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7177000000007

第7章 “飞将军”之谜——李广(2)

公元前124年,卫青等人率十几万大军,奔袭千里,一举击败了匈奴大军。汉武帝大喜,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八千七百户。就这样,奴仆出身的年轻人卫青,成了汉军的元帅,地位远远超过李广。

公元前121年夏,汉武帝出动两路大军,向匈奴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一路由李广和张骞率领,北出右北平郡,朝西迂回,负责牵制匈奴骑兵;汉军主力由霍去病和公孙敖率领,自北地郡出征,进攻河西。

北出右北平郡后,李广率领四千精骑兵先行,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在后面接应,两军距离较远。李广部被匈奴四万骑兵包围了,经过一天的交战,李广部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在敌我悬殊的征战中,李广和张骞以微弱的兵力牵制了匈奴的大部分兵力,为霍去病所率西路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霍去病和公孙敖出征后,公孙敖迷路了,没有与霍去病会师。霍去病率领骑兵孤军深入,奔驰两千多里,到达居延泽,路过小月氏,深入祁连山下。霍去病率军击败匈奴骑兵,俘虏了匈奴贵族、官长三千多人,杀伤三万多匈奴人。

在河西战役中,霍去病立下了大功。汉武帝给他加封食邑五千户。霍去病的地位已经与大将军卫青不相上下了,当时他只有二十岁。而李广却陷入重围,损失惨重。尽管李广也重创了匈奴骑兵,然而功过相抵了。张骞和公孙敖由于贻误战机,根据军法理应处死,他们出钱谷赎罪免死。

河西战役结束后,匈奴势力大大减弱,被迫逃到大沙漠以北。匈奴单于以为路途遥远,汉军不会跨过大沙漠,便继续率军偷袭右北平、定襄等郡。汉武帝决心发起漠北战役,歼灭匈奴主力。这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三场大战役。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人马,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向漠北进发。李广曾多次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看到李广年纪太大了,不叫他参战。后来,经过多次请求,汉武帝见李广求战心切,就任命他为前将军,跟随卫青出征。

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驻扎地,便决定亲自率精锐部队袭击单于,而命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不易行军的东路出击。李广请求为先锋,要随卫青从正面出战,可卫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嘱咐,认为李广年老又命相不好,不让他与单于正面对阵。当时卫青的好友公孙敖新近失掉爵位,卫青想给他立功的机会,所以把李广调开,给公孙敖创造了立功的良机。

李广请战未果,便恼臷地回到营中,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因部队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了大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日期,与因单于逃脱无功而返的卫青部队在回师的路上迟迟相遇。大将军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还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就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不甘受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两千石的官位。武帝时,做了代国的国相。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被任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数量,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间,丞相孙弘死后,李蔡谜任为丞相。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中,声望比李广差得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位达到三公。李广属下的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

一生征战,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奖赏,心中烦闷,这也许是李广自杀的主要因。

至死也未被封侯的始末

李广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回,他总是身先士卒,杀敌无数,深受士卒爱戴。他英勇善战,威震匈奴,被匈奴人誉为”飞将军”。在汉武帝以侯赐爵大奖军功的年代,李广部下的几十人都得到封侯赐爵的奖赏,为何单单李广到死也没有得到封赏?

乍看李广戎马一生,拥有辉煌战绩。若细分析可总结为两点:生不逢时和命运不济。西汉历经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建国之初,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经济极度困难,连宰相都只有牛车坐,因此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方针。李广主要生活在汉景帝时代,等他到汉武帝时代,年龄已经大了。在汉景帝时代,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在与匈奴的关系上是求和不求战。虽然汉匈时有战事,但那只是局部地区、小规模的,属于”摩擦”,没有发生大的战役,两国之间也没有真正撕破脸皮。遇到摩擦,汉朝就采取和亲的办法,息事宁人,求得边疆暂时的安稳,借以发展经济,壮大实力。

因此,在景帝时代,李广虽然会打仗,打得好,但却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能。还有,景帝时代有周亚夫在,在消灭六国造反的战争中,周亚夫担任大将军,李广那时还没有多大的名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景帝时代国家相对安定,也是李广不能被重用的因。作为一个将军,只有在沙场才能建功立业,没有重大的战事,又怎么有将军的用武之地呢?

后来,青年英雄卫青、霍去病等脱颖而出,其才略远远高于李广,使得李广这位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老英雄黯然失色。所以连汉文帝都曾对李广说:“可惜呀,如今汉朝地广人稀,国力贫弱。你若生在高帝时,当个万户侯都没有问题!“

从作战经历来看,李广的运气的确不佳。卫青、霍去病曾经多次率领部队深入敌人的纵深,离开主力部队数千里,到达王廷,不仅在危险丛生中转危为安,而且每次都能够打败敌人,大胜而回。李广却没有这样的”运气”,不好的运气他遇到三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29年,当时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李广三路兵马进攻匈奴,结果只有卫青获胜;公孙敖、李广两路都被击败,李广被活捉,侥幸逃回。按照西汉的法律,公孙敖、李广都应该斩首,家人用钱赎命,才得以不死。第二年,汉武帝又起用他做右北平太守,可见皇帝还是重视他的。

第二次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张骞、李广、公孙敖各率一支部队北上,李广率领五千人的军队出右北平,遇到匈奴四万人的军队,苦战两天,损伤过半,功过相抵,没有受到赏赐。博望侯公孙敖因为滞留耽误时机,”当死,赎为庶民”。而霍去病却过居延,到达祁连山,”得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

第三次是公元前120年,大将军卫青出塞进攻匈奴,命令李广、赵食其走东路,东路远而且曲折。李广、赵食其没有向导,迷路了,等到他们姗姗来迟的时候,大将军已经縗旋。大将军责问,李广担心被审判而自杀。

李广不封侯还与汉武帝的用人思想有关。”人尽其才“是汉武帝用人的基本思想。有功必重赏,无功必重罚,这是汉武帝一贯的做法。桑弘羊有赚钱的才能,汉武帝和他只谈论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任命他为大司农,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

然而不论是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人,只要有一点儿小的犯法行为,或者说假话,汉武帝就动辄将他们杀了。他说:“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李广利是他的亲戚,曾经率部队进攻西域一个小国家,无功而返时,汉武帝下令不准进关。后来因在一次战役中失败,李广利竟不敢回汉朝,而投奔了匈奴,因就是怕回来掉脑袋。

在汉武帝时期,李广虽然有很高的名望,但是论到军功,拿得出的的确寥寥。相反,正如前面说的,问题倒是不少。李广的功劳主要在汉景帝时期,威望也主要是在那个时期树立的;在汉武帝时期,我们看到是卫青、霍去病建功立业,而李广却相对平庸,因此没有进一步得到封赏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