超过前人的功德,现在就更加彰显。现在是以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来布施的福德与能受持解说《金刚经》四句偈的人所感得的福德相比较,然后就彰显持说《金刚经》之人福德更为殊胜。

所以佛陀问:“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沙子数量那么多的恒河,恒河里的每一粒沙都作一条恒河,那么多的恒河,所有河里的沙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仅仅是恒河沙数恒河就已经多得无法计算了,何况是所有河里面沙子的数量呢?那更加多得无法想像。

佛陀看到教化众生机缘成熟,就说:“我今天实实在在以真实语来宣说财法二施的差别,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遍满上述那么多所有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作布施,他所招感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就说:“非常多,世尊。”

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信受修持《金刚经》,哪怕只能受持经中的四句偈,为他人宣说,其功德已经远远超过前面所说的‘以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作布施的福德’。”

譬如有一颗救命神丹,一粒就超过一万个医生所开的药方,摩尼宝珠只有一颗,也要胜过一千种大海里的种种珍宝。同样,至理一言,可以超凡入圣,略持此经乃至于四句偈都能让自他明心见性,成佛有分。所以“此福德胜前福德”。

因为佛经的精华,佛法的心要义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波罗蜜多是遣除众生无明实执的唯一根本因。“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要拿起般若智慧利剑才能斩断无明实执的锁链,本经更加是般若的精华,所以就会有这么一个赞叹。

持诵《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这是因为不可思议的缘起力所导致的,要能妙用缘起,依靠佛和佛经为缘起作功德的话,殊胜果报不可思议,你在三宝前做一些极小的事情,都能获得非常大的功德。

譬如唐朝时有一个人持诵《金刚经》,因为宿世恶业的缘故,他得了一种恶病——麻风病。以前麻风病是没办法治的,马上要隔离,不然传染就麻烦了。

因为没办法治好,身体看着一块块就烂起来,家里人没办法,就把他弄到杳无人烟的深山里去,给他留了一点食物,只能这样让他自生自灭,他就痛苦绝望到极点。

祸不单行,他正在痛哭流涕的时候,看到一只猛虎朝他走过来,哎呀!他吓坏了,这时,他突然回忆起自己以前念过《金刚经》中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想到:我肯定被这只老虎吃掉,临死以前念几句吧,身体吓得发抖,话都说不出来,但心里一直还在念。

那只老虎还是继续朝他走来,他前面还在想:我念念这只老虎不会朝我走过来了吧?可后来感觉念经好像还没起什么作用,没什么力量,老虎还是朝我走过来了,吓得晕了过去。但晕过去之前还是一直在心里念,因为没有其它救命稻草了。

念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晕过去了。醒后发现老虎已经走了,原来老虎走过来并没有吃他,而是用舌头舔他那些伤口,所有的伤口都平复、痊愈了,这是《金刚经》不可思议的殊胜力。

《佛陀种姓经》上说:“于导师佛陀,虽作微小事。转种种善趣,后获菩提果。”在三宝面前哪怕种极微小的一点因,供一朵花、一盏灯,这个都一直不会灭,这种果报能让你多生多世都转生善趣,都能闻佛法,一直到“后获菩提果”。所以我们要能信受佛的金刚语,受持解说殊胜的《金刚经》,并且广宣流布。

以前的林则徐也是这样的。他是早上念一遍《金刚经》,晚上念一遍《弥陀经》,念念阿弥陀佛,般若为行,净土为归。

世亲菩萨将《金刚经》的功德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获得广大的福德,即持诵此经远远胜过作广大的财布施的福德。

第二个方面,能做难事。有些事情凡夫位很难做得到,比如你要把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装满珍宝来布施,凡夫没有福报很难做得到,但虽然是凡夫,要念一卷《金刚经》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你念一卷《金刚经》的福德虽然时间短,就超过长时间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来布施给众生的福德,所以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力。

第三个方面,就是持诵此经诸天恭敬。

第四个方面,就是等同佛身。持诵《金刚经》之人能迅速圆证佛陀的法身、报身、化身。

第三、四两种功德在底下的第十二分里面有解说: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陀进一步开示:并且,任何一个人随时随地演说《金刚经》,能持诵《金刚经》中乃至四句偈,都会有无量的天人阿修罗来供养。在讲诵《金刚经》这个地方就会成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供养的对境,即是三宝所在。他们会像对待佛塔、佛殿一样恭敬供养,更何况是能具足受持、读诵全经的人呢?功德就更为殊胜,当知是人成就了最无上第一稀有的法要,速能成就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八不共法。

而且,此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有佛陀,有佛的贤圣弟子围绕,就已经成为佛与菩萨所居住的圣地。

这段经文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诵此经之处即是塔寺,天人供养。我们要照《金刚经》,以后造一个佛塔就容易了,到哪里出差,就在那个地方念一遍《金刚经》,天人看见这个地方就有佛塔,成为皈依、供养的对境,这是事实。

《宗通》上有一个记载,隋朝时四川有个姓荀的秀才,他很信佛,但家里比较困难。他经常会在一个没有什么人到的空地方自己来背《金刚经》。

他能很熟练背诵,一边背一边用手在虚空之中写,每天都会在虚空之中写一遍《金刚经》,后来就感得那些诸天、天神、天人用宝盖幢幡来遮蔽那片天空,遇风风不能入,遇雨雨不能湿。

后来那个秀才老死了,但很奇怪,从隋朝一直到唐朝,那片天空都是这样,其它地方下雨,就那一块不下雨。后来大家不晓得什么原因,很多看牛的小孩子一下雨就跑到那个地方去避雨。

一直到唐朝武德年间,有一个异僧——出家人(肯定是有修证的)刚好路过那个地方,以他的天眼通看到后就跟那个村庄的人说:“以后你们不要让牧童到那里避雨了,因为那个是经典所在,就是佛塔,小孩子无心跑去践踏不好,你们要用石头栏杆把那一块围起来,在围的地方造一座塔,因为虚空之中天人都在散花,都在供养。”

村里人也很信受他,就真的造了一座塔,如果去过四川就会知道,四川彭州龙兴寺的金刚正觉塔,它的前身就是这个金刚经塔,后来海公上师发愿把它修好,就造了个模型,之后清定上师发动把那座塔建好了,我们现在去可以有个殊胜的对境瞻礼了。

可见《金刚经》殊胜功德力威力无边,真实不虚。

第二个要点,有人尽能受持者速证佛三身。

既然《金刚经》一言一语都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那能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皆能成就最上第一稀有功德。因为般若是三世佛母,能生三世一切诸佛,所以持诵此《金刚经》的人就能成就清净法身,最上之法。最上是指迅速能成就法身功德。首先是持诵《金刚经》的人迅速成就报身功德。速能成就报身功德第一之法,即报身佛的万德庄严、殊胜无比的报身。其次,持诵此经者就能成就稀有功德。指速能成就化身、应化身稀有之法,随类现身,普度群品,普度无量众生。所以在世间甚为稀有难得,迅速成就佛的三身圆满。可见,能持诵《金刚经》的人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和成就圣道。

第三个要点,此经所在即是三宝所在。

〔经典所在〕是法宝;〔即为有佛〕是佛宝;〔尊重弟子〕就是僧宝。佛弟子是指那些贤圣僧,道高德重,能为天王、人王等等之所尊重、敬奉、礼敬。比如阿若憍陈如,他为大梵天王之师,摩诃迦叶是帝释天释提桓因之师。

因此《大般若经》之中赞叹说:“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住其中,故欲供养佛,当知供养般若,般若与佛无二无别。”这其实告诉我们,如果家里面要布置一个佛堂,一定要有法宝,法宝最好摆《大般若经》,如果找不到就摆《金刚经》。有佛像是佛身功德;有《金刚经》是佛语功德;有佛塔是佛意功德,这样佛的身语意功德都圆满了。还有六大四曼具足,幡或者绣佛的誓言,或者对联都可以,等等。

这段经文里讲了《金刚经》所在之处即是三宝所在之处,为什么?因为前面说到“皆应供养。如佛塔庙。”说明《金刚经》即是住持三宝。中间又说:“是人能够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说明《金刚经》就是自性三宝,能让持诵《金刚经》的人迅速在自身之中圆满成就佛殊胜的品德:智德、断德、悲德。后面又说“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说明《金刚经》就是常住三宝。可见受持《金刚经》就是因住持三宝而证自性三宝,成常住三宝。

本经所宣示的般若空性是一切诸佛以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的出生之处,一切诸佛由《金刚经》而出生,一切诸佛成佛的法也由《金刚经》而出生,我们怎样归纳《金刚经》的要旨呢?

禅宗里有位大德作了一首诗,很能告诉我们下手修行的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方法是什么?就是“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心随万物转”,就是心随着万物生起种种的妙用,在一切万物之中做得了主不被迷,而能无所住。

“转处实能幽”。幽就是幽静不动,如如不动,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是不生,念不是不起,而是要生无所住心,正起念时不见有念可起,正起念修六度万行,而没有起念之相。起念之后如鸟过长空毫无痕迹,六度万行修过了也心无挂碍,尽管是在做事,逢缘对境,待人接物,但内心一直都是无所住,没有患得患失的心。

“随缘识得性”指性体是当相即道,在相上来显,我们一直能无所住,保持觉照,就能知道性不在别处,就在当下的作用处,它一直没有隐蔽,也没有掩藏,也没有隔断。临济禅师说:“有一个无位真人,在汝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其实就是直指心性。凡夫因为迷心而逐色,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迷的时候你追求佛法,如果用一种实有的心,实执的心去求,往往就成为障碍,所以凡夫众生追逐外境,迷失真性,如果能入流反照,就能觉悟。出流是生死,入流即见性。

因为真性本体无断续,无间隔,一直刹那刹那在一切时空之中,如果我们能在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中间功夫得力,当下即是,当下就是参学事毕,但我们一直要能知道随缘识得性,事情一定有间断,念头也一定是有断续的,就在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之中去用功夫。

“无喜亦无忧”就是一切事情都是假相,本来无有得失。对一个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来说,他能超越得失,所做的事情都是随缘起用,恒顺众生,成了也不居功,败了也于心无愧。大机大用、不喜不忧、不取不舍来利益众生。

《极乐愿文》中,释迦牟尼佛有一首偈颂说:“浊世五百世,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释迦牟尼佛金口玉言曾经说过,我浊世五百世也会现文字相,那部经典就是法身舍利。所以我们要能好好地持诵这部见性的经典。

那么,也有非常难得的机会,感恩三宝的加被,也感恩护法龙天的护持,以及大众能一起参与成就这个般若法会。我们应该再讲九次就可以把这部金刚般若讲说圆满,愿大家能多持诵《金刚经》。能像我们六祖的三传弟子大颠禅师一样,大颠禅师教化韩愈,大家都知道。他功夫也很深,一生抄写《金刚经》1500遍,也抄了30部《妙法莲华经》,我们可以多读诵、受持。也回向给一切慈母众生都能迅速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