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三国谋士今日观
7173800000012

第12章 荀彧:心存汉室的智绝之士(1)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并起。不少能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诉求,纷纷选择了加入不同的割据势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过,也有一部分深受皇室厚恩的名士选择尽一切可能来挽救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帝国,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东汉王朝的殉葬品。本文的主人公荀彧就是这类人物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他煞费苦心加入了当时并不为人所看好的曹操集团,为曹操集团的生存、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方式维持东汉王朝的生存,但最终却无法挡住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只能在悲愤中溘然离世。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氏,生于延熹五年(公元162年)。荀彧的家族在东汉社会声名显赫,其祖父荀淑是东汉时期着名的大儒,不仅博学多才,且品格高尚,在当时被誉为“神君”,后来闻名于世的清流派党人王畅、李膺都出自其门下。荀淑还担任过郎陵县令、郎陵相等职务,尽管职位不高,但却因为与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集团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而闻名于世,在当时的政坛和文坛同时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荀淑一族人丁兴旺,一共生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是风云一时的人物,人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是荀淑的第二个儿子,早年步入仕途,曾经担任过济南相。荀彧其他的几个伯父、叔父不是在朝中担任高低不等的职位,就是在家中钻研学问,皆名重一时,在汉末享有盛誉,荀家是汉末的名士大族之一。这种深深的家族烙印在荀彧的人生道路上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反映。

荀彧的青少年时期就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并因此得到了南阳名士、着名的人物品藻专家何顒的赏识,何顒认为荀彧有王佐之才,日后必成大器。有了着名大族的背景,加上品藻专家的点评,荀彧的人生之路从一开始就非常顺畅。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便被郡中察举推荐为孝廉,后来还在京师洛阳担任了负责掌管皇帝及部分高级朝臣文房用品的守宫令一职。此时汉末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场宦官与外戚之间的殊死搏斗正在洛阳如火如荼地进行,荀彧也不幸成为这场引发汉末社会政治大混乱的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当时,以何进、何苗为首的外戚集团与袁绍、袁术等朝臣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消灭宦官专权行动。面对外戚咄咄逼人的气势,宦官集团苦苦哀求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居中调停。在何太后的劝说下,何进的立场出现动摇,不愿将这些当年协助自己妹妹登上皇后宝座的宦官们除掉,这个致命的失误也导致了何进最终被宦官们抢先动手杀害。听说何进被杀的消息之后,袁绍、袁术等人开始发难,将洛阳城中的宦官悉数消灭,被杀者达数千人,危害东汉社会达百年之久的外戚与宦官集团一夜之间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还没等袁绍等人享受胜利的果实,凉州军阀董卓便率部进京控制了洛阳的局势,并在不久之后废掉了当时的皇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董卓把持朝政之后,大权独揽,凶险残暴。在这种形势下,袁绍、曹操、袁术等人先后离开洛阳,准备联合各地的地方势力与董卓进行公开较量,以夺回对朝政的控制权。此时担任守宫令的荀彧也敏锐地判断出京师洛阳是个是非之地,于是向朝廷申请,希望能够下放到外县担任县令。不久之后,荀彧的请求得到了回应,董卓控制下的汉末朝廷决定派荀彧去亢父担任县令一职,没过多久,荀彧又辞去了亢父县令的职务,打算回家隐居以躲避即将爆发的社会动乱。

不过,汉末局势的混乱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偌大的神州已经无法放下荀彧的一张书桌了。

就在荀彧离开洛阳后不久,袁绍、曹操等人便联络了十多支各地武装组成关东联军开始了征讨董卓的战争,中原大地从此狼烟弥漫、战火纷飞。这时荀彧已经清楚地感觉到,颍阴地区乃中原腹地,必将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他向族人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赶紧离开颍阴迁居他处,以免族人死于战火之中。但是,很多人因难舍故土犹豫不决,不想离开,这让荀彧十分着急。正巧此时,荀彧的同乡、曾在洛阳与荀彧同朝为官的冀州牧韩馥因为欣赏荀彧的才华,专程派来车马请荀彧前往冀州为官。荀彧立即带上了自己的家族成员匆匆赶往冀州。

冀州不仅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在汉末各州当中也是首屈一指,被誉为“天下重资”,这样的一块战略要地自然引起各大割据势力的窥伺。就在荀彧赶往冀州的途中,关东联军的领袖袁绍就故意利用幽州割据势力公孙瓒进攻冀州的有利时机,在冀州地区煽风点火,胁迫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这样,袁绍成为冀州的新主人。这样一来,荀彧刚刚踏上冀州的地界,就发现自己的老朋友韩馥已经被迫离开冀州去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原本来此避乱的梦想眼看着就要破灭了。

虽然韩馥离去了,但是袁绍对于荀彧这样一位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世家大族子弟也是非常欣赏和重视的,将荀彧奉为上宾热情款待。

此时,荀彧的弟弟荀谌、同乡辛评和郭图都已经在袁绍手下效力,这一切都仿佛预示着荀彧也即将成为袁绍阵营中的一员。不过,在经过对袁绍的观察和了解之后,荀彧认为袁绍此人狼子野心,终将难成大事,于是他做出了一件令所有亲友都感到非常错愕的事情:离开袁绍,去投奔曹操。是年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也不过二十九岁。

对于荀彧的突然到来,曹操可谓喜出望外。此刻的曹操虽然官拜奋武将军,但这个职务仅仅是袁绍这个关东联军的盟主任命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人单势孤,只能在袁绍的手下靠着袁绍的施舍过日子。眼看关东联军自行瓦解,袁绍忙于扩充自己的实力,自己立下的剿灭奸贼董卓、恢复天下太平的理想已经彻底破灭,曹操只能仰天长叹。之后好不容易打败了黑山军于毒和眭固等人占据的东郡地区,算是有了一个临时的落脚点,但举目四顾,中原地区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自己的力量过于弱小,人才极其匮乏,难以在这个乱世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荀彧的到来,让他猛然间看到了一线光明。经过与荀彧的深入交谈后,曹操立即认定,这位比自己小八岁的荀文若必定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平定天下的宏伟目标,他兴奋地当着荀彧的面说:“先生就是我曹操的张良呀!”并立即任命荀彧为司马一职。从此以后,荀彧成为曹操最为信赖的谋士。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汉末局势更加混乱不堪。已经迁都长安的董卓命令李傕、郭汜所部在中牟地区与朱俊所领导的讨董武装相抗衡。

凉州士兵的强大军力让朱俊难以抵挡,朱俊所部连连败退,陈留、颍川等地遭到大规模的劫掠,损失巨大,荀彧的不少族人都受到了这场战争的影响,死伤惨重。董卓这支凉州割据势力的强大战斗力使得曹操深感忧虑,他向荀彧请教对于时政的看法,荀彧的回答让曹操颇感意外。荀彧认为:董卓狂妄自大、骄奢淫逸,已经引起天下公愤,就算没有关东联军的存在,董卓也难成大事,他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结果就在这年四月,远在长安的司徒王允成功拉拢董卓的手下吕布诛杀了董卓,凉州军阀的气焰从此受到了极大的遏制,变成了一股割据三辅地区的地域性势力,中原地区也变成了各大割据势力角逐的战场。曹操也利用这个机会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初步取得了对兖州的控制权。为了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实力,曹操开始向盘踞徐州的陶谦集团发动进攻,不料在第二年的进攻过程中,大本营兖州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曹军主力远在徐州战场,无法及时回援,除了鄄城、范、东阿三地尚在自己手中之外,兖州大部地区均被占领,形势万分危急。此时奉命留守兖州的荀彧成为曹操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而荀彧在这决定曹操集团早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以张邈、陈宫为首的叛军为了夺取兖州,除了在兖州煽动大部分的官吏背叛曹操之外,同时还分别纠集了吕布、郭贡等外来割据势力配合行动,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叛乱开始之后便迅速占领了兖州大部地区。曹操的控制范围仅限于鄄城、范、东阿三县。在突然行动展开之时,张邈还利用兖州曹军消息不通的弱点,派出一名叫做刘翊的官吏来到鄄城通知荀彧,说是吕布前来兖州帮助曹操进攻陶谦,希望荀彧提供粮草及其他军用物资。荀彧并没有被刘翊的谎言所蒙蔽,他清醒地意识到,一定是张邈等人发动了叛乱,而吕布则是这支叛军的外援。于是,荀彧立即召集军队做好了应变措施,并飞马通知东郡太守夏侯惇火速赶来以防不测。荀彧的及时提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夏侯惇斩杀了城中叛军奸细数十人,稳定了鄄城局势。

就在荀彧、夏侯惇等人刚刚清除了鄄城城内的奸细之时,张邈叛军的援军——郭贡率领数万之众兵临城下。郭贡派人前来提出要荀彧出城相见,夏侯惇等人在一旁劝阻,认为此行必有危险,而荀彧则认为:郭贡与张邈之间向来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而这次郭贡的进军速度如此迅速,反而说明郭贡并没有拿定主意,趁着这个时机去劝说郭贡,就算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在这个时候对郭贡不理不睬,就等于直接将其推到了张邈的阵营里。于是荀彧单人独骑,毫无畏惧地来到了郭贡的军营。荀彧的镇定自若让郭贡不知所措,郭贡最后认为荀彧一定早就做好了准备,鄄城难以攻打,于是率部撤离,一场流血冲突也就这样消弭于无形了。

在保证了鄄城的安全之后,荀彧又派遣谋士程昱前往范县,说服母亲、弟弟、妻子都被吕布俘获的县令靳允。在程昱的劝说下,靳允毅然决定继续对叛军作战,并用伏兵将汜嶷刺杀,保证了范县的安全。

就在荀彧等人拼全力为曹操保住兖州这几个最后落脚点的同时,曹操也得到了后院起火的消息,急忙率部从徐州撤回,在濮阳地区与吕布激战并将其击败,后与荀彧等人会合,与叛军展开了兖州争夺战。到了第二年夏天,曹操已经收复了大部失地,在战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态势。

不久,从徐州传来消息,陶谦病故,原幽州割据势力公孙瓒的手下、平原相刘备继任。这时曹操又打起了徐州的主意,打算利用刘备立足未稳之际再次向徐州发动进攻,等占领徐州之后再返回兖州征讨叛军。不过,当曹操把自己这个打算告诉荀彧的时候,遭到了荀彧的强烈反对。

荀彧认为:当初汉高祖刘邦立足关中,汉光武帝刘秀据守河内,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并以此争夺天下。曹操在兖州经营数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应该尽全力将叛军消灭,将兖州完全掌握在手中。荀彧指出:如今曹操已经打败了叛军李封及薛兰所部,此时如果分兵东进攻打陈宫,陈宫一定不敢向西进行反击。利用这个空当,曹军可以集中力量收割已经成熟的麦子,加强粮草储备。有了这些粮食,就可以一举将叛军赶出兖州。在击败叛军之后,还可以与扬州牧刘繇联合,共同征讨袁术集团,在淮泗一带与袁术对峙。如果此时放弃进攻兖州境内的叛军而改打徐州,就会面临兵力不足的严重问题。留守的兵力过少就会重蹈覆辙,又将出现只剩下三城的不利局面,这也就意味着进攻徐州的兵力不够,如此一来徐州的战事就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其这样顾此失彼,还不如一心一意将叛军消灭,保住兖州这块来之不易的战略根据地。

在荀彧的劝阻下,曹操终于打消了进攻徐州的念头,全心全意对付吕布,并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占领兖州全境,张邈被杀,吕布、陈宫残部只能仓皇逃往徐州。

占据兖州全境之后,曹操集团的发展开始逐步走向正轨,不但军事力量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建设也大有起色。此时,远在长安被凉州军阀李傕、郭汜挟持的献帝刘协及其他朝臣已经开始迁都洛阳。如何对待已经衰落的东汉朝廷,不同的政治集团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袁绍集团的谋士沮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将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不过袁绍自觉羽翼丰满,不愿意迎接献帝到身边来碍手碍脚。针对这个问题,曹操集团内部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不少人认为:黄巾之乱目前尚未结束,白波军阀韩暹、杨奉又将皇帝挟持到洛阳,并与河内割据势力张杨等人联合,中原局势非常混乱,更不用说还有强大的袁绍集团。因此,在这个时候将皇帝接来,很有可能是个极大的麻烦。此时,又是荀彧力排众议,建议曹操前往洛阳迎接献帝。荀彧认为:

从前晋文公迎接周襄王返回国都,天下诸侯如影随形。楚汉战争时期,汉高祖刘邦也曾经为了楚怀王戴孝东征项羽,天下归附。

如今皇帝流亡在外,而将军首先提倡举兵反对暴政、拥戴皇权,仅仅因为中原战事频繁而无法前往长安迎接皇帝。尽管如此,将军还是派遣了不少将领和谋臣突破重重艰险与皇帝取得联络。这就说明在将军的心中一直都关心着皇帝及皇室的安危,这是将军匡扶天下夙愿的一种体现。如今皇帝回到了京城洛阳,而洛阳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这让天下的义士及普通百姓都感到痛心疾首。如果将军趁着这个机会迎接皇帝,那就成了百姓的拥护对象,也会是天下英雄们的楷模,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说到韩暹、杨奉等人,其实不足为虑。他们哪里敢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呢?

在荀彧的大力支持下,曹操终于下定决心前往洛阳迎接献帝,并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将献帝及汉末朝廷成功地迁到了许都。从此,献帝终生都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策略,对于汉末社会及曹操集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曹操在政治上最为成功的一步,也是曹操集团逐渐强盛以及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有一点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荀彧提出的这个迎奉献帝的策略与曹操的想法有着本质的不同。荀彧是寄希望于通过此举实现大汉朝廷统治的延续。也正是因为他与曹操之间的这种根本性差异,导致了荀彧最终的人生悲剧)。

曹操将献帝从洛阳迁至许都之后,袁绍才发觉当初没有听从谋士沮授的建议是一个重大失误,心中十分恼怒,与曹操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此时的袁绍已经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实力雄厚,在各大割据势力当中首屈一指。曹操心中非常清楚:想要平定天下,首先要占领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对手就是这个袁绍,但是对于战胜这样一个对手,曹操心里很没把握,于是,他找来荀彧,向他讨教对策。

这时,荀彧作出了一个非常详细而客观的形势分析。荀彧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