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宋风采
7172700000022

第22章 泥马渡君王,半壁河山繁华依旧——高宗朝(2)

这年九月,金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统治河南、陕西大部地区,与南宋对峙。面对金朝的入侵,虽然南宋最高统治者奉行屈膝投降的政策,但是宋朝各地人民纷纷奋起抗击金军的残暴掳掠,而宋廷内部的主战将士亦活跃在抗金的最前线。如韩世忠、岳飞、吴麟、刘琦等,他们在各地抗击金兵,收复了部分失地。其间,宋军打了多场重大战役,如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以八千人力拒金兀术十万大军四十八天;刘琦顺昌大捷,以不到二万人大败金兀术大军十余万。其他如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大仪之战等,众将都令金兵吃了苦头,大大鼓舞宋朝军民的士气。在南宋的抗金将领中,岳飞的抗战态度最坚决,功绩、贡献最大,但其结局也最悲惨。

挥师北伐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阳),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州)、邓州(今河南邓州)、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因此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节度使,成为南宋大将中最年轻有为的一员。与沧桑戎马、屡立战功的韩世忠、张俊,以及世世将家、久历战阵的刘光世被称为南宋的四大将帅。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因纪律严明,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爱戴,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中流砥柱。

皇帝求和

由于南宋军民的英勇斗争,到建炎四年(1130年)时,宋金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先是韩世忠在黄天荡(今江苏南京东北)一带大败金兀术;在陕西战场吴玢、吴麟兄弟亦给金兀术以沉重打击,并迫使他放弃由陕进入四川的打算;在荆湖一线岳飞重创伪齐收复襄阳六州军,使曲北战场的防线同两淮战线的联系保持畅通,南宋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

绍兴四年九月金兀术率军伙同伪齐军大举渡淮南侵,又遭到岳飞、韩世忠所率宋军及两淮许多水寨义兵的英勇抗击,很快以失败告终。这一切说明宋金战场的形势,已经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金兵的军事优势逐渐在消失,就连金人自己也认识到“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因此,金廷内部掌握实权的挞懒一派主张将伪齐管辖的河南、陕西等岳飞抗金故垒归南宋,以此换取南宋的臣服,决定同南宋议和。这个消息传到宋廷,宋高宗喜出望外,认为多年盼望的“和议”又有了希望。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给他专办,其他大臣不得参与。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大汉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气,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为此,南宋小朝廷还大事庆祝,文武官员纷纷上表庆贺。宋高宗、秦桧的投降求和,激起宋廷抗战派将士的强烈反对,岳飞不仅没有按惯例向宋高宗敬献贺表,反而上表对宋高宗说“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次求和协议。岳飞这种坚决反对“和议”的态度。使宋高宗甚为恼怒,更为秦桧所切齿,从此被宋高宗和秦桧视为眼中钉。绍兴九年七八月间,金廷内部发生内讧,原主张同宋朝议和的挞懒,被金廷以谋反罪处死,对宋战争的急先锋金兀术掌握了军权。他立即撕毁与南宋订立的“和议”,并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并“图复京师(开封)”。但是进攻淮南的金兵却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刘祜所率原“八字军”的沉重打击,金兀术不得不撤回开封。金兵对淮南的威胁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马上改变主意,立即向岳飞下了“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岳飞却认为机不可失,大举北上,向中原进军,分别收复郑州、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等地区,并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袭扰金军后方。金兀术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精锐骑兵15000人向岳家军指挥中心——郾城(今属河南)发动进攻。

金兵大败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兀术率部在郾城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金军出动重铠骑兵“铁浮屠”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配合作战。岳飞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岳家军中的勇将杨再兴,突入敌阵,打算活捉金兀术,杀金兵数百人。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大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接着岳家军又在颍昌府打得金兀术狼狈逃窜,并一直追击到距汴京仅四十五里之遥的朱仙镇。这时黄河南北许多坚持斗争的义兵,都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响应岳飞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转入局部反击。抗金斗争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方是时,岳飞喜极,对其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金军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曾准备撤离开封,到河北以避岳家军的兵锋。

岳飞根据中原战场的大好形势,向高宗上书提出宋军全线进攻,渡河以光复失地的要求,然而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挡住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为金的属国就已心满意足了。所以不仅不同意岳飞的要求,反而急忙下令各路宋军班师,使岳家军处于孤军无援的状况,接着又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惋惜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后无可奈何地下令班师,班师路上,人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

岳飞北伐的巨大成果,就这样让宋高宗、秦桧拱手送给了金朝。

绍兴和议

宋高宗、秦桧强令岳飞班师后,为了扫清向金人议和的障碍,先后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金乞和。而这时金兀术攻打淮西连败于宋军,终于使他认识到对宋战争已不可能用武力取胜,也表示愿意与南宋议和,于是双方开始了紧张的和议活动。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这样的良将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怕岳飞反对和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此后宋金双方终于在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归金朝。这个和议因是在绍兴年间签订,故被称作“绍兴和议”。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伙同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

岳飞被害

公元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即位,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宋宁宗在位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名家回眸

历史学家邓广铭说,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掳掠残杀中、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其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纵是被陷害,也无怨言,真是千金难买赤子心,因此岳飞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身经大小战役百余场,未尝一败,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他写下了《满江红》这一传世之作:“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真是气壮山河!岳飞也和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他们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

黄天荡大捷,威名远扬

靖康之变之后,金人仍旧不停南下骚扰,想把高宗也掳去。高宗只好一路南逃。高宗看韩世忠抗金心切,金人又渐渐逼近,他派韩世忠去抵挡一阵子,心想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就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率八千余人,镇守镇江。

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率领金军捉高宗未果,迫不得已只能班师回朝。途经之处又是一番大扫荡,金军将金银珠宝、丝绸玉帛这些能带走的尽其所能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一把火烧掉。一时间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富庶的江南让没有见过大世面的金人乐开了花。最后,怎样将这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带回去竟成了问题,完颜宗弼无奈之下决定走水路。这对不习水性的金人来说,确实是无奈之举。但是想到这么多的战利品都要归自己所有,还是要咬牙挺住。

完颜宗弼在回京途中听属下来报,说有宋将在镇江积极备战,准备抗金。完颜宗弼一听,心里松弛的一根弦立刻紧绷起来,这可不能大意。他马上去派人打探消息,探子禀明此人是宋将韩世忠,手里只有八千余人。

听到这儿,完颜宗弼绷起来的弦又松了下来,韩世忠此人根本没有听说过,看来没有什么名气,再说韩世忠只有区区八千人,而大金有精兵十万人。金军南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南宋百万大军都无可奈何,韩世忠这区区八千人又能如何,不过是他完颜宗弼手心里的一只蚂蚁,要他今晚死,他就活不到明天。

完颜宗弼信心十足,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完全没有把韩世忠当回事。完颜宗弼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次遇到了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劲敌,前方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噩梦。

南宋百万大军,此时站出来阻挡金人的只有韩世忠领导的八千人,这不禁让人疑问:君臣贪生怕死,上行下效,如此南宋怎么能够成就大业?

只求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尚且不能的局面,怎么能唤醒这些人沉睡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