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28

第28章 关口10合理使用钱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节俭的美德,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从古至今,养儿育女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驯服”与“说服”还处于似懂非懂阶段的儿童,希望培养他们的理财观与建立正确的消费行为,更是不容易。

1.零花钱的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随着腰包的鼓起,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上千元,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教育成了当务之急。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中外,许多能成大器的人物在年轻时都家境贫寒,一些世界着名的亿万富翁在青少年时代都经历过坎坷与艰辛。金钱买不来成绩,换不来成功,养不成孝子。因此,引导青少年养成勤俭朴素、自立自强的好品格十分重要。

洛克菲勒是全世界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翁,但他对儿女们的零用钱却始终卡得很紧。他规定,零用钱因年龄而异:7~10岁每周3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2美元,每周发放一次。他还给每人发一个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递增5美分,反之则递减。他同时允许孩子通过做家务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9岁的二儿子纳尔逊和7岁的三儿子劳伦斯,曾主动要求合伙承包替全家人擦鞋的家务活,擦一双皮鞋5美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家老小都吃配给的粮食,吃烤蛋糕时要儿女们交出等量的食物。那时男孩子们合办“胜利菜园”,种瓜种菜卖给家里和附近的食品杂货店,合伙养的兔子卖给医学研究所。

儿女们上大学时的零用钱与一般同学不相上下,如有额外用途必须另行申请。喜欢吃喝玩乐、交女朋友的四儿子温斯洛普有一次欠了账,只得向大姐去借。小儿子戴维读大学时也一样恪遵家规,有一次放假回纽约,同行的一个同学亲眼见他记账。

菲尔德掌管着全美着名的亚特兰大快餐经销店,其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但他对子女却异常“苛刻”、“小气”。每到寒暑假,他要求子女到各地的餐厅去打工,以挣钱糊口,维持生计。此做法在如今已经富裕了的一些家长来看,似乎大可不必。殊不知,正是这种别出心裁的磨炼教育,使子女从小培养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年后他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强者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一位在中国度假的加拿大富翁,接到上中学的女儿打来的越洋电话,问能否到银行支取零用钱。这位平时一掷干金的父亲却不假思索地对女儿说:“零用钱可以通过做杂活,如投递报纸的方法自行解决。”

我们有些家长缺少这样的理念,他们尽管自己经济不富有,但对孩子却大把大把给零用钱,且不去过问这些钱的用途。殊不知,这恰恰是害了孩子。在某省有个收费不菲的外语学校,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学校他们不是比谁的学习好,而是比谁家更阔,甚至在洗澡排队时,也要按谁家老子赚的钱多少来排顺序。很难想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什么样子。所以,当家长的不能忽视对子女零用钱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管好零花钱

首先是要给好孩子零用钱。一是数额要适当,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多给,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知钱来之不易,不珍惜家长用血汗换来的金钱;少给,又不能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需要,弄得不好还可能引发孩子私自拿钱或偷窃的行为。二是时间要适宜。

零用钱可以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给,如小孩上学的第一天等,告诉孩子这笔钱的用处,并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之后可以定期发给。根据孩子的年龄,对不同阶段的儿童零用钱发给的数目与时间可以不同。

(2)要指导孩子用好零用钱

要教会孩子如何用好这笔钱,告诉孩子少把零用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告诉他这笔钱可以用在什么方面和最好用在哪些方面,使零用钱用得其所,发挥它的最好效益。比如,可以引导孩子把零用钱用在购买学习用品、图书资料上,或者用在集邮或养花养草上。还可以引导孩子把部分零用钱用在捐助希望工程等有益的活动上,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行,使孩子既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性情。

家长要结合对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教育,培养孩子初步的理财能力。零用钱对大人来说虽然不多,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此在教育孩子用好零用钱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教会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花钱。

总之,家长在孩子的零花钱这种“小事”上千万不要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否则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

2.压岁钱的用处

只知道花钱而不会理财的孩子是不会有出息的,父母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小孩子们过年都有压岁钱。对于压岁钱,有的父母会让孩子全部“上缴”,一分不留;有的父母会给孩子一个零头,让他去超市买点零食吃。

这两种情况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对孩子的压岁钱的处理方法。那么为什么父母不把钱伞给孩子呢?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孩子还小,怕他们弄丢,或是乱花钱。当然,这两种理由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聪明的父母,恰恰能通过对压岁钱的处理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昌玉的1250块压岁钱是这样处理的:妈妈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要求压岁钱完全上缴,而是全都交给了昌玉,并且教昌玉怎么样管理属于自己的钱。

妈妈带着昌玉到银行办理了一张属于昌玉的储蓄卡,并把1000块钱存了起来,这样昌玉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1000块钱了,昌玉显得非常兴奋,他说过几年他要有他的第一个10000块,妈妈让他加油。昌玉一直想买一双新的耐克运动鞋,但是剩下的250块并不够,妈妈就让昌玉把这250块放在自己的抽屉里锁上,再从平时的零花钱里省,然后攒起来,直到够买一双运动鞋。果然,昌玉很用心地攒着钱,不再买那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了,没过多久,昌玉就用他自己攒的钱买了一双运动鞋。

这样,第二年的压岁钱妈妈就直接交给了昌玉,让他自己处理,昌玉很乖,像第一年那样该存的存了起来,该买东西的时候钱不够就自己再攒。

现在昌玉15岁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理财实践,他已经收获了他的第一个10000块。

不得不说,昌玉的母亲在培养昌玉的理财能力方面是成功的。那么,日常生活中该怎么样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呢?

(1)给孩子钱要有节制

无论您的孩子年龄多大,也无论您的经济条件如何,在给孩子零花钱方面,父母一定要有所节制,把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零花钱的数额并没有一个定数,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日常消费来预算。这些开支大多包括买零食、午餐、车费、购买学习必需品的费用。另外,父母还要给孩子一些额外的钱,也就是说,您给孩子的钱,要比预算宽裕一些,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存储创造可能。

(2)引导孩子们有计划地使用钱

现在,孩于们大多存在这样的毛病,就是父母给多少钱,孩子就花多少钱,花完了又跟父母要,花钱没有节制。所以,父母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订出一个消费计划。在父母给孩子钱的时候,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个支出原则,让孩子自己去订计划,父母不必直接干预,但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养成好习惯,懂得预算,懂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3)带孩子购物,向孩子示范明智消费

一位父亲曾带着六岁的孩子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买一辆物美价廉的自行车。最后,父亲把省下来的十元钱买了一个孩子向往已久的乒乓球拍。这位父亲的做法很聪明,他的行为给孩子作了很好的示范,使孩子了解了什么是价格差,什么是明智消费。这样,孩子在自己支配钱的时候,也会货比三家,注意节俭。

(4)给孩子预习成年人生活开支的机会

孩子们在少年儿童时期虽然接触了钱,但他们很少接触到真正的成年人生活。所以,当他们长大以后,需要自己支付水电费、房租费、物业费的时候,他们常常容易觉得束手无策。因此,父母最好从现在开始,就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买菜、交电话费等,使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哪些开支。这样,孩子有了了解家中财政的机会,当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也会综合考虑家庭开支,不至于顾此失彼。

3.钱,不是让孩子听话的筹码

对孩子提出的各项要求都作出让步,是避免孩子吵闹、纠缠的有效途径。但长此下去,会使孩子养成要了再要、毫不知足的不良习惯,成为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人。

一位妈妈一手抱着她的儿子,一手拉着她8岁的小女儿,来到了这家鞋店。这位妈妈正忙着给她的儿子挑选鞋子时,她的小女儿发现一双非常漂亮的跳舞鞋,便走到妈妈身边,要妈妈给她买下这双鞋。她开始提出要求,见妈妈不大理睬,便开始哼哼唧唧地诉说、甜言蜜语地请求、用虚假诺言劝诱、用尖声叫喊来逼迫……她所能够想出的各种招数,这个时候一一使了出来。她见这些招数均不奏效,便不再作任何掩饰,厉声对自己的妈妈说道:“今天我想要这双鞋,你必须给我买下来。”这位在忙着为自己的儿子挑选鞋子的妈妈,一直忍耐了大约10分钟,一遍又一遍温和地对自己的女儿说“不”。最后,这位妈妈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便在她的女儿面前,也是在鞋店里的众人面前屈服了。“把我女儿相中的那双跳舞鞋拿来吧!”她对售货员说,“别的鞋不用拿了,我也没有钱买了。”

教育专家玛丽思·哈利斯对家长们说:“对孩子提出的各项要求都作出让步,是避免孩子吵闹、纠缠的有效途径。但长此下去,会使孩子养成要了再要、毫不知足的不良习惯,成为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人。”

在适当的时候,请毫不犹豫地对孩子说“不”。

家长一味妥协,长此下去,孩子每逢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让家长去买,而且买了这次,还要买下次,没有一个尽头。

“电视及街道上五花八门的广告,无时不在刺激着孩子们迫切得到各种商品的欲望。”对家长来说,成长中的孩子们必须找到离开昂贵的玩具自己还能过得愉快、充实的途径。

如果你对孩子看电视及玩电脑的时间做出限制,他们最终都将各有自得其乐的方法,而且也用不着家长为他们花很多钱。

除了这个根本的方法外,家长还应该做到:

(1)不要将给孩子买的礼物作为补偿

现在的工薪家庭的家长常常会有种愧疚感,他们认为自己在外工作一天,没有时间待在家中陪孩子玩,每次逛商店的时候,怎么着也得给孩子买点东西做补偿。习惯性地给自己的孩子买各种礼物,可能会使你感到自己慷慨大度、慈爱孩子,但你的孩子逐渐觉得他应该得到这些礼物,而且需要你不断地给他买。如果哪次你逛商店时,忘记给他买礼物了,恐怕回家就碰到麻烦了。

(2)告诉他花钱是一件很慎重的事1青

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你去商店给他买东西,是一件经过认真考虑才决定的事情,在你决定是否要给孩子购买诸如自行车、电脑之类的大件商品时,可以把自己经济方面的一些打算告诉他。如果你认为孩子提出的请求是合乎情理的,那么你可以给他提供一个挣钱的机会,让孩子用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物品。你可以给孩子说:“今天我不能出钱给你买那条牛仔裤。但是,倘若这个月每天晚上你都能在厨房帮我忙的话,到月底我去把它给你买回来。”这样是培养责任感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3)说出你拒绝孩子的理由,要尽可能简单一些

在超市,一位爸爸向他年仅4岁的儿子解释说,儿子所相中的那个书包“样式不好看,设计不合理,颜色太鲜亮,装不了多少书,而且做工也不太精细”。在一家杂货店,一位妈妈告诉自己的小女儿说,自己不能给她买她看中的一对条状发夹,因为“已经有一对条状发夹了,再买就是多余的了,而且为此会浪费家中的钱,浪费行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4)绝对不要改口,否则前功尽弃

你对孩子见啥要啥、永不知足的不良习惯作出的反应,可以给孩子传递十分重要的信息:“如何表现才能得到东西,以及如何表现将一无所获。”沙尔曼说,让孩子在一番无理哭闹之后心想事成,就等于在告诉孩子,他只要把家长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4.勤于储蓄

有得存才有得花,存钱与花钱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矛盾体,而孩子处于稍大的年龄段,生活中对钱的观念应该是以存为主,学会储蓄,有计划地将自己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看看华尔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经历,你或许就会对储蓄的益处有所解了。

被称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岁便扬名华尔街。9岁时在妈妈的生日,司徒炎恩送了一个生日卡给她,写道:“我没有钱买礼物,但我可教你如何投资。”另外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有几十元钱可以买股票,有4000元钱便应该买房子出租。他十二三岁就想自己买股票,结果,股票行不让儿童买股票。到14岁那年,司徒炎恩用储蓄下来的1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的股票,股票价格大涨,3个月之后,他把股票卖掉,净赚800美元。1993年他在父母的同意下,向家人、亲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钱,共集资2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岁的司徒炎恩成为该基金公司的经理。

3年中,他的基金每年均有3成多增长,1996年增长达到4成。后来,他父亲把自己10多万美元的退休金交他管理,这时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正管理着20万美元,他打算积极吸纳投资者,5年赚到2000万美元。

从股票神童司徒炎恩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可以看出西方有些孩子有较强的金钱观,甚至高过上辈人。司徒炎恩生在国际大都市香港,长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拥有占全国人口40%的股民的纽约对司徒炎恩有巨大的影响和熏陶,纽约金融中心——曼哈顿,以及全球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公司是他成长的土壤。司徒炎恩经常出入曼哈顿,在美林证券公司打工,这些为他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