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48

第48章 郑太和郑氏规范[元]

郑太和,一名文融,字顺卿,元代浦江(今属浙江)人。着名孝义之士,郑氏世有美名,数百年守诗书礼乐之教,同族而居,不坠流俗,世称“义门郑氏”。太和性格方正,继其兄文祠主持家事,极为严厉。

家庭犹如公府,子弟稍有过失,即严加管束,乃至鞭子加身。逢年过节,其坐于堂上,儿孙辈皆以雁行依次拜进,肃容拱手,自左至右接踵相连,无敢越雷池一步者。邻里仰慕皆称善,誉之为“浙东第一家”。

家训原典

一、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a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更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二、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b。凡子弟当随掌门户者,轮去州邑,练达世故,庶无懵暗不谙事机之患c,若年过七十者,当自葆绥d,不宜轻出。

《郑氏规范》

注释

a庶:将近,差不多。

b厥(ju9)中:其中,此指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厥,其,它的,它们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庶:但愿,希冀。懵(m0ng):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谙(`n):熟悉,精通。

d葆绥:保全安定。

译文

一、做家长的,应当以至诚对待下边的子弟。一句话也不能轻率地出口,一件事也不能随意处置,这样就差不多符合古人“以身教之”的意思了。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苛察小事自以为精明,不要模糊于大事是非不分。更要以度量容纳人,常把一家的事当做自己一身的事就可以了。

二、持家的原则,不可过于刚硬,不可过于柔弱,应该把握中间适度。凡家族中的子弟按辈分应当掌门户的,让他们轮流分驻各州邑办事,锻炼他们通达人情世故,以免他懵懂昏昧不会办事,如果年已过七十的人,就该保全安定,不该轻易外出了。

评析

俗语云:欲正人,先正己。凡是教育、管理别人的人,甚至意欲劝诫别人的人,都应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行得正,做得端,建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说话才能有说服力。首先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言行不苟的作风。家长与家庭成员之间,日日相处,时时相亲,若要融洽关系,培养相互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做家长的丢掉架子,注意方法,既要与家人平等相处,亲密无间,又不能嘻嘻哈哈,过于随便。而应时刻提醒自己不可说不负责任的话,不可做不考虑影响与后果的事。其次,处理任何家族事务,都要注意调查研究,秉公而断。千万不可苛察小事自以为精明,也不可昏暗迷乱陷于糊涂。第三,家长还须做到虚怀若谷,雍容大度,具有容人的气量。另外,家长主持家族事务,还要采取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方法。物太刚易折,太柔则易污;处事办事亦有同理。所以,家长还要注意让子弟轮流跟随自己到异地他乡办事,以免子弟长期囿于一隅,孤陋寡闻,单纯无知,毫无社会经验,缺乏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