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75

第75章 李绿园家训谆言[清]

李绿园(1707-1790),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以号行。原籍新安,生于河南宝丰。清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出生在乡村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攻读诗书,以待应举。13岁应童子试。乾隆元年参加恩科乡试中举。此后李绿园屡上公车,未能博得一第。开始了小说《歧路灯》的创作。直到50岁后,才入仕途,舟车海内,宦游约20年。行踪近半个中国。晚年做了一任贵州印江县知县,归田后,设馆收徒,并将《歧路灯》续写完成。最后以84岁高龄病逝于宝丰县。

家训原典

朱子注《论语》“学”字:“学之为言,效也。”a如学匠艺者,必知其规矩,然后亲自做起来。今人言学,只有“知”字一边事,把“做”

字一边事都抛了。试思圣贤言孝、言悌、言齐家、言治国,是教人徒知此理乎?抑教人实做其事乎?

尔曹读书,第一要认清这书,不是教我为做文章、取科名之具。看圣贤直如父兄师长对我说话一般,方是真正读书道理。

古灵陈先生b曰:勿学赌博。予观近今人家之败,大率由于赌博。

与其自悔于既知之后,曷若闭目摇手于未学之前。予既啮耳以告,尔辈宜刻骨铭心,以志不忘。

……茶饭不必丰盛,却要器皿清洁;衣服不必华丽,却要浣洗干净。非好看也,此即人家盛败之兆,何也?敬胜怠败之分耳。

宴客不可闹酒。余见闹酒之家,并无别样匪类之事,只此一件,便弄得家业凋零,子孙狼狈。大禹不云乎?酒可亡国,何况家乎?

勿尚体面,以耗积蓄。体面者,品高,行端,学赡,文美,人自敬之,才谓之体面。若衣冠之鲜丽,裘马之轻肥,仆从之俊干,此不过市井小儿之所谓体面耳,非真体面也。徒务乎此,识者已掩口笑,况耗家资而为之,则下愚之所为矣。

幼年子弟到人前,第一要恭敬简默,即有羞涩愧赧之意,亦属不妨。

若揖让娴熟,言语敏辨,便是不好的消息。慎勿听无知之人,开口夸这个学生甚是展样c。

与人并坐,不可倒身后靠,摇腿颤脚。二者既惹人生厌,亦非厚福之相。对尊长,则尤不可。

近今陋俗,朋友姻亲间,有戏谑以为交好者,予尤深恶之。盖朋友为五伦d之一,只宜敬而不宜狎。亲戚者,休戚相关之谓也,岂有相詈骂而可谓之相关乎?况衅隙易起,断乎不可。即有无知而先及我者,以笑受之,则彼当自止。

结亲不可贪图富贵之家,一定要有些诗书之泽才好。不然者,姻亲聚会,而厕e一不类之人,亦大难为人。

与人言,不可夸富,不可诉贫。夸富,贱人f也;诉贫,谄人也。

士自有所以振拔自立者,岂必斤斤于此。《记》曰:“不陨获g于贫贱,不充诎h于富贵”。

坊间i《愿体集》曰:“对人诉冤,闻者虽极为嗟叹,其实未尝入耳。”

此是真境实情。若对人诉叔侄、兄弟、妻子之冤,不惟惹厌而已也,人且鄙而贱之。

古人云:“士夫惟俗不可医。”大凡言语举动恭敬安详便不俗。若言语举动一涉于俗,便令旁观者芒背针毡而不可耐。而彼昏不知,方且自以为好看也。

戒多言。古人云:“看来招灾惹祸,言语占了八分”。幼时亦谓此老生常谈耳,今阅历既久,始知其为不易之论。

古人云:“吉人辞寡,躁人辞多。”j不曰凶而曰躁者,躁便有凶的意思了。阅历既久,只觉得“谦”字好、“默”字好。此非依样前人作此葫芦语,前十五年,尚不能写出此二句也。

人于世上,要存些恬淡意思,有些淳朴模样,方好。然亦要有个恬淡、淳朴的本领。不然,徒言恬淡,只觉闷怀;徒言淳朴,只觉村像k。

你们要寻这一付真本领端的安在。

说话不可有乞儿相。所谓乞儿相者,动云:某厨丁之不能烹调海味也,某针工之不能剪裁对花也。此正是乞儿相。

对无学之士谈博洽,对贫窭之人论富饶,即孔子所谓“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l也。

不能周m人,不问其所需。此理甚好。

……人家败坠之由,除吃酒赌博外,尚有八个字,足以耗散储蓄:一曰“不好意思”,一曰“还不妨事”。夫“不好意思”之事,必非一定该用之钱;“还不妨事”之言,正古人所云“才说无妨定有妨”之谓也。

凡人衣饰言动,不可与人故异,虽富贵时亦要恂恂n;凡人心思胸襟,不可与人苟同,虽贫贱时亦要矫矫o。总之外同内异,则外不失偕众p之道,内不失自立之根。

凡办事者,曰才,曰智。智者,识见之谓也;才者,本领之谓也。

予谓认得“谨慎小心”四字,才谓之真识见;把住“谨慎小心”四字,才谓之真本领。

人恒莫不好福而恶祸,不知“福”字非他,即“敬”字、“慎”字、“惧”字、“俭”字、“约”字、“劳”字、“苦”字之类是也;“祸”字非他,即“肆”字、“诈”字、“怠”字、“纵”字、“侈”字、“奢”字、“安”字、“乐”字之类是也。

天下无巧事,无便宜事。阅历既久,见走巧者无不拙,讨便宜者无不吃亏。

人生在世上,心里一个“迫”字最要紧,脸上一个“耻”字最要紧。

君子见人之胜己者必慕,小人见人之胜己者必妒。慕则思有以齐之,妒则思有以毁之,此君子所以日进于高明,而小人日就于颓堕也。

智者常见得自己有不是处,愚者常见得别人有不是处。

人生于大事小事,只晓得一个“怕”字,便不至十分堕落。

古人有誉儿癖,识者讥之。今人好于人前夸自己儿敏女淑,令人生厌。至于少年如此,则又不止于令人生厌矣。

贫窭家子孙狼狈,如迁坟卖地,持钗换米,拆砖瓦,货器皿等事,皆仁人君子所不忍视、不忍闻者,只可心内默为矜悯,万勿口中显为指述。何也?问如今兴旺隆盛之室,那一家的祖宗不曾与患难相尝?那一家的子孙敢言与天地不朽?

《中华家训大观》

注释

a“学之为言”句:“学”字的意思,就是仿效着去做。

b古灵陈先生:指陈襄,北宋学者。着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世称“古灵先生”。

c展样:像样。指有气派,够一定标准的。《红楼梦》第六七回:“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

d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e厕:参与,混杂在里面。

f贱人:以别人为贱,看不起别人。

g陨获:丧失志气。

h充诎:亦作“充倔”,得意忘形貌。这两句出自《礼记·儒行》: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意为不因贫贱而丧失志气,不因富贵而志骄意满。

i坊间:街市上。多指书坊,书店。

j吉人辞寡,躁人辞多:吉祥有福的人话少,浮躁的人话多。语出《易·系辞》。

k村像:村夫相。

l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能察言观色只管自说自话的人是瞎子。

m周:周济,救助。

n恂恂:诚实谦恭的样子。

o矫矫:出众不群。

p偕众:与众人和谐,人际关系好。

评析

李绿园的家训,虽充满道学气,但经验之谈和有益谆言亦时杂其中,不无可取之处。明清人读书,只是求取功名富贵的一种手段,一块敲门砖而已。一些正派儒生于此多有不满,李绿园也不例外。他当然不反对科举制度,但反对只为应试做官而读书,而且主张知与做即读书知理与实际做事相结合,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李绿园《家训谆言》中关于日常生活的训条占有很大篇幅,虽然都是就琐碎小事发表议论和教训,但平易亲切,不仅见其朴厚谨慎之心,而且对今人也多有教育意义。明清时,城市经济较前代有发展,城市生活也尤为活跃,一些浮浪子弟吃喝玩乐如赌博狎妓等,更是大肆糜费,败坏社会风气。而有些不更事的少年,为人引诱,亦堕入泥坑,倾家荡产,箕裘颓败。李绿园最为担心子弟不能克绍祖业,一个“不好意思”,一个“还不妨事”,足以使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李绿园正是对准了少年子弟的这种幼稚糊涂心理发出警告的,值得今人深思。当然,李绿园欲使子弟不沾一尘而杜门不令其有正当娱乐是行不通的,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

由于作者常年身居下层,体察民情,《家训谆言》于琐事常理处时见真谛,其封建说教固应抛弃,然不少语言,切中时弊,读之思之,当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