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三国往事
7172300000012

第12章 曹魏政权兴衰事(1)

三国之中,曹魏最强,疆域也最大,而且占据着当时中国最发达的黄河流域。虽然经过汉末的战乱,经济水平遭到一定的削弱,但由于先天条件好,恢复也比较快。曹操,一代雄才,开创了魏国基业,但没想到在自己死后,魏国政权不出三代就被司马氏所控制。当年在曹操身上发生的历史又发生在自己的后代身上,只不过正好相反。

曹操的痛——赤壁之战

曹操打败袁绍、平定乌桓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初返回邺城。曹操并没有满足于北方的统一,他雄心勃勃,准备挥师南下,一举统一全国。

六月,朝廷撤除三公的职位,恢复丞相名称,曹操任丞相,进一步总揽朝政。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荆州,揭开了举世闻名的赤壁大战的序幕。

荆州牧刘表听说曹操发兵,惊慌失措。他重病在身,家庭内部又矛盾重重,这使刘表一筹莫展。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按惯例,刘琦是继承人。起初,刘表也喜欢刘琦,但刘表的后妻蔡氏将侄女嫁给了刘琮,蔡氏喜欢刘琮,常在刘表面前说刘琦的坏话。蔡氏的弟弟蔡瑁、刘表的外甥张允等人也拥护刘琮,致使刘表转变态度,倾向于立刘琮了。

不久,刘表病死,刘琮被拥立为荆州牧。这时,曹操大军已到达新野,刘琮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便投降了曹操。刘琦见荆州已失,就投奔了江南。

这时,刘备正带着一支军队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屯驻。他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时,曹军已经到达宛城,离樊城不远了。刘备知道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抵挡曹操的数万大军,只好向江陵方向撤退。刘备率领陆军,经襄阳,奔江陵,同时派关羽率一万水军,从水路撤退,到江陵会师。刘备路过襄阳时,许多百姓都跟随他撤退,人数达到十几万,不少人扶老携幼,行动很慢,一天才走几十里路。

有人劝刘备不要管老百姓了,加快速度撤退。刘备不答应,他说:“要成就大事业,须有民众的支持,既然他们都愿意跟随我,我怎能忍心丢开他们不管呢?”

曹操见刘备撤退,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曹操得到消息,江陵不仅战略位置重要,还藏有大量军用物资。他唯恐刘备先到先得,便亲自率领五千骑兵,以一天一夜行三百多里的速度追赶刘备。当刘备到达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时,曹操的骑兵追上了。刘备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只带着少数人突围逃走,他与妻子也被冲散了。张飞带着二十余骑兵断后,在一座桥上等待曹军。曹军追到,张飞手持长矛,大声喝道:“我乃张翼德,谁敢前来决一死战!”曹军都知道张飞作战勇猛,谁也不敢上前应战,刘备得以脱身。这时,赵云在混乱中奋不顾身地保护刘备的妻子,历尽艰险,终于逃脱。

刘备清点所剩人马,继续南逃。由于通往江陵的道路已被曹军截断,他们无法再去江陵,转向汉水方向撤退,同由水路撤退的关羽会合。这时,江夏太守刘琦也率一万多士兵前来接应,他们一同前往夏口。与此同时,曹操顺利地占领了江陵。

曹操初战告捷,又收编了刘琮的部队,士气大盛。他决定乘胜进军,扩大战果。于是,他一面集中水陆两军,沿江东下,准备消灭刘备;一面派人向江东的孙权下战书,声称将率军八十万南下与孙权决一胜负。

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刘备和孙权如果各自备战,很可能被曹操各个击破,联合起来共同抗曹,也许能将曹操打败。刘备、孙权集团中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联合抗曹的必要性。

刘表刚死的时候,鲁肃就向孙权建议占领荆州,以奠定帝王的基业。如果刘备与刘表的部将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同他们结盟友好。孙权同意鲁肃的建议,就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前往荆州观察形势。

鲁肃到达夏口,就听说了曹操军队已到达荆州,刘琮投降,刘备南撤的消息。鲁肃急忙赶奔当阳长坂,见到了刘备。鲁肃问刘备:“现在您想到哪里去?”刘备无可奈何地回答说:“苍梧太守吴巨是我的老朋友,我想投奔他那里去。”鲁肃说:“吴巨是个凡夫俗子,地处遥远的边郡,即将被别人吞并,怎么能依附他呢?我们孙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东豪杰都归附他。现在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成就事业。我为将军打算,最好派人到江东与孙权联合,共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采纳鲁肃的建议,进驻鄂县的樊口。

这时,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情况危急。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已经很紧急了,我愿意去见孙将军,向他求救。”刘备同意了,便让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去拜见孙权。

当时孙权正屯兵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观望成败。他也有与刘备联合抗曹的打算,只是还没最后决定。诸葛亮见到孙权,直率地请他在投降与抵抗之间立即做出决断。

孙权反问诸葛亮:“刘备为什么不向曹操称臣呢?”诸葛亮说:“田横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守义不屈。何况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天下士人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大海。怎么能屈居于曹操之下呢?”孙权听后,十分激动,他高声说道:“我不能把江东土地和十万大军送给曹操,受他控制,我决心已定,抗击曹操!但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还能行吗?”诸葛亮说:“刘备虽然在长坂战败,但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刘琦的水、陆精锐部队加起来还有两万多人。曹操的军队虽多,但远道而来,已经很疲惫,就像一支飞到尽头的箭,连穿透薄绸子的力量都没有了,这是兵法所禁忌的。而且北方人不善于进行水战。另外,荆州的民众归附曹操,是迫于兵势,并不是心服。现在将军如果能派猛将统领数万部队和刘备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曹操失败后,必然退回北方,到那时,就可以形成鼎足之势。成败之关键,就在今天!”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十分高兴,便去与部下进一步商议对策。

这时孙权接到了曹操写来的信,信中声称他将率领八十万大军,在东吴与孙权决一胜负。孙权把这封信给部属们看,他们无不惊慌失色。长史张昭等人主张投降曹操。

张昭是孙权集团中的老臣,他的话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只有鲁肃没说话。孙权感到为难。他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握着鲁肃的手问:“你想说什么?”鲁肃说:“我看刚才他们的议论,只是想贻误将军,您不值得与他们商议大事。如果要说投降曹操,我投降可以,您却不能。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投降了曹操,他会把我交给乡党评议,按品级定我的名位,起码还能做一个下曹从事,以后还可以逐渐升官。可是将军您投降了曹操,想要得到什么归宿呢?希望您及早确定大计,不要听他们的议论!”孙权叹了一口气,说:

“他们的建议太让我失望了,现在你说的,正与我的想法相同。”鲁肃为了促使孙权早下决心联刘抗曹,建议将主战的周瑜召回。当时,周瑜正在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周瑜回来后,在大会上向孙权分析了曹军的弱点,他说:“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又凭借父兄的功业,割据江东数千里土地,兵精粮足,诸位英雄乐于为您效力,这正是横行天下、为汉朝扫除邪恶的大好时机。现在曹操前来送死,怎么可能去投降他?依我的分析,现在曹操南下,后方并不稳定。马超、韩遂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患。曹操擅长指挥陆军骑兵,却舍弃鞍马,改用他不习惯的船舰与我们较量,这是舍长就短。现在正是严寒季节,军马缺草料,给养不足。而且,曹操驱使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他们水土不服,必然会发生疾病。以上几点都是用兵所忌讳的,而曹操却冒险进兵,这正是打败曹操的机会。请将军给我几万精兵,我保证为将军打败曹操!”周瑜的话使孙权情绪振奋起来,他愤愤地说:“曹操这个老贼,打算废汉篡权已经很久了,只是畏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那几个英雄都已被消灭,只有我尚存,我与曹操势不两立。抵抗曹操,非常符合我的心意!”说着,拔出宝剑,砍去奏案的一角,厉声说:“诸位将领官吏,谁再言投降,就和这奏案一样!”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看见曹操信中说水陆军八十万就惊恐不安,不去弄清虚实,就主张投降,这太无道理了。据我计算,曹操所率领的军队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这些人对曹操心怀狐疑,并不信任。曹操带着疲惫的军队,指挥三心二意的部众,人数虽多,却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只要五万精兵,一定能够打败曹操,请将军放心!”孙权听罢,十分感慨地说:“你的话很符合我的心意。张昭等人只顾自己,令我失望,只有你和鲁肃与我的态度一致,这真是上天安排你们来辅佐我呀!五万军队我一时很难备齐,已选出精兵三万,战船、粮草和军械也已办好,你同鲁肃、程普先出发,我随后调发部队和物资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打败曹操,就同他决战。如果不顺利,就回来同我会合,我与曹操进行决战。”

接着,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兵三万,随同诸葛亮溯江而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合。

周瑜率联军向前推进,与曹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一说在今湖北蒲圻西北)相遇。

曹军的情况果然如诸葛亮、周瑜预料的那样,许多士兵初到南方,因水土不服,患了疾病。十月十日,联军与曹军在赤壁江中展开大战,曹军失利,退到长江北岸的乌林,周瑜则在江南安营扎寨,准备再战。

曹操因初战失利,不敢轻易再战。这时,已是冬天,他将战船首尾相连用铁链锁住,打算过了冬天再进攻东吴。

周瑜却想速战速决,打败曹操。他几次派兵挑战,曹军只是防守,并不出战。周瑜十分焦急。部将黄盖不仅作战勇猛,还善用计谋。他见曹军把战船用铁索相连,便向周瑜建议说:“现在敌众我寡,长期相持,对我们不利,必须想办法,攻破敌军。曹军已把战船连在一起,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周瑜同意了。为了接近曹军,纵火烧船,周瑜与黄盖安排了诈降计。先由黄盖向曹操写了投降书,派人送到江北曹营。降书说:“黄盖在江东受孙氏厚恩,担任将帅,待遇不薄。可是,从天下大势来看,用江东六郡有限的兵力,抗拒中原的百万大军,实在是以卵击石。江东的将吏都知道不可以与您交战,只有周瑜、鲁肃固执己见,不知深浅。现在黄盖真心实意地归顺曹公。周瑜统帅的军队,是非常容易打败的。等到双方交锋的时候,我愿意担任前锋,见机行事,报效曹公。”

曹操接到降书后,起初有些怀疑,但见信上说得符合情理,便相信了,并派人把受降的时间和信号通知黄盖。

十一月十三日,是黄盖“投降”的日子。这天早上,红日东升,江面上晨雾消散,极目远望,江北旌旗猎猎,战船一字排开,黄盖已准备就绪,扬帆起航。

他带领数十艘大船,船上装满浸着油液的干柴,外面用帷幕裹好,上面插上旗帜;又在每艘大船后面拴上一些操纵灵活的小船。当时,正刮着东南风,船只很快驶过江心,直奔曹操军营。曹操的将士走出船舱、军营观看。距北岸还有二里多远的时候,黄盖命令各只大船上的士兵点火。顿时,大船成了火船,黄盖和士兵迅速跳上小船,退回南岸。着了火的大船很快与曹操的船只相碰,大火一下子连成一片。火烈风猛,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顷刻间,曹操军营成为一片火海。

曹军大乱,拼命逃跑,很多士兵被火烧死,被水淹死。这时,周瑜率领联军乘船赶到,擂起战鼓,向曹军发起攻击,曹军更加混乱,彻底崩溃。曹操率领残余部队,经华容道(今湖北潜江西南)向江陵逃去。途中泥泞,道路不通,又刮起大风,曹操行军困难,他命令士兵背草垫路,马才得以通过。许多士兵因饥病交加,无力行走,被人马践踏,陷入泥中而死。

刘备、周瑜率军紧追不舍,曹操逃到南郡。他惊魂未定,见攻打南方无望,便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驻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镇守襄阳,自己带军队退回北方。

名家回眸

在赤壁大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钱穆对赤壁大战的评价。

曹魏政权定汉中

赤壁战后,曹操虽然还有在谯“作轻舟,治水军”,开芍陂屯田,以储军粮,并屯兵合肥,准备对吴战争等种种举动,但此时孙权与刘备的军事联盟得以巩固,曹操清楚地看到一时不能歼灭孙权、刘备的事实,对孙吴用兵无利可图,只好转兵西向,试图平定汉中,稳定后方,以图再战。他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后方,必须统一关陇,然后乘机夺取汉中,进攻巴蜀。

赤壁战前,曹操所以不能从容在荆州备战,以致不能取胜的原因,诚如周瑜所分析:“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所以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另外,曹操积极部署平定关中的政治战略。关西的武装力量中,最强的是马腾和韩遂。早在208年赤壁之战时,曹操就以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关中军阀马腾入许都,表为卫尉,又以马腾之子马超统其众,拜偏将军。关中另一军阀韩遂与马腾为盟兄弟,两人一起割据关陇三十余年。征马腾入京,打乱了关中军阀的势力平衡,是曹操控制关陇的一着妙棋。但是,马腾、韩遂虽然名义上归顺曹操,实际上仍然是国中之国,对此,曹操当然不能允许。在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张鲁为名进兵关中。讨汉中,要经过关中,曹操是效法晋献公伐虢灭虞之计,如果韩、马不借道,就是公开反叛朝廷;如果借道,则无异于束手就范。

关中军阀没有远略,但面临生死抉择,自然不允许曹操兵临关中。韩遂、马超集结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杨秋、李堪、成宜、张横、梁兴、马玩等十部人马于潼关,抵抗曹操入关。曹操遣安西将军曹仁督诸将拒之,并告诉他说,关西兵精悍,暂且坚壁自守,不要与他们正面交锋。至秋七月,曹操留长子曹丕守邺,自率大军西征。曹操到达潼关之后,便把大军集结起来,和韩遂等夹潼关而阵,牵制了韩遂等联军主力无法分身;然后抽调徐晃、朱灵两将率领步骑四千,从蒲坂渡过黄河,在黄河西岸建立了坚固的阵地,接着把潼关的大军陆续北调,与徐晃的军队会合。这样,迫使韩遂等只得放弃潼关天险,把防线退缩到渭口以西的渭水南岸去了。曹操又令自己军队向渭水移动,并多设疑兵,分散敌人注意力,最后大军陆续渡过渭水,在渭水南岸筑成坚固阵地,两军对阵起来。

在曹操进兵关中之初,许多人对他说:“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曹操的答复是,“战在我”,不在韩遂、马超,关西兵“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曹军主力渡到渭水南岸以后,一方面“连车树栅”,从黄河西岸到渭水北岸,筑成一条甬道,把河东地区积贮的粮米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使大军军食供应无缺;另一方面,又坚守住渭水南岸阵地,避免与韩遂等盲目作战。这样,作战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曹操一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