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三国往事
7172300000016

第16章 蜀汉政权的起伏(2)

张飞在严颜的帮助下,很快平定巴西,然后与进至德阳的诸葛亮会师。刘璋派张裔领兵前来截击,被打败,逃回成都。诸葛亮、张飞乘胜向成都进军。与此同时南方的赵云拿下江阳之后,又占领资中(今四川资阳),也乘胜逼近成都。

刘备得知诸葛亮等已逼近成都的消息,率军猛攻雒城,终于在五月间将雒城拿下。

在攻打雒城时,庞统为流矢射中身死,时年三十六岁。接着刘备进围成都。

诸葛亮等的军队也到达成都会师。这时在汉中的马超,听说刘备围攻成都,也前来增援。刘璋见大势已去,便开城向刘备投降。刘备于是取得了益州。

刘备进入成都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内外一些土地房屋分赐给诸将领,赵云反对说:

“霍去病因为匈奴未灭,不考虑安家立业。现在天下尚未平定,切不可追求安乐;应该等到天下大定时,再返回家乡,归耕本土。现在益州人民遭受战争的祸害,应该把土地房屋归还给他们,使他们安居复业,然后可以征调赋税徭役。

这样既能得民心,也有利于满足我们财政军事的需要。”

赵云虽为武将,但这一主张却说明他有政治远见。刘备接受了他的建议。

刘备占据益州后,自称益州牧,以左将军、大司马的名义开府治事;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理府事,执掌军机,总揽全局,兼益州郡太守;以法正为扬武将军、蜀郡太守;以关羽督荆州事,仍为荡寇将军;以张飞为巴郡太守,仍为征虏将军。这些人控制着中枢机构和军政大权。

刘备取得益州后,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制定的一个目标。

但要守住这一同孙权、曹操临界的地区,又谈何容易呀!

名家回眸

柏杨曰:刘备、诸葛亮通过占四郡“借”南郡,在实际上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并阻止了孙权的西进,为取益州奠定了基础。而他后来取益州确实有不义的成分。

关羽骄傲失荆州

赤壁大战以后,荆州七郡(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实际上被刘备、孙权、曹操三家分别占领。曹操战败,虽然被迫撤退,但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立为襄阳郡。孙权占据的是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刘备则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

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感到自己的土地太少,就亲自到京口(今江苏镇江)见孙权,要求孙权把荆州全部交给自己管理。周瑜向孙权上书,不让他把荆州让给刘备。吕范也劝孙权将刘备扣留。鲁肃却主张把荆州借给刘备,他说:

“曹操威力强大,目前我们刚占领荆州,民心还没有归附咱们,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安抚民心,又给曹操多树一个敌人,这是上策。”

不久,周瑜去京口见孙权,主张出兵巴蜀。孙权同意周瑜的建议。周瑜返回江陵做出兵的准备,但途中得了重病,医治无效。周瑜在临终前给孙权写信说:

“周瑜短命,不足可惜,只是志向未能实现,深为遗憾。现在曹操正在北方,时常侵犯边境,刘备寄寓荆州,有养虎之患。天下形势动荡不定,正是大臣和将士们奋发之日。鲁肃为人忠烈,临事不苟,可以接替我的职务。”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病逝,终年三十六岁。孙权得到消息后,非常悲痛,说:“周瑜有王佐之才,现在忽然短命而死,我依靠谁呢?”孙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领兵,以程普为南郡太守。

鲁肃依旧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同意了。

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势力明显增大。孙权感到刘备占据益州固然可以北出河南,进击曹操,但也可以顺江东下,直取东吴。于是,他想收回荆州。在刘备占据益州的第二年,孙权派中司马诸葛瑾向刘备索还荆州。刘备不同意,他说:“我准备夺取凉州,凉州平定了,我再把荆州全部还给你们。”孙权大怒说:“刘备这是有借无还,不过是找借口拖延时间罢了。”于是他派吕蒙率军夺取荆州三郡。

吕蒙先给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写信,长沙、桂阳很快归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拒不投降。刘备得到消息后,亲自率兵东下,驻扎在公安,派关羽为前锋争夺三郡。孙权则到达陆口亲自坐镇指挥,派鲁肃率军驻扎益阳,对抗关羽。

鲁肃准备与关羽当面对话,众将领恐怕出意外,劝鲁肃不要去。鲁肃说:

“今天的事,最好的办法是开导关羽。刘备负心,关羽不敢谋害我的性命!”于是,他约关羽会面。双方部队在百步之外排列。鲁肃责备关羽不归还三郡。关羽说:“在乌林战役中,刘备亲自参战,全力破敌,难道徒劳无功,连一块土地也得不到?你还想收回吗?”鲁肃说:“不对!起初我在长坂与刘备会面时,他被曹操打败,计穷虑竭,精神不振,那时他未想到会有今天。我们主上可怜刘备无处安身,才援助他,帮他解决了困难,而刘备却只顾私利,忘记了过去。现在他已得到了益州,又要吞并荆州,这样的事情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做,何况赫赫有名的刘备?”鲁肃的话使关羽无言以对。

正在这时,军中传来曹操出兵汉中的消息,刘备担心丢掉益州,便派使者向孙权请和。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湘水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归属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属刘备。

分割荆州仅是刘备、孙权暂时妥协,他们都不满足这种结果,都想寻找时机扩大地盘。当时,襄阳、樊城等地在曹操手中。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命令关羽向襄、樊发动了进攻。襄、樊是曹操阻止刘备、孙权北上的战略要地,曹操特地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在这里驻守。为加强防卫,曹操又增派平寇将军徐晃增援曹仁,驻扎在宛城。听到关羽出兵的消息,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和庞德率兵前往助守,于禁在樊城北面驻扎。

关羽发兵时,樊城地区连降十余天的大雨,汉水暴涨,溢出堤外,樊城被洪水包围,于禁的军营被水淹没,他率军撤至高处避水,关羽乘大船猛攻,于禁无处可逃,只得率众投降,只有庞德带领一部分军队继续顽抗。水势越来越大,部下不少人都投降了,庞德抵抗不住,想乘水船逃走,结果船被水冲翻,庞德被俘。关羽想让庞德投降,遭到拒绝。他斥责关羽说:“魏王统帅百万大军,你家刘备不过是个庸才,怎能与魏王对抗!我宁可做国家的鬼,也不做你们这些贱人的将领!”关羽大怒,杀了庞德。

接着,关羽向樊城发起进攻,城墙在洪水冲击下不断坍塌,守城士兵惊恐不安。有的将领对曹仁说:“靠我们的力量很难改变局面,应该趁关羽还没有完全把樊城包围,夜里乘船撤退。”汝南太守满宠坚决反对,他说:“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关羽之所以不敢急于北进,是顾虑我们攻击他的后路,如果我们弃城逃走,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应该在这里坚守。”曹仁也感到责任重大,不能撤退,于是斩白马与将士盟誓,决心齐心合力,保卫樊城。这时,城中将士仅有数千人,洪水离城墙仅有几尺高,关羽断绝了樊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形势十分危急。

为了孤立樊城,关羽又派出一支军队包围了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芳等都投降了关羽。

这时,徐晃的援军赶到,他让士兵射箭书通知曹仁,鼓励他们继续坚守。

曹操也亲自带兵从洛阳南下,驻扎在摩陂(今河南郏县),声援徐晃,并先后派十二营士兵前去支援。曹仁见援兵已到,守城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刘、曹关系紧张,使孙权感到有机可乘,他给曹操写信,表示愿意讨伐关羽,为曹操效力,实际想乘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在信中,孙权还要求曹操为他保守机密,以防关羽有所防范。

曹操看信后,与部下商议,多数人认为应当保密,董昭却主张表面答应保密,暗中将信泄露出去,他说:“我们可以答应孙权为他保密,但暗中把消息泄露出去。关羽知道孙权出兵的消息,必然撤兵,与孙权交战,这样樊城便可解围。同时,我们还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如果替孙权保密,必定使孙权得志,这不是上策。再说,樊城被围的将士不知道将要获救,担心粮食不够,心中会惶恐不安,如果一旦发生意外,危害就更大了。况且关羽争强好胜,自以为他占据的公安、江陵二城防守坚固,绝不会轻易撤兵,因此,还是把内情泄露出去,对我们有利。”曹操接受了董昭的建议,立即命令徐晃将信誊写后分别用箭射入樊城和关羽军营中,被围在樊城的将士见信后,士气倍增,更坚定了守城的决心。关羽见信后,疑心是曹操搞的离间之计,面对指日便可攻下的樊城,不愿轻易撤兵;而对孙权他也不怎么信任,犹豫不决,想等可靠消息。不久,果然传来孙权出兵袭击后方的消息,关羽只好撤兵南救江陵。

孙权派吕蒙驻守陆口,寻找机会袭击荆州。关羽也并非等闲之辈,他虽然北攻襄阳,但对孙权可能发动袭击,还是有所防备的,在公安、南郡还留下相当数量的军队。吕蒙为了麻痹关羽,给孙权写信,建议说:“关羽讨伐樊城,而在后方留下很多部队,这是怕我袭击他。我近来常患病,您可以治病为名,把我调回建业,关羽得到这个消息,一定撤出后方部队,增援襄、樊前线。这时,我军沿江西进,昼夜兼程,袭其空虚,南郡一定可以拿下,关羽可以擒获。”孙权同意吕蒙的计策,于是吕蒙声称病重,孙权便公开发布命令,将吕蒙召回建业治疗。

吕蒙见到孙权,孙权问道:“谁能接替你呢?”吕蒙说:“陆逊思虑周密长远,才能出众,可以担任重要职务。他的名声不大,关羽不会注意他,有利于我们下一步行动。”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接替吕蒙驻守陆口。

陆逊到陆口后,马上写了一封信,恭维关羽。关羽看罢陆逊的信,觉得陆逊对自己很谦恭,没有多大的本事,便对后方更加放心了,还将军队撤出一些增援前线。陆逊将关羽撤兵的消息及时报告了孙权,孙权立即亲自率军沿江西上,派吕蒙为前部,直奔江陵公安。为了迷惑关羽的巡逻哨兵,吕蒙将战船全部改装成商船,士兵们隐藏在船舱中,招募一些平民摇橹,昼夜兼行,直到兵临城下,荆州守军才发现。

当时,关羽派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傅士仁留守后方。糜芳因南郡军营失火,受过关羽的处罚。关羽北征襄樊后,糜芳、傅士仁负责粮草供应,有时供应不上,关羽便大怒,说:“回去后,一定治罪。”糜芳、傅士仁都很害怕。吕蒙得知这一情况,便让骑都尉虞翻给傅士仁写信,讲明利害关系,劝他投降。傅士仁对关羽的高傲和轻视自己很不满意,便投降了吕蒙。接着,吕蒙又让傅士仁劝说据守江陵的糜芳,糜芳也开城投降了。

吕蒙进入江陵后,对关羽及部将的家属加以优待和安抚。他还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和向百姓索要财物。”吕蒙手下的一亲兵,与吕蒙是同乡,从一百姓家里拿了一个斗笠盖在铠甲上,违犯了军令,吕蒙并没有因为是自己的同乡而宽恕他,流着眼泪将这个士兵斩首。此事对军队影响很大,士兵再也不敢随便夺取百姓家的财物了。吕蒙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派亲信慰问、抚恤老人,给病人送药,给饥寒的人送粮食、衣服。关羽官府中的财物、珍宝全部封仓,等候孙权处理。吕蒙这些笼络人心的做法,受到民众的拥护。

关羽在撤军回救荆州途中,得到公安、江陵失守的消息,感到形势不妙,派人去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请刘封、孟达发兵援助,刘封、孟达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

关羽南撤之后,曹仁手下的将领都说:“应趁关羽身陷困境,派兵追杀,将他擒获。”赵俨不同意,他说:“孙权趁关羽进攻襄樊的时机,偷袭关羽的后方,他担心我们乘关羽回救江陵时进攻他们,所以向我们表示和好,愿意为我们效力。

孙权不过是想借助事变从中渔利罢了。如今关羽势力孤单,我们应该保存他,让他去与孙权相争。如果对关羽穷追不舍,会命孙权改变态度,对我们很不利。曹公也一定会有这样的考虑。”曹仁同意赵俨的意见,下令停止追击关羽。曹操得知关羽撤兵的消息,也赶快派人送来不许追击的命令,道理和赵俨说的一样。

关羽在南撤途中,多次派人到江陵打听消息。吕蒙每次都热情款待使者,允许他们在江陵自由活动。关羽的部下将士见到使者都上前询问,还有人托他们给亲人捎带书信。使者返回营中,关羽部下将士都知道自己的家人平安无事,因此都无心再战了,不少人还逃回江陵。

关羽军队士气不振,又无援兵,他只好向西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孙权见关羽已是山穷水尽,便派使者进城诱降。同时派朱然、潘璋守住关羽的退路。关羽先伪装投降,把幡旗做成人像立在城墙上,乘机突围逃走。士兵大都散去,仅有十余名骑兵跟随关羽。十二月,关羽和儿子关平在章乡(今湖北当阳北)被孙权的军队活捉,后被杀死。于是孙权占据了荆州。

孙权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后,地盘增加了许多。曹操希望看到的孙、刘对立的局面实现了,他立即上表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占荆州、杀关羽,对刘备是相当大的打击,刘备发誓要为关羽报仇,孙、刘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名家回眸

柏杨曰:关羽是东汉王朝末年的名将,他的英勇被当时以及后世所肯定。不过,他虽然英勇,但事实上不过是一个莽汉,既缺谋略,又缺修养,而且心胸狭窄、不识大体。

刘备死,白帝城托孤

刘备在221年称帝,国号汉,定年号为章武,立刘禅为皇太子,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赵云为翊军将军。

荆州的失守,对刘备是一个沉重打击,不仅使他原来准备分兵两路北取中原的计划破产,而且失掉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地区。刘备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决意夺回荆州,称帝后不久,便亲率五六万大军,东征孙权。

对于刘备的东征,在蜀汉内部,有些人是持异议的。如赵云就曾对刘备说:

“‘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曹魏,孙吴自然就会降服。

现在曹操虽死,但曹丕篡汉,应当利用人们对篡汉不满的情绪,早日出兵占据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讨伐凶逆。关中、关东地区主张正义的人,一定会带着粮食赶着马车来迎接王师。因此,不应把曹魏搁在一边,先和孙吴争战。战争一起来,一时解决不了,将造成不良的后果。”

赵云这一先进兵讨伐头号敌人曹操的意见,是可取的。但刘备听不进去,他夺回荆州的决心下定了。

这时的孙权,对曹魏则抱着靠近的态度。曹丕称帝后,孙权立即派人祝贺,并将投降关羽后落在自己手中的魏将于禁送回许都。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孙权称臣于魏,是为了争取时间,稳定新占荆州的统治,免得曹魏进攻自己;当蜀汉进攻自己时,希望曹魏能保持中立,防止两面受敌。因此,当曹魏使臣携带吴王的印绶来到东吴时,孙权表示非常欢迎。他对部下说:“以前刘邦也接受过项羽的分封,当汉王,这是权宜之计。现在曹丕封我为吴王,又有什么不好呢?”于是接受吴王的封号,定年号为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