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06

第6章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

马援(前14-49),字文渊,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着名大臣。

少有大志,及长为郡督邮,因释放死囚而逃亡塞外,以牧马为业。王莽末年为新城大尹,后归附陇西隗嚣,为绥德将军。光武帝刘秀初年拜太中大夫,后拜陇西太守,再任伏波将军。征交趾有功封为新息侯,光武帝刘秀立铜柱以表其功,位列九卿。在讨伐武陵五溪蛮反汉时,他请缨出战。曾言“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死于军中。他精于相马之法,着有《铜马相法》。

马援为人严谨,生活俭约,不愿与游侠少年为伍,故训诫子弟也以敦厚、择言、节俭、廉洁为主,并主张闻言勿议,反对议论是非。这在当时为一般人所不能及,其家训文字对后世影响很大。

家训原典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a,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b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c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d;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e;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f辄切齿,州郡以为言g,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

a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b龙伯高:名述,京兆(今西安)人,曾任山都(今湖北襄阳西北)长,后升任东汉零陵郡(今湖南永州)太守。

c杜季良:杜保,字季良,马援的朋友。

d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e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f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g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所有事情处置得都很恰当。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太守一到任就对他怨恨,州群百姓议论纷纷。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评析

这一家书篇幅不长,却恳切峻厉,行文朴茂厚重,感情外敛内放,是一封难得的好家书。

古人对臧否人物、议论朝政得失,一向持谨慎的态度。它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的一种复杂心理,今天看来未必全对,也未必很可取,但它确实在历史文化生活中存在过。马援信中提到这一点,说明他的两个侄子确有些失度和过分。在官场上放言肆语,难免招来祸患。文中提到的杜季良当时为越骑司马,人活得很潇洒,很有个性,也棱角分明、锋芒毕露,虽可敬可爱,马援却不主张二侄去学他。所谓“尚未可知”云云,分明替杜氏担心,甚至为之寒心。用今天我们的话说,是替杜氏捏着一把汗。后来,杜季良因为同僚诟病而被免职,其下场被马援不幸言中。龙氏一生谨慎,官至零陵太守。龙氏可学而杜氏不可学,反映了一种弹性处世哲学,这在封建时代的官场或是无可非议的。

像马援这样连生死也可置之度外的虎将都是如此谨小慎微,的确值得深思,官场之险恶岂不有甚于战场?换个角度说,年轻人踏入社会,必须谦虚谨慎。如果目空一切,哗众取宠,于成长发展绝无好处,作为长辈,有责任规劝和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