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16

第16章 关口6要诚实,也要让孩子知道“善意谎言”的魅力(1)

诚实是人美好的品德,但是善意的谎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家长要让孩子们记住:善意的谎言必须是成人之美的。

1.做错事,要诚实

做了坏事不肯承认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谁都会犯错,重点是父母要用合适的方式教育你的孩子学会诚实做人。

小俊在玩的时候,看见树上掉下几条毛毛虫,他知道这些都是害虫,所以他用脚踩,用砖头砸,一心想弄死毛毛虫。有一条毛毛虫顺着墙爬上了窗户,被小慧看见了,他拿起一块砖头用力向毛毛虫砸去;毛毛虫砸死了,但窗户玻璃也碎了。小慧赶忙跑开了。邻居过来问是不是小俊干的,他坚决否认。

父亲下班后回家,看见他喜爱的杯子摔破在地上,便怒吼道:“这是谁干的?”小俊低着头说:“不是我弄的。”父亲大怒,举手便打。

我们总是会碰到这一类问题。孩子做了错事、闯了祸,而且总是否认,他总是说“不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或“我没有”……有时你明明看着他做了,他还敢否认。尽管我们一再告诫他,不许说谎,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孩子为了掩饰其“违规”行为,宁愿撒谎,走上不诚实的道路,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愿看到的。对孩子的教育应循循善诱,不能过分苛求,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要为孩子改正错误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1)对待孩子撒谎,父母要注意教育方式

上述事例中,父亲一回家见杯子摔破在地上便满脸怒气,孩子一见,第一反应自然是躲避惩罚,“不是我弄的”也就脱口而出。后来父亲对他的惩罚应该主要是针对孩子的不诚实,而不是针对孩子打破杯子的行为。

但孩子却不会这样认为,他会认为父亲打他是对他打破杯子的惩罚,而不是对那句谎言的惩罚。这从某方面讲是父亲迫使他撒谎并进行了强化。

要是做父亲的当时能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要好得多,父亲用平常的口吻:“杯子怎么碎了?是哪一个不小心干的?应该帮我把它收拾干净吧!”要是父亲一直是这样做的,相信男孩会站出来静忙收拾,并讲述事情发生过程。一定要记住,此时父亲不能变脸,只须叮嘱小孩下次小心,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可以原谅的,但说谎则不行。

所以,做父母的应当允许小孩犯错,并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2)要想孩子诚实,应该从平常抓起,不应等到发现孩子撒谎之后才来补救

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小俊的父亲可以给小俊讲这个故事:

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

一次,8岁的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一不小心,把姑妈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见。

很快姑妈发现了碎花瓶,便问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破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姑妈家做客,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他的表情没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断定花瓶是小列宁打碎的。

因为小列宁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每一次小列宁都主动承认错误,从不撒谎。

列宁的妈妈在想:这不是一件小事,该怎样对待小列宁撒谎这件事呢?当然,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严厉地处罚他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要想办法教育列宁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她却利用给列宁讲故事的机会,专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羞愧感。

从此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有什么郁闷的事在折磨他。

这天晚上,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摸着列宁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哽噎地哭起来,伤心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撒了谎,其实,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没有承认是我干的。”听着儿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劝慰儿子,说:“好儿子,你是好样的,这没什么,勇于悔过就是好孩子,赶快给姑妈写封信,向他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列宁给姑妈写了一封信,向姑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恳请姑妈原谅。

没过几天,小列宁收到了姑妈的回信,在信中,姑妈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姑妈的原谅后,自然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活泼开心了。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孩子好,心里踏实,不用有思想负担。”妈妈看着儿子开心地笑了。

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孩子会撒谎。这时候父母要设法引导孩子,让孩子诚实的良知最终战胜撒谎的作祟。

2.想要孩子信守承诺家长是典范信守承诺是孩子长大以后有出息的一个必备品质,父母要从小对其进行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发现刘刚的作业又没做完,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

“你怎么又不写作业啊?上次你不是发誓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吗?”

“老师,我忘了。就像每次我爸说只要我考前十名就带我去迪斯尼,但是他每次都忘记一样。”

听了这样的话,刘刚的父母是不是该反省一下呢?孩子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是孩子的错,还是家庭教育的错?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信守自己的诺言呢?

(1)这首先得从家长自己开始

儿子快考试了,爸爸对儿子说:“只要你能拿到班级前十名,我就带你去迪斯尼玩。”儿子一听,高兴了,因为他一直想去迪斯尼。

于是,起早贪黑地认真复习,最后真的拿到了第八名。儿子兴高采烈地拿着成绩单去找爸爸,问什么时候去迪斯尼。爸爸开始的时候很高兴,儿子终于考了前十名,但是当听到要去迪斯尼,爸爸转转眼睛装傻说:

“我是这么说的吗?”

“是,您亲口对我说的!就在一个月前。”儿子笃信地说。

“哦,那是我忘了。这样吧,你要是下次期末考试还能考前十名的话,爸爸寒假肯定带你去迪斯尼,怎么样?”

儿子听了,觉得爸爸说的话没个准儿,就垂头丧气地回房间了。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考过前十名。

想想看,一个自己做事都出尔反尔,从不信守诺言的父母,怎么能教育出信守诺言的孩子呢?因此,父母要先给孩子做出表率,答应孩子什么事情了,一定要做到。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的说教有所信服。

(2)教育孩子信守自己的诺言,就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如孩子放学以后,看见了好的电视节目,就非要看完电视再写作业不可。这时,父母可以问清楚男孩要看到几点,如果说要看到8点,那就告诉孩子一定要信守承诺,到了8点,一定要去写作业,因为,拖到9点甚至10点,都是孩子不信守诺言的表现了。

这是在小事中培养孩子信守自己诺言的方法,在大事情上,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实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格外信守自己的诺言了。

从小培养孩子信守诺言的品格将使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浅。

3。赞美时要“拔高”一点

说话金典:把赞美融合在谎言之中,谎言听起来不但悦耳,而且更可信。在这样的谎言面前,人们会自然而然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承认这是谎言,更可能认为这是乖巧。

告诉孩子要诚实,但是所有的人都爱听好话,所以要教孩子说话的技巧。

我们应该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赞美剧人是一种向别人表示友好的很好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和那些能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在一起。赞美的话也可以是一个问候语。孩子们常常互相赞美他们的行为、装扮或属于自己的物件。让孩子练习微笑着并用友好的语气说出赞美的话。

雷雷经常说出赞美别人的话,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踢球的时候,他总是高高举着双手说:“好球!”“球踢得好!”如果别的小朋友在班级里背了新书包,他也会真诚地称赞:“你的背包真漂亮!”“你的铅笔盒真好看!”雷雷动听的话语为他赢得了最珍贵的友谊,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在练习一般的赞美的话之后,就可以转向具体的赞美。让孩子选择他愿意赞美班里的哪一位同学,他比较欣赏这位同学的哪些方面,他应该怎样去说这些赞美的话。先让孩子试说一下,并要告诉他留意在他说那些话时那位同学的反应。要提醒孩子,他只可以说那些诚挚的赞美话,而不要讲过分赞美的话。一句赞美的话是很好的,一串赞美的话(例如:“我喜欢你的衬衫,我喜欢你的裤子,我喜欢你的鞋子……”)听起来就不真诚了。

孩子在3岁以前主要是在家庭中生活,因此家长就要注重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应不时地用语言向孩子讲述“美”的东西,如:“看这个图片中的小姐姐多漂亮呀!老奶奶多慈祥呀!”虽然孩子不能理解你说的语言,但是孩子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妈妈愉快的表情,一种“美”

的感受在孩子的大脑中保存下来。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社会交往的扩大,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家长的帮助下应该开始让他对家中的人和接触的外人进行赞扬,例如,让孩子对奶奶说:“奶奶做饭多累呀,我亲亲奶奶!”对邻居家的小姐姐说:“小姐姐的衣服真漂亮!小姐姐真干净!”等。

孩子在赞美别人的行为中获得别人的喜爱,同时也要让孩子进行比较,鼓励他向被赞美的人学习,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随着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他不但学会从外表赞美别人,而且发展到能够发现别人内在美好的一面。随着孩子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这种赞美和欣赏别人就具有了特殊意义。

在教孩子说赞美的话的同时,家长也要跟孩子讲一讲关于给予负面评价的问题。如果孩子想不出任何正面的赞美的话,一句中性的评价也能表达有意交流的愿望。如果你的孩子不能真诚地说“你的头发剪得不错!”

就说“我注意到你剪头了。“但是说“你的新发式显得你耳朵向外翘”就不合适,即便那是真实的。

学会赞美和欣赏别人对于提高孩子情商水平很重要。赞美和欣赏别人就是找出别人的优点,无形中看出了自己的差距,这是一种潜在地激励自己的动力,有助于自己的进步。同时由于孩子的赞美和欣赏,别人获得了鼓励,引起别人对他的好感,更愿意和他在一起,形成一种无声的凝聚力。

年轻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道理:

当事情陷入困境时,我们一味地懊恼、诅咒都是于事无补的,如果我们要想得偿所愿,记住,利用你说谎的天才好好地赞美对方一番,往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佳武器。

4.谎言也能解决小误会

一句巧妙的谎言往往可以产生最美好的结局。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放羊的孩子撒谎欺骗人们,导致他最后被狼吃掉的故事。小时候,大人们每次讲完这个故事都会告诫我们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否则就会像那个放羊的小孩一样被狼吃掉。大人们的话是正确的,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撒谎。适当的时候,我们要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一些善意的谎言能让我们以及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生活得更美好。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女孩一生下来就瞎了眼。

黑暗是她唯一的主题,世间的美丽和丑陋她无法得知。

但她一直很快乐,因为母亲说她是村里最美丽的女孩子。而事实恰恰相反,她是村里最丑陋的女孩。但她并不知道,她只相信母亲的话,所以,她快乐而骄傲地活着。

转眼问,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了,由于是瞎子,长得又丑,所以村里没有一个人愿意娶她。经过母亲的寻找和游说,外村的一个断了一只手的小伙子同意娶她。

姑娘的母亲说,她只有一个要求,不准小伙子说姑娘长得丑,要夸奖姑娘是村里最漂亮的女子。小伙子一口答应下来。

母亲对姑娘说:“孩子,我给你找了一个村里面最英俊的小伙子。”

洞房花烛夜,姑娘问小伙子:“娘说,你是村里面最英俊的人,是吗?”

小伙子说:“是的。”

姑娘又问:“娘说,我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女子,是吗?”

小伙子响亮地说:“是的。你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女子。我爱你。”

姑娘听了小伙子的回答,脸上泛起了羞涩的红晕。从此以后,姑娘活得更加自信了,自己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女子,又嫁给了村里面最英俊的小伙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的事情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姑娘的母亲去世了,而姑娘给小伙子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善良的小伙子从小男孩懂事起就告诉他,不能说自己的母亲长得丑,要说她是这个村里最漂亮的女子。

姑娘继续活在美丽的谎言之中,母亲的谎言、丈夫的谎言、儿子的谎言让姑娘的一生都充满了幸福和甜蜜。

终于有一天,姑娘老了,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在别人眼中,姑娘是一只丑小鸭,而姑娘自己却活得像一个骄傲的公主。这就是善意的谎言的力量。我们为亲情的伟大而感动,为善意的谎言而感动。

有这样一句话: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父母的一句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童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成长;医生的一句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因而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着,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生活中,经常能碰到一些善意而美丽的谎言,这些谎言构成了人生的另一种风景。它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情趣,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生活更愉快和美满。在灾难突然降临时的谎言,有时就是救命的稻草。

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进步的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黑和白那么简单的差别,让孩子懂得善意的谎言是这个世界的润滑剂,是为人处世的技巧,而适当地运用这个技巧能让他的生活省掉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5.过分的奖惩也会让孩子不诚实

孩子说谎有时候是大人无意间“培养”的。在这方面年轻的家长更应该注意。

孩子有时说谎,并不是他们的过锚,而是大人引导不当造成的,要使孩子诚实起来,要有家长和教师清醒地看待事情的必要环境。这也是很多家长目前都很认同的一个观点。

家长不相信孩子说的真话,反而激惹孩子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