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三国谋士今日观
7173800000009

第9章 法正:瑕瑜互见的一代奇士(1)

法正这个人物,是汉末三国时期复杂政治局势中出现的另类智谋之士的典型代表之一。如法正之类的人物,在当时可谓比比皆是。正所谓“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经过多年的郁郁不得志之后,法正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目中最佳的君主——刘备,并为刘备实现占据益州、汉中地区的战略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刘备集团壮大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是庞统、诸葛亮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法正成为了刘备集团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最为关键的谋士。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人,出身名门。法正的祖先本姓田,是齐襄王田法章之后。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其子孙因避祸而改姓为法。法正的家族自西汉时期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族,自汉宣帝时期迁居三辅地区,就已经是“世为二千石”的豪族。到了东汉中期,家族中又出现了不少着名人物。法正的曾祖法雄,早年担任过扶风郡的功曹,后来又先后担任平氏长、宛陵令、青州刺史、南郡太守等职。在任期间,法雄多次镇压当地暴乱,并以善于治理地方而闻名于世。法正的祖父法真更是着名的关西大儒,号曰“玄德先生”,对于儒学、谶纬之学皆有深入研究,在当时享誉天下,弟子自各地前来者有数百之众。法正的父亲名叫法衍,也曾经担任过司徒掾、廷尉左监等职务。倚仗这样的家族势力,法正的未来似乎是一片光明,不过,汉末社会出现的大混乱改变了法正的一生。

自汉末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的统治便日渐衰落。董卓乱政之后,更是将都城由洛阳迁徙至长安。皇室在董卓的控制之下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圣和威严,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傀儡。尽管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和吕布成功诛杀董卓,但随后又在与董卓余部的战斗中失利,长安重新落入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势力手中,随着李傕、郭汜不久之后发生内讧,长安及三辅地区再次陷入一片战火之中。在这数年期间,长安被烧,包括扶风郡在内的三辅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不但普通百姓出现人吃人的惨剧,就连一些割据势力都只能以酸枣梨藋为生。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纷纷离乡背井逃出这片死亡之地。尽管身为扶风郡中的望族,严酷的现实也不得不让法正选择了离开故土,他与同为官宦之子的好友孟达一起来到了益州地区,希望能在益州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当时的益州地区正处于割据势力刘璋的控制之中。自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从父亲刘焉手中继承益州控制权之后,刘璋着力维持与益州本地豪强的良好关系,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百姓殷富。同时,刘璋采取了静观其变的策略应对天下纷乱局势,加之各大割据势力忙于逐鹿中原,一时无暇兼顾,益州地区出现了一片太平景象。但是,这种难得的平静并没有让法正满足多久,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在益州居然没有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尽管自己出身名门,满腹经纶,却并不为刘璋所赏识,来到益州多年也一直在失意中煎熬。直到多年之后,法正才被刘璋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又被委任为代理军议校尉。原以为从此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法正后来却发现原来这个职务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没有任何的实际事务,这让法正非常不满。

幸好在成都担任代理军议校尉期间,法正结识了刘璋手下的重臣、益州别驾张松,张松对法正的才华称赞不已,虽然无法在刘璋面前为法正推荐个更高的职务,但却与法正成为了好友。这边法正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苦恼不已,而张松那边也在为益州牧刘璋的碌碌无为而不满。因此,双方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刘璋。尽管法正的仕途不顺,但是与张松的交往却给了忧郁中的法正些许宽慰,通过张松对于汉末天下局势的介绍和分析,法正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重新规划,开始静下心来,耐心等待着自己的出头之日。

就在法正在益州蛰居的数年间,汉末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原各大割据势力在曹操集团的打击下相继灭亡,曾经的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集团不复存在,刘备集团也被赶到了荆州。为了尽快实现全国的统一,曹操集团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发动了荆州战役并很快占领了荆州,刘备集团仓皇之间只能远走江夏。占据江东的孙权集团也随时处于曹操的兵锋之下。就在这个时候,益州牧刘璋数度派出使者拜会此时风头正盛的曹操,打算利用与曹操的交好继续维持自己在益州的统治地位。但是就在法正的好友张松作为第三批使者出使荆州拜会曹操的过程中,曹操却因为志得意满,忽视了对张松这位益州实力派人物的接待,并随意任命原本已经是益州别驾的张松以县令的职务。

曹操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张松的强烈不满,张松回到益州之后便在刘璋面前多次诋毁曹操,劝说刘璋放弃与曹操交好的念头。而就在张松回到益州复命的这段时间里,曹操与孙刘联盟之间爆发的赤壁之战已经落下了帷幕,曹操遭受孙刘联军的重创,不但兵败赤壁,其迅速统一全国的梦想也化为泡影。张松趁机在刘璋面前建议改弦更张,与赤壁之战的胜利者之一——同为皇室宗亲的刘备交好。张松的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刘璋的采纳,刘璋要求张松派出一名使者出使荆州,与刘备进行联络。

此时的张松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法正,于是,刘璋便任命法正为使者出使荆州。

听说刘璋派自己出使荆州的消息之后,法正心中狂喜。在法正的心中,刘璋肯定不能在诸侯割据的纷乱局面下独善其身,终将被其他更为强大的割据势力所消灭,而自己空有一身的抱负却无法在益州得到施展的机会,这时能够走出益州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无疑是给了法正一个寻找自己心目中明君的大好机会。不过,此时的法正却表现得非常老练,他多次向刘璋表示自己不愿意出使荆州,其目的就是不想引起刘璋及其他人的怀疑。法正的举动自然没有瞒过好友张松的眼睛,在张松的配合下,法正最终还是顺理成章地成为刘璋的使者,来到了刘备所占据的荆州。

法正在荆州究竟待了多长时间,又与刘备集团的哪些重要人物进行了接触和沟通,双方都说了些什么,这些在史料中没有丝毫的记载。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法正在荆州一定是受到了刘备高规格的接待和礼遇,而法正也被刘备集团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所感染。因此,法正回到益州之后就已经打定主意:背叛刘璋投靠刘备。这一点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记载得尤为明显。该传提到,法正回到益州之后,就在张松面前盛赞刘备,称其有雄才大略,终将成就大业。同时,法正还与张松及多年好友孟达等人密谋,伺机一起拥戴刘备。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法正已经自动自觉地变成了刘备集团潜伏在益州的一颗棋子,随时都准备利用一切可能去帮助刘备实现占有益州的战略目标。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此时不但刘璋对此毫无察觉,就连法正未来的主子刘备也不知道,就在此时的益州,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坚定的潜伏团队,时刻准备为自己占领益州作贡献。随着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法正的第二次出使荆州,一切都变得真相大白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打着征讨汉中的幌子,向凉州地区派遣军力,此举引起了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凉州割据势力的不满。为了维持自己在凉州地区的割据地位,韩遂、马超等十余部割据势力组成了战略同盟,并在潼关地区与曹操集团展开了战略决战。经过数月的战事,曹操终于击溃凉州叛军,获得了潼关大战的胜利。这场胜利引起了远在益州的刘璋深深的恐慌,刘璋担心曹操在扫平凉州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之后,会立即挥军南下进攻汉中的张鲁。等到张鲁的势力被消灭之后,益州就会面临曹操强大军力的直接威胁。更令刘璋感到担忧的是,此时益州地区内部也是暗流涌动,对刘璋的有效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临内忧外患,刘璋非常紧张,连忙找来别驾张松进行商议。这时候张松又适时地站了出来,向刘璋提议迎接刘备入川,利用刘备的力量去抵御汉中的张鲁,并使之成为以后曹操占据汉中地区之后益州北部边境地区的主要防御力量。张松的建议得到了刘璋的采纳,于是,法正又再次作为刘璋的使者出使荆州邀请刘备入川。

法正来到荆州之后,再也顾不上自己身为刘璋使者的身份,迫不及待向刘备表达了效忠之意:以将军你的雄才大略,又有张松这样的益州重臣在刘璋身边潜伏,加上刘璋本人的懦弱无能,益州肯定能够成为将军的囊中之物!然后再以益州作为基地成就大业,更是易如反掌了。

法正的急切表态,让早已对益州垂涎已久的刘备喜出望外。打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时,诸葛亮就向刘备提出了“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只不过当时刘备寄人篱下、后来又遭到了曹操的严重威胁自身难保,无法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但赤壁之战之后,刘备终于获得了荆州的部分地区,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扩充,这时自然也就把主要的发展方向放在了益州地区。但是如何进入益州并取得益州的控制权,刘备心中并没有底。如今法正的表态终于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占据益州的最佳方法。二人一拍即合,立即开始谋划如何利用进入益州的这个大好时机从刘璋手中抢夺益州。

在张松的大力推荐下,不久之后刘璋又派出了法正的好友孟达率领数千之众协助刘备防守荆州。同年年底,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以数万之众进入益州。虽然益州内部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但是此时的刘璋已经完全被张松、法正等人所迷惑,亲自率领步骑三万余众在涪县与刘备会合。双方在涪县大摆筵席,欢饮百余日。而法正作为成功说服刘备入川的功臣,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刘璋安排在刘备身边的联络人。

看着刘璋自以为得计的表情,法正的心中也乐开了花:他的计策终于成功了!

刘备就这样在张松、法正、孟达这三个益州内应的配合下进入了益州地区。在益州的一年多时间里,刘备并没有急于前往益州的北部边境地区与张鲁作战,而是在法正的协助下厚树恩德,广收民心。而刘璋在张松的蒙蔽之下,对刘备的举动竟然毫无防范。法正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获得成功。但是,此时的法正心里也十分清楚:真相不可能被永远掩盖下去,迟早有一天刘璋与刘备之间会兵戎相见。对于法正而言,他所要做的就是在双方翻脸之前为刘备尽可能地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

刘璋与刘备之间终于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反目成仇。当时刘备借口孙权向自己求援而要求刘璋给自己增拨一万名士兵和大量的军需物资回援荆州,并表示汉中的张鲁乃是自守之贼,根本不足为虑。而此时终于对刘备入川之后的表现有所疑虑的刘璋只答应给予刘备兵员四千,其他的军需物资也只答应提供一半。眼看着自己的真实意图即将暴露在刘璋面前,刘备在部众面前故意表现得非常恼怒,表示自己为了帮助刘璋征讨强敌却遭受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试图利用部众的不满情绪为不久之后的益州争夺战凝聚人心。

不幸的是,刘备的这个回援荆州的谎言非但没有迷惑住刘璋,却让在刘璋身边潜伏的张松迷茫了。张松真的以为刘备即将撤出益州而回援荆州,情急之下,张松给刘备和法正分别写了一封密信,信中提到:“如果大事已经准备就绪,为什么又突然要离开益州?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张松的这封密信最终被自己的哥哥张肃截获。张肃在得知了张松与刘备之间的密谋之后,唯恐会连累自己,便向刘璋举报张松。而刘璋看到密信之后也终于恍然大悟,立即将张松斩首,同时向各关口要塞发布命令,禁止手下与刘备来往。如此一来,刘璋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刘备立即率军进驻白水关并将守将杨怀、高沛杀死,与刘璋展开了为时两年的益州争夺战。

这场战争的爆发,无疑更加发挥了法正在刘备集团的独特作用。利用自己在益州生活多年,熟悉益州地理、人文等有利条件,法正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积极为刘备献计献策、排忧解难。

益州战事爆发之后,在刘璋手下担任益州从事的郑度针对刘备孤军深入、兵力不足、后勤供应紧张的弱点向刘璋提出建议,认为应该将巴西及梓潼境内的百姓全部迁徙至内水、涪水以西地区,同时将巴西、梓潼仓库中的粮草、物资以及土地上的庄稼全部烧毁,采用坚壁清野的方式对付刘备。郑度同时建议刘璋对于刘备军队发动的进攻采用坚守不出的方式进行固守,这样一来刘备大军就会由于粮草的缺乏而面临绝境。

按照郑度的估计,只要采取这些方法,刘备军队不出一百日就必将陷入困境。郑度的这个建议可谓切中了刘备的要害。当刘备听说了这个建议之后,感到非常忧虑,生怕刘璋会依计而行。这时候在一旁的法正却胸有成竹地表示:刘璋是绝对不会采用郑度的建议的,事实也正如法正所预料的那样。刘璋认为从来只有抵抗敌军的进攻来保护百姓的,还没有听说过要迁徙百姓来躲避敌军的进攻,因此对于郑度的建议弃之不用。

从这件事情上既反映出刘璋的无能,同时也体现出身在益州多年的法正对于刘璋此人的深刻了解。

在否决了郑度的正确建议之后,刘璋派出了部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在涪城与刘备军队决战,但随即被刘备击败,之后刘璋又派出李严率部增援绵竹,不料李严又率众归顺刘备,刘备的大军便开始围困成都的重要屏障——雒城。在雒城城下,刘备遭到了刘璋之子刘循的激烈抵抗,双方爆发激战。经过一年的战斗之后,雒城也落入了刘备的控制之中。

为了尽快实现战争的胜利,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命令诸葛亮及张飞、赵云等人率兵从荆州进入益州夹击刘璋。同时,法正亲笔给刘璋写了一封劝降信,劝说刘璋尽快投降。在军事打击和心理战术的双重作用下,刘璋被迫于同年秋天出城投降,益州从此成为刘备的地盘。

刘备取得了益州的控制权之后,大封文武。法正居功至伟,被刘备授予蜀郡太守、扬武将军的职务。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这样写道:“(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同时,法正还与诸葛亮、关羽、张飞一起被刘备赏赐了金五百斤、银千斤、锦万匹,这一切都足见法正在刘备集团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说益州争夺战仅仅是展现法正才能的第一个舞台,那么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爆发的汉中之战中,法正的战略眼光和谋谟才能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