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17

第17章 关口6要诚实,也要让孩子知道“善意谎言”的魅力(2)

林妈妈讲过这样一件事:“记得有一次孩子上‘培训班’逃课,问其原因,他很爽快地说‘是去玩了,后来忘记了’,听到这里,我不管他说什么,就给他一顿‘皮肉之苦’。以后,他遇到类似的事,再也不愿说真话了。”

而不少学校老师认为,如果孩子说了实话,可你却还不相信,并且仍用体罚惩治,那么客观上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负性的条件反射,反正不论说什么都没用,他就会以撒谎来掩饰。孩子以后就很难向你说实话了。

现在的家长要注意以下事项,以免让你的做法成了滋生孩子说谎的土壤。

(1)奖励诱惑太大,容易让孩子为奖而失去诚实

每次测验后,华老师会要求孩子将试卷带回家给家长过目,并签名以示了解。一次,她发现一小童卷子上的签名笔迹不像是出自家长之手。这个孩子,平时活泼调皮,各科成绩都属中等,属于聪明但不很用功的那种类型,并且因经常的粗心而有较高的错误率。这次他的成绩依然在班里排名中等。为什么这次他就不把考卷给父母过目呢?经了解,原来他是找邻居签的名。他的父母曾许诺,这次考试如果门门功课都在85分以上就奖给他一台电脑。这个男孩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所以对这次考试很在意。没有想到,语文只考了70多分,他怕电脑没了,所以不愿意拿试卷给父母看,谎称语文也达到了85分。

显然,家长对孩子如此许诺也是不妥的。

(2)过分严格,也会使孩子丢失诚实

四年级小芸有极强的表现欲,喜欢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基本上是在别人的称赞声中逐渐长大的。而家长“趁势”对女儿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严格到无法接受她在一些小事上犯错。有一次考前复习,她的爸爸布置了15页数学练习卷,她爽快地答应了,但在做好12页时,她的耐心超过了极限,开始跳做、漏做,并谎称已经做好。家长一时气急将她打了一顿,打好之后问她谁错,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是你错!”

做父母的没有好好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违背了常理,使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不诚实的现象,责任应该在家长。

有教育专家认为,在儿童的诚信教育中,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时,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要积极营造诚信的激励环境,同时要有家长的配合。让学校与社区签订推进诚信共建协议,而这一举措就是要为孩子学习诚信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

6.不说谎,但也要会讲实话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缩藏在里面。有时你的实话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人家从里面揪出来。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拐个弯,点到为止。

有时候说实话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的毛病,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其杀伤力很强,很容易让别人下不来台。如果可以用婉转一点的方式提醒别人,其效果远远好于实话实说。

这样的话,别人要么对你敬而远之,要么对你嗤之以鼻。

说话不加修饰,只会直言直语,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有些善意的东西,如果能够婉转表达,别人会产生感激的心情。如果自己一味地直言不讳,别人会认为是与其过不去。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让人不便、不忍或者是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内容,这个时候就要将辞锋隐遁,或者是把棱角磨圆~些,让语境软化一些,好让听者容易接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安东尼奥太太的儿子小卡尔,这个和卡尔·威特先生同名的小男孩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小家伙。但是卡尔先生发现他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或喜欢揭别人的短处,等等。

有一天卡尔先生在路上偶然和安东尼奥一家相遇,卡尔先生友好地和他们寒暄着,并特意摸了摸小卡尔的头以示友好。

“教授,我觉得你就像一具尸体,你看你的脸多苍白啊!”小卡尔这个小机灵毫不客气地批评起卡尔先生来。

其实他说的是真话,至少某一方面是这样。可不是吗?因为这几天卡尔先生不小心受了凉,病了几天。卡尔先生的脸苍白是很正常的事。在卡尔先生像他这么大时,卡尔先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卡尔先生绝不会这样对别人说话,那是由于卡尔先生的父亲经常告诉卡尔先生,什么是礼貌行为,什么是不礼貌行为。所以,卡尔先生知道这样说是不礼貌的。更何况,那个小卡尔所用的词汇是那样的叫人无法接受。

这种情况,卡尔先生当然不会与一个小孩子生气,但当时却已经让卡尔先生不知怎么说好了。

安东尼奥太太气极了,她采取了让卡尔先生意想不到的方式。

“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这样对教授说话。”她狠狠地给了她儿子一记耳光。

卡尔先生连忙上前劝阻。可是小卡尔并没有因此而闭上他的嘴巴:

“我说的是实话,你看看他的脸……我没有瞎说……”

“你干吗打我?你干吗打我?……”小卡尔冲着母亲喊叫起来。

安东尼奥太太害怕极了,她只能一边拖着自己的儿子,一边逃跑似的离开。

看着他们远去,卡尔先生叹了一口气。小卡尔回去肯定又会挨顿毒打了。

卡尔先生很明白,虽然小卡尔爱揭别人短处的毛病早有所闻,但这一次他可能不完全是故意的。他只是找不到一种合适的语言表达他的看法。

如果他对卡尔先生说:“威特教授,您的脸色怎么不像往常那样红润而有些苍白呢?您生病了吗?”这样,他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却表示出不同的意义。前者是恶毒的讽刺,而后者却是一种对别人的关心了。

实话直说易伤人,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记住:

在出于爱心和礼貌的前提下,批评时正话要反说,硬话要软说,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以免对方生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因直言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也是成功处世的经验之谈。

7.“谎言”因美丽而神圣

美丽的谎言,因为美丽而变得神圣。正如《美丽人生》中那位父亲的谎言,使那个集中营的小男孩得以生还。

当《美丽人生》在1999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首映时,全体评委和观众一致起立,在笑声中含着泪水,鼓掌长达12分钟之久。同年3月,它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第71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它是由意大利国宝级人物——罗贝尔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剧片。

这部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勇敢又可爱的基多为使小儿子免遭心灵伤害而对小儿子撇的一系列谎言。尤为感人的是,当基多最后被捕,经过约舒亚躲藏的柜子时,基多的眼里流露出对小儿子的眷恋之情,他知道,这是他与儿子作最后告别的时刻。但马上,基多又想起了他对儿子说的这是一场游戏,于是又换成一副夸张的游戏表情,大摇大摆地走过——他要让儿子坚持到底。约舒亚当然还是相信了父亲的“美丽谎言”,眼里面流露出天真无邪的笑。

《美丽人生》其实是一部“谎言人生”,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灵免受污染,基多一到集中营,就自始至终在撒谎,以至于临死之前还在小儿子面前装模作样。美丽的谎言,因为美丽而变得神圣。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对爱作了另一种诠释:父亲为了孩子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而撒下了一个神圣的谎言。

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有时真实的语言往往可以把人们抛入痛苦的深渊,而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却能催生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有时谎言也是一种美!

雨果说过“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人在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候,从善意出发说出的谎言,反映出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理智的光芒,而不是罪恶。谎言其实就是假话,让人深恶痛绝,其危害不言而喻,但是并非所有的谎言都可憎可恶,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俯拾即是,而且善意的谎言可亲可爱!

谎言,从表面上来讲就是“不真实的话”。从古至今,谎言都在一直被人们所反感,以至于受到人们的唾弃与蔑视。因此,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一提到谎言,人们自然而然就把说谎者等同于小人、骗子,总之就是行为不好的人。相信我们在小的时候,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人人都想做一个诚实的人,人人都想远离谎言。毋庸置疑这是应该的。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讲,诚实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谎言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解决。在当今大力倡导诚实的社会中,有时谎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而且在发挥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一位学生在班内学习成绩始终倒数第一,总是淘气好动,坐不热凳子。学生家长被班主任老师叫到了学校,班主任说:“你的孩子在板凳上连一分钟也坐不住哇。”孩子问妈妈:“老师和你说什么啦?”妈妈说:“老师说你现在已经能坐住板凳啦!”还有一次,这位班主任把这位妈妈叫到了学校说:“你的孩子这一次又考了倒数第一。”孩子问妈妈:“老师和你说什么啦?”妈妈说:“老师说你如果再加把劲,肯定能超过你的同桌。”

孩子在母亲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下,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谎言不美丽吗?它体现了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呀!它包含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沉甸甸的希望!

现在的家长们可以在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多和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父母永远都是爱孩子的,有时父母对孩子说谎是为了让他们更快乐地成长。当然在生活中,我们说这样的谎言需要极大的爱心和勇气。

8.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应注意,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而诚信是一种力量的源泉,显示着一个人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它能帮助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把握好方向。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儿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人做不好,学问也做不好;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上小学的儿子问:“爸爸妈妈,你们谈恋爱的时候,是谁追谁呢?”母亲很坦率地说:

“是妈妈追爸爸。”儿子又问:“那时爸爸的学习成绩一定特别好吧?”“不是。”妈妈的回答让儿子一脸疑惑。“孩子,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母亲告诉儿子,“大学四年中,前三年我几乎没跟你爸爸说过话。但读到大四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震动了。那是一次重要的考试,由于临近毕业,大家忙于找工作,复习不充分,考试纪律遵守得不是很好。成绩公布后,大家的分数都很高,而平时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你爸,却只得了60分。你爸的同桌说:‘他真傻,他不抄。’就是这句话,让我爱上了你爸爸。他文化课成绩虽然只得了60分,但他诚实的品格,我给他打了100分。”

母亲告诉孩子:“品格胜于分数”,“品格不能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