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84

第84章 甘树椿示儿鹏运书[近代]

甘树椿(1841-1918),近代学者。字雨亭,号灵庵,晚年自号花隐老人,湖北潜江人。世以耕读为业,敦行孝义,乡里皆称善。早年以善制八股文有名于时。泛览群书,尤精于经史之学。屡应乡举皆不中,遂绝意仕进,以教授乡里为业,奖掖后进。立教以品行为先,文学次之,主张知行合一,通经致用。性怀耿介之节,以关心国事为己任。其家训平易近人,无高远难行之言,皆为读书为人、居家处世之道。大都因人而训,如其子鹏运为官后,他驰书以勉,要求其子尽职守,认为“仕宦者,义务也,非权利也。若仕宦为权利,则专为身家谋,而职守亏矣。

小则败行检,大则覆邦家”,可谓意味深长。

家训原典

人之境遇,无论如何,总要心中超然,有优游自得之趣。孔子饭疏饮水,乐在其中a;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b。孟子以不愧不怍为乐c,程朱教人寻孔颜乐处d。古之君子,盖无日而不乐也。若庸人则不然,不知命,不守分,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而其心苦矣;不求诸己而求诸人,违道而干进e,患得而患失,而其心更苦矣;机械藏于心,是非荣辱誉戕其真,行险而徼幸f,仰不能不愧,俯不能不怍,其心之苦乃更不可思议矣!孔子曰:“小人长戚戚。”非虚言也。

我辈安身立命之学,约有数端:曰无欲也,无求也,知足知止也,居易以俟命g也,下学而上达也。如此,则无入而不自得矣。苏东坡云:

“但胸中廓然h无一物,即天壤间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吾作乐事也。”

至哉言乎!吾生平酷爱花木,怡情风月,亦不过自寻乐趣而已。尝有一联云:

是乐即是神仙,何必远寻方外去多情惟有风月,似曾相识故人来此言虽俚,然亦可见我之素志矣。

《甘氏家训》卷下注释

a“孔子”句:《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疏的饭食,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也有乐趣在其中。

b“颜子”句:意思是颜回多么有修养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一瓢水,住在偏僻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穷苦忧愁,颜回却仍是那么快乐。见《论语·雍也》。箪:古代盛饭的圆竹器。

c“孟子”句:《孟子·尽心上》说“君子有三乐”,如果能享有这三种“乐”,让他作天下之君他都不干。不愧不怍,是其中的第二“乐”。

此外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d“程朱”句:寻孔颜乐处,是周敦颐常与二程讲的,大意即指上文孔子和颜回安贫乐道的境界,朱熹认为那是先贤修行较高的层次,一般儒者“不如且就圣贤着实用工处求之。如‘克己复礼’,致谨于视听言动之间,久久自当纯熟,充达向上去。”(《朱子语类》卷31)。

e违道而干进:违背天理人情求取功名。

f行险而徼幸:冒险行事,希图侥幸有所获。

g居易:过俭朴的生活,俟(s#)命:等待命运安排。

h廓然:空寂貌。《文子·精诚》:“静漠恬淡,悦穆胸中,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句谓只要胸中空明坦荡,无阻滞。但:只要。

评析

人总要超然,但真正能超然于物外者,却又多么难啊!知足长乐,居易以俟命,不是甘氏的发明,经书上,后世的笺注上,不难寻到这个思想的阐述和发挥,它在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中流传太广泛了。甘氏能将超然与怡乐融成一片,内心澄澈,不染纤毫俗尘,这对于处在天崩地裂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至少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说是消极,也不全是;说是积极,又明显说不通。就个人生活来说,这样的素志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如同人有了伤痛,总要敷药一样。这种杂揉了儒道两家,甚至还夹杂着释家思想的追求,无异于一种镇痛药物。其实,人是不能完全超然于物外的。在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时,甘树椿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激昂慷慨,对清廷的丧权辱国痛心疾首,这与其“怡情风月”、“自寻乐趣”的素志,是何等的不相符啊!

看来,对日常琐事,甘树椿是愿意超脱的。而对于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又是热血沸腾,戚戚汲汲,无法超脱的,这正是我国知识分子的正义和良心。这种情愫,足以使我们敬畏。事实上要彻底超脱也是很难的,在知识分子似乎更难。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有段话,说得既惆怅又怆然:

“为了使人生幸福,需要喜爱日常琐事。云的光辉,竹的摇曳,群雀啼叫……,但是喜爱琐事也必然为琐事所苦。我们为了微妙的快乐,也必须遭受微妙的痛苦。”由此可见,人生绝对超然是不可能的,甘氏的“素志”不过是一种理想人生或艺术人生的向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