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18

第18章 关口6要诚实,也要让孩子知道“善意谎言”的魅力(3)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儿子小朗在小学结业考试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当他发现语文试卷多给了一分时,就向老师提出改正。结果,他的成绩不是第一了。妈妈问他后悔不后悔,他说:“犹豫过,但妈妈你说过‘品格胜于分数’。”妈妈对小朗说:“你的学习成绩只代表你某个学习阶段的表现,只要你有学习兴趣,肯用功就够了。但对你的习惯、为人处事、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不能马虎。一个人的品格才是支撑他一生一世的关键。”

年轻的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品格胜于分数”,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

诚,是诚实;信,是讲信用。

目前,国内正处于“诚信危机”时代,而从国际上来说,诚信却越来越让人重视。一个人的品德,“诚信”为首。你将来不是独立于地球之中,而是处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里,所以,诚信是你必须要有的品德。

“诚实”,不欺诈于人,不谎言于众;“讲信用”,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谎言”与“诺言”只是一念之差,但结果却相差千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负责。

《狼来了》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不少人却不知不觉做了那个放羊娃,结果失去了人们对他的信任。说一句实话,等于种下了一颗开花的种子,说得越多,将来就会开出一片美丽灿烂的鲜花;说一句谎言,等于种下一棵带刺的荆棘,说得多了,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当然,说出善意的谎言,是没人责怪你的。

9.纠正孩子说谎的策略

孩子从开始说谎到发展成为恶习,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发现苗头及时纠正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说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的性格、年龄的不同也造成了孩子说谎的原因的差异,一般可分为两类情况:一是无意识撒谎,一是有意识撒谎。而面对不同说谎症型,家长的引导方式也略有不同。

3岁的磊磊不愿上幼儿园了,只要一进幼儿园大门,他就哭闹不停,说里面有大老虎。“幼儿园咋会有老虎?”张女士觉得儿子在撒谎,就训了他一通;但磊磊在幼儿园里仍哭闹不停,说害怕大老虎。老师看他样子不像说谎,可幼儿园里哪有老虎?后来,仔细查找发现,一个小朋友穿了件虎皮纹罩衣,就是磊磊说的老虎。专家说,处于想象敏感期的孩子会把书本上看到的或很久以前做过的某件事情和现实混淆起来,分不清现实和幻想。当乐乐看到虎皮纹罩衣时,只想到和虎皮的相像处,却区分不出不同,于是出现了幻想型说谎,并不是有意说谎。越是年龄小,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越容易发生幻想型说谎。

策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随便给孩子扣帽子,那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不妨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象的,让他逐渐把现实和想象区分开来;同时,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比如“我想”、“我希望”。

小刚看见幼儿园的小朋友拿着妈妈新买的大玩具狗,他虽然很羡慕,但嘴上却说:“告诉你们,我爸爸买了一个比你的还要大的大狗熊。”专家认为,攀比心理是导致小刚说谎的原因,这也是无意撒谎,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些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老师,赢得他们的表扬而撒谎,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受人关注、想得到表扬的心理需求。

策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多表扬孩子,满足孩子渴望被人关注的心理;此外,父母也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在孩子面前说谎;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

有一次,妈妈亲眼目睹女儿将牛奶洒在了地上,然而,当她问起这件事,女儿却一口否认,还说是隔壁邻居小孩干的。专家认为,因为做错事、害怕承担责任或者不愿做某件事而说谎,这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普遍存在。

策略:对于逃避责任的孩子,父母应明确态度,告诉孩子自己喜欢诚实的人,鼓励他们说出真相;当孩子说出实情后,不要因为他做错事而责怪他,而要教他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也能防止孩子因害怕批评而说谎;反之,如果父母不引导,而是一味批评,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孩子面不改色地随意说谎。

对于不愿做事情的孩子,家长要告诉他不做这件事会有哪些后果,比如现在不起床,上学就迟到了,而且会影响妈妈的工作等;同时,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提高其做事积极陛。

10.培养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

诚信是做人的底线,也是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最基本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养成就要靠家长从小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特蕾莎修女曾告诫年轻一代:“孩子,你听我说,如果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会使你蒙受损失和遭受打击,那不是你错了,而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但不管怎样,你还要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如果你做善事,不一定就会有善报,或许还有人说你虚情假意,说你别有用心,但不管怎样,你还要做善事。如果你成功,身边不一定会簇拥着鲜花和掌声,或许还会招来假的朋友和伪装的敌人,但不管怎样,你还要追求成功。诚实和坦率会让你受到伤害、受到打击,但不管怎样,你还要诚实和坦率。

破坏比建设容易得多,也许你用多年的努力建设起你的大厦,而它却被别人毁于一旦,但你仍要建设。只要你努力,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些错误会令你刻骨铭心、伤痛难愈,但你仍要努力。将你最好的东西奉献,你倒可能被踢掉牙齿,但你仍然要将你最好的东西奉献。我看着你幼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地行走在人生路上,我看着你被人世人心的险恶暗礁绊得头破血流,我的心也会流血的。但我知道,幸福和心痛,都是母亲这个词汇中的应有词义。”

孩子将来要离开父母走上社会,他自己要独立地生活,而缺乏诚信氛围的社会环境,将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困惑,当孩子面对不守诚信的成年人,当孩子的诚信信念受到无情的嘲弄,当孩子们因为遵守诚信而倍受委屈,我们还要教育孩子恪守诚信吗?回答是“要”,而且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教育孩子恪守诚信!

那么家长怎样去培养孩子诚信正直的品格呢?

(1)家长用自己的诚信给孩子做出示范

家长对孩子不轻易许诺,许诺必兑现,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

这种“身教”是一种“潜教育”,它比“显教育”的作用要大得多。孩子的诚信意识,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逐渐看会学会的。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的第一任教师当然就是父母。孩子不诚信的行为起初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所以,要使孩子诚信,家长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诚信,说话算数。

一个男孩说:“我爸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满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我真的考了满分,爸爸却说他没时间。”一个女孩说:“我妈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了,说再让我做10道练习题再出去玩。我就不想再做了。”孩子会从这些家长的言行中得到一些经验:大人也是会失信的,撒谎也是允许的,为了达到目的,用许诺来骗一下对方也无妨。家长们就是这样一次次“说话不算数”,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也慢慢从这些小事中学会了不诚信。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胡乱夸口,不要胡乱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就随便地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兑现。

如果是合理的、能兑现的,你就认真地承诺,然后让孩子不断提醒自己履行承诺,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没能履行承诺,失信于孩子,家长应及时向孩子说明情况或做出道歉,并和孩子一起商量用什么形式弥补,不能敷衍了事。要让孩子感觉到,诺言是沉重的,许诺应十分谨慎。假如孩子向家长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或不可能兑现的,你一定不要答应,而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研究出可行的办法再答应。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大事,孩子对待大事的态度就是从小事上培养出来的。

(2)告诫孩子,不要对人轻易许诺

我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说过一句话:“轻诺必寡信。”所以我们应该告诫孩子,在承诺别人之前一定要慎重,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它的可行性,要留有余地,不要随便许诺又随便失信。考虑后自己确实能够做到的再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样你才能不失信于人,你才能值得别人信任。轻易就承诺别人的人往往是没有信用的人。没有信用的人很难有朋友,也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

(3)当孩子说了谎时,家长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世上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几乎没有不说谎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年龄小,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说谎较之成人更容易,但他们说谎的原因也比较单纯。比如:说谎可以免受惩罚,说谎可以讨父母或者老师欢心,说谎可以获得某种利益等等。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因为孩子说谎,就棍棒相加,而是要冷静分析,区别对待,并加以正确且积极的引导,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说谎是错误的行为,说谎是不诚信的表现,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孩子说谎骗人,起初往往是从说谎得了便宜开始的。但无数事实证明,骗人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正如林肯所说:

“你能欺骗少数人,你不能欺骗大多数人;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你不能欺骗人于永远。”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引导孩子勇敢承认错误,冷静分析错误,主动承担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争取“把坏事变成好事”。家长千万别帮着孩子掩饰错误,推脱责任。要让孩子知道:欺诈,最多能使你占一两次小便宜;知识和技能,才‘是你终生的谋生手段;诚信的品质,将成就你永远的英名和事业。

(4)要营造诚信的环境氛围

朋友之间、同学之间,我们都要做到真诚待人、诚信做事。要做一个公正诚信的人,首先要学会区分正确与错误、诚实与欺诈。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要通过讨论分析现实事例来培养孩子这些价值观。例如,孩子向你提到一个同学从别人的包里偷了一个玩具,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偷窃的性质和后果;当你发现孩子在学校抄袭了别人的作业,你就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诚信的话题。当孩子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全盘否定,不要让孩子因有了错误就自我否定,妄自菲薄,一蹶不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要让孩子理解: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是为了历练自己、完善自己。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熏陶下,诚信的品质就会逐渐形成。

(5)要让孩子理解“善意的说谎”

诚实的基本要求是不说谎,不骗人,但要告诉孩子,在复杂的社会和人生活动中,目的和手段有一定的区别。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利于治病救人,往往向绝症病人隐瞒病情,编造一套谎话给病人,他表现的不是虚伪,而是更高更深层次的诚实。只有智慧、德性和能力达到高度统一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高深层次的诚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