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05

第5章 刘向诫子歆书[西汉]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沛(今属江苏)人。西汉着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敬乐道,不交结世俗,专门研习经术,昼读书传,夜观星宿,并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语甚切直,故其训子也以忠厚、仁义为准。刘向所言为人处世之道,值得今人借鉴。

家训原典

告歆a,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b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c。”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之始,藉霸者之余威d,轻侮诸侯,亏跂蹇之容e,故被鞍之祸,遁服而亡。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也。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f,要显处也,新拜皆谢,贵人叩头。

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

《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注释

a歆(x~n):指刘歆,刘向之子,后来也成为汉代着名学者、文学家。

b董生:指董仲舒,西汉大儒,广川人(今属河北景县)。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今存《春秋繁露》

十七卷。

c吊者在门,贺者在闾(l():来吊慰的人走到家门前时,道贺喜事的人其实已经到了里巷的门口。此语体现了福祸转换的辩证法,与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相近。

d齐顷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孙子。霸者:指齐桓公。

e跂(q@)蹇(ji2n):跛足。晋国曾派大臣郤克出使齐国,郤克跛足,齐顷公的母亲在楼上看到后忍不住发笑,并安排了同样有残疾的侍从做向导,这激怒了郤克,后在鞍之战中郤克率军大败齐师。是役,齐顷公险些被晋军生擒,因与部下更换衣服方得逃脱。后文“被鞍之祸,遁服而亡”即指此事。鞍:地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黄门侍郎:汉时一种在宫内侍从皇帝,传达诏令的文官。

译文

告诫刘歆,不要忽视。你没什么特殊德行,却蒙恩甚厚得到朝廷重用,拿什么来报答呢?董仲舒说过:“来吊慰的人走到家门前时,道贺喜事的人其实已经到了里巷的门口。”这是说,人遇到忧患就会怀着敬畏之心谨慎地努力行事,小心谨慎努力行事就一定会收获好的功德,福祉于是随之而来。他又说:“道贺的人到了家门时,吊慰的人其实已经到了里巷的门口。”说的是人享福就易生骄奢,骄奢就会招来祸患,所以吊慰的人会随后到来。齐顷公刚主政时,凭借他爷爷齐桓公的余威,对诸侯轻慢侮辱,看不起晋国使臣郤克的外表,所以遭到鞍之战惨败的祸害,临时改换装束才得以逃命。这就是“道贺的人到了家门时,吊慰的人其实已经到了里巷的门口”的道理。兵败师破,人们都来吊慰。此后恐惧自新,得到百姓爱戴,诸侯也都把以前侵夺齐国的城邑归还给他,这就是“来吊慰的人走到家门前时,道贺喜事的人其实已经到了里巷的门口”的道理。现在你小小年纪,得到黄门侍郎的官职,这是个显要的位置,新授官职别人都来道贺,很多有身份的人也给你叩头。你应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才能免于灾祸。

评析

刘向和刘歆父子通览群书,倾毕生精力研究整理汉以前文献典籍,在中国学术史和文化史上功不可没。有趣的是,这一诫子书,既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学,亦非谈学术、讲学问,而是训诫儿子如何为人处世,怎样面对复杂的官场风云和错综的人际关系。

刘向身历三朝,三罢三出,深知官场凶险。他告诫儿子年少而处显要之位,要特别恭谨,加倍小心。他从董仲舒的“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议论开去,告诫儿子不可骄奢傲慢,须敬业恭行,谦逊好学,如此,才能有所成就。反之,福至而大喜过望,骄奢自来,祸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刘向生于“家产过百万”的皇室贵胄之家,是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的四世孙,这可以说是“贺者在门”了;而被汉宣帝打进牢中,则是“吊者在闾”了。汉元帝时刘向受到重用,多次上疏,论时政得失,敢于直谏,切中时弊。因外戚、宦官弄权,他被投入牢狱,后被罢黜,归家闲居。汉成帝即位后,他虽被召还朝廷,但作用和影响几乎是无足轻重的。

刘向对儿子的训诫,道理上是不错的。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战战兢兢、四顾惶恐、噤若寒蝉之态,也使我们对封建时代官场和政治斗争的认识,似可深入一层。刘向尚且如此,倘若一般知识分子和文人学士,其境遇更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