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刚经学记
7170400000020

第20章 第六讲(3)

龙树菩萨就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告诉我们,如果你认为这个东西是实有自性,那“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这就能够破掉。果上如果你认为它实有的话,你辨一下去分析它这个果由哪些因缘组成,然后看看果上这些特性在那些因缘上有没有,没有的话当然你就能真正明白它是不自生,也不是从他生的,也不是共生的,也不是无因生的。这可能还是要深入地学中观的内容,我们此地先种一个种子。

你能证成相依有、赖耶缘起的话,同时前面那一层你就能破掉它,业因有就证得它自性空了。这样层层来。

更进一步,如果建立了一个相依缘起,一个阿赖耶缘起,相依是互相依存,那还是有问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阿赖耶识里面染污的种子清净呢?

事实上更进一步就是轮回界和涅槃界,也只是相对而成立的。前面是讲心和物的关系层面来破执著,这里又更深一步完全在心的层面来破,知道它其实都只是心的分别而安立了轮回界和涅槃界,乃至于轮回界的种种染法,涅槃界的种种净法,归根结蒂都是不可执著。因为它还是分别念。从究竟义上来说,它不过是相对而存在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真如缘起或者相对缘起了。

前面在说赖耶缘起时,就知道不过是心识被染,把它净化过来就好了,把一块布一样染了洗干净就好,这里更进一步,其实那块布是不受染的,它不过是有一点灰尘在上面,但还是不究竟,这客尘也不究竟。

更进一步就是法界缘起,其实是因为互相之间有妨碍才会产生局限性。事实上你只需要生起智慧光明来就知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我”,真正能体证到这一点。

前面讲到我们的心性虽然受了杂染,但它法尔清净的性质从来没有改变过,那还是属于真如缘起。更进一步就好像一个看到月亮圆相的人,虽然现在只看到一个月牙,但他知道那本体就是一个圆满的月亮。

同样,对于一个见地透彻的人来说,他知道,他能触证真如,所以就能因此而真正见性。正如龙树菩萨在《七十空性论》上所说:“如来薄伽梵,神通示化身。如所现化身,复现余变化。”因为一切有情都有佛性,有如来藏,所以一切有情便是由佛变化而成的。那些有情造出的种种业,其实就是有如佛陀化身所作的幻化,因此我们不需要去分别轮回界的业力,认为它就是烦恼,原来那个妄念只是我们真心本体的用,只是“法身波”,犹如法身的波浪,一切都是法界的功能,这样子来修。

总之,我们是由观察业因缘起而成立业因有,否定掉凡夫众生执著于相、名、分别以为有,这是资粮道位修行人的修证法,成就的决定相就是空性和无相。

更往上修就是由观察相依缘起而成立相依有,同时否定掉业因有,这是加行道位之中的前二位:暖位、顶位的修证方法,它的成就相得到决定以后就是不生不灭。

第三个层次就是由观察相对缘起而成立相对有,就否定掉相依有。因为相依有一定是互相依存,而相对的话,它时间可以错开,可以离异,可以不同时。比方说轮回界与涅槃界相对,这时就是加行道位上的修法,加行道位之中的忍位和世第一位主要就修这个,它成就的证入的决定就是不垢不净。

第四个层次就是由观察法界缘起,一切都是在一真法界之中,成立法界有就否定掉相对有,这就是见道位了,真正能见自本性,它的成就相就是不增不减。

第五个层次就是超越法界有,而成为无障碍。真正在这时才是彻底无障碍,彻底无所住、无所得。无所住的时候就是修道位,最后成就的时候就是在无学道位的因位,学唯识会知道前面的那一刹那,就是无间道的时候,他就能证得毕竟空,真正成就无分别。

我们刚刚讲的就是《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到这里为止,就是前面所说的资粮道位的修法——空性和无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就已经包括了加行道位的修法,见道位的修法,修道位的修法。整部《心经》的内层义,导引传承,就是这样子的。

因为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讲到了很多具体怎么来修的方法,讲这么多关键还是说要破掉我们那些错误的知见,我们这里书看看,那里书看看,也没有传承,很多都是凡夫的分别念,自以为是来说说说……,其实错得很多。

有些人说:“哎呀,我听得头晕,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讲一两句话让我开悟呢?”还确实有,问题是你能否开得了悟。六祖大师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我们可能这一句念一万遍也开不了悟。

再说一些其他的也有,我们说一个三句话使人见性的佛法,问题是你听了以后肯定也是没作用,但种一个种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修法是真正直了见性的修法。六祖大师的《坛经》完全就是解释这一句的,乃至于六百卷的大般若也只是说这一句的。

《坛经》上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这个功夫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师说“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是名般若三昧。”惠能大师的开示就是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般若三昧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的一个说明。

有一位祖师写了一个“三句击要”,“三句击要”就是打中见性要点的三句话。

我们一句开不了悟,三句能见性就更好,也是很不错的。它就是属于明心见性的教授,告诉我们如何明心见性,如何保任,以及在修持证悟见性的过程之中如何排除妄念的干扰,这三个纲领。

第一句认识唯一觉性面,或者唯一本来面。第二句一决定中坚决定。第三句解脱理上坚道力。

第一句直指心性“认识唯一觉性面”。我们自心的本来面目就是觉、明、现三分。很多人讲到真心,往往不知不觉就讲得有偏差有问题了。因为没有见道,讲真心讲来讲去就会讲到一个空,什么都空空空……这就是真心了,不是这样的,那只是三分里的一分。空是什么?空觉,空不是枯木死火的那种空,不是冥顽不灵的那种空,而是觉,空而有觉,有灵知,这是真心本体的第一分,空而有觉。本性的光明又能朗照一切,又有明,有明以后又能有妙用,能明白地显现一切。这句话很重要,这样就能明白原来妄念也好,一切还是我们真心本体光明的妙用,因为这个妙用,所以它呈现出来给你看到了,这个我们在后续的实修之中应该会有具体用功的一些导引。

其实我们很容易就明白它里面就包含了法报化。用功的时候既不着相,也不落空。不着相就是对妄想不去取相、执相;不落空就是随时都要有觉性在。所以这第一句的要点就是妄想虽然能够障蔽真性,但其真性既不能沾染它,也不能动摇它,所以真性之体本来就是无缠无缚无解脱,哪里还存在一个解脱不解脱的问题呢?不管你堕在哪一道,不管你有多少的妄念,这些妄念不可能对这个觉性产生缠缚,无缠无缚。当然也不属悟,也不属解脱,不过是我们在世俗谛上没有真正见性以前的一个竹筏。

所以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说真心的体。“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中间这三句都是讲它的相本不动摇,所以说妄念、妄想的真性不能沾染它,也不能动摇它。“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讲它的用,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一决定中坚决定”。要点就是万有显现都是觉性光明的妙用照显出来,因此不执不取,不取不舍才可以真正解脱。《三自解脱论》就是说你能真正通达,有传承就是自解脱。“空明觉性为本智,现法随缘皆可现,实相本无有决定,自起、自现、自处灭,如海与其水与波。妄念本是法身色,余无法界而可修。”妄念本是法身色,或者说妄念本来就是法身之波浪,所以不取不舍就可以了。

第三句就是“解脱理上坚道力”。这就是具体讲四条妄念解脱的原理,要本解、自解、起解、凝解。

第一个本自解脱叫本解,觉性是无为不变的,不存在缠缚和解脱,所以叫“本来解脱”。也就是你只管去保持觉照,也没有一个能觉照、所觉照。虽然只是觉照一切,而没有一个能觉照的主体,你只管去保任觉照,不要去管妄念,为什么?因为本来解脱。

第二个自解,自行解脱。这就好像蛇一样,你把它卷起来结成绳子,之后你不用管它,放在这里面,蛇自己会解开。

妄念也是如此,它是自行解脱,我们要能认识到妄念是无自性的,但要知道你在凡夫位的时候,它虽无自性,但它就能障蔽你,虽说它不能动摇和粘缚那个觉性,但它也有障碍你的用,可它是无自性的,所以是自生自灭的。譬如蛇一样,打了结以后,自结就自解,不需要去对治它。

妄念也是如此,你不用害怕妄念,也不用去阻止它,妄念也是打不死的。所以有句话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人肯定没开悟,凡夫知见,念头如果打得死就怪了,你打死你就陷到无想定里去了,你将来生到无想天去搞外道法了。

不需要阻止它,也不用去打死它,也打不死,妄念起的时候你只要知道它既无自性又是自起自灭的,这样你就当下解脱了。

第三个就是起解,随起随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首楞严》上的教诲。起即解脱,我们要认识到妄念是随起随灭的,好像在水上写字一样,其实这个跟前一个有一点相关,但它重点是讲不使它相续,不要执著于它就可以了。

第四个是凝视解脱。保任空明的觉性,然后按照那个窍诀让子母光明会合,可以借助外在物质的光而激发,包括凝视虚空等等。这也是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说这些真正直截了当、直指心性,直接在真心本体上起修的方法,这就是本节要说的四个要点。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行菩萨道的菩萨在未证得无生法忍以前,行化世间的生命体也还是普通的血肉之躯,但证得诸法实相以后,其生命体就是由功德善根所感得的,非常高大庄严,不是凡夫身所能比拟的,也不是凡夫的肉眼所能看得见的,称之为“自受用报身”。

凡夫肉眼能看到的菩萨都是由报身而起大悲度凡夫。他又再变一个化身出来教化众生,实际上他成就无生法忍以后,一定是自受用报身,非常相好庄严。因为前面讲了要相上、世俗谛上,他会有一个成就无生法忍,所以接下来一个是他将来成佛的净土,再一个是他自己的佛身、报身都不可以执著。

故此佛陀进一步问须菩提:“譬如有这么一个人,身体像须弥山一样高大庄严,出水八万四千由旬,入水八万四千由旬,你认为这个人的身体大不大呢?”其实还是破我们的执著。

须菩提回答:非常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佛说菩萨证得了清净、无相法身以后,感得高大庄严的报身,而同时又能不住于身相,世俗上显现有,而决定没有“我已经成无生法忍了”“我已经证无生法忍了”“我已经成就了这个圆满报身了”这样的概念。不住身相,是名大身。不应取身相,但也非无此胜报,当然有这样殊胜的果报了。能修六度万行而不取著,则证清净法身,而一切胜相自然显现,不必著有,不必著空,修因的时候就能不取我相,不住六尘,而生清净心。这样来理解“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