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55

第55章 姚舜牧药言[明]

姚舜牧(1543-1622),明代学者。字虞佐,因仰慕唐一庵、许敬庵,自号承庵,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任广东兴新、江西广易知县,爱民如子,多有美政。官至全州知州,年80卒。他精研四书五经,为当时理学大儒。

家训原典

常谓结发糟糠a,万万不宜乖弃。或不幸先亡后娶,尤宜思渠b苦于昔,不得享于今,厚加照抚其所生,是为正理。

人须各务一职业,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外此为工为商,皆可以治生c,可以定志,终身可免于祸患。惟游手放闲,便要走到非僻处所去,自罹于法网,大是可畏。劝我后人,毋为游手,毋交游手,毋收养游手之徒。

凡居家不可无亲友之辅,然正人君子多落落难合,而侧媚小人常倒在人怀,易相亲狎。识见未定者遇此辈,即倾心腹任之,略无尔我,而不知其探取者悉得也,其所追求者无厌也。稍有不惬,即将汝阴私攻发于他人矣,名节身家,丧坏不小,孰若亲正人之为有裨哉。然亲正远奸,大要在“敬”之一字,敬则正人君子谓尊己而乐与,彼小人则望望而去耳。不恶而严,舍此更无他法。

世称清白之家,非苟焉而可承者,谓其行己唯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简约,而交游一本乎道义。凡声色货利,非礼之干,稍有玷于家声者,戒勿趋之。凡孝友廉节,当为之事,大有关于家声者,竞则从之。而长幼尊卑聚会时,又互相规诲,各求无忝d于贤者之后,是为真清白耳。

居家切要,在“勤俭”二字,既勤且俭矣,尤在“忍”之一字。偶以言语之伤,非横之极,不胜一朝之忿,构怨结仇,致倾家室。可惜历年勤俭之苦积,一朝轻废也,而况及其身,并及其先人哉?宜切戒之。

惟清修可胜富贵,虽富贵不可不清修。

家处穷约时,当念“守分”二字;家处富盛时,当念“惜福”二字。

人当贫困时,最宜植立,自守衡门之节e。若卑谄于豪势之人,不独自坏门风,且徒取人厌,其实无济于贫乏也。

凡亲医药,须细加体访,莫轻听人荐,以身躯做人情;凡请师傅,须深加拣择,莫轻信人荐,以儿子做人情;凡成契券,收税册,大关节须详加确慎,莫苟信人言,轻为许可,以身家做人情。

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精神、财帛,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视人犹己,亦宜为其珍惜,切不可尽人之力、尽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处,出尔反尔,反损己之精力矣。

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凡有必不可已的事,即宜自身出,斯可以了得。躲不出,斯人视为懦,受欺受诈,不可胜言矣。且事亦终不结果,多费何益。语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可省已。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况惟利是图,是损阴德,欲令子孙永享,其可得乎?

语云:“讨便宜处失便宜。”此“处”字极有意味,盖此念才一思讨便宜,自坏了心术,自损了阴德,大失便宜即此处矣,不必到失便宜时然后见之也。

余尝自揣深过涯分f,特书小联云:“得此已过矣,致萌半点邪思;求为可继也,须积十分阴德。”此四语是我传家至宝,莫轻视为田舍翁g也。

一部《大学》,只说得修身;一部《中庸》,只说得修道;一部《易经》,只说得善补过。“修”、“补”二字极好,器服坏了,且思修补,况于身心乎!

《易》曰:“聪不明也。”《诗》曰:“无哲h不愚”。自恃聪哲的,便要陷在昏昧不明处所去,可惜哉!所以人贵善养其聪,自全其哲。

注释

a结发糟糠:结发、糟糠,都是指原配之妻。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结发;糟糠是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b渠:第三人称代词,此处即“她”。

c治生:谋求生计,经营家业。

d忝:惭愧,辱没。

e衡门之节:指穷人应有的气节。衡门:横木为门,指房屋简陋,乃贫者之居。

f涯分:本分;分内应得的。

g田舍翁:农民老叟。

h哲:指有智慧者。

家训原典

智术仁术不可无,权谋术数不可有。盖智术仁术,善用之以归于正者也。权谋术数,曲用之以归于谲者也。正、谲之辨远矣,动观人品,慎诸a。

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能含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

阿涊从人b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c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是为雅操。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浓艳,趋炎势,蝇营狗苟,心劳而日拙矣,孰与淡泊之能日休也。

人要方得、圆得,而方圆中却又有时宜,在《易》论圆神方知d,益以“易”“贡”二字最妙,变易以贡。是为方圆之时,棱角峭厉非方也,和光同尘非圆也,而固执不通非易也,要认得明白。

语云:“自成自立,自暴自弃。”又云:“自尊自重,自轻自贱。”成立、暴弃自我,尊重、轻贱自我,慎择而处之。

余少时偶书一联:“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究竟自壮至老,亦只此二句足以自警。

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老当益壮,贫且益坚”,是立志之说也。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冲e,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

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学者,心之白日f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蔽也,况于他好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客气甚害事,要在有主。主者何?忠信是已。

分明一个安居在,不肯去住,却处于危;分明一条正路在,不肯去行,却向于邪;真自暴自弃。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尽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g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h。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i;当至快意时,要越加谨慎。

门第不能重人,惟人能重门第。恃门第骄人者,徒自取辱,切以为戒。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中华家训大观》

注释

a慎诸:在(正谲之辨)这些事上要慎重。

b阿涊(ni2n)从人:依附恶势力,投靠、追随他人。涊:污浊。

c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d圆神方知:出自《易经·系辞传》,用现在的话说,圆神是灵活变通,方知是坚持原则。这段话的大意是:为人处世要既能圆通又能端方,而端方和圆通又要把握好时机。《易经》论述随机变通与坚持原则时,加上“易贡(告)”两个字,最为准确,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以昭告吉凶,这就意味着圆通和端方要因时制宜。一味偏激苛刻并不是端方,一味随波逐流并不是圆通,一味固执己见是不会灵活多变的,要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e折冲:使敌人战车后退,即击败对手。冲为一种战车。后也以折冲称外交谈判。

f心之白日:照亮内心世界的太阳,喻学习之重要。

g偷薄:轻薄,不厚道。

h惫赖:无赖。

i饬守:谨慎从事。

评析

《药言》在当时影响较大,一再被翻刻。直到清代仍被人们“朝夕玩味”,赞赏不已。家训之所以题为“药言”者,用时人的话说,是世道人心很坏,都仿佛染上了病魔。因此,姚氏家训可作为疗救世风的“心药”,“天下用之而犹病心者寡矣。”(王三德《姚氏〈药言〉题辞》)其实,现在看来,《药言》并没有什么拯世救民的药石之言,也缺乏新的思想,其思想主线还是在理学的圈子里打转转。但是,它长时间受到一部分人欢迎的原因,除了思想意识相合外,还在于它的确对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理家修身、个人生活原则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姚氏重视对日常生活、世俗人情经验的总结,这些议论朴素、平易、实用。

正如清人所说:“其语折衷于圣贤,而日用伦行,不出其范围,因念良方妙剂,当为普济”(唐世杰《药言》跋)。它成了旧时代许多人的“生活指南”和“处世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